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在和杜聿明的多次競爭中為何失敗?

1195125793


實際上,將宋希濂與杜聿明說成是競爭實在過於勉強。我們可以說胡璉和黃百韜競爭第七兵團,也可以說胡璉和黃維競爭第十二兵團,可是宋希濂與杜聿明競爭了什麼?中國遠征軍的指揮權?夠不上,畢竟上面有羅卓英和史迪威,更何況當時蔣介石讓宋希濂在雲南主要是防龍雲。

所以,我們應該說的是在他們的軍事生涯中,杜聿明為什麼能夠迅速崛起,宋希濂卻難以“發光發熱”?

這應該是一個職場老難題了,兩個同時進公司的人,為什麼一個升職加薪了,一個卻還在龜爬甚至原地打轉?

看到有人說宋希濂將軍被稱為“鷹犬將軍”是因為為蔣介石鞍前馬後,是因為忠於蔣介石,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之所以會這麼說完全是因為不瞭解宋希濂呀!宋希濂為什麼被稱為“鷹犬將軍”?是因為宋希濂晚年定居美國後,為祖國的和平統一而奔走呼籲,國民黨喉舌報紙因此在1984年痛罵宋希濂為“黃埔敗類”、“甘為中共鷹犬”,然後臺灣作家李敖撰文《鷹犬將軍》批駁國民黨對宋希濂的“控訴”,宋希濂自此有了“鷹犬將軍”的美譽。

對於杜聿明,想來我們很多人應該很熟悉了,畢竟是蔣介石後期所重用的心腹愛將,登場比率極高,堪稱“萬金油”。

宋希濂和杜聿明都是黃埔一期名將,但是在升職這件事上,宋希濂為什麼會輸給同期同學杜聿明呢?

宋希濂曾經和陳賡是好哥們,後來蔣介石製造了“中山艦事件”,選擇了國民黨,宋希濂選擇了站在蔣介石這邊。宋希濂在北伐時被派往日本留學,回國後加入了國民政府警衛師,這也是宋希濂能成為36師師長的原因。警衛師先是擴編警衛軍,然後又改編為87師和88師兩個師,後來又從87師和88師抽出兩個補充旅來組建了36師。1932年8月宋任87師副師長兼161旅旅長,1933年9月即升任36師師長。36師、87師和88師是德械化程度較高的三個師,也是蔣介石早期的王牌軍。

相比於宋希濂的得意,杜聿明便略微顯得有些失意了。1932年底的時候,杜聿明升任25師副師長,但是卻一直受到關麟徵的壓制,對於既是同鄉又是同期同學的關麟徵,杜聿明很不服氣,所以在熱河戰役後脫離了關麟徵的25師。但是經過熱河一役,杜聿明卻得到了徐庭瑤的賞識,他在1936年從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畢業後投奔徐庭瑤,在徐的幫助和舉薦下,於1938年當上了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師200師的師長。

從1933年到1938年,已經過去了五六年時間,可是宋希濂仍然還是師長,杜聿明喘了口氣,總算是趕上老同學了。1939年11月,杜聿明任第五軍軍長,宋希濂任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71軍軍長,他們雖然都是軍長,可是第五軍卻是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杜聿明就是在這時候開始甩開宋希濂。

宋、杜兩人的軌跡為什麼會發生如此逆轉?

我個人認為在能力方面,宋希濂是將才,杜聿明則是帥才,畢竟杜聿明從緬甸打到遼瀋,又從遼瀋打到淮海。這是杜聿明後期迅速崛起然後超越宋希濂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知道蔣介石用人不知看能力,更看出身,看對不對自己忠心,夠不夠聽話。宋希濂是不缺對蔣介石的忠心的,1949年“李白”逼宮前,白崇禧專門去找宋希濂,想拉宋希濂入夥,結果宋希濂不僅沒有入夥,反而在白崇禧離開後將白找他的事告訴了蔣介石。

但是對於聽話這點,宋希濂應該是不如杜聿明的,從緬甸戰場撤退的時候,蔣介石說走野人山回國,杜聿明堅決服從;蔣介石讓杜聿明去解決龍雲,杜聿明又去了,然後為蔣背了黑鍋;蔣介石讓杜聿明去東北,杜聿明不想去,可還是去了;蔣介石讓杜聿明去徐州力挽狂瀾,杜聿明有心無力,可還是去了。

