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座山雕是怎么死的?

葛大小姐


历史上真实的座山雕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徐克的《智取威武山》确实有很多艺术的夸张,不过也不像部分人说的那样,身边只有九个土匪,他确实是一代惯匪,非常善于躲藏,想要抓到他,也没有那么简单。

在1946年年底,合江和牡丹江一代的大土匪基本上都被剿灭了,谢文东在这一年的12月3号被公审处决;李华堂在这一年的11月份被我军抓住,死在押解途中;张黑子也在年底被公审处决;四大旗杆只剩下了一个孙荣久还躲在深山老林里边,除他之外,还有一些小股土匪,其中就包括座山雕张东山部。

入冬之后,我军就对座山雕部进行了多次围剿,座山雕(原名张东山)是个著名的老土匪,当年连张作霖和日本人都奈何不了他,而且他们在林海雪原之中,大股部队的行动非常不方便,二团(我军牡丹江军区二团)曾经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带着干粮进山找了一个多月,都没能发现座山雕的行踪。

直到1947年1月的一天,座山雕写了一封信找海林镇农会主席贾润福要给养,并要求将给养送到胡家窝棚,这才给了杨子荣打入其内部的机会。

杨子荣,1946年跟所在的部队(即二团)进驻牡丹江地区,时任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班长,在打入座山雕匪部之前,曾经说降驻扎在杏树村的李开江匪部四百多人,升任团部直属侦察排的排长(相当于连级),之后又频繁剿匪,多次立功,是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杨子荣,后在追击李德林匪部残匪时中弹牺牲】

他艺高胆大,有丰富的斗争经验,这一次对付座山雕,他化装成刚被我军剿灭的王枝林部残匪,穿着二尺半黑棉袄,披着一件日军的黄呢子大衣,带着便衣侦查员,从驻地海林镇一直往北走,在蛤蟆塘一带,他们遇到了一群疑似土匪的“工人”,杨子荣用土匪黑话交谈,终于试探出这群人就是土匪,这群土匪带着杨子荣等人去夹皮沟屯抢东西,找到了一些荞麦面和小鸡,杨子荣与侦查员们吃相粗鲁,脏话连篇,终于让土匪们相信他们就是土匪。

原来这群土匪就是座山雕的部下,打头的是座山雕的联络副官,愿意引荐杨子荣等人入伙,杨子荣和其他侦查员都感到非常高兴,但座山雕的疑心病很重,迟迟不愿意真的让杨子荣上山,杨子荣派了一个叫魏成友的小侦查员回去和团部联系,准备里应外合,但座山雕却还是拖着,没有准信。

在这种情况下,杨子荣决定再来土匪就把他们绑起来,押着他们上山——第二天,果然有两个土匪来了,杨子荣假装生气,把他们绑了起来,让他们带自己上山,两个土匪还以为杨子荣是动了气,认为座山雕不讲义气,就真的把他们领上了山,杨子荣把沿途的岗哨的枪都下了,最后来到一个大马架子房子前面。

杨子荣心知这就是座山雕的老巢,他一脚踢开了门,用手枪指着屋内,大喊一声:“不许动!”随行的孙大德和魏成友也用枪对准了房间里的人,炕上一共七名土匪,其中一个七十多岁,下巴上一把山羊胡子的,正是座山雕本雕。

杨子荣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还是以土匪的语气痛骂座山雕不讲义气,这么多天让他们挨饿受冻,座山雕一看原来是投奔自己的土匪,连忙道歉,杨子荣表示不信,让座山雕亲自“送”他们过铁道,因为沿途都是座山雕设下的关卡,他们走不出去,座山雕自然满口答应。

