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球員為什麼基本功差?

戰鬥最後的勝利


討論國足的基本功差,就要先知道為啥歐美球員、甚至日韓球員的基本功好呢?



國外球員一般分兩種培養方式,以歐洲球員為代表的成體系的青訓系統,從4-5歲開始一直到17-8歲,根據年齡逐級進行不同的足球興趣培養和針對性訓練,基本功打得非常牢固。日韓也是學習歐洲的代表。

而以南美為代表的前期散養式+後期俱樂部專業培訓,南美球員大多是窮人孩子,從小在街邊巷尾光著腳踢球,有一定天賦和水平的才會被南美俱樂部球探召入球隊青訓進行專業訓練,太多人屬於自學成才,所以各種技術更花哨,但基本功也都相當紮實,因為足球人口基數太大都屬於千里挑一的。

而中國球員首先基數就很低,可選的苗子就那麼些,基層教練水平也不太高,從底子上就無法與歐洲相比,而踢球的孩子也沒什麼太高的夢想和追求,自律性也不強,整體氛圍也不積極向上,都是踢出點成績就開始聲色犬馬了。

所以誰會像貝克漢姆那樣訓練結束還加練任意球?誰又會像C羅那樣自己會時刻加練力量?誰又會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呢?


體育侃侃侃


首先,我們青少年對待足球的定位有問題。去年造訪曼城俱樂部精英學院的時候,恰好看了一下他們9歲以下球員的訓練。因為曼城梯隊最小年齡的編制是U11,所以U9的球員只是進行培訓。

在訓練中,每個小球員做動作都一絲不苟,教練在知道小孩子訓練的時候都會用嚴厲,甚至有些嚴苛的口吻去發出指令。而當兩個小隊員相撞倒地的時候,兩個小傢伙都在第一時間爬起來繼續去追趕球,沒有鬧、沒有抱怨,更沒有哭。

這時我身邊的北京市足協的青訓教練們都感慨不已。一位曾帶出多位國青國腳的教練表示,自己的青訓班就跟“減肥班”沒有兩樣,球員們嘻嘻哈哈地打鬧,每節課用於維持秩序的時間就要浪費1/3,還談何打磨技術。而球員摔倒以後,不掉眼淚是不可能的。球員家長會第一時間衝進場去噓寒問暖。而在訓練中你要是像英國教練那樣的訓話口吻,估計你會被一群小皇帝的家長圍攻。

其次,我們的足球過於功利,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給領導們臉上貼金的項目、更是地方隊教練升值加薪的項目。所以我們的球員很小開始,原本是打造基本功、雕琢技術的年紀。卻在一遍遍地練體能、跑戰術這些比賽中更容易取得勝利的“成功學”。這樣就導致了我們的球員到了青年隊的時候還是很粗糙。

還有一點,就是改年齡。不只是全國比賽,甚至是省內的比賽。教練都會要求小球員們虛報年齡,以大打小。試問以大打小,還需要技術幹什麼,直接簡單粗暴地“推土機推進去”就完事了。

最後,我們的教練本身就沒有想過要練好技術。這些教練自己就是從刀耕火種的年代過來的,在挑選球員的時候都會選擇能跑能跳的、個高體壯的。而類似以前國奧隊黃勇這樣身體瘦小的技術流,在青訓階段就會被淘汰。

歐洲的教練的共識就是:15歲之前是個人基本功和技術的打磨期。這個階段,孩子技術沒定型、身體也沒發育完全,甚至不要給他們固定自己要打的位置。當他們技術成型之後,再灌輸戰術之類的東西。

說一個我小時候的事吧,我青訓教練是八一隊退役球員。練我們這些十來歲的小孩,最狠的一招就是拿球開個大腳,然後讓你去追,自己拿著秒錶在那算時間,超過預定時間幾秒,你就去跑幾圈。