1948年10月,蔣介石讓宋希濂去徐州任“剿總”副總司令,但是宋希濂沒去。

所以,蔣介石才會更重用杜聿明。

實際上,宋、杜兩人的關係應該還算不錯,在10年運動時期,杜聿明在院子裡給宋希濂做一個床頭櫃,有人衝進來要找杜聿明,杜聿明說自己是杜聿明,人家愣是不相信,逮著宋希濂就打,說宋希濂是杜聿明,為了不讓杜聿明被打,宋希濂直接就說自己是杜聿明。


吾與吾國


知道的太少,淮海戰役已經打響了,杜聿明因為臨時被蔣校長調去東北了,而“福將”劉峙本事太差,徐州地區的國軍將領們又普遍看不起他。蔣校長就想調駐防荊門地區的宋希濂來徐州實際負責指揮。宋希濂不願意來徐州上任,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邱清泉兵團下轄包括“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是徐州國軍的頭等精銳主力。幸運的是,宋希濂還沒到徐州,國軍慘敗於遼瀋戰役,老蔣把杜聿明又調回了徐州。邱清泉是有後臺有本事有軍功有脾氣,驕橫跋扈目中無人,被稱為“邱瘋子”,別人包括總司令劉峙都指揮不動他,能指揮他的除了“總統”蔣校長,就只有杜聿明瞭,邱清泉還年長杜聿明兩歲,卻是杜聿明的黃埔的學弟和老部下,對邱多有提攜,當年邱清泉升任第5軍軍長是因為軍長杜聿明高升了。再說杜聿明為人寬厚溫和,做事勤勉務實,邱清泉對杜聿明既感激知遇提攜之恩又佩服他的為人處世,所以人見人恨的邱清泉當面背後都極少說杜聿明的壞話。杜聿明是從國軍的頭等王牌主力第5軍起家的,同為黃埔一期的宋希濂起家的部隊就差了些。不能忽視杜聿明有官僚奴才的一面,這位有才有功的國軍優秀將領對蔣校長太聽話了,代價有幾萬中國遠征軍官兵魂斷野人山和陳官莊三十萬精銳國軍的灰飛煙滅


立志成蟲




宋希濂的後臺是張治中將軍,而張治中將軍不是蔣介石的“自己人”,屬於地方派系,而且由於張治中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軍事集團,宋希濂當然就不被蔣介石器重,說到底就是沒有後臺,誰鳥你。而且相比杜聿明,宋希濂的軍事指揮能力一般。



杜聿明完全不同了,杜聿明是黃埔軍校的佼佼者,參加過入緬作戰,抗戰期間就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解放戰爭期間,杜聿明更是充當了蔣介石的“救火員”,遼瀋戰役前,蔣介石發現衛立煌並不聽自己的命令,就急派杜聿明任東北“剿總”副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從葫蘆島登陸,馳援錦州,無奈塔山阻擊戰,國軍未能突破防線。

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又被派往徐州,擔任副總司令兼前敵指揮部主任,如果不是蔣介石突然命令杜聿明掉頭救援黃維兵團,淮海戰役的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毒刺劍客


國民黨軍隊裡面互相鬥爭,主要看的是與蔣校長的關係為主,與蔣校長關係近的自然佔優勢,能力是其次的。

宋希濂與杜聿明雖然都是黃埔一期出身,但杜聿明是陝西省米脂縣人,宋希濂是湖南省湘鄉人,由此杜聿明自然與蔣校長更為親近一些。


抗日戰爭期間,杜聿明的戰績也要比宋希濂出色一點,杜曾率軍隊遠征軍在緬甸與日軍進行過對戰。


內戰時期杜杜聿明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宋希濂任新疆警備司令,對比也可以發現杜聿明更被校長重視的,所以宋與杜的競爭自然杜是要佔優的。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海迷001


因為宋希濂和杜聿明雖然都是黃埔一期畢業,卻分別跟隨了蔣介石“八大金剛”裡不同的兩個人,在國民黨軍內部派系眾多的情況下,跟對了人方有靠山,後臺決定前程。



宋希濂在軍中一直追隨的,是號稱“和平將軍”的張治中,北伐成功後宋希濂從第一批德械師的第87師起步,先後任旅長、副師長,而第87師、88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正出自軍校教育長張治中門下,張將軍也是以這批德械部隊組成最初的第五軍,參加“一二八事變”的對日作戰,宋希濂戰後因功升任另外一個德械第36師師長。