杨子荣把他们全都绑了起来,押到山下,遇到了二团拉木头的大车,有一个班的人随行保护大车,杨子荣这才放心,和这个班的士兵们一起,把土匪们带到了团部。

需要注意的是,杨子荣押走的座山雕等13人(除了炕上七人,还有六人是之前去的两人以及岗哨),这不代表座山雕只有12个部下,毕竟他沿途设卡都有不少土匪了。杨子荣等人抓住座山雕以后,绕过了他的那些岗哨,直接把他给带回来了,群龙无首,自然作鸟兽散,座山雕部的其他人员也陆续被我军抓获。

座山雕被公审之后,被送到牡丹江军分区司令部审讯处理,还没来得及处理,就病死了。


浔阳咸鱼


座山雕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名为张乐山,他是清朝末年人,他出生于山东泰安新泰市龙延乡,此人家中有兄弟七人,座山雕排行老三,值得一提的是座山雕家中,三代都是匪,所以座山雕后来发展到那种地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座山雕可不是靠着自己的父亲发的家,他一开始走的可是正道。

在座山雕年仅八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和父亲一起打家劫舍被官府捉到,直接判处死刑,没有多久他的母亲便也过世了,他便投靠了他的表哥,他的表哥带上他干起了伐木工,等于是走上了正道,可是没有多久座山雕便上山为匪,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座山雕是跟着表哥闯关东才来到东北的,所以这一路座山雕啥都经历了,算是有点本事。

座山雕当上土匪之后很快就脱颖而出,因为他不仅有本事,而且够狠,所以座山雕才能很快就坐上了大哥的位置,座山雕有三绝,首先第一绝就是枪法绝,相传座山雕枪法非常的准,指哪打哪还能做到百发百中,就这一点就足够让那些小土匪们佩服不已了。

第二绝便是腿绝,座山雕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在山里面行动非常迅速,座山雕第三绝,他的眼睛绝,传说座山雕的眼睛在黑夜里看东西根本不需要照亮,因为他的眼睛很好,同时眼睛绝不只是说他眼睛好,同时还是说座山雕非常的会看人,同时他有很强的辨别能力,所以才能统领一众土匪。

后来的座山雕便被杨子荣给捉住在牡丹江监狱服刑,最终他的结局是病死监狱。当然现实中的座山雕可和那些影视剧中是不同的,他就是个普通的土匪而已,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神,而且座山雕的势力当时也不是最大的,只能算是普通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座山雕,传言几代土匪如何如何,其实都是扯。他原来是伐木工人,而且干的还不错,因为这个人天生眼尖,腿脚灵活,所以活比较好。后来觉得土匪更赚钱,就参加了土匪。

不要觉得土匪有多牛,其实也是旺季的时候打家劫舍,淡季的时候跟老百姓一样猫冬,还有“短工”土匪,就是一年干不了几天,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而且土匪因总是破坏规矩,所以受到各方打击和压制,风险性非常大,所以需要“技术过硬”“能服众望”的首领。

座山雕加入土匪之后,逐渐展露头角,他有三绝,1是枪法准;2是眼尖,走夜路不用灯;3是腿脚灵活,走啥路都在最前面,而且还有头脑,所以就推他当土匪头子了。座山雕在土匪中做事公道,所以在土匪中威望很高。

你千万别以为土匪头子,不需要威望,让你咋干你咋干。你要明白土匪人人手里有枪啊。要是不能服众,被“打黑枪”那就太容易挂了。座山雕干了几十年土匪,能安然无事,就说明他在土匪中还是有点人缘的。

1947年座山雕被抓之后,就关在监狱里了。座山雕当时岁数大了已经是老头子一枚了,而且还有烟瘾,被抓之后他也担心自己被枪毙,一股火上来,就病死在监狱了。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看过《智取威虎山》的人应该都知道座山雕的大名,电影中威风八面,身边有八大金刚,小弟上万的一个大土匪头子。作为土匪,他可是达到了土匪的最高境界。有飞机有大炮,与皇帝的生活毫无差异。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座山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座山雕真实的姓名是张乐山,他出生在清末,在家中排行老三,江湖人称“三爷”。张乐山可不是一般被逼上梁山的那类土匪,他家祖上就是土匪,所以他也是子承父业的人。至于他怎么当上土匪的,也是因为家道中落的原因。

