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杜聿明?

大不列颠的帝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看到过不少人说杜聿明这个人其实能力平平,没有多大本事,杜聿明曾作为国军百万大军得统帅,难道真是能力平平的浪得虚名之辈?恐怕不然。

英国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在中国访问的时候,中国设宴款待,杜聿明也出席了这场宴席。在宴上,蒙哥马利看着杜聿明不无调侃地问道:“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指着陈毅说:“我都送给他了。”

对于杜聿明的回答,陈毅却摇摇头笑着说:“你没有这样大方,是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的。”

杜聿明用了一个“送”字,多少有些无奈,毕竟自己确实不是陈毅的对手。但是,陈毅则用了“一口一口”这四个字,这绝不是陈毅在恭维杜聿明,更用不着去恭维杜聿明,陈毅只是想说,他吃掉杜聿明的部队并不容易。

在军事上,杜聿明的水平不会只是将才,甚至能够勉强算得上是一位帅才。

说到杜聿明,恐怕不能不提他的老乡、黄埔同期同学关麟征。1932年关麟征所部被扩编为25师,关麟征任师长,辖杜聿明旅和张耀明旅,后来杜聿明被提为副师长。但是,骄傲的杜聿明认为自己不比关麟征差多少,所以心里是不服关麟征的,这事在长城抗战时爆发了。当时关麟征奉命率领25师去接替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的驻防任务,可是当他们到古北口的时候发现王以哲竟然在和自己的部将争吵谁先撤退的问题,看到关麟征到了以后更是让关麟征马上让25师去驻防。关麟征知道王以哲的心思,想让自己顶在前面,他好跑路,所以关麟征不肯去,王便与关争执了起来。在他们争执不下的时候,杜聿明跳出来想当和事佬,结果被关斥责说胳膊肘往外拐,闹了个黑脸,杜心里很不痛快。这也是古北口战斗结束后,杜聿明决定离开25师的原因,因为关麟征挡住了的升迁路。

不过,杜聿明离开25师显然是个正确的选择,在古北口战斗中代理25师师长时指挥25作战,让人们知道了这个能打战、会打战的杜聿明,他也因此更得徐庭瑶的赏识。后来,杜聿明能够当上机械化师200师师长也是因为徐庭瑶的保荐,徐庭瑶是杜人生中绝对的贵人,没有徐庭瑶,便没有日后的杜聿明。

1939年杜聿明已经成为第5军军长,这年11月,日军发动了桂南会战,广西南宁告急,蒋介石迅速派杜聿明率领第5军赶赴桂南战场救援南宁。昆仑关战役便是第5军打的,杜聿明在军事会议上作出了军事部署:“我军以收复南宁为目的,决定于18日拂晓开始攻击;以一部迂回八塘敌阵地之右侧翼,攻略八塘、昆仑关后,先以一部向二塘追击,主力于五塘、横岭、谭蓬村一线,整理态势,再继续向南宁攻击前进。”第五军在杜聿明的率领下,击毙了日军少将中村正雄,也成功攻下了昆仑关。

在昆仑关战役中,杜聿明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也在昆仑关打出了自己的威名。

但是,政治最终成为了杜聿明在军事上的阻碍。

蒋介石为什么会这么重用杜聿明?因为杜聿明够听话,他不会违背蒋介石的意愿,他将蒋介石的命令奉为不可违背的圣旨。所以,他虽然在野人山葬送了数万中国健儿,但是回国后不仅没受到责罚,反而往上挪了挪。

蒋介石让杜聿明解决云南的龙云,杜聿明二话不说帮他解决了。等杜解决完了龙以后,蒋又为安抚云南的军心,甩了个黑锅给杜背,解除了杜的职位,杜还是没有怨言。蒋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爱将,这边解除了杜在云南的职务,那边马上安排他去东北当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实际上,杜聿明是不愿意去东北的,因为当时东北已经有个比他更适合在东北的卫立煌。同时,杜聿明认为应该将战略重心放在徐州,而不是放在东北。但是,蒋却将自己的砝码压在了东北。此外,卫立煌与我军关系有点暧昧,蒋介石并不信任卫,所以执意让杜聿明去东北。

杜聿明对东北的局势不如卫立煌,更因为是遇到了林总,所以结果很不好,当然,杜聿明在开始阶段还是有收获的。



杜聿明在东北虽然没有发挥蒋介石想要让他发挥的作用,吃了败仗,可是蒋介石仍然对他予以重用,所以蒋让陈诚去了东北,然后将杜调到了徐州。因为蒋想起了杜聿明曾经说过的将重心放在徐州的事,心里想着杜聿明在徐州可能会挽回在东北丢掉的颜面,扭转局势。可是,在淮海杜聿明对上的是粟裕和刘伯承,他也没多少胜算。

不过,当时蒋介石心里已经慌了,所以不管对谁都不放心,所以对谁都要指手画脚,但是,蒋介石是什么水平?用杜聿明的话说,不是我杜聿明不能打战,是蒋介石瞎指挥。

正是因为对蒋介石的忠心,让杜聿明将自己的军事才华束之高阁,绝对服从蒋介石的决定和命令,所以在后期作战中,杜聿明只是在按蒋介石的想法和命令做事,他对此其实也很无奈。

杜聿明对蒋介石尽了忠,但也只是一条不敢有自己想法、更不敢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忠犬,最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从手握百万军权的统帅变成了阶下囚。


吾与吾国


历史是捉弄人的,杜聿明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便是八年抗战,做为黄埔系的骨干将领,他率领着中国当时最为优秀的部队,阻挡了日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足以担得起名将的称谓。



但是抗战胜利没几年,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昔日的英雄却成为了人民的公敌,最后变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在抗日战争中的杜聿明是无所畏惧的,他率领中央军精锐血战长城古北口,带领十万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后死里逃生,从野人山回国,他于昆仑关重创日军精锐师团第五师团,此时的他是意气风发的。