1945年新疆軍閥盛世才在中蘇之間搖擺十年後終於投蔣,張治中被任命為西北行轅主任和新疆省主席,隨即調老部下宋希濂出任新疆警備總司令,這種關係貫穿民國始終。可是我們知道,張治中雖得蔣介石信任,卻是八大金剛中權勢最小、帶兵最少的一位,除去抗日戰爭初期外,實際統兵的機會有限,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軍事集團,自然無法過多提攜宋希濂。

沒有自己的軍事系統,關鍵時刻在蔣介石那裡的話語權和人事權份量,一定弱勢。



杜聿明則走的另外一條路線,他一直追隨的是國民黨軍中有“裝甲兵之父”稱號的徐庭瑤,也是張治中將軍的保定軍校同期同學,那麼徐庭瑤是誰的人呢?黃埔系二號人物何應欽是也。別看何應欽後來失寵不握兵權,但是在黃埔系中依然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也是蔣介石一直沒與何應欽撕破臉皮的重要因素。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何應欽也有“哼哈二將”和自己的“四大金剛”,二將是劉峙和顧祝同,四小金剛分別是劉峙、顧祝同、錢大鈞和蔣鼎文,看一下這幾位在國軍中的地位就知道何應欽的能量了,他們是蔣介石不得不用的骨幹嫡系,何應欽一直任軍委會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和“國防部長”等重要實職,所以在軍中的話語權遠大於張治中。



杜聿明在徐庭瑤的第17軍團起家,被徐選中為裝甲部隊的繼承人,從軍委會直屬裝甲兵團長到第200師師長,以及後來的機械化第五軍軍長,與徐庭瑤跟何應欽的力挺大有關係,在爭奪第五軍軍長一職時,甚至擠走了陳誠保舉的原74軍軍長俞濟時,何系能量可見一斑。

當然,杜聿明軍權日隆,也與自身能力有關,以及對蔣氏的絕對忠誠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何應欽和徐庭瑤的力薦下可以接近蔣介石,但是重要崗位的獲得,還是要看戰場表現的。

不管怎麼說,兩位都是抗日名將,結局也是一樣,功德林裡來相會。


度度狼gg


在國府想指揮大部隊,那就看自己的起家部隊影響有多大。國軍有三大種子軍,第一軍、第18軍、第五軍。其早期指揮官胡宗南、陳誠、杜聿明自然和別人不一樣。

宋希濂、杜聿明都是黃埔一期生。

1、宋希濂的黃金時代

在抗戰前,宋希濂為36師師長,該師是德械師,與87、88師、教導總隊都是國府精銳。與第一、第十八、第十三軍一樣,都是核心主力。

尤其是德械部隊,理論上是國軍的未來,各將領自然前途無量。以師化軍,以軍化集團軍。想想都美好。

(德械師)

可惜在淞滬會戰與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德械部隊傷亡慘重。桂永清、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雖然都在不同程度得到了升遷,但部隊很難作為種子部隊面向未來了。

宋希濂的嫡系71軍,很難為其他部隊培養將領,而且該軍在東北的野戰戰績也證明其能力。

2、杜聿明的黃金時代

杜聿明的機械化團後來擴展為200師,再擴展為第五軍,第五集團軍,他也自然一步步高昇,這支部隊從上到下都留下他的影子。正如廖耀湘的新六軍將領湖南人多一樣,第五軍也是歷來的熟人。

邱清泉、廖耀湘等留學英才。

戴安瀾、鄭庭笈等猛將。鄭洞國也是該軍師長,後任新一師師長。

後來該軍榮譽1師化為第八軍(雖然宋希濂短暫當過師長)。

新22師化為新六軍。

3、解放戰爭的人事

解放戰爭中,宋希濂被派往西北,雖然級別不算低,但西北重要性確實不高。其嫡系部隊到了東北。

對於杜聿明而言,第五軍與第五軍化育的部隊馳騁於東北與中原戰場,可謂如魚得水。

在東北,核心主力無非就是新一、新六軍,新一軍老軍長鄭洞國在東北,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在東北,後新一新六編為第九兵團,是東北“剿總”核心兵團。

(陳官莊被圍的就是杜聿明的中原嫡系)

在中原,第五軍軍長邱清泉在中原,第八軍軍長李彌在中原,後來分別以此擴編為第二、第十三兵團,是徐州“剿總”核心兵團。

在這種情況下,宋希濂久疏戰陣,且人事遠隔;杜聿明長年作戰,且人事嫻熟

你說會用誰呢?

