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的日本海军和英国海军相比,哪个更强?

木卫二1111


日本海军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师从英国,无论是体制还是武器单位都是使用英制。就连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的对马海战的主力军舰都是从英国购买。就连日本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红砖都是扎努们从英国进口的,而日本进入无畏舰时代都是靠向英国购买“金刚级”才进入无畏舰时代的。





当英国开始涉足海军航空领域时,日本紧随其后,日本也是海军航空兵力量的先驱,而在早期日本海军航空兵相比于英国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而在水面舰艇力量日本绝对处于劣势,而日本唯一的优势就只有海军航空兵,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新型舰载机的出现就更加拉大了双方的差距。而二战时期就是航母的天下,所以相比较,日本这个学生已经在1940年后战斗力已经超过了英国老师。


这一点从印度洋的海战中就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英国派往远东“Z舰队”直接覆亡,英国在远东面对日本人攻势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所以相较而言日本海军的战斗力已经完全超越英国,英国人奉行的“大炮巨舰”注意在新生航空力量下被打得体无完肤,而这一点还是英国人教会日本人的。没错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英国偷袭塔兰托港的翻版。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航母编队。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给人一种非常强大的感觉,在亚洲临海无人能敌,吊打各国海上力量。前期在太平洋上和美军对决,甚至把美军打得抱头鼠窜,打了许多让美军苦不堪言的战争。

中途岛战役过后,很长一段时间也能和美军五五开,直到罗斯福爆兵,大造航母来收拾山本五十六。

日本的海上力量的确很强大,但是要和英国比起来,日本还是逊色几分。

就拿航母为例


整个二战进行中的时候,日本竭尽全力,全国的工厂齐开,才造了12艘航母,即使加上战前也不过25艘,到后期基本打光了,而英国仅仅在二战中就造了30多艘,二战结束时英国海军在役航母高达50多艘。

从海军规模上来看,二战前日本海军的规模仅次于美英。日本跟美国在太平洋短兵交接之前,美国的海军吨位约为143万吨,英国为130万吨,日本为119万吨,日本海军吨位比美英略低。不过日本海军舰船建造得晚、大部分技术较新、航母数量较多,所以二战前期日本的实力并不逊色于美英。

日本输就输在技术创新和工业能力上。

技术上来说,雷达等新型装备都是英美建造的,英国海军也掌握了许多日本海军没有的造船技术。

工业能力上就更不用说了,日本的资源匮乏是出了名的,太平洋战争前期能有这么多数量的装备还是举国上下省吃俭用一点一点挤出来的,打完就没了。

不像英国,前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工业制造能力不是吹的,耗完一波还能继续建造。

所以说,还是英国海军略胜一筹咯。


青年视纪


英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两大海军强国,海军的力量是仅次于美国海军的两大海上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各自在海战中都有不错的表现。英国的海军完全碾压德意海军,日本海军更是敢直接发动对美国海军的战斗,因此二战结束后大部分人对这两个国家的海军哪个更加强大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英国的海军胜过于日本的海军。对此日本和英国这两个国家的海军谁的实力更强?个人觉得应该是,英国的海军更强。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双方的海军实力对比。1939年,英国有本土、地中海、远东、后备四支舰队,其中有八艘航空母舰,战列舰约有12艘,战列巡洋舰约3艘,轻型和重型巡洋舰约60多艘,潜艇60多艘以及其它数量巨大的护卫舰,鱼雷艇等等辅助舰只,总吨位差不多超过了130多万吨,英国的海军整体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然而因为受到华盛顿条约的限制,日本的海军规模被牢牢的限制在美国和英国60%以内,虽然日本偷偷造不少,不过一直到1941年底,日本才制造出了10艘航空母舰,十艘的战列舰、约有30多艘的轻重巡洋舰和约有100多艘的驱逐舰,总的吨位只有119万吨,对比1939年的英国海军,只相当于英国海军总吨位的90%,和英国相比明显存在很大的差别。