試問,小球員的精力全放在這上,能練出好技術才是見鬼了。


快意體育


我81年的,現在37歲,10歲左右開始踢球,那時候條件艱苦,連塊像樣的場地都沒有,最開始接觸足球,啟蒙教練是我的老師,他是乙級球隊的退役球員。我高中時期獲得市級中學生比賽前三,並考取足球國家三級運動員,得到高考加分。後來高中畢業也考慮過進體校學習足球專業,因為在那個年代,要想成為職業運動員,體校對於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幾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因為身體瘦弱和家裡經濟困難兩個原因沒去成。工作以後一直在搞業餘足球隊,我們十年前曾經一度被岷江音樂臺冠名,曼聯餐吧贊助,也和魏群、姚夏他們老友隊經常在川大切磋,直到現在也沒有放棄踢球,仍把足球當成鍛鍊身體的運動。我身邊也有職業球員的朋友,其中有人去過國米青訓營,和王永珀等人是同學,具體名字不便透露。

就我對中國足球認識,談談我的見解。



當然,我們不能偏題,此命題是為何中國球員的基本功差,但造成這種結果的還是中國足球的幾大弊病。

第一、體制。

中國球員的選拔是完全混亂且無序的,有人說,14億人都選不了11個優秀的球員上場比賽,其實民間踢得好的大有人在,而中國的梅西在賣保險,中國的C羅在搬磚,這真不是個笑話。他們不但報國無門,沒有出路,而且從小得不到系統的培養。直到最近十年左右,民間足球學校才逐漸放開,但就我對成都明宇足球學校和恆大足校的瞭解,他們真的不是一般的家庭能上得起的。歐洲有系統的青訓系統,美洲可以選拔那些窮人家的孩子踢球掙錢,而中國的家長大部分的思想是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另外,黑哨、打假球、暗箱操作、錢權交易等等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而我前面提到去過國米那個朋友,他告訴我以前在青年隊的時候,有隊友的母親不惜以陪教練睡覺,只為孩子能踢上主力。中國足球其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黑暗。這樣的選拔制度,何談基本功?

第二、體質。

直到最近還有人說,中國人沒有歐美人高大,沒有黑人體力好,並不適合玩足球,甚至還有人提出“人種差距”論。我的回答是,我不求中國隊成為世界一流,成績參照鄰國日本隊即可。我前面提到,很多年前,想進職業隊,體校是唯一的出路,而進體校,身高是硬性標準,體力、體重什麼的其次,至於技術、天賦通通不論。因為選材,中國足球走了很多年的彎路,縱觀中國足壇,大部分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角色。這樣的選材標準,何談基本功?

第三、社會。

當我們球迷在謾罵中國足球的時候,我們為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呢?中國足球不正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嗎?急功近利且浮躁,沒人有耐心踏踏實實的做事,更沒人踏踏實實幾十年如一日的做事。足球這個體育項目很特殊,不是逼一逼趕一趕就能追上來的,需要大量的基層工作人員許多年的付出才能出成果,即使偶有一批優秀的球員湧現,任何一段時間斷層,又會被打回原形。如今的中國足球,被標以政治標籤,各大房地產、國企巨鱷都想在金元政策下,以最快的速度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的社會環境,何談基本功?

第四、足球文化的傳承。

看看中超比賽的看臺和歐洲五大聯賽看臺,你知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中國球迷大部分都是眼鏡並且大腹便便,而歐洲球迷冰天雪地可以赤裸上身為球隊吶喊助威。前段時間曼城歐冠主場被利物浦淘汰,比賽結束,看臺上一個幾歲的小球迷含著淚久久不願離開,這是一代又一代的球迷將精神和文化傳承下去的結果。而我們的球迷,稍有不滿意就喊sb,就喊下課,缺乏耐心,更缺少一個球迷起碼的素質。不懂球跟著別人瞎起鬨的大有人在。沒有獲得足球文化傳承的球員,何談基本功?

第五、青訓到底缺失什麼?

恆大估計至今也沒搞清楚,為什麼恆大足校多年來一手培養的精英,即將出成果的時候,卻在U17國際冠軍盃的比賽中,被歐美球隊打得體無完膚。恆大的小球員,是中國同年齡階段的佼佼者,也打破了前面提到的人才的選拔制度,那麼為何差距還是那麼大呢?我們的視線暫時回到成年隊:我接觸足球二十多年,我們看過羅納爾多最後時刻痛失意甲冠軍時痛哭流涕,我們見過巴蒂世界盃被淘汰時傷心欲絕,我們見過歐洲盃C羅因傷下場時淚如雨下。足球是項熱血沸騰的運動,應該充滿激情和鬥志。且不論挺著奶油肚的郜林、單刀總不進的武磊之流踢得如何,至少在世界盃預選賽和亞冠被淘汰出局的時候,他們的眼裡是空洞無內容的,沒有求勝慾望,沒有絲毫的榮辱感,這才是最致命的。回過頭來說說小球員,恆大足校裡的小球員家底都不菲,一幫至少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踢球,如果沒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很難有強烈的求勝慾望,更不要說國家個人榮辱感了。這些小球員,從小父母就生怕受傷吃苦,長大即使踢球這條路走不通,還可以有很多選擇。這樣的球員,連精神追求都沒有,何談基本功?

