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发进入自由王国?歼10只是小试牛刀,中国还有更大底牌

话说这珠海航展上,歼10B战机拖动着那多扭曲的菊花,美美的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现场表演。只可惜,无论现在解放军和中国军工,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一定会跳出“一大票人”,或吹、或黑、或又黑又吹的造谣生事蹭热点。搞得换装矢量推力发动机的歼10B超机动技术验证机,对于现在的中国空军和中国军工到底有啥意义,国产矢量推力技术到底咋样,惨遭淹没!所以,本期《每日点兵》,就让咱们再来歼10B在珠海航展上扭菊花的意义,也顺便说说咱们的技术水平到底咋样。

先说珠海航展上,让无数军迷欢呼雀跃的表演吧!这里得给大家泼盆冷水,歼10B在航展上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都远远低于其在真实战场环境的速度和高度的。航展上再精彩的表演,在实际空战中的作用,都不大。

国产航发进入自由王国?歼10只是小试牛刀,中国还有更大底牌

比如这次表演的经典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并不能像很多家伙说的那样,让后面尾追的敌机,突然跑到自己前面,从而交换双方的攻守位置。准确的说,当且仅当后面追击的敌机,追击到双方距离小于机炮发射的安全距离,或者是小于近程空空导弹最小发射距离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后面敌机驾驶员反应不过来,直接超越前面战机的情况。而这种突然减速的动作,只需要拉一个大仰角机动,根本用不着“眼镜蛇机动”,这种航展上的表演动作。

在现在真实的空战中,即便进入了极度罕见的“狗斗”状态,双方的交战距离,也会在1500米至6000米的范围,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只会将敌机难以瞄准、锁定的尾喷管,变成一个硕大的机身……这是怕对方打不着吗?而且这个机动会让战机的动能下降到一个极低水平,机动之后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击落敌机,自己就会处于极大的劣势中,战机需要一个极长的直线加速充能的过程,才可以进行复杂的机动。而这个过程,足够给敌机不少于三次的击落机会,基本生存无望。

国产航发进入自由王国?歼10只是小试牛刀,中国还有更大底牌

更重要的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基本的空战规则,已经是“观察-判断-攻击-脱离”。而这一规则,即便是在喷气机时代,也是空战的主要指导原则。越南战场上,落后的米格21进行截机作战时,就始终使用这一战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当时这种战法被称为:“掠袭”。

此外,歼10B在珠海航展表演的,空战时没啥大用的机动动作,远不止“普加乔夫眼镜蛇”,著名的“落叶飘”也是如此。在空战中,只会让自己处于速度几乎为零,航迹基本不变的“固定靶”状态。现实空战中,想要改变飞行高度,最靠谱是方法,还是最传统的俯冲。没事利用矢量推力的过失速机动能力搞事情的,早在印度空军参加美国红旗军演的时候,被教做人了。

其实,所有鼓吹歼10B在航展上的表演动作,可以使其在空战中获得巨大优势的家伙,你只要让他解释一下,什么叫瞬时机动,什么叫持续机动,基本就能看出他们是在信口胡吹,还是真懂空战了。

当然,说了这么多,小兵兵是在给大家说明,这次歼10B超机动验证机在航展上的表演动作,对现代空战没啥意义,更不需要无脑鼓吹。小兵兵并没有说歼10B安装国产矢量推力发动机没意义,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还请各位不要断章取义。

国产航发进入自由王国?歼10只是小试牛刀,中国还有更大底牌

在战斗机的飞行控制上,矢量推力喷管出现之前,其只能通过前翼、尾翼,襟翼副翼,以及对发动机推力的调整,来进行控制。在很多状态下,由于战斗机所处的飞行位置、高度、速度、状态的差异,刚才提到的各个空气舵面,经常会出现失效,或效率很低的状态,甚至直接出现“反效”的情况。矢量推力喷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这需要飞行控制系统,读取战斗机整体受力情况和飞行姿态后,主动对各个舵面和推力矢量进行调整。而这种极为先进的“主动式飞控”,目前全球仅有美军的F-35和中国的歼20在使用,歼20还是疑似应用,自己从来没承认过。

因此,此次歼10B超机动验证机在珠海航展上的表演,其真正意义并不在这架“歼10B超机动验证机”的本身上。而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军工重大技术突破的同时,侧面展示中国空军最顶尖的战力。只不过,这种隐晦的暗示,主要是给国外专业机构和军队情资部门看的。也许是这种程度的暗示,已经某些自称“砖家”的思考能力?可最后让报导出现了偏差,又能怎么办呢?

当然,说句公道话,现在国内对矢量推力技术理解的偏差,最根本的原因,是俄罗斯军工最近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忽悠的结果。自从1998年9月2日的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俄罗斯将其在苏联时代制造,编号为T-10M-11的苏27战机某个改进方案的原型机,装上AL-31FU矢量推力发动机,拿出来好好显摆了一圈之后。有关“超机动战机可以吊打美军F-22隐身战机”,“矢量推力狗斗无敌”一类的宣传,就铺天盖地的出现在中国军迷的眼前;而有关中国采购苏35战机和AL-31发动机的矢量型号,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成为“每月经常”出现在中国军迷眼前的“新闻”。甚至等到中国空军真的采购苏35时,这个型号所代表的飞机,早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型号了;而中国空军自己,也早已研发出了真正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

但不得不说,当年俄罗斯为了满世界卖装备的“营销报导”,直到今天仍保持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威能,甚至一直将“俄罗斯的矢量推力技术,早已落后整个世界”这一事实,完完整整的掩盖起来……

目前俄罗斯在自用型苏30SM、苏35S,以及出口型苏30MKI和苏35SK上安装的,仍然是其在苏联时代就已经开发的,关节式轴对称矢量推力喷管。虽然这个喷管是原型的,但其只是并不具备歼10B上矢量喷管的全向偏转的能力,只能在上下方向上,各偏转15度。这种矢量推力喷管重量大、寿命短,偏转惯性大且运动速度慢,是目前全球具备研发矢量推力喷管能力的所有国家中,性能最差的。

但是,作为可以尽快完成研制,以最小代价结局密封问题的产品,哪怕其他产品技术性能再出色,俄罗斯也必须尽快开发出来,以装在苏30MKI战机上,完成印度的订单,并以此缓解他们当时面对的各种财政问题。因此,这型落后的矢量喷管,甚至直接让俄罗斯克里莫夫设计局装在RD-33OVT发动机,以及莫斯科礼炮航空发动机联合体开发的,装在AL-31FM1发动机上的两型全向轴对称三元矢量喷管下马,哪怕这两型矢量喷管已经分别通过米格29OVT和苏27LL验证机,进行了飞行测试。

而在更为先进的全向轴对称三元矢量喷管上,美国人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在F-16MATV项目中,开发了两款,分别安装在F110-GE-100发动机和F100-PW-229发动机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并通过NF-16D和F-15STOL/MTD验证机,进行了测试飞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