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铁的“绿皮化”?

不是路人丙


点进来一看,发现主流观点都是“低素质乘客污染了高质量的乘车环境”一类,因此忍不住进来说两句。

首先,高铁本身就是大众交通工具。虽然因其票价高,对乘客人群有一定筛选作用,但本质上人人都有买票乘车的权利。所以,各种抨击部分乘客人群(如儿童、老年、吃泡面者等等),认为他们应该“怀着羞耻心远离高铁这一方净土”的言论可以休矣!

其次,我认为乘车体验水平下降的症结在于各级铁路管理公司的管理缺失。

乘车体验究竟包含哪些要素呢?我想不外乎是硬件设施、服务质量、车厢秩序几个方面。

硬件设施方面,国内急缺设备维护和保养的理念。高铁内的硬件设施属世界一流,但是清洁保养方面就逊色地多。我常常在服役时间不长的列车车厢内发现各种失灵的椅背调节按钮、给皂器、插座,各类陈年污渍附着在座椅、地面和把手上,车厢内的气味更是一言难尽… 这些现象除了源于乘客使用不当之外,铁路管理部门在维修和保洁方面的失职也难辞其咎。

服务方面,除了前面几位答主提到的态度逐渐变硬以外,我认为在根本上铁路服务人员没有理解自己与乘客的关系。

我坐高铁动车到站时,通常不喜欢跟其他人争抢着下车,而是在最后时刻从从容容的出车厢。有好几次,我在到达终点站后,和其他乘客一起被列车员急吼吼赶下车。原因是,我乘坐的那班车有些延误,他们要抓紧清空乘客和垃圾,并调换座椅方向,准备迎接下一班旅客。我一般都配合他们赶紧麻溜的滚出去,但有一次我一时忍不住,在一名后娘脸的列车长不断高声催促下,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急。她双眼一瞪,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车晚到了,你们不赶紧走,后面的人怎么进来呢?”

当时我竟无言以对… 她知道的是她要完成的任务,清人装人,可她不知道的是,我手里这张票实际上是一份合同:将我按时、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在列车延误,违约之后,她非但没有任何歉意,反而剥夺了我合理的、有尊严的走出车厢的时间。如果我国铁路交通如印度一样免费,她再怎么撵我我都觉得不过分,但我是一个商业运营的铁路运输系统中买票上车,我有我应享受的权利。

在大部分列车工作人员都不理解他们代表的铁路公司与乘客之间的合同关系时,各位还觉得他们粗声大气的服务态度很奇怪吗?

最后,列车秩序问题。当然这已经不仅仅是铁道部门的事,还涉及政府对公共安全和环境秩序的维护。

之前接连爆出来的一连串高铁霸座事件,乘警软脚虾一般的执法力度让大家都心寒了吧。没有铁路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的通力配合、严格执法,怎么可能奢望不守规矩的乘客吸取教训、约束自己?

另外,儿童吵闹的问题可以参照一下阿联酋航空的做法:积极干预。在长途航班起飞前,空姐会给每个儿童发放一件玩具;在飞行途中,如果有幼童哭闹,空姐也会过来帮忙一起哄。无论效果如何,如果高姐们也如法炮制,想必各位再遇同车厢儿童吵闹时,内心也会平静不少。不过,这也是需要成本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还觉得,高铁变绿皮车仅仅是一些低素质乘客造成的吗?现在,铁道部门已经效仿西方国家,将火车票浮动定价,赚取节假日客流高峰时的高额利润。那么,我希望铁道部门在票价方面高度商业话的同时,也要将服务方面的商业化一并借鉴过来。


AwfullyMighty


所谓高铁的绿皮化,当然有硬件老化问题,比如座椅塌陷、角度调节失灵;也有列车服务问题,比如出现无座票、节假日一票难求,等等。

但是主要还是软件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供应的免费矿泉水没有了,有的服乘人员说话生硬了等等运行方的问题之外,更关键的还是乘客本身的问题。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有效地培养出来乘坐高铁出门的习惯,也就把原来乘坐绿皮火车的很多不良习惯带了过来。

题主所言两排座椅面对面,那是要面对面打牌聊天吃饭喝酒才由个别乘客自行调整的。此外,接打电话高声大嗓滔滔不绝者、看视频聊语音不戴耳机且没完没了者、与同行者唠嗑肆无忌惮旁若无人者,也都屡见不鲜。