其次,再来看看双方的造船技术。作为老牌的海军强国。英国不论在传统技术领域还是在造船艺术方面都远远高于日本,我们可以以日本的大和级来看,大和级所使用的钢铁大部分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其中钻头也是英国牌的,而在方面英国是完全自己生产的。日本在这几个方面和英国比较是明显落后于英国的,要清楚。雷达、深水炸弹、航母蒸汽弹射等海军技术大部分都是由英国人发明的。当时的英国海军已经装备了雷达系统,反观日本海军却还在继续的使用猫眼神攻。



因此,综合上述可以分析出来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比日本的海军要强大。不仅在数量上拥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在技术更新方面比日本更加的先进。


努力成就你我他


排除掉1944年时已经趋于崩溃的日本联合舰队,除非在北大西洋波涛汹涌的海域进行战斗,否则英国皇家海军干不过日本联合舰队。

二战时期海战核心是航母力量的对抗,基本上一方航母舰载机拼完,就开始考虑撤退的事情。但是二战初期,英国航母的科技树点歪了,对于装甲防护太过于热情。

在《海军假日条约》中虽然皇家海军在航母吨位配额上要超过日本,但大部分吨位都是用在一战时期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的改装航母上,二战爆发时,英国拥有多达5改装航母,而且排水量和载机量都比较小,最大的鹰号航母改装后也就2.2万吨,载机量仅为区区21架。载机量最高的光荣级航母,在1935年完成改装后,载机量也才达到48架水平。30年代初暴怒号、光荣号和勇敢号停泊在锚地

相比较日本联合舰队,虽然两艘主力赤城加贺也是改装航母,但是其改装基础是一战后进行造舰竞赛的超级战列舰和超级战列巡洋舰,并且是在船厂造了个船体后就进行改装,不仅排水量吨位更大,而且改造方便性也比皇家海军的那一堆要好的多。改造后赤城号标准排水量达到3.6万吨,加贺号标准排水量达到3.8万吨,两舰最大载机量都达到90架。赤城号航母(二次改装后)

之后的新造航母方面,皇家海军完全走歪了,实际上英国皇家方舟号航母设计还算相当不错,2.2万吨标准排水量情况下封闭机库、整体结构,带双层机库的装甲航母。在设计最大载机量72架(实际一般携带60架)同时,拥有当时非常强的防护能力。飞行甲板拥有64mm的装甲防护,可以对抗2130米高度投掷的500磅航空炸弹攻击;侧舷有114mm的装甲带,可以承受轻巡洋舰152mm的炮击;核心区还有89mm的装甲防护,总装甲吨位达到2850吨,还带有水下的防鱼雷隔舱。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航母设计水平,但是英国仅建造了这一艘。

牛牛的皇家方舟号航母实际上设计已经相当不错,但后面的光辉级完全是走上极端,成为反面教材。

英国为了二战准备建造的4艘光辉级航母完全是对装甲防护达到变态的追求,2.3万吨的标准排水量,但是由于单层机库设计,设计最大载机量仅为43架,实际载机量仅为36架。不过其装甲防护能力完全是个变态,76mm的飞行甲板装甲以及114mm的机库侧面装甲,组成一个非常坚固的装甲盒子,可以承受1000磅航空炸弹的轰击!水线装甲114mm,内部还有顶部76mm,侧面114mm的装甲区,用来保护整个动力舱、弹药库和油库。这装甲能力,除非日本联合舰队用对付战列舰的“八十番”炸弹,否则真的啃不动。

光辉级航空母舰,航母中的铁乌龟

而日本联合舰队与皇家海军在航母使用上,则完全是彻底的相反,一堆脆皮,但是载机量贼大。在跟英国海军一样,同属于不喜欢折叠机翼和不喜欢甲板留置情况下,由于采用双层机库高速裸奔思路,舰载机水平跟皇家海军的那一票航母相比,完全是一个顶两水平。赤城加贺载机量都是90+,标准排水量1.6万吨苍龙飞龙最大载机量也达到73架(一般携带57架),标准排水量3万吨的翔鹤瑞鹤载机量达到84架,标准排水量1万吨的龙骧号都可以42架舰载机,再加上标准排水量2.6万吨载机量53架的飞鹰号与隼鹰号、标准排水量1.1万吨载机量31架的瑞凤翔凤龙凤。在1941年前后双方舰队航母拉出来对砍的话,日本联合舰队航母舰载机拥有730多架对410多架的绝对数量优势。