總結:

歷史無非是歷史進程下的事功以及帶來的人事問題。德械師的歷史進程在抗戰初就斷了,後來又有蘇械、美械,其作為種子部隊的可能自然一降再降。

而機械化兵團是與時代接軌,而且其戰功足夠其在每次列裝中獲得優勢補充,自然愈來愈大。

杜聿明與宋希濂的命運本質上是國軍抗戰期間軍事列裝與軍隊編組變遷的反映

國軍的軍隊化育與其將領命運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胡博. 裝備短斤少兩“調整”名不副實 德械師:抗戰前四個月幾乎消耗殆盡[J]. 國家人文歷史, 2015(1):90-95.

胡博. 僅74軍一直與日軍正面交鋒 蘇械師:被珍惜使用的反攻力量[J]. 國家人文歷史, 2015(3):84-87.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杜聿明其實在早期的黃埔生中並不算出類拔萃,很多和他一樣的黃埔一期生都比他官大,但是杜聿明這個人運氣太好,這你不得不承認。老蔣對他雖然沒有胡宗南般的寵愛,但杜聿明卻依靠第五軍發展出了一個派系,相反宋希濂顯的有點孤家寡人的味道,競爭失敗也理所當然。



其實從杜宋二人在抗戰結束後的地位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宋希濂差杜聿明太遠,當然這個距離指的不是職務上的高低,而是在國民黨軍事系統中的地位。宋希濂和杜聿明都是抗日戰爭中的名將,這是毫無疑問的,二人都有過輝煌的戰績,在這一點上並沒有什麼差距,但是杜聿明卻依靠抗日戰爭打造出了自己的心腹部隊,並且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而第五軍也走出了很多名將,如邱清泉、鄭洞國等等,相反此時的宋希濂,他雖然在職務上不輸於杜聿明,但在軍事力量上來說差杜太遠了。



所以老蔣在1945年對東北接受的問題上,本來有三個人選,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而老蔣之後連杜聿明的老上司關麟徵都沒考慮,宋希濂當然也被淘汰出局了,之後發配新疆出任了警備司令,而杜聿明風光無限的擔任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當然了宋杜的角逐也從一方面體現了派系的競爭,而宋的失敗只能說是他在軍事力量上的失敗,相反杜的成功拋開軍事能力不說,他在國民黨軍隊中的地位也起了極大的作用。



而在之後淮海戰役爆發之時,宋希濂出任了華中“剿總”副司令,而杜聿明卻是徐州“剿總”副司令,孰弱孰強一目瞭然,杜的第五軍派系雖然不如胡宗南和陳誠的土木系,但是力量也絕對不容小覷。但是這二人之後都落了個相同的下場,杜聿明在淮海戰役被俘虜,而宋希濂被俘虜於大西南。

而宋希濂和杜聿明他們都做為抗日名將,而且都是黃埔一期中的佼佼者,他們的經歷都是一樣的,而他們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結局都是陪葬了蔣家王朝,成為了功德林裡的一員。

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絕筆歷史


這是要回答職場問題嗎?試著答一答。

第一,要從一而終。宋希濂在黃埔時,經陳賡介紹加入了共產黨,中山艦事件後退黨加入國民黨。如果堅持,雖經九死一生,未必不能成為開國上將,但在蔣介石那兒,每當想起這事,不追究就算開恩了,競爭重要職位就算了吧。宋希濂號稱“鷹犬將軍”,為表忠心甚至槍殺了瞿秋白,可見後來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第二,不得意時,要學會燒冷灶。杜聿明在黃埔一期並不突出,學校最閃亮的星是“黃埔三傑”。也不象胡宗南,早早就被校長關注的“小老鄉”。就算古北口抗戰,也沒出彩還被老鄉同學關麟徵不待見。但他很絕然地選擇了去南京陸軍交輜學校當學員隊長,聽著就是個搞後勤運輸的,那有手握實權的帶兵將領強?結果,這個大隊成了第一隻裝甲兵團。不能說杜聿明就是靠運氣,眼光還是很“毒”的。能洞悉未來者,才有大出息。

第三,關鍵時刻要出業績。血戰崑崙關是杜聿明的成名之戰。自抗戰以來,能硬憾日軍的,這是第一戰例。有好的裝備,還要打出好的士氣,好的成績,這點很重要。反觀宋希濂,抗戰也一路打下來,打的也很苦,卻沒出好成績,直到怒江邊才打了一個漂亮點的阻擊戰。而此時宋和杜在蔣校長心目中,己不可同日而語了。

第四,要有一幫好兄弟。出人頭地了,還得有幫兄弟撐著,杜聿明以第五軍為基礎,建了個小黃埔系,鄭洞國,戴安瀾,邱清泉這些名字聽著熟吧?都是抗日名將,也都是杜聿明的好兄弟,無論杜聿明怎麼升遷,始終保持著對第五軍的影響力,這可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而沒有出現人一走茶就涼的情況。有兵才有話語權。宋希濂好像就沒有這本事。



這些也是職場要注意的事啊!懂嗎?


