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杜聿明?

大不列顛的帝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看到過不少人說杜聿明這個人其實能力平平,沒有多大本事,杜聿明曾作為國軍百萬大軍得統帥,難道真是能力平平的浪得虛名之輩?恐怕不然。

英國的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中國訪問的時候,中國設宴款待,杜聿明也出席了這場宴席。在宴上,蒙哥馬利看著杜聿明不無調侃地問道:“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

杜聿明指著陳毅說:“我都送給他了。”

對於杜聿明的回答,陳毅卻搖搖頭笑著說:“你沒有這樣大方,是我們一口一口吃掉的。”

杜聿明用了一個“送”字,多少有些無奈,畢竟自己確實不是陳毅的對手。但是,陳毅則用了“一口一口”這四個字,這絕不是陳毅在恭維杜聿明,更用不著去恭維杜聿明,陳毅只是想說,他吃掉杜聿明的部隊並不容易。

在軍事上,杜聿明的水平不會只是將才,甚至能夠勉強算得上是一位帥才。

說到杜聿明,恐怕不能不提他的老鄉、黃埔同期同學關麟徵。1932年關麟徵所部被擴編為25師,關麟徵任師長,轄杜聿明旅和張耀明旅,後來杜聿明被提為副師長。但是,驕傲的杜聿明認為自己不比關麟徵差多少,所以心裡是不服關麟徵的,這事在長城抗戰時爆發了。當時關麟徵奉命率領25師去接替東北軍王以哲部在古北口的駐防任務,可是當他們到古北口的時候發現王以哲竟然在和自己的部將爭吵誰先撤退的問題,看到關麟徵到了以後更是讓關麟征馬上讓25師去駐防。關麟徵知道王以哲的心思,想讓自己頂在前面,他好跑路,所以關麟徵不肯去,王便與關爭執了起來。在他們爭執不下的時候,杜聿明跳出來想當和事佬,結果被關斥責說胳膊肘往外拐,鬧了個黑臉,杜心裡很不痛快。這也是古北口戰鬥結束後,杜聿明決定離開25師的原因,因為關麟徵擋住了的升遷路。

不過,杜聿明離開25師顯然是個正確的選擇,在古北口戰鬥中代理25師師長時指揮25作戰,讓人們知道了這個能打戰、會打戰的杜聿明,他也因此更得徐庭瑤的賞識。後來,杜聿明能夠當上機械化師200師師長也是因為徐庭瑤的保薦,徐庭瑤是杜人生中絕對的貴人,沒有徐庭瑤,便沒有日後的杜聿明。

1939年杜聿明已經成為第5軍軍長,這年11月,日軍發動了桂南會戰,廣西南寧告急,蔣介石迅速派杜聿明率領第5軍趕赴桂南戰場救援南寧。崑崙關戰役便是第5軍打的,杜聿明在軍事會議上作出了軍事部署:“我軍以收復南寧為目的,決定於18日拂曉開始攻擊;以一部迂迴八塘敵陣地之右側翼,攻略八塘、崑崙關後,先以一部向二塘追擊,主力於五塘、橫嶺、譚蓬村一線,整理態勢,再繼續向南寧攻擊前進。”第五軍在杜聿明的率領下,擊斃了日軍少將中村正雄,也成功攻下了崑崙關。

在崑崙關戰役中,杜聿明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也在崑崙關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但是,政治最終成為了杜聿明在軍事上的阻礙。

蔣介石為什麼會這麼重用杜聿明?因為杜聿明夠聽話,他不會違背蔣介石的意願,他將蔣介石的命令奉為不可違背的聖旨。所以,他雖然在野人山葬送了數萬中國健兒,但是回國後不僅沒受到責罰,反而往上挪了挪。

蔣介石讓杜聿明解決雲南的龍雲,杜聿明二話不說幫他解決了。等杜解決完了龍以後,蔣又為安撫雲南的軍心,甩了個黑鍋給杜背,解除了杜的職位,杜還是沒有怨言。蔣自然也不會虧待自己的愛將,這邊解除了杜在雲南的職務,那邊馬上安排他去東北當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實際上,杜聿明是不願意去東北的,因為當時東北已經有個比他更適合在東北的衛立煌。同時,杜聿明認為應該將戰略重心放在徐州,而不是放在東北。但是,蔣卻將自己的砝碼壓在了東北。此外,衛立煌與我軍關係有點曖昧,蔣介石並不信任衛,所以執意讓杜聿明去東北。

杜聿明對東北的局勢不如衛立煌,更因為是遇到了林總,所以結果很不好,當然,杜聿明在開始階段還是有收穫的。



杜聿明在東北雖然沒有發揮蔣介石想要讓他發揮的作用,吃了敗仗,可是蔣介石仍然對他予以重用,所以蔣讓陳誠去了東北,然後將杜調到了徐州。因為蔣想起了杜聿明曾經說過的將重心放在徐州的事,心裡想著杜聿明在徐州可能會挽回在東北丟掉的顏面,扭轉局勢。可是,在淮海杜聿明對上的是粟裕和劉伯承,他也沒多少勝算。

不過,當時蔣介石心裡已經慌了,所以不管對誰都不放心,所以對誰都要指手畫腳,但是,蔣介石是什麼水平?用杜聿明的話說,不是我杜聿明不能打戰,是蔣介石瞎指揮。

正是因為對蔣介石的忠心,讓杜聿明將自己的軍事才華束之高閣,絕對服從蔣介石的決定和命令,所以在後期作戰中,杜聿明只是在按蔣介石的想法和命令做事,他對此其實也很無奈。

杜聿明對蔣介石盡了忠,但也只是一條不敢有自己想法、更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忠犬,最終,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從手握百萬軍權的統帥變成了階下囚。


吾與吾國


歷史是捉弄人的,杜聿明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期便是八年抗戰,做為黃埔系的骨幹將領,他率領著中國當時最為優秀的部隊,阻擋了日軍最為精銳的部隊,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足以擔得起名將的稱謂。



但是抗戰勝利沒幾年,誰也沒有想到,這位昔日的英雄卻成為了人民的公敵,最後變成了解放軍的俘虜。在抗日戰爭中的杜聿明是無所畏懼的,他率領中央軍精銳血戰長城古北口,帶領十萬中國遠征軍奔赴緬甸,後死裡逃生,從野人山回國,他於崑崙關重創日軍精銳師團第五師團,此時的他是意氣風發的。