IJN参上,不要说画风问题……

不仅是数量优势,在质量上日本海军舰载机也拥有绝对优势,零式战斗机在二战初期是横扫天空,皇家海军当时最好的舰载战斗机不过是海飓风,但是主力机型却是双翼机的海斗士。皇家海军唯一能够与美日主力舰载机相比的“海喷火”受制于起降视野不好,一直到1944年从美国海军学习了同样“反人类视野”的F4U起降方式后才得以解决。至于进攻的矛头,则是立下赫赫战功的旗鱼鱼雷机,感谢戈林把,要不是他废掉德国齐柏林航母,皇家海军那里来的如此安逸日子。英国当时航母主力舰载战斗机,格罗斯特“海斗士”。

不仅如此,二战初期航母运用水平方面,日本联合舰队是最出色的,即使是美国海军也无法与之比拟。上世纪30年代各国海军对于航母的应用都可以说是一片懵逼状态,到了二战爆发时,日本联合舰队对于航母的理解和运用水平最高。

一是双航母编队的组织和调度,联合舰队从1928年(昭和3年)开始研究固定航母编队的探索,率先将同一水平的两艘航母编组成固定的“航空战队”进行同一攻防训练,在太平洋海战中,一航战、二航战和五航战们历次激烈的海空大战中,也充分证明了双航母编队的在攻防效率远超2个单独的航母编队,直至今日,双航母编队战术还是航母战术的基本战术应用。日本在建造飞龙号航母的时候,将其舰岛布置在船的左舷,设想是与常规右舷舰岛的苍龙号组队时,两艘航母舰载机进行起飞和降落盘旋时可以向不同方向错开,但实际使用时发现更加凌乱,事故率更高,后在建造五航战翔鹤瑞鹤时,重新统一回右舷舰岛布置。

二是舰载机进攻组织能力。这方面小鬼子们“月月水火木金金”操练出来的精英飞行员真心强,不仅可以打出高达83%的投弹命中率,还可以打出非常精彩出色的“多编队复合打击”效果。舰战、舰爆和舰攻多机种配合,编组成多个编队,从多角度对目标发动联合立体式打击。从珊瑚海海战开始,到中途岛,再到圣克鲁斯海战,被日本海航盯上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可以说是即使在密码破译情况下,只要日本海航打出这一套立体式进攻,依旧是非死即重伤。美国海军当时搞全甲板进攻战术,玩一波流战术,就是没信心挡住日本海航的攻势,干脆在死之前放大招跟对方拼。一直等到日本精英飞行员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之后,才终于可以挺起腰杆。美国海军的全甲板一波流战术在战争初期整体水平和素质不如日本情况下,取得相当不错的战果

所以在1944年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根本无法与日本联合舰队拼,双方航母力量组织和运用能力差太大。到1944年之后,皇家海军两艘最大载机量80架的装甲航母“怨仇级”服役之后,同时英国海军学习美国海军的一些航母应用,包括进行甲板留置等增加载机量。再加上海喷火、大青花鱼等新型舰载机投入使用,皇家海军才算有可以与日本联合舰队一战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航母力量已经是败亡前夕,日本海航已经无法训练培养出合格的飞行员进行消耗了,新服役的云龙级航母都沦为运输舰,连同战功卓越的五航战祥鹤瑞鹤在莱特湾大海战中都只能沦为诱饵舰队。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日本海航二战初期整体素质和水平非常高,但不是没有弱点,高空防御能力很差,而且蜜汁自信,在整体舰队防空能力不足情况下,掩护船数量还较少。

此外,还有种需要另外说明的情况就是作战海域。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与美国的海空大撕逼决定胜负,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平洋战场环境比较利于早期航母发挥,海域开阔,海况良好。如果到了英国与德国撕逼的北大西洋海域的话,那就完蛋鸟。狂暴的西风带影响下,北海和挪威海等北大西洋海域是出了名的狂风巨浪区域,1988年,排水量5万吨的美国海军中途岛号航母被摇出41°倾斜,差点挂掉。就日本联合舰队那票高重心,开放舰艏的航母,到了北大西洋能活下来就算不错了。1988年中途岛号航母,当时飞行员说能看到航母另一侧跃出水面的螺旋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