时间到了解放战争,黄埔一期的他毅然成为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先锋,他首战便在东北,和他的黄埔四期学弟林彪展开了较量,后来的结果却是惨败而归,逃回了关内。没过多久,淮海战役爆发,身为徐州剿总副司令的他这次却没能逃脱,几十万大军兵败,他于陈官庄被围,后成为俘虏。



在成为俘虏的时候他妄想自杀,用砖头砸自己的头部,但却没能成功。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与很多被俘黄埔同学送进了北京功德林的战犯管理所,后来被特赦,其又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担任重要工作。

他虽然有过曲折的人生,但做为一名中国军人,在抗日战争他无愧于国家。


历史之绝唱


国军将领里,杜聿明属于听话也能打的。或者说能打的没有他听话,听话的没有他能打。比什么汤恩伯啊,刘峙啊,何应钦啊,陈诚啊,顾祝同一类的能打太多。



虽然未必强麟征和黄百韬,王耀武,宋希濂强太多。(黄王资历不够,而另一位黄埔一期生宋希濂,至少三次关键职位的选择上,杜.宋是最终候选人,但胜利者是杜)但是杜资历可以,又听话,所以得老蒋宠爱有加。国军素来流传“三李不如一王”,王耀武都对杜聿明客气。至于网络红人张灵甫一类的,都有点小字辈了。让他们去指挥国军元老怎么可能?有威望可以指挥的,也不是蒋的嫡系,白崇禧、傅作义,蒋防着他们还来不及呢...




很多人对他多有意见主要是远征军时,败退野人山退回国内,损失过万,很多很多战士白白牺牲在野人山的丛林中,被丛林所蚕食,惨烈之至。所以很多人说孙立人没听老蒋的,就没事,人员损失也小。可是,野人山再恐怖也不如失去校长的信任恐怖。杜听了老蒋的没事,可孙立人没听,看看后来什么待遇?被圈禁。不过杜聿明跟英美没多少交情,自然更愿意回国。孙立人是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对英美环境和人际关系都要熟悉许多。



还有,杜在野人山对正面的日军估计错误,过高估计了日军的实力,攻击时,几个主力师又没配合好,否则,全军杀回国的机会很大。远征军回国的意义其实也很大,当时的云南很空虚,远征军哪怕回来几个师,也可以稳住怒江防线,保护云南。回国,不仅仅是政治需要,也是军事需要。



杜聿明在抗战时给予日军以很大打击。长城抗战时,也打得也不错,在解放战争后接受了战犯改造之后,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


李三万的三万里


杜聿明,生于公元1904、字光亭,汉族,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1924年黄埔一期毕业

。自东征讨伐陈炯明发家,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可以说,杜聿明是意思一步步从普通一兵做到陆军中将的,应该说,完全是依靠能力和战功做到陆军中将的。就个人能力来说。杜聿明军事水平还是不错到的。 聿明主要参加和指挥了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尤其是在1939年担任第5军军长,指挥了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一仗成名,但在解放战争中先败东北。再败淮海。虽然是蒋介石负责主要责任。但杜聿明的能力也看的出来很一般。

在39年12月,杜聿明率领第五军击败了素有钢军之称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但主要功劳和成绩,或者说主要指挥者应该是廖耀湘和孙立人,杜聿明不过是居中指挥的做用,而42年。杜聿明担任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是罗卓英)1,500余公里,多次配合盟军击败日军,大规模的运动战五千余里,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最大败绩,但也不得不说,这场战役的真正指挥者应该是罗卓英,和杜聿明关系也不大。

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军队的弊端的军队不是国家的。是个人的,国民党军队将派系各个派系之间斗争尤其恶劣。但杜聿明是天子门生,无需考虑派系问题。蒋介石对杜聿明也是极其信任和重用,但有一点为大家所瞩目的是,在担任军长以后,杜聿明基本上没有担任过正职,基本上都是副职。杜聿明在 东北给三任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陈诚、卫立煌的副手,担任剿总”副总司令,

东北战事失败以后,杜聿明又被蒋介石派往淮海战场“救火”,就任徐州“剿总”副总,给 刘峙当副手,负责实际指挥作战。但结果却是一败涂地,蒋介石的主力嫡系灰飞烟灭,自己也沦为俘虏。

杜聿明没有参加过围剿作战,而抗日战争期间除了与昆仑关和援缅之役外,其他没有任何功绩而言。实战经验比较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比较欠缺。没有担任过大兵团军事主官也说明了其资历比较欠缺,但杜聿明比较有人格魅力,一项目无余子的邱清泉老长官杜聿明甚是恭谦。可以说就实际指挥能力而言。

杜聿明的能力真不高。比之白崇禧,薛岳,关麟征等人差的很多。而蒋介石之所以重用杜聿明原因就是听话。领导人都说人才好用,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觉得奴才好使。我到不是说杜聿明是奴才,但杜聿明确实没有太大的主见。在淮海战役里杜聿明明知道解救黄维是乱命。一旦回头解救,国民党是三个兵团就彻底葬送了,但杜聿明还是乖乖听命于蒋介石的手谕。如果杜聿明不听,也许历史就不一样了。

从杜聿明的杜聿明从资历、能力和出身来说,担任重要职务是应该的,

杜聿明缺乏独挡一面的本事。缺乏魄力,也就是听话,忠于领袖。也就是听话罢了。再就是没有嫡系部队。除了依附蒋介石之外。杜聿明也没有可以投靠。再就是在蒋介石眼里,杜聿明是和汤恩伯,刘峙,何应钦,陈诚之辈一个档次和级别的。和这些人比起来,杜聿明还是有一拼的,但这些对象也太弱了一些,杜聿明所处的位置不对,再有本事也没有用。关麟征是国民党陆军总司令,是杜聿明的上级。他对杜聿明评价是有忠心、只能打顺风仗。缺少历练。 他在营团连排的时间几乎没有。业绩比较差,这个评价应该是比较中肯的,做惯了老蒋嫡系,只能唯老蒋马首是瞻,蒋介石战略有余,战术太差。杜聿明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但杜聿明的军事能力确实不高。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杜聿明(1905一1981),字光亭,陜西米脂人。23年中学毕业,父亲给了一万元,让他自谋出路。他毅然南下,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黄埔生。