由于他的他的祖父和父亲在打劫的过程中被抓,然后被砍头了,所以整个家族就这样被解散了。然而张乐山由于机灵,逃脱了这次劫难。所以没有办法之下,在只有十岁的他只能和他的堂兄一起去闯东北了。

开始他在一家大户人家做护院,可是他真是匪性不改,带着自己的几个兄弟居然把自己的主家抢了个精光,忘恩负义的进了山里去当土匪了。在当时的东北,要说土匪势力大也就谢文东等人。这些人基本上比张乐山早,比他强的人也多了太多。


可张乐山如果没有两下子,不然怎么做的了土匪头子。还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在东北就竖起自己的大旗,成为东北土匪大军中战斗力最强队伍之一。而座山雕张乐山就有三绝。

第一是枪绝:他的枪法可谓是百步穿杨,一打一个准。这种枪法也是他在山中所锻炼出来的技能。在枪杆子里面出势力的年代,枪法就是王道。

第二就是眼绝,他的眼睛在夜里就像猫的眼睛一样,可以看到任何人和事务。当然这是吹的,要是猫眼还得了。但是枪法准的人,眼睛肯定不会差到哪去。

第三是腿绝,因为出生在农家,所以他的腿脚特别利索。常年的跑走。使得练的一身好腿法,跑步特别快。而且身体素质特别好,没有什么病痛。


张乐山不仅是个狠人,而且是个会见风使舵抱大腿的人。一开始东北是张作霖的天下。后来日本人打进东北,当时成立了东北抗联军,张乐山就投靠抗联。信誓旦旦的要坚持民族大义,坚决抗日。可他看日本人的势力很大,所以暗中又和日本人勾结,最后居然也是提出 “不抗日,也不打抗联”的口号。

等到日本人投降之后,张乐山看到国民党又回到东北,马上决定就投靠国民党接受了国民党的招编。成为了国民党东北军的一个边队司令,但他的确很狡猾。他始终坚持不下山,不解散的原则。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进行,国民党不断颓败,我党的军队进驻东北,张乐山一生做过最愚蠢事就是把枪口对准了共产党。于是他被我们的解放军部队在几次围剿之下,只剩了几十个人。


而最终座山雕的克星杨子荣来到了白雪皑皑的威虎山下,杨子荣和五名侦察队员进行化妆试图摸进去。当时恰逢元宵佳节,威虎山上也要举行一些晚会,杨子荣便扮演成土匪偷偷上了威虎山。

(当然其中也是历经各种风险,差点被人发现。不过篇幅有限,这里不再详细展开。)

杨子荣一上到威虎山,便直戳座山雕的老巢。当时座山雕还准备睡觉,刚往枕头下掏枪。被杨子荣一脚踩住,然后被杨子荣活捉了。手下几十个人见自己的头被抓了,就缴械投降了。
座山雕张乐山被抓的消息传来后,就有不少百姓到政府请求要尽早处决了这个人。座山雕也是条汉子,在执行枪决的那天,笑着说“我死后,牡丹江在无风波”。


史之策


一部《智取威虎山》唤回了被遗忘的剿匪岁月

众所周知,1947年1月26日,匪首座山雕被杨子荣活捉,后来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关于座山雕的结局,有很多种传说,有人说,座山雕大烟瘾不断发作,最后病死在监狱,还有人说,因为座山雕抗日有功,政府没有为难他,后来释放,曾在当地公园养花喂猴。

那么,真实的座山雕最后结局是什么呢?葛大小姐今天为你揭秘!