時間到了解放戰爭,黃埔一期的他毅然成為了蔣介石發動內戰的先鋒,他首戰便在東北,和他的黃埔四期學弟林彪展開了較量,後來的結果卻是慘敗而歸,逃回了關內。沒過多久,淮海戰役爆發,身為徐州剿總副司令的他這次卻沒能逃脫,幾十萬大軍兵敗,他於陳官莊被圍,後成為俘虜。



在成為俘虜的時候他妄想自殺,用磚頭砸自己的頭部,但卻沒能成功。新中國成立後,杜聿明與很多被俘黃埔同學送進了北京功德林的戰犯管理所,後來被特赦,其又在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擔任重要工作。

他雖然有過曲折的人生,但做為一名中國軍人,在抗日戰爭他無愧於國家。


歷史之絕唱


國軍將領裡,杜聿明屬於聽話也能打的。或者說能打的沒有他聽話,聽話的沒有他能打。比什麼湯恩伯啊,劉峙啊,何應欽啊,陳誠啊,顧祝同一類的能打太多。



雖然未必強麟徵和黃百韜,王耀武,宋希濂強太多。(黃王資歷不夠,而另一位黃埔一期生宋希濂,至少三次關鍵職位的選擇上,杜.宋是最終候選人,但勝利者是杜)但是杜資歷可以,又聽話,所以得老蔣寵愛有加。國軍素來流傳“三李不如一王”,王耀武都對杜聿明客氣。至於網絡紅人張靈甫一類的,都有點小字輩了。讓他們去指揮國軍元老怎麼可能?有威望可以指揮的,也不是蔣的嫡系,白崇禧、傅作義,蔣防著他們還來不及呢...




很多人對他多有意見主要是遠征軍時,敗退野人山退回國內,損失過萬,很多很多戰士白白犧牲在野人山的叢林中,被叢林所蠶食,慘烈之至。所以很多人說孫立人沒聽老蔣的,就沒事,人員損失也小。可是,野人山再恐怖也不如失去校長的信任恐怖。杜聽了老蔣的沒事,可孫立人沒聽,看看後來什麼待遇?被圈禁。不過杜聿明跟英美沒多少交情,自然更願意回國。孫立人是美國弗吉尼亞軍校畢業的,對英美環境和人際關係都要熟悉許多。



還有,杜在野人山對正面的日軍估計錯誤,過高估計了日軍的實力,攻擊時,幾個主力師又沒配合好,否則,全軍殺回國的機會很大。遠征軍回國的意義其實也很大,當時的雲南很空虛,遠征軍哪怕回來幾個師,也可以穩住怒江防線,保護雲南。回國,不僅僅是政治需要,也是軍事需要。



杜聿明在抗戰時給予日軍以很大打擊。長城抗戰時,也打得也不錯,在解放戰爭後接受了戰犯改造之後,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屆常委。


李三萬的三萬裡


杜聿明,生於公元1904、字光亭,漢族,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1924年黃埔一期畢業

。自東征討伐陳炯明發家,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副師長等職,可以說,杜聿明是意思一步步從普通一兵做到陸軍中將的,應該說,完全是依靠能力和戰功做到陸軍中將的。就個人能力來說。杜聿明軍事水平還是不錯到的。 聿明主要參加和指揮了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抗戰。尤其是在1939年擔任第5軍軍長,指揮了崑崙關對日作戰,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一仗成名,但在解放戰爭中先敗東北。再敗淮海。雖然是蔣介石負責主要責任。但杜聿明的能力也看的出來很一般。

在39年12月,杜聿明率領第五軍擊敗了素有鋼軍之稱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但主要功勞和成績,或者說主要指揮者應該是廖耀湘和孫立人,杜聿明不過是居中指揮的做用,而42年。杜聿明擔任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是羅卓英)1,500餘公里,多次配合盟軍擊敗日軍,大規模的運動戰五千餘里,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最大敗績,但也不得不說,這場戰役的真正指揮者應該是羅卓英,和杜聿明關係也不大。

國民黨軍隊最大的軍隊的弊端的軍隊不是國家的。是個人的,國民黨軍隊將派系各個派系之間鬥爭尤其惡劣。但杜聿明是天子門生,無需考慮派系問題。蔣介石對杜聿明也是極其信任和重用,但有一點為大家所矚目的是,在擔任軍長以後,杜聿明基本上沒有擔任過正職,基本上都是副職。杜聿明在 東北給三任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陳誠、衛立煌的副手,擔任剿總”副總司令,

東北戰事失敗以後,杜聿明又被蔣介石派往淮海戰場“救火”,就任徐州“剿總”副總,給 劉峙當副手,負責實際指揮作戰。但結果卻是一敗塗地,蔣介石的主力嫡系灰飛煙滅,自己也淪為俘虜。

杜聿明沒有參加過圍剿作戰,而抗日戰爭期間除了與崑崙關和援緬之役外,其他沒有任何功績而言。實戰經驗比較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能力比較欠缺。沒有擔任過大兵團軍事主官也說明了其資歷比較欠缺,但杜聿明比較有人格魅力,一項目無餘子的邱清泉老長官杜聿明甚是恭謙。可以說就實際指揮能力而言。

杜聿明的能力真不高。比之白崇禧,薛嶽,關麟徵等人差的很多。而蔣介石之所以重用杜聿明原因就是聽話。領導人都說人才好用,但關鍵的時候還是覺得奴才好使。我到不是說杜聿明是奴才,但杜聿明確實沒有太大的主見。在淮海戰役裡杜聿明明知道解救黃維是亂命。一旦回頭解救,國民黨是三個兵團就徹底葬送了,但杜聿明還是乖乖聽命於蔣介石的手諭。如果杜聿明不聽,也許歷史就不一樣了。

從杜聿明的杜聿明從資歷、能力和出身來說,擔任重要職務是應該的,

杜聿明缺乏獨擋一面的本事。缺乏魄力,也就是聽話,忠於領袖。也就是聽話罷了。再就是沒有嫡系部隊。除了依附蔣介石之外。杜聿明也沒有可以投靠。再就是在蔣介石眼裡,杜聿明是和湯恩伯,劉峙,何應欽,陳誠之輩一個檔次和級別的。和這些人比起來,杜聿明還是有一拼的,但這些對象也太弱了一些,杜聿明所處的位置不對,再有本事也沒有用。關麟徵是國民黨陸軍總司令,是杜聿明的上級。他對杜聿明評價是有忠心、只能打順風仗。缺少歷練。 他在營團連排的時間幾乎沒有。業績比較差,這個評價應該是比較中肯的,做慣了老蔣嫡系,只能唯老蔣馬首是瞻,蔣介石戰略有餘,戰術太差。杜聿明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但杜聿明的軍事能力確實不高。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杜聿明(1905一1981),字光亭,陜西米脂人。23年中學畢業,父親給了一萬元,讓他自謀出路。他毅然南下,考入黃埔軍校,成為第一期黃埔生。

