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徒到擁有68家工廠,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本田宗一郎,1907年出生在日本中部磐田郡一個鐵匠家裡,15歲時到東京一家汽車修理店當學徒,學到一些技術,22歲時回到故鄉,自立門戶,開設汽車修理店。

他30歲時,開設工廠,從事試製活塞環的小生產,但因成品質量太差,不合用。到了“而立”之年,他卻毅然報名就學於當地工業中學。

从小学徒到拥有68家工厂,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學到了知識,再進行刻苦鑽研,反覆試驗,他製造的活塞環終於為日本軍方採用。後來,這個工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美國轟炸機炸燬了。

戰後,他決定從頭再來。經過兩年的籌備,本田宗一郎在1947年用黑市買來的500個小型引擎裝在自行車上出售,大受喜歡。

到1949年10月,他找到一個合股人,主持銷售產品。他們向全日本5萬多家自行車零售商發了信,願提供一種附加的自行車馬達,建立了13000個零售商的銷售網。

在20世紀50年代,本田宗一郎出國考察,採購機器,親眼看見當時最先進的英國汽車工業。他決心要爭口氣,盤算著如何擴展世界市場。

从小学徒到拥有68家工厂,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本田和職工絞盡腦汁,終於在1958年生產出一種“C100”型的“超級小狼”摩托車,迅速打入國際市場。

1955年至1965年期間,日本通產省制定了有關日本汽車工業的發展政策,為了提高汽車工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只允許2~3個製造汽車的廠家存在。按此規定,本田技研會社就只能被封死在摩托車的領域內。

面對這一嚴峻局面,本田認真分析了本田技研在生產技術上的特點,尋找出發展途徑,制定出了本田技研戰略決策,毅然進入四輪車領域。

在本田宗一郎苦心經營下,本田摩托車稱雄世界。之後,本田又將視野擴大到汽車領域,但此時的汽車行業群雄競爭激烈。福特汽車公司的大型車更是無與倫比。

本田通過周密的調查分析,發現了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他決定投資生產價格廉、耗油少、低公害的輕型轎車。

1972年,一種“複合可控旋渦式燃燒”發動機在本田技研工業公司誕生。用這種發動機的汽車最省油,汙染也很小,在工程界引起了轟動。

从小学徒到拥有68家工厂,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1973年西方爆發能源危機,人們對小轎車的需求轉向經濟性和實用性,“本田”的輕型汽車立刻打進了世界市場,從而確定了“本田”作為汽車生產廠家的地位。

1988年,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又宣佈了—一項引人矚目的成果:用這種發動機製成的汽車,6月底在英國的一次賽車中創造了每升汽油行駛22.69公里的世界新紀錄。

現在的“本田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是惟一一家既生產汽車,又生產摩托車的公司,它在世界上37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68家工廠,1990年生產汽車摩托車630萬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