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是应该去养老院,还是该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柔柳摇摇


题主的这个问题我几年前都在考虑了,我的想法如下。

现在的孩子都是00后了,思想和生活习惯和我们这些60后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俗称的“代沟”。我们这些老人中,生活习惯是能省就省,好多年不添置新衣服了,我的一件名牌夹克还是十年前买的,穿的很仔细,过年或遇上重大事情时才穿,里面的兜烂了又缝了缝,孩子是三天两头换衣服,就那还天天嚷着没衣服穿。

年纪大了,睡的也早了,好静,孩子正好相反,晚上看连续剧基本都到11点,你看就看吧,嘴里还评价着这个演员不行那个演员是靠“潜规则”才演的主角,睡觉差不多也就12点了,早上不到7点半不起床,起来洗把脸就匆匆上班去了。

我们两口在吃上面不怎么讲究,只要有营养就行,吃的也少,主要是为了养生,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不吃。孩子正好相反,不是嫌这菜没味就是嫌煲的汤太淡,经常在网上点外卖,我两口辛辛苦苦把饭做好,听见敲门声一打开是他订的饭到了,气的我俩直接把外卖小哥给哄走了。

所以跟孩子在一起享天伦之乐,指望他养老,我看是指望不上啊。

养老院我也考虑过,在单位我十几年前就跟同事们说过,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不久的将来养老院肯定生意火爆。但一直听说很多养老院硬件设施不达标,很多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进行过正规培训,不时曝出虐待老人的丑闻。我两口也商量了目前不考虑去,要去就去有资质的,卫生部门批准的,软硬件设施较高的养老院,哪怕贵点也行,只要住的舒适、开心就行。

我们打算是这样的,只要双方身体健康能生活自理,就不考虑去养老院,毕竟是新的环境,也不知道适应不适应。如果有一方生活不能自理了,另一方就照顾不能自理的一方,直到另一方先走再去养老院,如果双方都不能自理,就由孩子把我们送到养老院交给专业护工护理,所需费用由养老金或出租住房支付,如果所需费用较多,可变卖住房。

这个想法和孩子商量后,他也没说同意或不同意,,只是说走一步看一步吧,他也听过很多老人和孩子住不到一起的情况。

到底如何养老,我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会有更多的好办法和好的养老机构出现,老年朋友一定都要好好活着啊!

祝全国老年朋友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谢谢!


碳酸钠516


天论之乐是每个老年人都想往的,老了不能自理了,究竞去那比较好,我己62岁了,这年龄是我也应该想的,儿子很孝顺儿媳也很好,我想老了动不了那天,他们会管我的,但我又想他们管你有时间吗?工作的压力,孩子的教育,不能麻烦他们了,他们己够累了,那么想到国家,特想国家应伸出一双温暖的手,为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老人们指条路,去养老院吧!最近看看养老院的价格,让我们也很失望,想去价格高的吓人,我们拿的退休费,只是低养老院的一半,走到今天看看我们这些50后走过的路,再想想我们的晚年,很悲哀!走一天看一天,往好处想,到时再涨点工资,去养老院养老吧!让儿子家庭也过的平稳快乐!



菁菁35053843


我今年45,我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等我老了只要能动既不去养老院,也不去孩子家,还住在自己家,用自己的方式养老。

如果去养老院,周围都是老人,老气横秋暮色沉沉,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你想想那心情能好吗。除非动不了,没办法,就只能去了。

和孩子一起呢,互相的生活习惯都不同,而且孩子都有家庭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节奏,老了慢半拍,身体也不好了,就别给孩子填麻烦了。

那老了怎么办?以房养老啊。

我说的这个以房养老和zf提倡的可不是一回事。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报道,在欧美,有老人免费出租房子给年轻人,代价就是年轻人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家务,一周陪老人吃几次饭,聊几次天。

我一直觉得这种方式不错,又能和年轻人接触了解新思想不脱离社会,还有人简单照顾,年轻人呢刚步入社会不花钱住房还能少花钱,双赢。

但不知在中国可行不?