25年參加東征淡水之役。杜長於訓練,工作踏實肯幹,為人處世靈活,認真治軍,不稍懈怠,擔任團長職務是其一生事業沉浮的關鍵。不久升任副師長,由此在蔣家王朝內找到了一個穩固的靠山。

:l::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全師官兵高昂熱忱,頑強抵抗,與敵激戰3晝夜,浴血奮戰,殺敵不下二千餘人。

1939年崑崙關戰役戰鬥激烈。杜聿明不計安危、深入前沿部署。敵中村旅團長督戰,被當場擊斃。激戰持續十多天,以中國軍隊重大勝利而告結束,日軍損失慘重,杜部名聲大振。

1941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在撤退回國途中,由於環境險惡,無數中華健兒葬身異堿。師長戴安瀾壯烈犧牲,杜聿明感染上回歸熱,42年率軍回到祖國,杜淚流滿面,不能自己。被蔣介石提升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登上蔣介石這輛戰車盡其愚忠。戰到最後不願投降,結果做了共產黨的階下囚。

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的作用,改造思想使杜等與舊我決裂,重新做人。國慶十週年之際,首批改惡從善的戰犯得到特赦。

當法官第一個叫到杜聿明,並把特赦通知書送到他手中,他深深地鞠躬雙手接過。此刻,喜悅、幸福、羞愧之情交加,熱淚滾滾而下,由此,他走向了新生,終於回到了人民的行列。




周勇華2


陝西是一個好地方,在黃埔軍校裡面出了很多抗日名將,諸如關麟徵、杜聿明、張靈甫、胡璉等等,其中杜聿明應該是能力最強,在國民黨中發展最好,指揮國軍最多的將領了。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人

很多人都認為胡宗南是天子門生第一人,在國民革命期間以及抗戰期間都是生前最快,主政一方的大員,甚至形成了與陳誠、湯恩伯並立的黃埔派系之一,但是說到底,蔣介石對胡宗南只是寵信,對杜聿明才是倚重。

有人也曾拿宋希濂和杜聿明作對比,儘管都是黃埔一期的餃餃者,但是宋希濂照比杜聿明差的還是很多,從領的部隊來看,杜聿明就沒領過雜牌軍。

都是經歷東征陳炯明和北伐,為何杜聿明的腰間盤會如此突出呢?

這裡要說到一個很多人都不太瞭解的徐庭瑤,徐庭瑤是保定三期畢業,和張治中、白崇禧等是同學,在當時是絕對的人才,後來投奔粵軍,在北伐中也是屢立戰功,其實黃埔學員在北伐中都是中下級軍官,只有表現出色的才逐漸升任營、團級職務。

北伐後,徐庭瑤為第四師師長,杜聿明為第二十四團團長,由於杜聿明的團在軍事訓練上表現很好,所以受到徐庭瑤的誇獎,在1932年的剿匪中,在關鍵時刻杜聿明所部給予紅軍極大打擊,徐庭瑤更是上報晉升杜聿明為少將團長,當年年底徐庭瑤升任十七軍軍長,杜聿明隨即升任旅長,不久又升任第二十五師副師長,關麟徵為師長。

杜聿明的抗戰表現

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雖然第二十五師表現並不算太好,關麟徵還因傷下了陣地,然而杜聿明在代理師長期間,帶領所部軍隊同日寇浴血奮戰。

長城抗戰後被安排到南京中央中央軍校進修,1936年畢業後被徐庭瑤保薦到國民黨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擔任第一任團長,1938年該裝甲兵團先後擴編為第200師,第五軍,也就是後來的國軍五大主力,杜聿明擔任軍長!

1938年就擔任國軍王牌軍的軍長,這一點很不容易,雖然不比胡宗南1937年就已經是軍團長,但是中國第一個現代化機械部隊歸杜聿明掌管這也是事實。

成為第五軍軍長後,掌管的軍隊多了,責任也就大了,在1939年日軍發動桂南作戰,並且攻佔了南寧,嚴重威脅到了西南大後方的安全,老蔣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收復南寧,擔任該戰主攻人物的就是中國唯一一個全機械化軍,杜聿明率領的第五軍。

戰鬥打響後,杜聿明先是指揮震動過的榮譽第一師向崑崙關發起進攻,同時讓邱清泉切斷日軍退路,面對日軍的反覆突圍,都被打退,最後殲敵四千餘人,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是役極大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

1941年杜聿明率部參加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前期和日本交戰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但是在撤退中,選擇從野人溝撤退到國內,致使遠征軍損失慘重,而撤退到印度的孫立人和廖耀湘則獲得了極大的補充,後來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分別成為國軍五大主力的新1軍和新六軍。

第五軍在抗戰中有功有過,杜聿明卻對第五軍的訓練很看重,因此,評價國軍五大主力的時候,一個是打出來的,一個是寵出來的,一個是裝備出來的,只有第五軍是練出來的。

解放戰場,縱橫馳騁

到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成了真正老蔣可以信賴的黃埔中流抵住,很多人可能會問1942年杜聿明回國之後都幹了什麼,其實杜聿明回國之後,並沒有再繼續加入到抗日戰場,而是在雲南著手解除龍雲的軍權。

前一個擔任此任務的是關麟徵,結果沒有完成,杜聿明去到之後於1945年完成了解決軍權的任務,深得老蔣歡心,於是老蔣調杜聿明到東北主持大局。

在解放戰爭中,杜聿明的作戰思路也很清晰和犀利,在東北戰場初期,給予林 彪很大的打擊,東北戰場形勢也很樂觀,但是面對解放軍的夏季攻勢,最後國民黨在東北也陷入頹勢,東北戰場的失利,實際上並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

但是在淮海戰役的時候,實際杜聿明的作戰方針很明確,首先是放棄黃百韜兵團,全力殲滅中野,粟裕必然率華野去救,黃百韜兵團自然也就解除了包圍。但是,國民黨國防部以太冒險為由,依然堅持穩紮穩打的姿態,讓邱清泉去救,實際上粟裕根本就是在圍點打援。