下面就跟着葛大小姐,来了解一下这个曾经的东北悍匪传奇的一生。

自带土匪基因的座山雕:

现实中的座山雕本名叫张乐山,生于1882年,山东泰安新泰市龙廷乡苗庄村,兄弟7人,排名老三,家里世代都是土匪,祖辈是清末黑帮组织“家礼教”中辈分较高的人物,幼年时候,张乐山亲眼目睹父亲打家劫舍,后来父亲被人打死,母亲惊吓过度,不久去世,8岁的张乐山成了孤儿,为躲避仇家追杀,跟着堂兄到东北当伐木工,后来嫌伐木太苦太累赚钱少,自带土匪基因的张乐山决定子承父业当土匪,从小就看过老爹打家劫舍的张乐山天然是个当土匪的料,身体好、心眼多,人狠话不多,渐渐从一个小喽啰成长为大当家,在整个东三省的土匪圈都里大名鼎鼎,人称三爷。

清兵、东北军、日本人、国军都曾经围剿过座山雕,但前后40多年过去了,围剿了无数次,座山雕却岿然不动,势力反而越来越大,座山雕之所以能逃过一次次的围剿,主要得益于三件“法宝”,一是枪法准,出枪速度快,枪法奇准无比,堪称百发百中;二是眼神好,据说夜晚不用灯,凭借一双肉眼翻山越岭如同白昼,看人准,眼光犀利,时刻都在观察四周,不放过任何危险信号;三是一副好腿脚,生于农家,长在森林,长年的锻炼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座山雕在林海雪原摸爬几十年,地形熟悉,人脉广,加上生性多疑,屡次躲过围剿。

最初的张乐山只是一小撮人,为了壮大实力,有奶就是娘,不断投靠各种势力,看到东北抗联英勇抵抗日本鬼子,他就加入东北抗联,但是出工不出力,就是抱上抗联的大腿,不要被日军消灭了,后来看到抗联受挫,就暗地里和日本人勾结,被封为“讨伐队长”,抗联对他提出严正警告,张乐山也就不怎么配合日本人,日军想要除掉他,被他逃脱了,日本投降后,张乐山立马投靠国民党,本着“一不解散,二不下山”的原则,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2总队第二支队司令,枪口瞄准了解放军。

杨子荣

逃亡半个世纪最后落网

张乐山阴险狡诈,凶残至极,当地百姓深受其害,前期忙于抗日和扫除国民党残余,解放军腾不出手剿匪,但是负隅顽抗的国民党政府不愿把东北拱手相让,就向当地派遣干部,建立组织,把一些土匪收编为先遣军、保安军、挺进军,这些反动武装一度占领牡丹江市周边大部分地区,叫嚣“打进牡丹江,活捉李荆璞(东北抗联1师师长)”,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开始了剿匪行动,杨子荣来到了风雪飘摇的威虎山下。

遭到我军的几次大规模围剿后,座山雕张乐山的喽啰所剩无几,带着这些残余潜入到海林县夹皮沟老林的蛤蟆塘子,日子过的非常恓惶,1947年1月中旬,张乐山派人给海林县模范村公所送去消息,准备10袋白面,20件棉衣到指定地点,如若不然,血洗模范村。

牡丹江军分区2团接到模范村报告后,派直属侦察排排长杨子荣带领孙大德、魏成友、孙立珍、赵宪功、耿宝林等5名战士,化妆成已被消灭的吴三虎匪帮残余,到夹皮沟侦查,《东北日报》1947年2月19日报道:杨子荣等人在夹皮沟发现十几个伐木工人,很可能是土匪,就用黑话打招呼,这些人果然是座山雕部下,一盘交谈之后,同意引荐他们加入座山雕匪帮,第二天,座山雕的一个小头目到夹皮沟盘问杨子荣,说,三爷同意你们入伙,但是你们先在这儿住几天,等我去牡丹江办完事回来带你们去见三爷拜把子,杨子荣等人等了十多天,干粮吃完了就摘野果子充饥,终于等到了那个人,杨子荣装着匪气十足,大骂“三爷不仗义,骗我们几个活受罪”,把两个带路的土匪绑了去见座山雕,自知理亏的土匪一路上不断道歉,进入威虎山后,一路放行到了蛤蟆塘子,在一个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大棚子里,昏暗的猪油等下,座山雕正在抽大烟,杨子荣让孙立珍、赵宪功、耿宝林留在外面,自己带领孙大德、魏成友冲了进去,座山雕慌忙向枕头下摸枪,被杨子荣一脚踩住,就这样,当了近半个世纪的座山雕被活捉了,活捉了座山雕,其他人见老大被捉,仅存的24名匪徒也就缴枪投降了。

