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近九成陶企已停窑,广东江西本月底迎停窑高峰


北方地区近九成陶企已停窑,广东江西本月底迎停窑高峰

▲图为山东一陶企检修改造的生产线。


年底停窑是陶瓷行业惯例。

《陶瓷信息》记者日前从广东、江西高安、山东淄博、辽宁法库、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建陶主产区调查获悉,受产品销售及成本压力、环保挑战等多重影响,今年陶企停窑时间普遍提前,从11月份起全国陆续有陶企进入停窑检修阶段,截止目前北方省份陶企总体停窑率已接近九成,江西、广东等产区陶企在本月中下旬将迎来停窑高峰期。

另一方面,由于担心春节后市场形势不明朗,陶企不敢贸然备货,是造成提前停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东淄博:八成陶企提前停窑,面临高成本挑战

受当前天然气价格上涨及库存压力双重影响,淄博多数陶企开始陆续停窑检修。预计到12月上旬,淄博产区停窑率或超80%,而部分在产陶企也计划本月底停窑检修。

与去年相比,淄博陶企本年度停窑时间略有提前。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淄博陶企提前停窑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年度销售形势极不理想,多数陶企库存长时间高企,甚至有陶企产销率远远低于50%;二是陶企生产成本不断攀高,而产品价格却难上涨,部分产品价格甚至出现下滑,从而导致厂家微利或保本运转。尤其是进入冬季供暖之后,工业用天然气供应紧张及价格上调,进一步加大陶企运营成本。

多家在产陶企负责人表示,“天然气价格上涨之后,厂家基本没有利润。现在主要是有部分订单需要赶工期,不然我们也会提前停窑。”

11月1日,淄博地区管道天然气价格由之前的每立方2.8元涨至3.36元,涨幅达20%,陶企一条生产线一天至少要多支付1万多元,这让原本微利或保本生产的陶企犹如雪上加霜,从而进一步加速陶企提前停窑。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在当前停窑陶企中,也有部分订单排产紧张的陶企,但受天然气价格上涨影响,不得不停窑。

“按照订单数量,排产已经排到本月底。但由于跟客户协定价格时是在天然气未涨价前,产品利润很低,而如今,天然气价格上涨20%,完全吃掉了原来的利润空间。只能提前停窑。”淄博建陶工业园一不愿透露姓名的陶企销售总经理告诉记者。

事实上,随着近期生产成本的不断攀高,也有部分陶企曾提出提高产品价格应对,但终未得以实施。“现在整个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厂家降价还来不及,更别说涨价了。近期,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我们也尝试提价分担增加的部分成本,即厂家承担一部分,客户承担一部分,双方共同分担,但没有客户答应,涨价难度非常大”。张店区南定工业园一陶企总经理如是说。

走访中,记者了解得知,由于年前停窑时间较早,多数陶企已经备足停窑期间的产品库存。此外,另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由于本年度停窑较早,多数陶企表示明年正月初八前后点火投产,这与往年点火时间基本一致,但也有部分陶企表示明年点火时间尚未确定。

而实际上,受行业大环境影响,淄博多数陶企本年度的销售形势极不乐观。自5月份开始,就已有陶企库存暴增,从而导致销售压力持续至今。虽然提前停窑,但现有的产品库存足以满足近期销售需求。

广东:12月中下旬进入密集停窑期

近日,《陶瓷信息》记者从多家陶瓷企业负责人、上游原料和设备供应商及窑炉公司了解到,截止目前,广东地区已有半数生产线因环保、库存等各方面原因进入停窑检修状态。

与此同时,11月底~12月初期间,佛山地区多家陶企向经销商公布了春假期间的放假安排,均计划在2019年元旦前全部停窑,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上游机械配套及原辅材料供应企业亦向本报记者证实,12月中下旬广东陶企将密集进入停窑期,大部分陶企选择在这一时段停窑检修。

从陶企提供的信息显示,也有陶企计划在元月份停产,甚至还有陶企称“春节期间,工厂的部分生产线将继续生产,不停窑”。不过,总体而言,2018年陶企的停窑时间比往年更早,归根究底是受到环保问题和市场行情影响。从停产周期来看,2019春节前后大部分陶企的停产时间将长达一个半月及以上。