當黃維的支援兵團被中野包圍,黃百韜被殲滅,老蔣於是下令放棄徐州,先前說要打到底,結果卻要放棄,杜聿明表示如果放棄徐州,就得全力撤退,不能戀戰,老蔣同意,杜聿明使了一手瞞天過海,讓粟 裕都沒有想到,三十萬人浩浩蕩蕩撤離了徐州,結果老蔣半路又下令,必須救出黃維兵團(陳誠的土木系),結果一耽誤,杜聿明所部全部被圍,至此淮海戰役基本結束。

實際上,杜聿明有一些作戰思想的,但是缺乏一種擔當,缺乏一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在遠征軍撤退國內的時候聽老蔣的,儘管遠征軍損失慘重,老蔣依然嘉獎他,可能也是從這時候起,杜聿明不管做什麼都只聽老蔣的。即使明知是錯的,也要堅持執行下去,或許這也正是蔣重用杜聿明的原因,杜聿明一句“一息尚存,誓為鈞座效忠到底”。也註定埋下了自己的苦果!


史論縱橫


杜聿明。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都說蔣介石十分信任杜聿明。可是並不盡然,在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戰場上形式一片大好時。蔣卻命令杜聿明去養病了,把東北地區的軍事指揮權交給陳誠。陳誠真能幹,要打通交通線,忙活一年半,北站通南站。最後又要杜聿明出任東北剿總的副司令長官,出來收拾爛攤子。可是廖耀湘原來是按照計劃撤往營口,但是由於被共軍重炮給嚇破膽又要退回瀋陽,結果全軍覆沒。但是在錦西的國軍完成完美的撤退計劃,最後連葫蘆島的港口都被炸燬了。又是赴淮海戰場,在最關鍵時刻本他的校長當成了大禮包送給了粟裕。有一點需要說明一下,杜聿明的老婆可是當過中共的縣委書記呢!可能也是這一點讓蔣介石對於杜聿明並不是很放心吧?


愛看愛思考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由於英國盟友不停地跑路,中英十餘萬聯軍被同等兵力的日軍四個師團所擊敗,只好各自逃命。日軍以第56師團奇襲中國遠征軍東歸的要點臘戌,切斷了這條道路,杜聿明無奈率領中國遠征軍主力轉進緬北,試圖通過密支那回國。



然而日軍再次搶先佔領密支那,杜聿明拒絕羅卓英來電關於撤往印度的建議,命令全軍放棄重武器鑽進野人山,六萬精兵和中國唯一的機械化軍就這麼葬送了,須知第五軍擁有兩個戰車團和一個重炮團,而密支那日軍僅到達兩個聯隊不足7000人,杜聿明完全可以督師突進,衝過密支那回歸祖國。

杜聿明曾經覆電羅卓英:“我軍戰敗入印,將為印人所不恥”,沒錯,民族骨氣固然可贊 ,但問題是面對兵力不明的日寇,手握六萬大軍和足夠的重武器,為什麼就沒有一戰的勇氣呢?綜合解放戰爭中杜長官的駐馬松花江和夜宿陳官莊,別去管蔣介石說了什麼,倒可以總結出杜聿明用兵的缺點:躊躇。

而兵法上說:“用兵之害,猶豫為大”。



杜聿明是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步科,1933年就跟隨徐庭瑤參加長城抗戰,隸屬於第25師關麟徵麾下,同期同學處得並不融洽,長城抗戰後杜聿明獲得去南京軍校進修的機會,結業後死活不回25師,還是老長官徐庭瑤出面,安排到交輜學校任教官,這就算國民黨軍難得的機械化人才了。其妻曹女士曾經是共產黨員,但杜聿明並未因此受到牽連,仍然一路掌兵升職,說明蔣介石還是信任和重用他的。

鑑於之前關於第五軍的首任軍長問題有過爭論,本文特別考證一下第五軍番號和軍事主官的來龍去脈,以正歷史。1938年10月,軍事委員會將由“裝甲兵團”擴編的機械化第200師,和第77師、新22師共同編成為“新編第11軍”,軍長以“軍委會機械兵監”徐庭瑤兼任,杜聿明時任第200師師長,此時第五軍的番號還在第32集團軍霍揆彰手裡。

(崑崙關戰役後的徐庭瑤和杜聿明)

是年底徐庭瑤再兼任第38集團軍總司令,乃提拔杜聿明為新11軍副軍長主持工作,1939年2月升代理軍長。6月軍委會撤銷霍部的第五軍番號轉給新編第11軍,同時調出第77師調入鄭洞國榮譽第1師,至此,我們通常討論的機械化第五軍才正式成型,軍委會同時下達的命令是黃埔一期俞濟時(時任74軍軍長)轉任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副之。

1939年6月5日,第五軍首任軍長俞濟時赴廣西全州走馬上任,沒有轉正的杜聿明大失所望大為不滿,幸賴老長官徐庭瑤聯合軍政部長何應欽共同奏本,其一是“恐俞濟時非機械化人才”,其二當然是杜聿明勞苦功高屈居副手不太妥當云云,總之蔣介石收回成命,再調俞濟時升任“委員長侍從室主任”。

就這樣,在第五軍軍部只待了14天的俞濟時赴重慶就職,杜聿明如願以償接掌第五軍。



第五軍作為軍委會直屬的戰略預備隊,在缺乏制空權的情況下一直配置於大西南後方,其實在國內抗日戰場上並不搶眼。唯一參加的就是桂南會戰的“崑崙關大捷”,可是雖然消滅日軍第21旅團自旅團長中村正雄以下4000餘人,第五軍卻付出了18000人的傷亡,稱大捷實在汗顏,惟慘勝而已。

雖然杜聿明及三個師長鄭洞國、戴安瀾和邱清泉勇敢有加,但是用機械化部隊去攻山頭,實屬白崇禧胡鬧,蔣介石胡來。



第200師和新編第22師倒是在緬甸戰場表現的可圈可點,戴安瀾和邱清泉都曾給敵以重大殺傷,其中第200師在同古戰役中殲敵5000餘,而新22師也曾經血戰18晝夜全身而退,同時斃傷日軍4000餘人;如果不是英國人不夠哥們,再加之中國遠征軍複雜混亂的指揮系統,第五軍應該能取得更大的戰果,所以杜聿明用兵的第二個特點是,在戰場優勢哪怕均勢的情況下,戰術指揮和運用很有章法,確係幹練之將。