邹衍将军

扯了这么多,座山雕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99岁高龄的老红军,沈阳军区原副政委邹衍将军先后担任过罗荣桓、李富春的警卫员,担任过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不仅指挥了牡丹江军区的剿匪工作,还亲手批准处决座山雕(张乐山)死刑。

在2012年4月2日由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辑出版的《我的回忆》一书中,邹衍将军这样写道:座山雕被活捉之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保卫科的同志们审讯时我还去看了一次,这是个60来岁的老头子,尖鼻子、白山羊胡子、两腮凹陷,他山里情况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邹衍将军书中写道:决定处决他,主要是考虑这个人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担心关押时间长了,一旦逃跑,就不好办了。其次是大规模剿匪活动结束了,留着也没有什么意义。当时不断有受害者家属前来催促人民政府对其审判处决,实属罪有应得。后来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在牡丹江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审座山雕,对他执行了死刑,事后发布了执行死刑公告,上面签署的是我的名字,所以印象深刻。

座山雕似乎对这一结局早有预料,临刑时微闭着眼睛,看来并不慌乱,在死前还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那些大股的土匪虽然声势浩大,但不堪一击,很快烟消云散,而座山雕却非常难抓,要不是杨子荣化妆奇袭,说不定还要苟延残喘一段时间,随着座山雕的被抓,牡丹江剿匪工作 进入尾声,所以,座山雕临刑前才有此一说!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

智取威虎山搬上荧幕的台前幕后

我们都知道,《智取威虎山》这段故事来源于作家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而曲波当时就担任杨子荣所在2团的副政委,时年22岁,《林海雪原》的故事就是曲波和战友们的亲身经历,书中203首长少剑波其实就是曲波本人,可爱的卫生员“小白鸽”白茹,据说就是曲波的妻子刘波,辽沈战役中曲波受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5年,曲波调到北京机关部委工作,小说就在这一年完成了。1960年,曲波到医院看病,无意中遇到贺龙元帅,贺老总问“一机部有人写了一本《林海雪原》,你知道吗?”曲波愣了一下,说自己就是作者,贺老总非常高兴,拉着曲波向周围的人介绍,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把“智取威虎山”一节改变成电影《林海雪原》,引起巨大轰动,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也搬上舞台,成为八部“样板戏”之一,从此之后,《林海雪原》陆续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深得群众喜爱。

真实的座山雕远不如电影中那般威风

电影中的座山雕威风八面,手下有八大金刚,还有上万喽啰,有大炮、还有飞机,坐在高大上的“威虎厅”里,俨然一个土皇帝一般,这样的故事如果让地下的张乐山知道了,可能都要笑醒了,估计要踢开棺材板去找编剧聊聊天。

那么,真实的座山雕过着怎样的日子呢?

严格来说,座山雕并不是东北最大的一支土匪,当时,谢文东、张雨新等土匪的手下动辄过万,但是他绝对是最有战斗力的那一支,谢文东等人队伍基本都是把东北的日伪军收拢起来,人数虽然多,但是缺乏战斗力,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的惯匪,少而精,用现代的军语来说,谢文东等人是土匪中的民兵,而座山雕则是土匪中的特种部队。不过,在那个年代也住的是窝棚,吃的和老百姓差不多,整天被各种势力围剿,哪有功夫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所以,座山雕一般是走到哪里,住到哪里,被抓时,他的栖身之地就是一个大一点的半地下窝棚,附近有一眼泉水,手下只有二十多人,杨子荣把他抓获后,烧毁了这个匪巢,建国后人们去寻找,就看见一个长方形的大土坑。