在陶企看来,2018年行业形势一波三折,跌入低谷,陶企销售量大幅下滑,不少企业下滑比例超过30%,同时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更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此外,原材料等生产成本再次攀升,煤炭、纸箱、化工原材料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无形中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2018年起广东省建陶行业“煤改气”加速推进,令陶企的生存发展更为艰难。数据显示,清远目前有34家陶企164条生产线,计划在2019年底全市陶瓷企业完成“煤改气”。肇庆市指出,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和企业,保留的陶瓷企业要基本实现“煤改气”。

清远一家陶企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普通的企业都在考虑“活下去”,或者退出问题,明年春节后市场形势未知,企业只能提前停窑,不敢备太多库存。

江西高安:陶企本月开始陆续停窑

库存压力、增加设备、窑炉检修是提早停窑主因

进入12月份后,高安陶企陆续发出年底停窑通知。据《陶瓷信息》记者在高安产区走访获悉,自12月10日开始,将陆续有陶企开始停窑,其中相当一部分陶企在12月底、1月10日前后全部停窑。但也有少数库存压力不大、检修任务不重的厂家将在1月下旬后停窑。

江西新景象陶瓷董事长喻国光向《陶瓷信息》记者表示,12月15日新景象陶瓷旗下一条仿古砖生产线由于要增加喷墨机设备,会提前停窑,而其他生产线要生产到1月中旬左右才会停窑进行检修。

记者获悉,今年高安产区停窑时间比往年要提前,一方面是厂家库存压力较大,且对于明年的市场形势评估不确定,因此不少企业会控制库存量,保证现金流。而大部分在12月份就停窑的厂家,是因为检修工作较长而提前停窑。

“当前的市场形势不太明朗,厂家不宜备过多的库存,但也不能没有库存,仓库有货、原料仓有原料、账上有资金,企业才能度过这个冬天。”喻国光说道。

江西天瑞陶瓷董事长付少模表示,天瑞陶瓷的4条生产线在本月底会全部停产,主要是因为煤气发生炉经过了3年的运转,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大检修。

记者获悉,目前大部分厂家还未计划明年复产时间,具体要看年底企业的库存情况和明年开春的市场形势,但总体而言,与往年相比,今年高安陶企停窑时间相比往年稍微提前,也有企业表示,其公司停窑时间与往年差不多。

除此之外,尽管今年高安产区绝大部分厂家都是全年满负荷生产,但是企业老板均表示今年利润下滑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并且除了西瓦、小地砖、瓷片和外墙砖系列产品外,类似抛光砖、抛釉砖以及仿古砖等大砖系列产品,一些产能规模较大的厂家库存均超过2-3个月。同时,10月底采购节结束后,高安产区大砖系列产品的价格也在走低,尤其是抛釉砖和通体大理石、中板等系列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

神州陶瓷董事长胡巍表示,从本周开始,其公司3条瓷片生产线将陆续开始停窑,在12月底将全部停完,而神州的瓷片库存量不到1个月。一方面生产线检修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明年年初中板将进入一轮激烈的价格战,而瓷片直接受到冲击,因此这个时候瓷片厂家不宜备大量的库存。

晋冀豫陕:九成以上陶企已停窑

进入12月份,北方气温大多已降至零度以下,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这意味着真正进入了寒冬季节。一如北方的建陶行业,在采暖季停产、环保督查、成本暴涨的多重压力之下,也进入了“寒冬”。据《陶瓷信息》记者了解,河南、河北、山西、陕西90%以上的陶瓷企业已经停产,进入了长达4至5个月的停窑期。

采暖季停产是主要因素

与往年一样,11月15日进入采暖季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产区燃煤陶瓷企业被迫提前停产,累计停产企业超过200家。不过在此之前,受行情持续低迷的影响,一些企业已经停掉了部分生产线,以缓解庞大的库存压力。

目前,除了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个别以天然气、煤层气、焦化气为能源的企业维持生产外,绝大多数陶瓷企业已经完全停产。就是没有停产的企业也仅仅是开了部分生产线。河南一刘姓陶瓷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换成天然气生产后,成本高了很多,现在只开了一条生产线,主要是为了客户不流失。”

从停产时间看,大部分产区要求的停产时间为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停产期为4个月;但是也有河北邯郸等地文件要求的停窑期则是11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停产时间长达5个月。

分析北方陶瓷企业停产的原因,采暖季停产仍是主要因素,按照“2+26”城市及汾渭平原11市及各省份出台的政策,采暖季燃煤企业基本都要停产。尽管在环境生态部“严禁一刀切”的指令下,河北、山西等部分地区出台了差异化错峰的政策,但是标准相当苛刻且难以落实。