抗日戰爭勝利後奉命解決“雲南王”龍雲,昆明警備司令杜聿明率第五軍三下五除二即告搞定。

(就任“東北保安總司令”)

杜聿明作戰的第三個特點是太易被蔣介石所幹擾,缺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霸氣,這一層遠不如薛嶽和王耀武。抗日遠征軍如此,解放戰爭仍然不改,攻擊四平得手後本應一口氣乘勝追過鬆花江,奉令停止;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本可以率領三個兵團逃出生天,又在蔣介石嚴令下停止前進,準備去救已經救不得的黃維兵團,結果是兩頭遭殃,這30萬人馬若是南逃成功,“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一準沒湯恩伯什麼事,也必將給解放軍渡江帶來很大麻煩。

杜聿明將軍是國民黨部隊中為數不多堅持“閃電進攻”理論的將領,崇尚火力優勢,但善攻不善守,戎馬一生,移孝作忠。

(淮海戰役被俘照片)


度度狼gg


杜聿明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國名黨軍陸軍的天之驕子,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的高級將領和重要骨幹。抗戰時,杜聿明無論是血戰崑崙關還是率領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都立下了赫赫功勳。杜聿明的軍事頭腦和指揮水平都是一流的,解放戰爭初期在東北屢挫解放軍。但是杜聿明也有官僚奴才的一面,能長期得到蔣介石的重用,不僅是能征善戰的嫡系出身,更重要的是聽話!因為聽話,杜聿明在緬北大撤退時執行蔣的命令回國,其他道路已被日軍封鎖,只能走野人山,重武器全部丟棄,缺乏叢林生存訓練和後勤保障的中國官兵大約10萬人永遠留在了野人山。孫立人卻轉了方向,帶著新38師安全到了印度。杜聿明被蔣介石重用到一直當了解放軍的俘虜,孫立人卻坐冷板凳在先,又在臺灣被軟禁長達33年,這就是都有本事,聽話不聽話的區別可大了。淮海戰役的時侯杜聿明帶著30萬軍隊本來已經跑出瞭解放軍的圍追堵截,卻被老蔣嚴令打回去救援被包圍的黃維兵團,結果一頭鑽進了解放軍的包圍圈,30萬大軍灰飛煙滅,杜本人也當了俘虜


立志成蟲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八: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第五軍軍長杜聿明。

杜聿明,字光亭,陝西米脂縣人,黃埔軍校一期生。其個性堅忍、敏銳果決,富有責任心。杜聿明指揮與判斷力很強,擅長大兵團作戰。國軍幾乎所有精銳都受過其指揮,堪稱戰場救火隊長。

杜聿明為何應欽系大將,又崇拜蔣介石,對蔣唯命是從。武力逼龍雲下臺、斷送徐州3個兵團等等,只要蔣介石開口,杜聿明明知後果嚴重,卻不敢違抗,這是其致命缺陷。

抗戰時杜聿明任機械化第5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司令官,與日寇血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日本投降後擔任東北保安總司令,與林彪鏖戰東北,因戰事焦慮,熬出一身病痛。

48年國軍大勢已去。摘去左腎在家養病的杜聿明,又被蔣介石拖上華東戰場,出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遼瀋戰役又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肩負東北、華東兩大戰區戰事,跛足駐杖、苦不堪言。

剛忙完東北戰事, 黃百韜第7兵團被圍,杜聿明又飛回徐州救火。又受蔣介石亂命干預,率徐州3個主力兵團回師救援黃維,30萬大軍被解放軍圍在永城陳官莊,最後戰敗身俘。

後關押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釋放後於1978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軍事組副組長,其女婿是著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

杜聿明早年家境尚可,父親長年在外,自幼主持家務。後決定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為第一期學員。

杜聿明(1904-1981年) ,字光亭,陝西米脂人。父親是清未舉人,家境富裕。杜聿明從小喜歡槍支、槍法嫻熟。並寫的一手好字。12歲時入小學讀書,因父親長期在外教書,杜聿明年幼即經營家業。

杜聿明16歲時,其父回家見其學業不佳,便將家業交親友打理,帶杜聿明到榆林中學讀書。畢業 後與大他2歲的曹秀清結婚。

1924年,杜聿明與同鄉來到北京,原本想報考北 京大學。他看到北洋政府黑暗、國軍羸弱,決定投筆從戎。杜聿明與好友關麟徵、張耀明等共11人南下,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杜自幼喜歡軍事,研究孫子兵法。對軍校各項軍事科目都認真學仿。畢業後任教導1團副排長。校軍東征陳炯明攻打淡水作戰中,杜聿明與陳賡參加敢死隊,兩人冒死登上城樓、打開大門。

同年三月,杜聿明等人北上,受到汪精衛接見, 看望了病危中的孫中山,遞交了廖仲愷的親筆信。杜聿明寫信向廖仲愷彙報孫中山病情後,南下開封協助第2軍籌辦軍校。

其後軍校停辦,杜聿明憤然離開開封回到老家米脂。任第2軍高桂滋部連長、特務營副營長、1連連長,奉命在北京碧雲寺為孫中山守靈。


北伐期間,杜聿明南下歸隊,被孫傳芳抓獲,關押在南京,隨後越獄投奔張治中。因治軍有方,多次受嘉獎,升任少將團長。

1926年7月,革命軍誓師北伐。杜聿明南下歸隊,不料在南京被孫傳芳稽查隊抓獲入獄。杜聿 明機智,率獄友越獄,乘船到武漢投奔張治中,任學兵團3連中尉連長。

張治中回國後,任命杜聿明為陸軍軍官學校中隊 長、新1師第2旅參謀。1930年成立教導第2師, 杜聿明任營長、團長。後教導2師改番號為第4師,杜為第24團團長。

師長徐庭瑤要求部屬甚為嚴格,看到多數團都是 鬆鬆垮垮,唯獨杜聿明團認真遵照其指示辦事,教育訓練各方面井井有條、操練嫻熟,因而對杜聿明大加讚賞。


通過中央軍校的2年學習,杜聿明掌握了機械化作戰知識。擔任中央交輜學校學生隊隊長,培養機械化軍事幹部,出任中國第一支機械化團團長。

1933年秋,南京中央軍校開辦高等班,杜聿明成為軍校高教班第一期學員。畢業後任北平學生總 隊副總隊長,對北平的高中、大學學生進行抗日軍政訓練。

1935年6月,率25師駐守洛陽,擔負洛陽至連雲港的國防工事修築任務。1936年3月,被任命為中央交輜學校學員隊隊長。學校主要為機械化部隊培訓幹部,學員都是各部隊篩選的優秀軍官。