不过,幸运的是,在烧毁前,在座山雕的巢穴前拍了一张照片,我们今天才能看到原装版的“威虎厅”,原来是这个样子。




葛大小姐




江湖夜雨不关情


座山雕被杨子荣活捉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后被牡丹江军区特别法庭判处死刑。近年来看了许多人写的回忆资料,其中提到座山雕在牡丹江关押期间病死在了监狱,也有的说因罪行不大曾在公园养花喂猴等,说法很多。



李不染先生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座山雕被杨子荣活捉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后被牡丹江军区特别法庭判处死刑。近年来看了许多同志写的回忆资料,其中提到座山雕在牡丹江关押期间病死在了监狱,也有的说因罪行不大曾在公园养花喂猴等。2014年,我和王学俭老人(现年90岁,曾任牡丹江军区宣传干事,《铁道兵》报社首任总编,和杨子荣、高波烈士合过影)一同去北京看望了杨子荣生前的老领导徐诚之(现年95岁,曾任牡丹江军区宣传科长,离休前任铁道兵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根据他的讲述,这是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梁家辉版的座山雕

  座山雕名字的由来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省昌潍县。幼年父母双亡,十二岁随堂兄“闯关东”到海林以伐木为生,曾居住在海林新民六队,十五岁进山当土匪,十八岁便当上了匪首。他一家三代为匪,这一辈他又是老三,所以人称“三爷”。座山雕为人刁顽狡猾,当了土匪后长期流窜在深山老林,历经清末、张作霖、伪满三个时期,独霸一方、唯我独尊,所以人称“座山雕”。

  张作霖时期,曾派兵追捕过他,没有损伤他的半根毫毛;伪满时期,先被我抗联收编,后又被日寇策反,受任“讨伐队长”。当日寇发现他不能效忠、准备除掉他时,他竟躲进了牡丹江市日军警备司令部一个朋友家里,在日本鬼子眼皮地下安安稳稳的住了一段时间。日本投降后,座山雕表面上也曾接受过牡丹江军区的收编,但过了不久,便又接受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国民党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本文作者(左一)与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领导(中)原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徐诚之、杨子荣生前战友王学俭(右一)合影

  座山雕被活捉的经过

  徐诚之说,1946年底,经过一年频繁紧张的战斗,退居在牡丹江等地的大股土匪都被我军消灭了,但潜伏在海林北部夹皮沟里的座山雕老巢却一直找不到。二团曾用一个营进山搜索一个多月,也未见他们一丝踪迹。

  为了防止这股土匪逃往吉林,投靠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根据大部队进行剿匪等于“高射炮打蚊子”的实际情况,二团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决定先派一个侦察小分队,装扮土匪进山。

  这时杨子荣已提拔为团侦察排长,进山侦察的任务也再次落到了杨子荣身上。徐诚之说,杨子荣接受任务后,挑选了孙达德、魏成友、孙立珍、赵宪功、耿宝林五位战友扮成土匪,冒着大雪到了夹皮沟。

  夹皮沟,是海林北部山区方圆几十里茫茫林海中的唯一村屯。小分队没有冒然进村,而是埋伏在村外的小山上仔细观察。冬天的清晨,夹皮沟死一样的沉寂,家家户户低矮破旧的房顶上,盖满了厚厚的积雪。就在这时,小分队们发现有一户人家的后门开了,一个男人出来东张西望,又回去了。杨子荣判定这个人是出来望风的,果然不一会儿就从这个后门出来两个人,一前一后直奔南山。

林海雪原(杨子荣)