王大猫


当你老了,去养老院还是跟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曾经我们心心念念的“养儿防老”,但是在这个一直变化的残酷社会里,好像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了,养儿可以,可能否防老却未必,顶多算是继承香火。多少个子女与老子争家产的真实例子证明,老人还是靠自己才靠谱啊!

当然,也不排除很多比较和谐的家庭,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这时候家里老人可以帮助照顾孩子,老人也不至于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人照顾。但是从银发君角度出发,我可能更倾向于去养老院。

国际上把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中国目前基本也是这么认定的。中国有句古话:人生70古来袭,认为70岁以上就是古稀老人了,需要更多照顾了,而在当代,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的老年人很多基本已经到了80岁还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我们讨论老的定义,是想确定,什么时候研究养老的问题,按现在的水平,许多老年人到了80岁还可以独立生活,我们只是探讨当他们独立生活已经困难、需要照顾的情况下怎么办才好?也就是说,到了需要照顾的时候才涉及到去不去养老院的问题。

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中国的面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养老模式就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计划生育政策,许多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正在迈入老年人的行列,两个独生子女将来可能要面对4个需要照顾的老人,把老人放在家里养老不是不可行,但显然不是问题的最佳答案,关键点不是孩子想不想,是能不能的问题,如果孩子的工作很忙,而这几位老人都需要照顾了,在家里养老就不是一个好想法。

一提到养老院,大家的认识还是老的模式,一个大院子,几个人一个房间,一天三顿饭,大家看一台电视等等,这个看法已经很陈旧了,许多新的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了,比如社区养老,连医疗条件都具备,条件已经非常好了,只是价格不便宜;还有最近很火的一个成功案例:抱团养老,几家老人住在一起,吃大锅饭,想干啥干啥,大家互帮互助,不怕孤独终老了;更有比较新兴的旅居养老,边旅行边养老,把年轻时候没机会游历的大好河山都走一遍,甚至很多人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更有一些城市老人,厌倦了城市的喧嚣,跑到乡下去养老,吃吃有机蔬菜,养养鸡鸭,这对于城市老人来说,不失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

但是现在养老院还是比较常见的养老模式。但是由于对旧的模式的认知,许多人并不认可养老院模式,认为去养老院一定不如家里,甚至对老人是不敬,这个观点可能要改改了。

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严峻形势,估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养老院,也会喜欢养老院,因为老年人也是喜欢扎堆的,扎堆自然有扎堆的乐趣。当然了,如果有老人喜欢享受天伦之乐,实在不想去养老院,那就在家里好了,请个专业点的保姆照顾老人就是了。另外去养老院也不是就没有天伦之乐,我的一个朋友,岳母还在,老岳父瘫痪了,就把岳父自己送去了养老院,每周六雷打不动地全家去看望,也应该算是天伦之乐吧。

小编还认识一个阿姨,在苏州一家老年公寓住着,每月退休金6000多,养老公寓每月收费5000多,自己用退休金养活自己,这也不失为一种养老,她还打算把自己家里的房子卖掉,来以房养老。

其实按照银发君的想法,车道山前必有路,总有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的。


谢谢您的收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快乐的退休一族,我们渴望健康、渴望交流,却不知从哪儿寻找。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咱也有自己的平台啦——“银发无忧”呵护中老年人健康,定义优质退休生活,为全国中老年朋友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敬请关注!

运营人员: 文文


银发无忧




这个问题真的所有人都无法逃避,因为没有人不会老。虽然感觉离自己有点远(应该要老的哪里都去不了,才算真正的老吧),但是这个问题每个人还是要面对的。


原来以为只要自己经济基础没问题,老了请保姆啊。当一次次的看到保姆虐待老人的案例后,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保姆这个层次的人,好的少,坏的多。而且,你弱他强,让保姆天天面对同一个人老人怎么会不烦呢。


还有一种抱团养老:当初听起来很新鲜,感觉应该不错。因为都是熟悉的老人,应该说话比较投机,有共同语言,可以相互关照。后来,听说过一批抱团养老的老人组合,开始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互相尊重,相安无事,最后时间长了,大家都肆无忌惮了,组合闹得乱七八糟、鸡犬不宁,想想还是算了吧(老头和老妇天天在一起也会日久生情,从而矛盾越来越多)。