1937年,軍委會下令,將交輜學校現有的戰車 營、交通兵2團裝甲汽車隊合編,並補充戰車一批,組建成第一個裝甲兵團,任命杜聿明為該團首任少將團長。


軍委會委員長蔣介石親自視察第5軍。

淞滬戰爭爆發後,杜聿明率裝甲團參加上海、南京作戰。後擴編為第200師,再擴編為第5軍,杜聿明嚴格訓練、打造了中國第一支機械化軍。

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聿明奉命親率陸軍裝甲兵團第1戰車營第2、4連參戰。在上海匯山碼頭協同步兵阻擊日軍。經過激戰,成功地擊退了登岸增援的日軍。

12月4日,杜聿明率一個戰車連,參加南京保衛戰。 其後杜聿明率部撤至湖南湘潭整訓。1938年政府從廣州進口一批戰車、汽車、摩托車。軍委會命令裝甲兵團擴編為陸軍第200(裝甲)師。

杜聿明擔任師長,邱清泉為副師長、廖耀湘為參謀長。司令部下設參謀、副官、軍需等八個處。轄:兩個戰車團,兩個摩托化步兵團;戰車防禦炮團, 師直特務營、通信營、搜索營、工兵營等及修理工廠、醫院等,全師兵力約兩萬餘人。

杜聿明先後率第200師參加臺兒莊、蘭封、信陽戰役。同年底,第200師擴編為陸軍第11軍,他升任副軍長。1939年2月,番號改為第5軍, 杜聿明升任軍長。

第5軍是國軍第一支機械化軍,下轄第200師、第22師、榮譽第1師和軍直屬部隊。軍直部隊和第200師駐防廣西全州,22師駐湖南東安,榮譽第1師駐湖南零陵地區。

杜聿明嚴抓官兵訓練, 從湘潭到全州來回奔波。他認真學習裝備性能和戰鬥技巧,帶動全軍大練兵。他日夜不離部隊,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使得第5軍各項軍事指標都位列全軍第一。

桂南會戰是日軍想切斷中國對外所有交通線,迫使重慶政府投降的軍事行動。崑崙關戰役是主要戰役,杜聿明第5軍擊敗日本鋼軍第5師團,挫敗日軍戰略,成為抗日王牌。

1939年11月,日軍第5師團、臺灣混成旅團在欽州灣登陸,攻佔防城,24日佔領南寧、龍州。軍委會派白崇禧指揮,急調第5軍等部向廣西增援。準備攻擊崑崙關的第5師團。

杜聿明奉命在崑崙關集結。各師迅速南下,當日到達指定位置。杜聿明的作戰計劃是:第200師、 榮1師正面主攻崑崙關;第22師由小路繞過崑崙關,攻佔五塘、六塘,阻擊南寧方面日援軍。

杜聿明將重炮旅,秘密放置在崑崙關附近的密林中,距日軍僅3、4裡。邱清泉第22師戰車部隊,向崑崙關南面五塘地區迅速穿插。第5師團師團長今村渾然不知,命令日軍出發向鎮南關攻擊。


杜聿明把第一次攻擊定為18日拂曉,第5軍重炮旅和各師炮兵同時開火,掩護第200師官兵發起攻擊。日第5師團以為是桂軍反擊,並未重視,除呼叫航空兵支援外,依然分兵鎮南關。

18日晨7點,戴安瀾第200師一鼓作氣,突破日軍崑崙關主陣地。今村師團長如夢初醒,命令前往鎮南關21聯隊回援。午後,邱清泉新22師佔領崑崙關五塘與六塘。

日第21聯隊回師救援崑崙關,突擊非常迅猛。在炮兵的支援下,突破阻擊陣地直撲九塘。九塘埋伏有新22師戰車部隊。下午八時日軍進抵九塘,立即被埋伏在公路兩側坦克部隊切斷了後路。


崑崙關第5軍繳獲第5師團戰旗

坦克炮火將六塘至七塘的橋樑全部轟塌。日21聯隊被邱清泉部分割包圍、潰不成軍,丟下無數屍體和200多輛各型車輛,在崑崙關日軍接應下逃出包圍圈。

第5師團今村師團長指揮日軍拼死反撲,重新奪回崑崙關主陣地。同時日軍組織大量敢死隊,抱炸藥包衝向國軍戰車。但邱清泉死戰不退,牢牢將六塘控制在手裡。

20日杜聿明在友軍阻止日軍援軍情況下,命令第5軍鎖緊包圍圈。今村師團長感覺不妙,命鎮南關日軍和21旅團主力回援崑崙關。新22師在五塘與日軍激戰2天2夜,使日軍援兵無法前進。

22日,杜聿明命令第22師退出五塘戰鬥,但爭奪鎮南關主陣地的第200師攻擊受阻。杜聿明分析後,決定從外圍消滅據點,逐漸縮小包圍圈。


26日第200師對崑崙關發動猛攻,師長戴安瀾親自指揮衝鋒。28日榮1師組織敢死隊對最高峰界首發起總攻,敢死隊手握大刀,身上綁著手榴彈撲入日軍陣地,與日軍同歸於盡。日軍也身綁炸藥,手握軍刀反撲。

但榮譽1師第2、3批敢死隊持續不斷的衝上,日 軍終於崩潰。戰至29日,彈盡糧絕日軍依靠格鬥優勢死戰不退,甚至用竹槍作戰,整個戰場都是兩軍人肉炸彈和肉搏近戰。

戰後日軍承認,崑崙關第21旅團成建制被消滅,為日本陸軍建軍以來尚無第二例:此乃陸軍建軍最黑暗時代, 重慶軍攻擊規模之大,戰鬥之旺盛,行動之積極頑強,為歷來戰鬥少見其匹。 第5軍新編22師師長邱清泉。

崑崙關戰役後,杜聿明率第5軍參加中國遠征軍,出任遠征軍中路軍指揮官,參加緬甸作戰。

1942年初,日緬甸方面軍第15軍飯田祥二郎率四個師團,分兩路進攻緬甸。軍委會成立中國遠征軍,杜聿明為第1路副司令長官。中英兩國軍隊集結後,策定作戰計劃,分三路南下迎擊日軍。

杜聿明第5軍為中路軍,於3月9日接替英軍在同古的防務。3月20日,日軍在猛烈炮火與航空兵支援下攻擊同古。至26日,日軍三個聯隊向同古西北角猛攻,突破第200師6團陣地。