淨月暖陽


宋希濂(1907——1993)。

字蔭國,湖南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國民黨陸軍中將,號稱“鷹犬將軍”。黃埔一期中出類拔萃的人很多,宋希濂也算其中之一,參加過東征和北伐戰爭,1927年又被派往日本陸軍留學,上海一二八事變時任第87師161旅少將旅長,此戰之後升任該師副師長兼161旅旅長。1933年升任36師中將師長,西安事變時率36師入陝,後來擔任西安警備司令。全面抗戰爆發後率德械師36師增援淞滬,後來升任71軍軍長,該軍下瞎87師和88師。到1941年時宋已經是第11集團軍(下瞎66、71兩個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失敗後,宋的軍隊阻擋了日軍過怒江,行成了怒江對峙。1944年宋的11集團軍和20集團軍負責滇西大反攻,成功收復龍陵和騰衝。解放戰爭期間先後擔任過新疆警備司令、華中“剿共”副總司令、湘鄂邊區綏靖司令部司令,1949年二野解放大西南的時候被解放軍俘虜,後來接受改造於1959年特赦。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國民黨陸軍中將。


杜聿明參加先後過東征討伐陳炯明的戰爭和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從一個軍校教導團的副排長幹起,先後任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該師為千里駒師,師長為黃埔一期的關麟徵)旅長和副師長。

杜聿明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步兵師第200師的首任師長,1939年擔任第5軍軍長(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參加了崑崙關戰役,對手是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該戰役殲敵5000並擊斃了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1942年,杜聿明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率10萬國民黨精銳入緬作戰。1945年,杜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在此期間奉蔣介石的命令,趁滇軍去越南受降之機囚禁了龍雲,從而架空了龍雲。而後又被蔣調往東北任東北保安司令,1948年又被調往徐州任徐州“剿共”副總司令,後來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

綜上:宋希濂和杜聿明作為黃埔一期畢業的同學,兩人都受到蔣介石的重用,但是杜聿明比宋希濂更勝一籌。究其原因如下:

1、跟對人很重要。宋希濂早年跟的是張治中,張治中雖然位高但權不重,他掌管的多是軍事教育這一塊;而杜聿明跟的是徐庭瑤,徐一直在前線打仗,杜又深受徐的賞識。





2、個人能力。宋希濂的個人能力要比杜差一些。杜聿明比較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在黃埔係為主的嫡系中,除了陳誠的“土木系”之外,還有就是杜聿明的小黃埔系,戴安瀾、鄭洞國、邱清泉等黃埔生都是杜的部下。

3、忠心。杜聿明比宋希濂更忠於蔣介石,每次有重任的時候蔣首先想到的是杜聿明,杜聿明就是一個救火隊長。


歷史軍魂


非常推崇曾國藩的蔣介石自然對曾國藩的冰鑑有很深的涉獵。蔣校長很相信自己“相人”的功夫。所以才擺出了徐向前、林彪這樣的烏龍!相信鄉黨力量的蔣校長,對參加過共產黨,又出生在湖南的宋希濂天生有一種戒心,即使被稱作“鷹犬將軍”的宋希濂親手抓獲殺害共產黨領導人瞿秋白也不能減輕蔣的戒心。這絕不是空穴來風,另一個國軍勇將陳明仁也是個極好的例子,雖屢立戰功卻總是莫名其妙的被打壓。再有就是薛嶽將軍威名赫赫也很難獨擔大任。反觀杜聿明雖不是浙江人但顯然蔣校長對陝西人並不反感,同樣聽話杜聿明就明顯被蔣校長垂青,同樣的還有那個有性格缺陷,志大才疏的陝西人張靈甫,蔣校長會固執的委以重任。結果演出了新版的“失街亭”!不過杜聿明的軍事素養在國軍中應屬出類拔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