25年参加东征淡水之役。杜长于训练,工作踏实肯干,为人处世灵活,认真治军,不稍懈怠,担任团长职务是其一生事业沉浮的关键。不久升任副师长,由此在蒋家王朝内找到了一个稳固的靠山。

:l::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全师官兵高昂热忱,顽强抵抗,与敌激战3昼夜,浴血奋战,杀敌不下二千余人。

1939年昆仑关战役战斗激烈。杜聿明不计安危、深入前沿部署。敌中村旅团长督战,被当场击毙。激战持续十多天,以中国军队重大胜利而告结束,日军损失惨重,杜部名声大振。

1941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在撤退回国途中,由于环境险恶,无数中华健儿葬身异堿。师长戴安澜壮烈牺牲,杜聿明感染上回归热,42年率军回到祖国,杜泪流滿面,不能自己。被蒋介石提升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登上蒋介石这辆战车尽其愚忠。战到最后不愿投降,结果做了共产党的阶下囚。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的作用,改造思想使杜等与旧我决裂,重新做人。国庆十周年之际,首批改恶从善的战犯得到特赦。

当法官第一个叫到杜聿明,并把特赦通知书送到他手中,他深深地鞠躬双手接过。此刻,喜悦、幸福、羞愧之情交加,热泪滚滚而下,由此,他走向了新生,终于回到了人民的行列。




周勇华2


陕西是一个好地方,在黄埔军校里面出了很多抗日名将,诸如关麟征、杜聿明、张灵甫、胡琏等等,其中杜聿明应该是能力最强,在国民党中发展最好,指挥国军最多的将领了。

真正的天子门生第一人

很多人都认为胡宗南是天子门生第一人,在国民革命期间以及抗战期间都是生前最快,主政一方的大员,甚至形成了与陈诚、汤恩伯并立的黄埔派系之一,但是说到底,蒋介石对胡宗南只是宠信,对杜聿明才是倚重。

有人也曾拿宋希濂和杜聿明作对比,尽管都是黄埔一期的饺饺者,但是宋希濂照比杜聿明差的还是很多,从领的部队来看,杜聿明就没领过杂牌军。

都是经历东征陈炯明和北伐,为何杜聿明的腰间盘会如此突出呢?

这里要说到一个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的徐庭瑶,徐庭瑶是保定三期毕业,和张治中、白崇禧等是同学,在当时是绝对的人才,后来投奔粤军,在北伐中也是屡立战功,其实黄埔学员在北伐中都是中下级军官,只有表现出色的才逐渐升任营、团级职务。

北伐后,徐庭瑶为第四师师长,杜聿明为第二十四团团长,由于杜聿明的团在军事训练上表现很好,所以受到徐庭瑶的夸奖,在1932年的剿匪中,在关键时刻杜聿明所部给予红军极大打击,徐庭瑶更是上报晋升杜聿明为少将团长,当年年底徐庭瑶升任十七军军长,杜聿明随即升任旅长,不久又升任第二十五师副师长,关麟征为师长。

杜聿明的抗战表现

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虽然第二十五师表现并不算太好,关麟征还因伤下了阵地,然而杜聿明在代理师长期间,带领所部军队同日寇浴血奋战。

长城抗战后被安排到南京中央中央军校进修,1936年毕业后被徐庭瑶保荐到国民党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担任第一任团长,1938年该装甲兵团先后扩编为第200师,第五军,也就是后来的国军五大主力,杜聿明担任军长!

1938年就担任国军王牌军的军长,这一点很不容易,虽然不比胡宗南1937年就已经是军团长,但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机械部队归杜聿明掌管这也是事实。

成为第五军军长后,掌管的军队多了,责任也就大了,在1939年日军发动桂南作战,并且攻占了南宁,严重威胁到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老蒋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收复南宁,担任该战主攻人物的就是中国唯一一个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

战斗打响后,杜聿明先是指挥震动过的荣誉第一师向昆仑关发起进攻,同时让邱清泉切断日军退路,面对日军的反复突围,都被打退,最后歼敌四千余人,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是役极大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1941年杜聿明率部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前期和日本交战中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是在撤退中,选择从野人沟撤退到国内,致使远征军损失惨重,而撤退到印度的孙立人和廖耀湘则获得了极大的补充,后来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分别成为国军五大主力的新1军和新六军。

第五军在抗战中有功有过,杜聿明却对第五军的训练很看重,因此,评价国军五大主力的时候,一个是打出来的,一个是宠出来的,一个是装备出来的,只有第五军是练出来的。

解放战场,纵横驰骋

到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成了真正老蒋可以信赖的黄埔中流抵住,很多人可能会问1942年杜聿明回国之后都干了什么,其实杜聿明回国之后,并没有再继续加入到抗日战场,而是在云南着手解除龙云的军权。

前一个担任此任务的是关麟征,结果没有完成,杜聿明去到之后于1945年完成了解决军权的任务,深得老蒋欢心,于是老蒋调杜聿明到东北主持大局。

在解放战争中,杜聿明的作战思路也很清晰和犀利,在东北战场初期,给予林 彪很大的打击,东北战场形势也很乐观,但是面对解放军的夏季攻势,最后国民党在东北也陷入颓势,东北战场的失利,实际上并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但是在淮海战役的时候,实际杜聿明的作战方针很明确,首先是放弃黄百韬兵团,全力歼灭中野,粟裕必然率华野去救,黄百韬兵团自然也就解除了包围。但是,国民党国防部以太冒险为由,依然坚持稳扎稳打的姿态,让邱清泉去救,实际上粟裕根本就是在围点打援。