比如河北省出台的《河北省重点行业秋冬季差异化错峰生产绩效评价指导意见》显示,建材行业差异化指标包括能源结构、排放水平、运输结构等多个方面。

以天然气、电力、电厂热力等清洁能源为燃料或热源,污染物排放满足本行业相关排放标准要求;使用其他燃料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0、100毫克/立方米的;运输使用新能源汽车或国五及以上标准的汽车运输比例达到100%的,达到A类目标的生产线,不予错峰。

据相关人士介绍,对于陶瓷企业来说,颗粒物排放浓度稳定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几乎是难以达到的。

销售不畅、库存高居不下

导致陶瓷企业停产的另一个原因则是销售不畅、库存压力大。对于北方陶瓷企业来说,今年的行情本就很差,销售不畅,再加上北方以大产能的生产线居多,导致多数陶瓷企业库存一直高居不下。

进入11月份,多数陶瓷企业的库存都达几千万,一些甚至超过亿元。庞大的库存让陶瓷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资金风险,从10月份开始,就已经有陶瓷企业停掉了部分生产线。

有业内人士告诉《陶瓷信息》记者,对于一些陶瓷企业来说,巨大的库存压力早就难以为继,就是采暖季不停产,陶瓷企业也撑不下去。

同时,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暴涨,也是导致陶瓷企业停产的一大原因。近两年在环保督查的重压之下,河北高邑、山西阳城、陕西三原等地的陶瓷企业完成了“煤改气”。

按理来说,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采暖季可以不用停产。但是进入采暖季后,民用采暖及工业企业能源转换导致天然气紧缺,价格暴涨。据河北一陶企负责人介绍,“今年入冬,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涨了一块多,真用不起”。

另外,各种原材料价格也出现了暴涨,陶瓷企业的生产及物流成本大幅上升,让陶瓷企业难以承受。

进入11月份以来,北方已经陆续出现了多轮重污染,在空气污染预警的压力之下,用天然气很难生产。据山西一陶企负责人介绍,山西阳城虽然陶瓷企业使用的是煤层气,但仍被限产50%。

由于停产的时间还短,目前北方尚未出现产品供应紧张的情况,价格也暂时没有太大的波动。“年前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过我们主要担心过了春节开不了窑,货供不上。”一黄姓陶企负责人说。

辽宁法库:九成陶企已停产,库存大幅回落

本周,《陶瓷信息》记者在辽宁法库采访了解到,截至12月6日,法库产区已建成的81条建筑陶瓷砖生产线中,仅有五洲震耀陶瓷的1条线和兴辉陶瓷的2条线尚在生产运行中,其余企业已基本进入停产整修阶段,整体停产时间比去年提前了近20天。市场持续低迷、能源成本过快上涨、气温持续下滑等因素是造成法库产区企业提前批量停产、停窑的主要因素。

据记者近期针对法库产区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实际产量以及库存情况调研报告表明,截至目前,法库产区40余家生产企业2018年3-11月份,实际产量约为2.2亿平方米,存量及增量库存总计约为2850万箱,超过4200万平方米,库存货值近10.5亿元。因年初红太阳陶瓷、新大地陶瓷未开工生产以及下半年以来金美达陶瓷、新东远陶瓷等6家企业经营异常等情况,整体拉低了法库产区库存总量,库存率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0%。

采访中,某大型陶瓷集团负责人林先生告诉《陶瓷信息》记者,今年法库产区在生产环节完成“煤改气”工作后,天然气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三次,仅能源支出一项,在产量同于去年的情况下,企业多支出1000多万元费用。“园区大部分企业财务状况都不是很乐观,大多数企业有提高价格的考虑,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现金流的重要性已经大于利润率,企业急于回笼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和结算工人工资,因此价格很难涨上去。”林先生无奈地表示。

在问及明年法库产区总体开工预计情况时,林先生表示,开工时间还要取决于未来几个月的销售情况,如果理想,开工时间应该和今年差不多,在3月上旬左右。如果销售很不理想,那开工时间就可能推迟到3月末或者4月初。“就目前情况看,明年“五一”前,法库产区能开40条线就不错了”,林先生给出了相对悲观的预期。

(来源:陶瓷信息网taoci-info.com、公众号tcxx_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