27日,新編第22師到達同古以北,與日軍遭遇,雙方徹夜對峙。28日日軍北守南攻。在同古北修築工事,阻擊新22師前進。同時集中主力猛攻第200師,施放毒氣開路,200師官兵傷亡甚重。

杜聿明當即令新22師對日軍加強攻擊,進佔南陽車站,以解第200師之圍。日軍憑藉附近建築物固守。兩軍反覆爭奪,激戰至30日。

杜聿明命新22師仕斯瓦河兩岸構築數個梯形陣地,兩側設伏,正面埋地雷。新22師戰術虛實結合,使日軍捉摸不透。遠征軍用逐次抵抗戰術與日五個聯隊激戰達十二次,遲滯日軍達半月。

4月13日,英軍要求遠征軍接替英軍西路防區,準備撤走。史迪威、羅卓英重新部署作戰方案,準備在曼德勒會戰,將第5軍、第66軍分佈在長達三百公里的平(滿納)曼(德勒)公路上。

杜聿明認為這樣分散兵力,一再申述棠吉的重要性,棠吉是臘戍門戶,要麼退守堂吉,要麼就在平滿納打下去,反對無準備的曼德勒會戰,但未受到採納。

日軍進佔棠吉、直取臘戍,從西南面截斷了曼德勒遠征軍後方。遠征軍不得不撤退。杜聿明決定按照蔣介石的命令途經野人山撤回國內。而孫立人則率新38師向西撤退到印度,後編為駐印軍。



1945年抗戰勝利,杜聿明執行蔣介石密令,解除了雲南王龍雲武裝。隨即征戰東北,與林彪大戰。 同一天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總司令,掌管東北軍事。

日本投降後,從延安、山東抽調大量幹部、部隊前往東北,組建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司令員,率10萬之眾抵達山海關。

杜聿明率第13軍、52軍海運秦皇島登陸。隨後大舉增兵東北,主力新1軍、新6軍、71軍等數十萬部隊陸續到達。 這時期林彪有攻有守,打的非常出色,硬是在松花江站住了腳跟。

杜聿明和林彪大戰東北,也算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 1947年林彪東北民主聯軍開展夏季攻勢。杜聿明因東北戰事憂鬱成疾,7月8日卸任東北保安司令,前往上海養病。陳誠出任東北行轅主任。

陸軍上將、東北行轅主任陳誠。

淮海大戰前局勢,劉峙出任徐州剿總總司令,被人戲稱為“派一隻豬來看門”。 蔣介石重新請出杜聿明,主持華東軍務。

1948年國軍在國防軍事檢討會上,國防部部長何應欽通報了內戰國軍損失情況和48年作戰計劃,參會高級將領對國軍人員、武器損失目瞪口呆、吵成一團。

杜聿明在戰略層面早已知道國民黨大勢已去,提出放棄華東、華北,將主力撤退到江淮一帶,蔣介石做事猶豫拖拉,還是幻想在徐蚌與解放軍決戰。

國軍分華中、華東2個剿總司令部,不能統一指揮,蔣介石希望白崇禧能出任2個總司令統籌兵力。 白崇禧提出華中、華東要統一指揮,但蔣介石說徐州需要再下設一個司令部,劉峙任司令官,白崇禧怕當替罪羊,拒絕出任指揮官。

受國防部節制、歸屬徐州剿總指揮的第12兵團司令官黃維在戰場被俘。

杜聿明身兼兩頭,既是徐州戰區的副總司令,又是東北戰區前敵總指揮,指揮東進兵團緊急救援錦州。

在國軍各戰場節節敗退的情況下,蔣介石一意孤行,要求參謀部制定徐蚌決戰計劃,核心是以一個最堅軍吸引華野主力來攻,然後國軍各主力兵團形成大包圍。

蔣介石派人徵詢杜聿明意見,杜聿明認為計劃沒有問題,關鍵是行動要快,要求蔣介石下令徐州剿總司令官劉峙將分散在隴海路、津浦路上7個兵團往徐州靠攏。

然而劉峙只關心自己私利,不管部隊死活,在濟南失陷後20天裡沒有絲毫動作。 遼瀋戰役爆發後,蔣介石無將可用,把杜聿明派往葫蘆島指揮東進兵團,攻擊塔山,與廖耀湘兵團東西對進救援錦州。

在林彪攻克錦州後調頭準備消滅葫蘆島東進兵團,杜聿明緊急指揮葫蘆島部隊撤退,結果廖耀湘的第9兵團成了替死鬼,東北最精銳的10萬野戰部隊被消滅在黑虎山。


徐州剿總主力第13兵團司令官李彌,在淮海戰役中化裝逃跑。

淮海戰役開局解放軍佔盡先機,徐州主力黃百韜兵團連續犯下致命錯誤,加上劉峙釜底抽薪,導致黃兵團在碾莊被圍。

沒等遼瀋戰事消停,粟裕抓住徐州國軍戰守不能的窘態,迅速制定淮海作戰計劃,準備消滅前出在新安鎮的國軍黃伯滔第7兵團。 隨著第3綏靖區何基灃、張克俠起義,華野得以迅速南下。

駐守新安鎮的黃百韜兵團(轄第25、63、64、100軍),原是可以安全撤到徐州的。 但是準備海運南撤的海州第64軍,因為給劉峙販賣私鹽,劉峙為自己私利,臨時下令第44軍劃歸黃百韜兵團建制,由陸路撤往新安鎮,並要求黃百韜兵團在新安鎮等第44軍兩天。

兵敗身亡的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 而剛升任兵團司令黃百韜,手握5個軍12萬人馬,得意之際忘記在運河上架設浮橋,也沒有讓新安鎮的4個軍先行渡河,犯下致命錯誤。

在一片慌亂中,黃百韜兵團4個軍從鐵路橋西撤運河,此時華野部隊追了上來,剛到新安鎮的第44軍當即潰散被殲。

而在曹八集駐防、負責掩護黃百韜兵團的第13兵團司令官李彌,突然接到徐州剿總司令官劉峙的命令,要兵團立即轉進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防線。