当黄维的支援兵团被中野包围,黄百韬被歼灭,老蒋于是下令放弃徐州,先前说要打到底,结果却要放弃,杜聿明表示如果放弃徐州,就得全力撤退,不能恋战,老蒋同意,杜聿明使了一手瞒天过海,让粟 裕都没有想到,三十万人浩浩荡荡撤离了徐州,结果老蒋半路又下令,必须救出黄维兵团(陈诚的土木系),结果一耽误,杜聿明所部全部被围,至此淮海战役基本结束。

实际上,杜聿明有一些作战思想的,但是缺乏一种担当,缺乏一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在远征军撤退国内的时候听老蒋的,尽管远征军损失惨重,老蒋依然嘉奖他,可能也是从这时候起,杜聿明不管做什么都只听老蒋的。即使明知是错的,也要坚持执行下去,或许这也正是蒋重用杜聿明的原因,杜聿明一句“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也注定埋下了自己的苦果!


史论纵横


杜聿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都说蒋介石十分信任杜聿明。可是并不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战场上形式一片大好时。蒋却命令杜聿明去养病了,把东北地区的军事指挥权交给陈诚。陈诚真能干,要打通交通线,忙活一年半,北站通南站。最后又要杜聿明出任东北剿总的副司令长官,出来收拾烂摊子。可是廖耀湘原来是按照计划撤往营口,但是由于被共军重炮给吓破胆又要退回沈阳,结果全军覆没。但是在锦西的国军完成完美的撤退计划,最后连葫芦岛的港口都被炸毁了。又是赴淮海战场,在最关键时刻本他的校长当成了大礼包送给了粟裕。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杜聿明的老婆可是当过中共的县委书记呢!可能也是这一点让蒋介石对于杜聿明并不是很放心吧?


爱看爱思考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由于英国盟友不停地跑路,中英十余万联军被同等兵力的日军四个师团所击败,只好各自逃命。日军以第56师团奇袭中国远征军东归的要点腊戌,切断了这条道路,杜聿明无奈率领中国远征军主力转进缅北,试图通过密支那回国。



然而日军再次抢先占领密支那,杜聿明拒绝罗卓英来电关于撤往印度的建议,命令全军放弃重武器钻进野人山,六万精兵和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军就这么葬送了,须知第五军拥有两个战车团和一个重炮团,而密支那日军仅到达两个联队不足7000人,杜聿明完全可以督师突进,冲过密支那回归祖国。

杜聿明曾经复电罗卓英:“我军战败入印,将为印人所不耻”,没错,民族骨气固然可赞 ,但问题是面对兵力不明的日寇,手握六万大军和足够的重武器,为什么就没有一战的勇气呢?综合解放战争中杜长官的驻马松花江和夜宿陈官庄,别去管蒋介石说了什么,倒可以总结出杜聿明用兵的缺点:踌躇。

而兵法上说:“用兵之害,犹豫为大”。



杜聿明是陕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步科,1933年就跟随徐庭瑶参加长城抗战,隶属于第25师关麟征麾下,同期同学处得并不融洽,长城抗战后杜聿明获得去南京军校进修的机会,结业后死活不回25师,还是老长官徐庭瑶出面,安排到交辎学校任教官,这就算国民党军难得的机械化人才了。其妻曹女士曾经是共产党员,但杜聿明并未因此受到牵连,仍然一路掌兵升职,说明蒋介石还是信任和重用他的。

鉴于之前关于第五军的首任军长问题有过争论,本文特别考证一下第五军番号和军事主官的来龙去脉,以正历史。1938年10月,军事委员会将由“装甲兵团”扩编的机械化第200师,和第77师、新22师共同编成为“新编第11军”,军长以“军委会机械兵监”徐庭瑶兼任,杜聿明时任第200师师长,此时第五军的番号还在第32集团军霍揆彰手里。

(昆仑关战役后的徐庭瑶和杜聿明)

是年底徐庭瑶再兼任第38集团军总司令,乃提拔杜聿明为新11军副军长主持工作,1939年2月升代理军长。6月军委会撤销霍部的第五军番号转给新编第11军,同时调出第77师调入郑洞国荣誉第1师,至此,我们通常讨论的机械化第五军才正式成型,军委会同时下达的命令是黄埔一期俞济时(时任74军军长)转任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副之。

1939年6月5日,第五军首任军长俞济时赴广西全州走马上任,没有转正的杜聿明大失所望大为不满,幸赖老长官徐庭瑶联合军政部长何应钦共同奏本,其一是“恐俞济时非机械化人才”,其二当然是杜聿明劳苦功高屈居副手不太妥当云云,总之蒋介石收回成命,再调俞济时升任“委员长侍从室主任”。

就这样,在第五军军部只待了14天的俞济时赴重庆就职,杜聿明如愿以偿接掌第五军。



第五军作为军委会直属的战略预备队,在缺乏制空权的情况下一直配置于大西南后方,其实在国内抗日战场上并不抢眼。唯一参加的就是桂南会战的“昆仑关大捷”,可是虽然消灭日军第21旅团自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4000余人,第五军却付出了18000人的伤亡,称大捷实在汗颜,惟惨胜而已。

虽然杜聿明及三个师长郑洞国、戴安澜和邱清泉勇敢有加,但是用机械化部队去攻山头,实属白崇禧胡闹,蒋介石胡来。



第200师和新编第22师倒是在缅甸战场表现的可圈可点,戴安澜和邱清泉都曾给敌以重大杀伤,其中第200师在同古战役中歼敌5000余,而新22师也曾经血战18昼夜全身而退,同时毙伤日军4000余人;如果不是英国人不够哥们,再加之中国远征军复杂混乱的指挥系统,第五军应该能取得更大的战果,所以杜聿明用兵的第二个特点是,在战场优势哪怕均势的情况下,战术指挥和运用很有章法,确系干练之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解决“云南王”龙云,昆明警备司令杜聿明率第五军三下五除二即告搞定。