第三是和孩子一起住:这个不管是对老人还是孩子,都怕麻烦的。毕竟老人和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同,再加上后期的媳妇和孙子、孙女等,老妈会活脱脱成了保姆一枚。后期也会因为在一个屋檐下,每天面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矛盾越来越多,还是别一起过了。


第四:养老院这个地方。说实话,本来我还是比较看好的。毕竟有人照顾,一日三餐和身体检查在养老院都是有专人负责的。但是,在得知养老院这种地方因为都是身体不够灵活的老人,整体死气沉沉。有的看不见;有的听不见;有的甚至大便到处拉.....天天是有进有出,出的都是悲哭声一片,想想都怕,还是算了吧.....


那么,养老到底咋办?


我有个亲戚,今年已经85岁了,老伴十年前就去世了,孤独一人,育有二儿一女。现在,还是住在自己老房子里,拆迁的时候就租房子住。然后是大儿子(已经退休))负责母亲的日常三餐;二儿子(还在工作)晚上陪老母亲住,陪母亲看电视,照顾老人;小女儿负责管理母亲的衣服、被子和家里卫生洗刷等等。这种养老,我认为还是不错的选择。大家认为呢?



好妈妈好女儿和好妻子


我想过了,身体健康时,就住自己家里,不去养老院、也不和儿孙住。不能照顾自己了,我就去养老院。所以年轻时,我需要多攒点养老钱,不然老了都不能去高级养老院。

和子女住是很不好的。公婆和儿媳,岳父母和女婿,他们原本就不是一家人,只是因为自己女儿或女儿,他们才有了联系。可有了联系,不代表有感情,其实很多是没有感情的。最主要的是,彼此三观不一致,生活习惯也不一致,生活上很多不方便的。哪怕双方都知书达理,一直住一屋檐下,彼此都会不舒服。万一遇到个不大讲理的,那就更难了。



比如南方儿媳或女婿,和北方公婆或岳父母,长期住一起的话,仅仅吃饭就很多不一样,你是要每餐都做两种风味,还是要谁迁就谁?迁就的那个人也不能长期迁就,否则心理准憋出病来,然后就是关系恶化了。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什么天伦之乐,天天闹矛盾就够了!

而养老院的话,身体还健康时也没必要去。我想多和年轻人一起。只要有钱,我可以去旅游,去参加户外活动。我前两年认识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叔,自己骑车去尼泊尔,不好的路况一天还能骑240公里呢!我觉得这样很好,老了有自己的爱好,活动,不粘着子女。逢年过节可以团聚一下。

等照顾不了自己了,我还是住养老院吧,请人来照顾我,子女有空来看看就好。我也不舍得子女辞掉工作来照顾我。

所以,我要多攒钱呢!老了肯定不和子女住,不能照顾自己了去养老院!


剧评社


这个问题要因人而议,还要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如何。假如是独生子女,老人又需要人伺候的话,多数会选择送养老院。其他情况建议还是和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我老公弟兄四个,他最小。婆婆一直住在我们家,我们在厂里住(自己的厂),2016年我婆婆查出肺癌晚期,弟兄们合计轮流照顾,但又不敢明说,就用开玩笑的口气试探性问她可不可以,她说谁家都不去,要死也死在这儿。于是老公决定停厂伺候他,虽然我们这个决定也遭受了非议,但不后悔。我老公每天给老太太头发梳的光光的,用轮椅推出去找她的老姐妹老妯娌,说说笑笑...我婆婆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大街上唱小曲呢!每每说起婆婆,我老公从来没有遗憾!