黃百韜急忙找到李彌,提出部隊雖然撤出來了,但是還有63、100軍潰亂,希望李彌兵團遲一天一起走,讓第7兵團收攏部隊。

李彌當下拒絕了黃百韜請求,率13兵團先行出發,而第7兵團主力第64軍,見碾莊有現成工事,提出先不走,哪怕和解放軍打一打也不怕。

黃百韜一下沒了主意,他認為解放軍目標是奪取徐州,而碾莊距離徐州僅50公里,就下令7兵團在碾莊休整,沒想到僅一天時間,華野主力就四面八方圍了上來。


徐州剿總第16兵團司令官孫元良。

杜聿明指揮完葫蘆島撤兵,飛往南京面見蔣介石,得知華東國軍沒有向徐州靠攏、黃伯滔兵團被圍,大驚失色,第二天匆忙飛往徐州指揮作戰。

劉峙、杜聿明緊急召集各兵團司令官召開會議,劉峙堅持認為解放軍目標是奪取徐州。杜聿明哭笑不得,提出當天立即出兵救援黃百韜,並集結各兵團主力往徐州靠攏,並需要華中部隊馳援。

雙方爭吵了一天,最後鬧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駁斥了劉峙觀點,要求徐州立即組織援軍。 杜聿明當即下令:孫元良兵團從宿縣轉進徐州防守,黃維兵團緊急向徐州靠攏,次日邱清泉、李彌兵團需在大許家完成集結,救援黃百韜兵團。


第三綏靖區張克俠、何基灃起義,打開了徐州大門。

杜聿明組織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主力,全力解救黃百韜兵團之圍,卻被解放軍阻援部隊擋在大許家。

11月13日杜聿明指揮邱、李兩兵團5個軍12個師,100門重炮、100多輛坦克在飛機配合下,向大許家陣地發起猛攻。 戰鬥一直打到22日,國軍在損失34輛坦克、1萬多官兵情況下,只前進了10多公里。

雖然黃伯滔兵團已聽到援軍炮聲,卻始終沒有見到援軍。 23日解放軍發起總攻,突破碾莊核心陣地,第7兵團司令官黃伯滔舉槍自殺。大許家的攻擊隨即停止,擺在杜聿明頭上的,是徐州國軍三個兵團何去何從的抉擇。


化裝士兵出逃被俘的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

禍不單行,24日從蒙城往宿縣攻擊前進的黃維第12兵團在雙堆集遭到中野合圍,前來救援的部隊現在成了救援對象。

國軍統帥部與徐州剿總亂成一團:戰,如何戰?退,如何退? 蔣介石派參謀總長顧祝同參加會議,杜聿明頭腦最為清醒,經過局勢分析後,杜聿明提出核心觀點:

戰就不能撤,如戰則以徐州為中心,速調5個軍以上援兵,與華野在徐州決戰;撤就不能戰,如果沒有援軍,徐州主力需立即南撤至江淮,整頓後再發起攻擊救援黃維兵團,撤退途中無險可依,絕對不能停留。

顧祝同聽懂了杜聿明的話,要救黃維得大舉增援,沒有援軍徐州主力必須撤退,不能戀戰,這是丟車保帥的棋,但也比大家捆在一起死好。

會議上同意了杜聿明的計劃,批准30日徐州主力往徐州東南方向撤往淮南、淮安,再建立陣地反擊。

會議做出決定後,杜聿明要求各部保密,而劉峙總司令當天就透露國軍撤退的消息給經商的侄兒,結果消息迅速洩露,整個徐州亂成一團,撤退變成了潰散。



蔣介石臨陣又起變化,將徐州三個兵團送進粟裕口中,杜聿明無可奈何,其心如死。

國防部同意的是杜聿明率徐州主力出徐州東南,往兩淮方向撤退,而華野也掌握了這一機密情報。粟裕迅速派出大部隊往兩淮方向運動,已經走了一天的路程。

但是杜聿明臨時改變撤退計劃,率軍走的是反方向的徐州西路永城。等粟裕發現杜聿明真實撤退路線時,華野與徐州國軍主力相隔2天的行軍路程,對於杜聿明集團這樣擁有大量機械化裝備的國軍主力來說,要追上去困難可想而知。

為了怕蔣介石臨時變卦,杜聿明要求各部關閉電臺聯絡,免得節外生枝。 本來杜聿明率3個兵團已跳出徐州,向西急進。不料蔣介石的手令又到,逼著杜聿明回頭送死。

杜聿明三個兵團往西轉進永城,沿途整理收攏部隊,還算順利。這個時候杜聿明的上司蔣校長坐著專機在最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了。 專機在部隊上空轉了幾圈,然後投下一封委員長親筆信:

據空軍觀察,你部往永城方向撤退,無異坐視黃維兵團被殲滅,望你部與李延年兵團南北攻擊粟裕,以解黃兵團之圍,否則你我將成為黨國罪人......

杜聿明看到手信心如死灰,知道老頭子又變掛了,說好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如今徐州主力近30萬人,在這荒野上,一無糧草補給,二無險要可守,現在華野幾十萬追兵在後,前面中野大軍虎視眈眈,一旦停住腳步,等待杜聿明結果是什麼,應該不難猜到。

杜聿明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宣佈蔣介石命令,其他將領都面面相覷,唯獨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迫不及待的起立說:那就按照委座命令往前打。

邱清泉的真實想法,是因為其起家部隊第5軍第45師負責斷後,被解放軍包圍。 邱清泉本來就來就哭著喊著要杜聿明停止行軍,回頭去救45師。 而70軍軍長高吉人、72軍軍長都勸邱清泉:45師本來就是斷後部隊,做出犧牲是應該的。

邱清泉一意孤行,命令70,72兩個軍回頭救援45師,經過一夜激戰,45師是救出來了,但是粟裕也率華野主力到達,然後,然後就杜聿明和30萬大軍過上了包圍圈生活。

指揮徐州作戰的參謀總長顧祝同。

30萬大軍被包圍在陳官莊,時逢寒冬,杜聿明外無援軍、內無補給,突圍又無接應,投降又不甘,其心如死,最後化裝突圍被俘。

杜聿明年輕時候報考黃埔一期,後東征、北伐,中年時抗日,參加長城保衛戰各役,後擔任裝甲兵指揮官獲得崑崙關大捷,在緬甸擊敗日軍,後歷經萬苦經野人山回國,身染重病,死裡逃生。

後在東北疲於奔命,46年摘去左腎。48年指揮徐蚌會戰,跛足執杖而行苦不堪言。指揮卻每每受到蔣介石亂命干擾。 杜聿明的想法,反正軍隊是蔣介石的,他愛怎麼折騰就折騰吧。

淮海戰役兵敗身俘,關押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是第一批獲得特赦的國軍將領,釋放後發表了抗日、遼瀋、淮海等戰役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