(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

杜聿明作战的第三个特点是太易被蒋介石所干扰,缺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霸气,这一层远不如薛岳和王耀武。抗日远征军如此,解放战争仍然不改,攻击四平得手后本应一口气乘胜追过松花江,奉令停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本可以率领三个兵团逃出生天,又在蒋介石严令下停止前进,准备去救已经救不得的黄维兵团,结果是两头遭殃,这30万人马若是南逃成功,“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一准没汤恩伯什么事,也必将给解放军渡江带来很大麻烦。

杜聿明将军是国民党部队中为数不多坚持“闪电进攻”理论的将领,崇尚火力优势,但善攻不善守,戎马一生,移孝作忠。

(淮海战役被俘照片)


度度狼gg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国名党军陆军的天之骄子,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的高级将领和重要骨干。抗战时,杜聿明无论是血战昆仑关还是率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都立下了赫赫功勋。杜聿明的军事头脑和指挥水平都是一流的,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屡挫解放军。但是杜聿明也有官僚奴才的一面,能长期得到蒋介石的重用,不仅是能征善战的嫡系出身,更重要的是听话!因为听话,杜聿明在缅北大撤退时执行蒋的命令回国,其他道路已被日军封锁,只能走野人山,重武器全部丢弃,缺乏丛林生存训练和后勤保障的中国官兵大约10万人永远留在了野人山。孙立人却转了方向,带着新38师安全到了印度。杜聿明被蒋介石重用到一直当了解放军的俘虏,孙立人却坐冷板凳在先,又在台湾被软禁长达33年,这就是都有本事,听话不听话的区别可大了。淮海战役的时侯杜聿明带着30万军队本来已经跑出了解放军的围追堵截,却被老蒋严令打回去救援被包围的黄维兵团,结果一头钻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30万大军灰飞烟灭,杜本人也当了俘虏


立志成虫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八: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第五军军长杜聿明。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县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其个性坚忍、敏锐果决,富有责任心。杜聿明指挥与判断力很强,擅长大兵团作战。国军几乎所有精锐都受过其指挥,堪称战场救火队长。

杜聿明为何应钦系大将,又崇拜蒋介石,对蒋唯命是从。武力逼龙云下台、断送徐州3个兵团等等,只要蒋介石开口,杜聿明明知后果严重,却不敢违抗,这是其致命缺陷。

抗战时杜聿明任机械化第5军军长、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与日寇血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日本投降后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与林彪鏖战东北,因战事焦虑,熬出一身病痛。

48年国军大势已去。摘去左肾在家养病的杜聿明,又被蒋介石拖上华东战场,出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辽沈战役又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肩负东北、华东两大战区战事,跛足驻杖、苦不堪言。

刚忙完东北战事, 黄百韬第7兵团被围,杜聿明又飞回徐州救火。又受蒋介石乱命干预,率徐州3个主力兵团回师救援黄维,30万大军被解放军围在永城陈官庄,最后战败身俘。

后关押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释放后于197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其女婿是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杜聿明早年家境尚可,父亲长年在外,自幼主持家务。后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

杜聿明(1904-1981年) ,字光亭,陕西米脂人。父亲是清未举人,家境富裕。杜聿明从小喜欢枪支、枪法娴熟。并写的一手好字。12岁时入小学读书,因父亲长期在外教书,杜聿明年幼即经营家业。

杜聿明16岁时,其父回家见其学业不佳,便将家业交亲友打理,带杜聿明到榆林中学读书。毕业 后与大他2岁的曹秀清结婚。

1924年,杜聿明与同乡来到北京,原本想报考北 京大学。他看到北洋政府黑暗、国军羸弱,决定投笔从戎。杜聿明与好友关麟征、张耀明等共11人南下,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杜自幼喜欢军事,研究孙子兵法。对军校各项军事科目都认真学仿。毕业后任教导1团副排长。校军东征陈炯明攻打淡水作战中,杜聿明与陈赓参加敢死队,两人冒死登上城楼、打开大门。

同年三月,杜聿明等人北上,受到汪精卫接见, 看望了病危中的孙中山,递交了廖仲恺的亲笔信。杜聿明写信向廖仲恺汇报孙中山病情后,南下开封协助第2军筹办军校。

其后军校停办,杜聿明愤然离开开封回到老家米脂。任第2军高桂滋部连长、特务营副营长、1连连长,奉命在北京碧云寺为孙中山守灵。


北伐期间,杜聿明南下归队,被孙传芳抓获,关押在南京,随后越狱投奔张治中。因治军有方,多次受嘉奖,升任少将团长。

1926年7月,革命军誓师北伐。杜聿明南下归队,不料在南京被孙传芳稽查队抓获入狱。杜聿 明机智,率狱友越狱,乘船到武汉投奔张治中,任学兵团3连中尉连长。

张治中回国后,任命杜聿明为陆军军官学校中队 长、新1师第2旅参谋。1930年成立教导第2师, 杜聿明任营长、团长。后教导2师改番号为第4师,杜为第24团团长。

师长徐庭瑶要求部属甚为严格,看到多数团都是 松松垮垮,唯独杜聿明团认真遵照其指示办事,教育训练各方面井井有条、操练娴熟,因而对杜聿明大加赞赏。


通过中央军校的2年学习,杜聿明掌握了机械化作战知识。担任中央交辎学校学生队队长,培养机械化军事干部,出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团团长。

1933年秋,南京中央军校开办高等班,杜聿明成为军校高教班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任北平学生总 队副总队长,对北平的高中、大学学生进行抗日军政训练。

1935年6月,率25师驻守洛阳,担负洛阳至连云港的国防工事修筑任务。1936年3月,被任命为中央交辎学校学员队队长。学校主要为机械化部队培训干部,学员都是各部队筛选的优秀军官。