正是他们在将高铁绿皮化。

有必要展开公共场合文明规范的再教育,列车车厢里也可以展开广播宣传,对其中的恶劣者,乘务员和乘警应该在巡视的时候予以必要的提示和制止……


东方连话


作为一个高铁出差六七年的资深出差狗,对高铁绿皮化的感觉很明显,最最明显的就是,高铁二等座上开始吃泡面了,不是攻击泡面哈,我有时也想吃泡面,关键这高铁比较封闭,泡面味真是挺大的。 第二是高铁上唠嗑的多了,我有一次去郑州,坐的二等座3人一排的,隔壁俩座的大叔聊了一路见闻,从战友情谊聊到家庭琐事,整整4个小时,听的我都累了,回程后座俩姐弟又聊了一路,我只能换了个辟静点的座位,可以说真的是很无语了……

第三是高铁的服务越来越少了,卫生间越来越脏了,这个是真心的,这个固然与乘客素质有关系,但是不及时清理也是很大的问题……

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之前高铁刚出现的时候,因为票价的原因,乘客以商务旅客为主,现在大家普遍适应了票价,更多人选择坐高铁出行,年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因此,高铁列车成为和普通列车一样的一种出行方式而已,不再带有高大上的属性,出现这种状况也是十分正常的。

高铁列车就像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当然会出现各种矛盾,冲突,我们只要合理看待就好啦。


又瘦又美的小雪雪


中国的事情,做着做着就退回去了。不仅是高铁,餐馆、酒店、还有别的许多,开始好的,后来就不堪了。

高铁“绿皮化”,并不出乎预料。绿皮化表现在: 设施绿皮化,速度绿皮化,服务绿皮化,背后是管理绿皮化。

设施和车速都是硬指标,所以,我们比较高铁初期的鲜亮,明显有的需要及时维护了。这如同五星级酒店,之所以五星,是因为坚持良好的维护。而车速,很多很多挂G字的列车,平均车速才100多公里,这也能称为高铁?这也能按高铁收费?

服务与管理,那是软性的。服务与管理太相关了!笔者认为,高铁的安检是过度了,耗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而高铁的报站,需要改进。就是行进中要报停靠站、目的站、将到站,停车时更要提示下车等信息。笔者很多时候,车停站,却听到乘客在问这是哪里,紧张地去看站台的标牌。广告可以少一点,但报站这种基本的服务,应清晰,使客人不失误。

当然,说中国高铁绿皮化,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铁路几十年的进步,无需否认。我们愿意看到中国铁路更加进步,而不是倒退。


新月南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6c66f9565e64246f4659d69523939e53\

嘴炮说事


作为农民二代,五线小城市混饭吃的普通人,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我这样的人也坐得起高铁了,这是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至于说不文明现象,其实跟钱没关系。比如有钱人喜欢装,而且也很冷漠,所以不可能像我们普通人那么热情,可以跟陌生人一路唠嗑,他们把这种唠嗑打上“不文明”标签,殊不知作为普通人我感觉很热闹,反而非常讨厌那些死沉死沉凉飕飕的“高级环境”。现在高铁盒饭贵,我们普通人到了饭点就拿出自己带的方便食品吃,当然少不了色香味俱全又便宜又便携的泡面了,然而,这也是被打上“不文明”标签,我反而认为,有钱人身上用的所谓“高级香水”,比这个更符合“不文明”标签。如此等等,不再详叙。建议有钱人可以选择飞机头等舱或者私人包机出行,可能是你们来错地方了,高铁从来都不是你们眼中的“高级场所”,而是平民出行工具而已。你们来这种地方,是为了“碰瓷”吗?还是为了惹一身......



来自天堂的毐药


什么叫素质呢?就是顾及他人的感受。

自私自利的人完全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也别妄想他们素质会提升。

制定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惩罚措施才行。

靠自觉,难!


考拉呦


几年前乘坐高铁的,基本上都是看着有素质的公务人员,商务人士和学生。不得不说,那时候的人都比较安静,即使说话也不喧哗,不吃刺激性东西,可能高铁动车才开始都拘谨也有关。

可是后来,高铁动车普遍化,各种大爷大妈之类的,不是说歧视,的确是那些绿皮车的习惯带到高铁动车上,真的很影响人的心情,很烦。

也许只有当“垮掉”了的90后开始全部进入社会,这个国家的素质才会越来越高吧!不喜勿喷


城南的小妖精


哥们儿你坐这个是高铁上专门为了乘客吃饭准备的地方,你以为全车都是这样的啊?正常一列8辆,只有餐车那半辆是这种带桌子的,人太多了,这座位也卖票,我猜人少的时候,这里就不卖,供乘客吃饭用


TVCEngine


不文明现象不要随便贴上“素质”的标签,更不能把“不文明”等于“没有钱”。范冰冰有钱,难道能说她是个有素质的人还是文明人?楼主的本意是想享受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却没想到这个待遇已经平民化,因而有些失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