STO,币圈要告别草根时代了?

STO,全称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型通证发行。STO是一种以Token为载体的证券发行,这种Token可以用来代替股票、债券、贷款等资产标的。

我们拿security token和证券做个类比。我们购买证券,交易是在纸上签署完成的。证券型通证也是执行相同的功能。但它们的区别是,security token通过区块链交易来确认资产的所有权。

2017年,全球股权资产规模约为70万亿美元,债务资产规模约为100万亿美元,房地产市场规模约为230万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黄金、基金、版权等各类资产标的,资产总规模超过数百万亿。

STO以传统资产为基础,如果全面铺开,是一个前景无限的超级市场。

根据金融研究公司AutonomousNext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1CO大约筹集了98亿美元,这个资金体量引起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意。

事实上,自加密货币出现以后,各国的监管冲动就没有消退过。他们恨不得把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拉出来审问一番,但是神秘人中本聪从未现身。

当1CO出现诈骗以后,美国政府终于可以出面呵斥了。美国证券委员会(SEC)对今年的欺诈质控和大量传票进行了严厉打击,他们决定将问题的矛头直指以太坊!其实早在去年七月,他们便对1CO发出了警告——以太坊在非法发行证券。

在今年2月的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SEC主席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报告说:“我相信我见过的所有1CO都是证券。”

以太坊的高管并不买账,“token不是证券,不信咱们问律师!”Token是不是证券?律师也未必能说清。毕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联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讨论了一天,结果什么也没讨论出来。

其实美国证券交易所(SEC)之所以一再强调1CO是证券,只是希望能给自己一个触及1CO监管的借口,但是以太坊高层想得很清楚,一旦你判定我是证券,我可完蛋了!所有未经注册就发行加密货币的项目全都得下架,相关负责人还都得被关入监狱,交易所也将面临巨额罚款……这锅也忑大了,死活也不能认!

6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比特币和以太坊不属于证券,不过部分1CO属于证券,将受到SEC和相关证券法的监管控制。

在美国,所有融资类金融活动都在SEC管辖内,项目如果想融资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在SEC注册然后融资(即通过IPO上市);二是不注册,但是在监管下进行融资(更多为私募)。

在美国,STO是一个合法合规的1CO。STO的核心是符合SEC的监管要求,这里有几个核心概念:1、合格投资人;2、反贪污、洗钱等用途的投资⼈尽职调查(KYC及AML);3、信息披露;4、投资人锁定期限。

虽然很多加密货币都试图和证券撇清关系以规避监管,但是还是有很多开发者和机构在这条“接受监管”的路上做努力。

因为一旦证券型通证被认可,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投资人,都可以放心地、便捷地、低成本地购买、持有、交易数字货币,以数字货币作为本位资产去购买、兑换其他资产。

而且,与IPO相比,STO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与1CO相比,STO加入了监管的元素,更符合政府的要求。STO似乎是鱼和熊掌兼得的好方案。

STO是个超级市场,是一片广袤的蓝海领域。相比1CO,它更加合规,与之前的虚拟货币的小众市场相比,它更能打开机构投资人市场,为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

但截至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放宽有关发行证券类代币的证券法。STO也必须遵循国家的证券法。在证券化代币仅仅将传统证券进行代币化(例如将公司股权进行代币化)的情况下,从现行法律和监管的角度,进行STO几乎没有优势。

从当前美国STO的行情来看,虽然传统资产通证化的生态已经在美国出现,美国甚至能找到专业的虚拟货币律所以及审计事务所。但是当前证券通证的监管依然极为严格,程序及条件也非常苛刻,整个审核工作较为繁重。

有交易所?不赚钱?海外数字货币交易所牌照申请 (新西兰、新加坡、直布罗陀等国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开发 ,网关系统接入(撮合成交快、助交易所增加盈利、减小风险)联系:盛开金融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