追忆青春吧


其实,去养老院和天伦之乐没有冲突,完全可以兼得。但是要看养老院的条件,还要看子女是否孝顺。长期儿女一块生活,如果生活的不愉快,又或者儿女把家务 带孩子 做饭等事全部推给老人了,那不叫天伦之乐,那叫免费保姆。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养老社区,和自己小区一样的,住的房子有两房一厅,有厨房,有客厅,有餐厅,有冰箱,洗衣机,什么都有,平时子女来家做客,可以和儿女聚聚。另外养老社区里面有游泳池,商场,会所,高尔夫,网球场等,子女来了也可以在小区玩一会。另外社区周边配套了地铁,公园,医院,这就是老人自己的家。无需和儿女一块生活,也是一种天伦之乐,是快乐自由的天伦之乐。如果这个养老社区全国还有分院,那大家还可以去全国异地养老,边旅游边养老。那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和天伦之乐。

目前在北上广深,均有建设,类似的养老社区,深圳我比较熟悉,我头像就有介绍


养老院15013424996


有条件就去养老院,现在的养老院设施齐全,环境好、吃得好,还有个护,真的是颐养天年的好地方!周围还有一群年龄相仿的老人,可以谈天说地、下棋、打麻将、健身等等。

年龄相仿的人比差辈的人更知心,看看其他人的乐观心态,自己也会有改善!

子女忙事业,忙家庭,忙赚钱,哪有空照顾老人?手脚麻利,身体健康还好,如果身体不好,都请不到长假悉心照顾你,一边是父母,一边是“饭碗”,饭碗丢了,全家都吃不饱、穿不暖!

做子女、做父母都要相互体谅,能帮着烧烧饭、带带孩子,子女会很感激的,特别是媳妇,确实媳妇一个人忙家务、忙孩子,有工作还要工作,确实忙不过来!

家庭富裕的,没啥愁的,在哪都一样!全都是为钱所累!


太后老佛爷的少女心


西安交大,年愈七旬的交大女教授即兴发表了一番感慨:

《不能让下一辈看到的感概》

已是几次住女儿家了。

看到了孩子们的富足、前卫、潮流生活,很羡慕。

但是,就是有那么点想不通:他们如此完美了,我们老人们为什么还要节衣缩食地"接济"人家?

他们的化妆品有多少?随意买,经常买,刚打开又买,以至于一堆一堆地,过期了也不知道,而后扔掉,再扔掉……

他们的衣服,自组织新家庭,就没有带来以前的旧衣服。全是新买的……

他们的零食,五花八门,五湖四海。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随意一款就是一袋白面与一桶麻油的钱。

他们的冰箱里应有尽有,却经常去饭店。他们的工资,挣多少也是月光。

他们给大人们的礼物,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我们,至今节俭,脑子里想的仍是——能省则省,不多花一分冤枉钱。买打折的、买低廉的、买一口口儿想吃的,攒下的大把的钱,然后悄无声息地,倾力补贴给儿孙们。

下一代用得着吗?

下一代理解吗?

下一代感恩吗?

是存在代沟?

还是时代不同?

但她们丰衣足食后,本应该从收入中提取起码的储备金。以保障赡养老人基金、孩子的成长教育金、自身的各种失业、意外、以及养老金……等不时之需。要承担他(她)们应担当的家庭责任呀。

也许我们这一代并不知道,当我们奉为稀罕的食物,给孩子们带去后,人家至今在那搁着、晾着,根本不屑一顾。一旦忘记了,很可能会毫不心痛地扔掉。

我们给人家的是当地的商品,而人家却想的是外地的商品; 我们好不容易去外地给人家带了礼物,人家却又说喜欢国际的。

于是在这个清晨,我看到孩子们随意丢在沙发上、灶台旁的各种巧克力呀、甜点呀、零食袋呀,脑子里就出现一大块猪肉、各种袋面、各种蔬菜水果……

我们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大方一把吃尽自己所想吃的地方小吃、特色餐饮……走出家门去享受大自然,趁着腿脚还灵便,有计划地到全国各地逛一逛,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呢?

我们有什么必要为他(她)们的不懂事而买单呢?

我们应当教给她(他)们储蓄的方法,教给她(他)们放远格局谋化未来的道理。至于您的钱款财物,还是留给落后时代的自己吧……!

赶快行动,从改变观念做起,全面改良自己的生活习惯。换一种活法,想方设法活出吾辈的精气神。不然就再没机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