1937年,军委会下令,将交辎学校现有的战车 营、交通兵2团装甲汽车队合编,并补充战车一批,组建成第一个装甲兵团,任命杜聿明为该团首任少将团长。


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亲自视察第5军。

淞沪战争爆发后,杜聿明率装甲团参加上海、南京作战。后扩编为第200师,再扩编为第5军,杜聿明严格训练、打造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军。

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聿明奉命亲率陆军装甲兵团第1战车营第2、4连参战。在上海汇山码头协同步兵阻击日军。经过激战,成功地击退了登岸增援的日军。

12月4日,杜聿明率一个战车连,参加南京保卫战。 其后杜聿明率部撤至湖南湘潭整训。1938年政府从广州进口一批战车、汽车、摩托车。军委会命令装甲兵团扩编为陆军第200(装甲)师。

杜聿明担任师长,邱清泉为副师长、廖耀湘为参谋长。司令部下设参谋、副官、军需等八个处。辖:两个战车团,两个摩托化步兵团;战车防御炮团, 师直特务营、通信营、搜索营、工兵营等及修理工厂、医院等,全师兵力约两万余人。

杜聿明先后率第200师参加台儿庄、兰封、信阳战役。同年底,第200师扩编为陆军第11军,他升任副军长。1939年2月,番号改为第5军, 杜聿明升任军长。

第5军是国军第一支机械化军,下辖第200师、第22师、荣誉第1师和军直属部队。军直部队和第200师驻防广西全州,22师驻湖南东安,荣誉第1师驻湖南零陵地区。

杜聿明严抓官兵训练, 从湘潭到全州来回奔波。他认真学习装备性能和战斗技巧,带动全军大练兵。他日夜不离部队,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使得第5军各项军事指标都位列全军第一。

桂南会战是日军想切断中国对外所有交通线,迫使重庆政府投降的军事行动。昆仑关战役是主要战役,杜聿明第5军击败日本钢军第5师团,挫败日军战略,成为抗日王牌。

1939年11月,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在钦州湾登陆,攻占防城,24日占领南宁、龙州。军委会派白崇禧指挥,急调第5军等部向广西增援。准备攻击昆仑关的第5师团。

杜聿明奉命在昆仑关集结。各师迅速南下,当日到达指定位置。杜聿明的作战计划是:第200师、 荣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第22师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阻击南宁方面日援军。

杜聿明将重炮旅,秘密放置在昆仑关附近的密林中,距日军仅3、4里。邱清泉第22师战车部队,向昆仑关南面五塘地区迅速穿插。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浑然不知,命令日军出发向镇南关攻击。


杜聿明把第一次攻击定为18日拂晓,第5军重炮旅和各师炮兵同时开火,掩护第200师官兵发起攻击。日第5师团以为是桂军反击,并未重视,除呼叫航空兵支援外,依然分兵镇南关。

18日晨7点,戴安澜第200师一鼓作气,突破日军昆仑关主阵地。今村师团长如梦初醒,命令前往镇南关21联队回援。午后,邱清泉新22师占领昆仑关五塘与六塘。

日第21联队回师救援昆仑关,突击非常迅猛。在炮兵的支援下,突破阻击阵地直扑九塘。九塘埋伏有新22师战车部队。下午八时日军进抵九塘,立即被埋伏在公路两侧坦克部队切断了后路。


昆仑关第5军缴获第5师团战旗

坦克炮火将六塘至七塘的桥梁全部轰塌。日21联队被邱清泉部分割包围、溃不成军,丢下无数尸体和200多辆各型车辆,在昆仑关日军接应下逃出包围圈。

第5师团今村师团长指挥日军拼死反扑,重新夺回昆仑关主阵地。同时日军组织大量敢死队,抱炸药包冲向国军战车。但邱清泉死战不退,牢牢将六塘控制在手里。

20日杜聿明在友军阻止日军援军情况下,命令第5军锁紧包围圈。今村师团长感觉不妙,命镇南关日军和21旅团主力回援昆仑关。新22师在五塘与日军激战2天2夜,使日军援兵无法前进。

22日,杜聿明命令第22师退出五塘战斗,但争夺镇南关主阵地的第200师攻击受阻。杜聿明分析后,决定从外围消灭据点,逐渐缩小包围圈。


26日第200师对昆仑关发动猛攻,师长戴安澜亲自指挥冲锋。28日荣1师组织敢死队对最高峰界首发起总攻,敢死队手握大刀,身上绑着手榴弹扑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同归于尽。日军也身绑炸药,手握军刀反扑。

但荣誉1师第2、3批敢死队持续不断的冲上,日 军终于崩溃。战至29日,弹尽粮绝日军依靠格斗优势死战不退,甚至用竹枪作战,整个战场都是两军人肉炸弹和肉搏近战。

战后日军承认,昆仑关第21旅团成建制被消灭,为日本陆军建军以来尚无第二例:此乃陆军建军最黑暗时代, 重庆军攻击规模之大,战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为历来战斗少见其匹。 第5军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

昆仑关战役后,杜聿明率第5军参加中国远征军,出任远征军中路军指挥官,参加缅甸作战。

1942年初,日缅甸方面军第15军饭田祥二郎率四个师团,分两路进攻缅甸。军委会成立中国远征军,杜聿明为第1路副司令长官。中英两国军队集结后,策定作战计划,分三路南下迎击日军。

杜聿明第5军为中路军,于3月9日接替英军在同古的防务。3月20日,日军在猛烈炮火与航空兵支援下攻击同古。至26日,日军三个联队向同古西北角猛攻,突破第200师6团阵地。

27日,新编第22师到达同古以北,与日军遭遇,双方彻夜对峙。28日日军北守南攻。在同古北修筑工事,阻击新22师前进。同时集中主力猛攻第200师,施放毒气开路,200师官兵伤亡甚重。