  杨子荣立即带领小分队抄近路追了上去。在一个山坡上突然将二人擒住。两名土匪看了看杨子荣等人的打扮,认为是同行,一阵“黑话”之后,彼此取得了信任。杨子荣自报是东宁匪首“吴三虎”的副官,“吴三虎”死后弟兄几个走投无路,想投靠座山雕。两名土匪中的一个是连长,他同意引见“兄弟六人”去见座山雕。

  踏着没膝的积雪,翻过了几个山头,他们来到密林深处的一个窝棚。匪连长让杨子荣等人在此等候,他先去报信。随后,两名土匪就钻进了深山。两天后,匪连长二人回来说,三爷同意你们入伙,但你们先在这里等几天,等我们去牡丹江办完事回来就带你们去见三爷拜把子。

  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杨子荣和小分队只有在这里等待。在以后的几天里,带的干粮吃光了,就到山里找些野果子充饥。这期间,杨子荣派孙达德回团里汇报了情况。十多天后,匪连长终于回来了。杨子荣以“不讲信用”、骗兄弟几个在这里“活受罪”为由,假装怒火冲天的样子,让魏成友等将二人捆绑起来,让他马上带路进山见三爷。

  匪连长自觉理亏,一路上不断道歉,进入威虎山之后,匪哨兵见连长带人进山马上放行。在一个用原木搭建的半地下式的大棚子里,几盏昏暗的野猪油灯下,匪首座山雕正躺在大铺上抽大烟。他看见杨子荣等人的枪口正对着他时,慌忙向枕头下摸枪,结果一伸手就被杨子荣用脚给踩住了。杨子荣匪气十足,大骂“三爷不仗义”。座山雕见身边几个金刚也被枪口逼住,只好承认自己礼数不周,并说这也是迫不得已,为的是防共。

  就这样,这个做了四十多年的土匪的座山雕被小分队给活捉了。活捉座山雕后,他十分不老实,也不服气,装死不肯走一步,没有办法只好到老乡家找了一辆朝鲜族式的大铁轱辘的老牛车把他拉到了海林。1947年2月19日,《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

  徐诚之说,以上情况是曲波同志专门向他汇报的,为了使领导同志掌握这些情况,他把何伟(时任牡丹江省委书记兼牡丹江军区政委,建国后曾任驻越南大使,河南省委第二书记,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等职。)同志也请来一起听。何伟同志对这些情况很感兴趣,不时地插话提问题,还说为有杨子荣这样机智勇敢的同志感到骄傲和自豪。

杨子荣生擒座山雕

  座山雕并非病死

  99岁高龄的老红军、沈阳军区原副政委邹衍将军曾先后担任过罗荣桓、李富春的警卫员,牡丹江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不仅参加和指挥了牡丹江军区剿匪工作,还亲手批准处决土匪头子座山雕(张乐山)死刑。

  在2012年4月2日由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辑出版的《我的回忆》一书中,邹衍曾这样写道:座山雕被活捉之后关押在牡丹江军区看守所,保卫科同志审讯时我还去看了一次,这是个60来岁老头子、尖鼻子、白山羊胡子、两腮凹陷,他山里情况熟,身板好,活捉他非常不容易。

  邹衍在书中写道:决定处决他,主要是考虑这个人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还担心关押时间长了,一旦逃走,就不好办了。另外一个情况就是当时大规模的剿匪已经结束了,留着他没有什么意义。当时北面的合江省(现佳木斯市)对顽匪谢文东、李华堂的处理也是很严厉的,有的干脆就把他们塞进冰窟窿去喂鱼,这些情况对当时决定处决座山雕都是有影响的。后来军区特别军事法庭,在牡丹江市召开了群众大会公审了座山雕,对他执行死刑。在牡丹江时由我署名的死刑布告就这一份,所以印象深刻。


白齐光


座山雕不姓张他姓崔,所以称他为崔旅长。是山东烟台莱阳(现如今的莱西市)店埠镇狮子口村人。


手机用户68400046139


都是瞎说,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座山雕不是什么大土匪,只是个九个人的头,最大的是谢文东,那是艺术加工,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