杜聿明当即令新22师对日军加强攻击,进占南阳车站,以解第200师之围。日军凭借附近建筑物固守。两军反复争夺,激战至30日。

杜聿明命新22师仕斯瓦河两岸构筑数个梯形阵地,两侧设伏,正面埋地雷。新22师战术虚实结合,使日军捉摸不透。远征军用逐次抵抗战术与日五个联队激战达十二次,迟滞日军达半月。

4月13日,英军要求远征军接替英军西路防区,准备撤走。史迪威、罗卓英重新部署作战方案,准备在曼德勒会战,将第5军、第66军分布在长达三百公里的平(满纳)曼(德勒)公路上。

杜聿明认为这样分散兵力,一再申述棠吉的重要性,棠吉是腊戍门户,要么退守堂吉,要么就在平满纳打下去,反对无准备的曼德勒会战,但未受到采纳。

日军进占棠吉、直取腊戍,从西南面截断了曼德勒远征军后方。远征军不得不撤退。杜聿明决定按照蒋介石的命令途经野人山撤回国内。而孙立人则率新38师向西撤退到印度,后编为驻印军。



1945年抗战胜利,杜聿明执行蒋介石密令,解除了云南王龙云武装。随即征战东北,与林彪大战。 同一天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总司令,掌管东北军事。

日本投降后,从延安、山东抽调大量干部、部队前往东北,组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率10万之众抵达山海关。

杜聿明率第13军、52军海运秦皇岛登陆。随后大举增兵东北,主力新1军、新6军、71军等数十万部队陆续到达。 这时期林彪有攻有守,打的非常出色,硬是在松花江站住了脚跟。

杜聿明和林彪大战东北,也算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 1947年林彪东北民主联军开展夏季攻势。杜聿明因东北战事忧郁成疾,7月8日卸任东北保安司令,前往上海养病。陈诚出任东北行辕主任。

陆军上将、东北行辕主任陈诚。

淮海大战前局势,刘峙出任徐州剿总总司令,被人戏称为“派一只猪来看门”。 蒋介石重新请出杜聿明,主持华东军务。

1948年国军在国防军事检讨会上,国防部部长何应钦通报了内战国军损失情况和48年作战计划,参会高级将领对国军人员、武器损失目瞪口呆、吵成一团。

杜聿明在战略层面早已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提出放弃华东、华北,将主力撤退到江淮一带,蒋介石做事犹豫拖拉,还是幻想在徐蚌与解放军决战。

国军分华中、华东2个剿总司令部,不能统一指挥,蒋介石希望白崇禧能出任2个总司令统筹兵力。 白崇禧提出华中、华东要统一指挥,但蒋介石说徐州需要再下设一个司令部,刘峙任司令官,白崇禧怕当替罪羊,拒绝出任指挥官。

受国防部节制、归属徐州剿总指挥的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在战场被俘。

杜聿明身兼两头,既是徐州战区的副总司令,又是东北战区前敌总指挥,指挥东进兵团紧急救援锦州。

在国军各战场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蒋介石一意孤行,要求参谋部制定徐蚌决战计划,核心是以一个最坚军吸引华野主力来攻,然后国军各主力兵团形成大包围。

蒋介石派人征询杜聿明意见,杜聿明认为计划没有问题,关键是行动要快,要求蒋介石下令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将分散在陇海路、津浦路上7个兵团往徐州靠拢。

然而刘峙只关心自己私利,不管部队死活,在济南失陷后20天里没有丝毫动作。 辽沈战役爆发后,蒋介石无将可用,把杜聿明派往葫芦岛指挥东进兵团,攻击塔山,与廖耀湘兵团东西对进救援锦州。

在林彪攻克锦州后调头准备消灭葫芦岛东进兵团,杜聿明紧急指挥葫芦岛部队撤退,结果廖耀湘的第9兵团成了替死鬼,东北最精锐的10万野战部队被消灭在黑虎山。


徐州剿总主力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在淮海战役中化装逃跑。

淮海战役开局解放军占尽先机,徐州主力黄百韬兵团连续犯下致命错误,加上刘峙釜底抽薪,导致黄兵团在碾庄被围。

没等辽沈战事消停,粟裕抓住徐州国军战守不能的窘态,迅速制定淮海作战计划,准备消灭前出在新安镇的国军黄伯滔第7兵团。 随着第3绥靖区何基沣、张克侠起义,华野得以迅速南下。

驻守新安镇的黄百韬兵团(辖第25、63、64、100军),原是可以安全撤到徐州的。 但是准备海运南撤的海州第64军,因为给刘峙贩卖私盐,刘峙为自己私利,临时下令第44军划归黄百韬兵团建制,由陆路撤往新安镇,并要求黄百韬兵团在新安镇等第44军两天。

兵败身亡的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而刚升任兵团司令黄百韬,手握5个军12万人马,得意之际忘记在运河上架设浮桥,也没有让新安镇的4个军先行渡河,犯下致命错误。

在一片慌乱中,黄百韬兵团4个军从铁路桥西撤运河,此时华野部队追了上来,刚到新安镇的第44军当即溃散被歼。

而在曹八集驻防、负责掩护黄百韬兵团的第13兵团司令官李弥,突然接到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的命令,要兵团立即转进徐州北面的不老河防线。

黄百韬急忙找到李弥,提出部队虽然撤出来了,但是还有63、100军溃乱,希望李弥兵团迟一天一起走,让第7兵团收拢部队。

李弥当下拒绝了黄百韬请求,率13兵团先行出发,而第7兵团主力第64军,见碾庄有现成工事,提出先不走,哪怕和解放军打一打也不怕。

黄百韬一下没了主意,他认为解放军目标是夺取徐州,而碾庄距离徐州仅50公里,就下令7兵团在碾庄休整,没想到仅一天时间,华野主力就四面八方围了上来。


徐州剿总第16兵团司令官孙元良。

杜聿明指挥完葫芦岛撤兵,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得知华东国军没有向徐州靠拢、黄伯滔兵团被围,大惊失色,第二天匆忙飞往徐州指挥作战。

刘峙、杜聿明紧急召集各兵团司令官召开会议,刘峙坚持认为解放军目标是夺取徐州。杜聿明哭笑不得,提出当天立即出兵救援黄百韬,并集结各兵团主力往徐州靠拢,并需要华中部队驰援。

双方争吵了一天,最后闹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驳斥了刘峙观点,要求徐州立即组织援军。 杜聿明当即下令:孙元良兵团从宿县转进徐州防守,黄维兵团紧急向徐州靠拢,次日邱清泉、李弥兵团需在大许家完成集结,救援黄百韬兵团。


第三绥靖区张克侠、何基沣起义,打开了徐州大门。

杜聿明组织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主力,全力解救黄百韬兵团之围,却被解放军阻援部队挡在大许家。

11月13日杜聿明指挥邱、李两兵团5个军12个师,100门重炮、100多辆坦克在飞机配合下,向大许家阵地发起猛攻。 战斗一直打到22日,国军在损失34辆坦克、1万多官兵情况下,只前进了10多公里。

虽然黄伯滔兵团已听到援军炮声,却始终没有见到援军。 23日解放军发起总攻,突破碾庄核心阵地,第7兵团司令官黄伯滔举枪自杀。大许家的攻击随即停止,摆在杜聿明头上的,是徐州国军三个兵团何去何从的抉择。


化装士兵出逃被俘的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

祸不单行,24日从蒙城往宿县攻击前进的黄维第12兵团在双堆集遭到中野合围,前来救援的部队现在成了救援对象。

国军统帅部与徐州剿总乱成一团:战,如何战?退,如何退? 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参加会议,杜聿明头脑最为清醒,经过局势分析后,杜聿明提出核心观点:

战就不能撤,如战则以徐州为中心,速调5个军以上援兵,与华野在徐州决战;撤就不能战,如果没有援军,徐州主力需立即南撤至江淮,整顿后再发起攻击救援黄维兵团,撤退途中无险可依,绝对不能停留。

顾祝同听懂了杜聿明的话,要救黄维得大举增援,没有援军徐州主力必须撤退,不能恋战,这是丢车保帅的棋,但也比大家捆在一起死好。

会议上同意了杜聿明的计划,批准30日徐州主力往徐州东南方向撤往淮南、淮安,再建立阵地反击。

会议做出决定后,杜聿明要求各部保密,而刘峙总司令当天就透露国军撤退的消息给经商的侄儿,结果消息迅速泄露,整个徐州乱成一团,撤退变成了溃散。



蒋介石临阵又起变化,将徐州三个兵团送进粟裕口中,杜聿明无可奈何,其心如死。

国防部同意的是杜聿明率徐州主力出徐州东南,往两淮方向撤退,而华野也掌握了这一机密情报。粟裕迅速派出大部队往两淮方向运动,已经走了一天的路程。

但是杜聿明临时改变撤退计划,率军走的是反方向的徐州西路永城。等粟裕发现杜聿明真实撤退路线时,华野与徐州国军主力相隔2天的行军路程,对于杜聿明集团这样拥有大量机械化装备的国军主力来说,要追上去困难可想而知。

为了怕蒋介石临时变卦,杜聿明要求各部关闭电台联络,免得节外生枝。 本来杜聿明率3个兵团已跳出徐州,向西急进。不料蒋介石的手令又到,逼着杜聿明回头送死。

杜聿明三个兵团往西转进永城,沿途整理收拢部队,还算顺利。这个时候杜聿明的上司蒋校长坐着专机在最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了。 专机在部队上空转了几圈,然后投下一封委员长亲笔信:

据空军观察,你部往永城方向撤退,无异坐视黄维兵团被歼灭,望你部与李延年兵团南北攻击粟裕,以解黄兵团之围,否则你我将成为党国罪人......

杜聿明看到手信心如死灰,知道老头子又变挂了,说好撤就不能打,打就不能撤,如今徐州主力近30万人,在这荒野上,一无粮草补给,二无险要可守,现在华野几十万追兵在后,前面中野大军虎视眈眈,一旦停住脚步,等待杜聿明结果是什么,应该不难猜到。

杜聿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布蒋介石命令,其他将领都面面相觑,唯独第2兵团司令官邱清泉迫不及待的起立说:那就按照委座命令往前打。

邱清泉的真实想法,是因为其起家部队第5军第45师负责断后,被解放军包围。 邱清泉本来就来就哭着喊着要杜聿明停止行军,回头去救45师。 而70军军长高吉人、72军军长都劝邱清泉:45师本来就是断后部队,做出牺牲是应该的。

邱清泉一意孤行,命令70,72两个军回头救援45师,经过一夜激战,45师是救出来了,但是粟裕也率华野主力到达,然后,然后就杜聿明和30万大军过上了包围圈生活。

指挥徐州作战的参谋总长顾祝同。

30万大军被包围在陈官庄,时逢寒冬,杜聿明外无援军、内无补给,突围又无接应,投降又不甘,其心如死,最后化装突围被俘。

杜聿明年轻时候报考黄埔一期,后东征、北伐,中年时抗日,参加长城保卫战各役,后担任装甲兵指挥官获得昆仑关大捷,在缅甸击败日军,后历经万苦经野人山回国,身染重病,死里逃生。

后在东北疲于奔命,46年摘去左肾。48年指挥徐蚌会战,跛足执杖而行苦不堪言。指挥却每每受到蒋介石乱命干扰。 杜聿明的想法,反正军队是蒋介石的,他爱怎么折腾就折腾吧。

淮海战役兵败身俘,关押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是第一批获得特赦的国军将领,释放后发表了抗日、辽沈、淮海等战役回忆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