中國足球,沒有合理的制度,更沒有良性的環境,“天下熙熙,皆為利往”,中國球員何談基本功?


國旅自駕


國足為什麼基本功差?當然與小時候的基礎沒打好有著決定性的關係。你們看看巴西、德國等等傳統的足球強國,他們的足球事業“遍地開花”,從娃娃抓起!


再反觀我們中國現在的孩子,有幾所小學學校在開展足球課時?我們現在的孩子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補課、上補習班、特長培訓班……稍有空時就是王者榮耀、植物大戰殭屍等等。

因此在起步方面我們已經輸了一大截了,那麼在後天的培養上又怎樣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國足們的表現,他們在認知和思想上存在嚴重偏離,有多少個球員真正在為國家榮譽而去踢球?他們大多都是為了個人的私利而“奮鬥”!這樣的球隊、這樣的球員怎能去跟強隊比?

最後我個人認為,一個再好、再優秀的教練對他們也很難起到“革命性”的改變……

謝謝!


晌尾蛇158


過去有句老話這麼說,看《三國》流淚完全是為古人擔憂。如今我想把這句話改改,看中國足球生氣,簡直是自尋煩惱!



毫不客氣地講,如今大部分中國職業球員的基本功就連我們當時那些八九十年代的業餘愛好踢野球的都不如!



每當看到這些職業球員,甚至國足球員在場上比賽時,傳球停球,跑位穿插,互相配合,起腳射門等等處理球的技術動作和球感意識,簡直看不下去。沒辦法,這是特定時代與特定環境造就的結果。有時甚至會認人極為悲觀地懷疑,再像這樣發展下去,中國足球隊永遠都進不了世界盃賽場!



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球員如此狀況呢?

中國球員不單只是基本功差,意識差,更糟糕的是鬥志也差,品行更差!也許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並瞅不準真正的原因所在,但憑多年來觀察的直覺來說,應該還是深有感觸的。

大家都知道,練習足球基本功是非常艱苦並且是十分乏味的,球員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意志和遠大的理想抱負是很難認真堅持的。看看他們個個一身的懶肉,再看看其他國家球員的肌肉就可見一斑,說明問題了。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功利足球時代,是一個金元足球時代,更是一個玩貓膩足球忽悠觀眾球迷的時代,假如他們一個個能有紮實的基本功以及飽滿激情和昂揚鬥志投入到賽場上,那反而就不正常了,更是讓人覺得奇怪了!

真心希望下屆世界盃預選賽時,國足隊還能跟敘利亞隊之類甚至越南隊之流分在一組,看人家怎麼收拾,我很喜歡看打臉的情形,同時也希望各家媒體千萬不要筆下留情,因為這個對中國足球有害無益!


巖崖水滴


第一,基礎認知度低。正如題主所說,基本功差那肯定是和球員從小訓練沒訓練好有關係,樓塌了肯定也是和根基不牢有關係。咱們現在國足活躍在賽場上這一批就是86-92年的,那時候的球員最開始接觸足球對於足球的認知度也很低,咱們當時足球還沒有完全興起,他們接觸足球的時候是剛好中國想搞足球,所以足球體系成型比較晚,在基礎方面肯定是沒有歐洲基礎培養完善,這也導致現在活躍在足球賽場上的這一批明顯感覺技術水平還是不達標。


第二,足球利益大於熱愛。這一批國腳剛巧趕上了好的時候,足球被推上了經濟的高峰,利益逐漸湧入到了足球這個行業裡,這也導致球員們不思進取的禍源。試想一下當年郝海東那一批人為什麼也在足球體系不完善的時候依然可以比現在更出成績?必然也和球員本身有很大關係,那時候錢少踢球就是熱愛,但是到了他們後期也就是這幫國腳的初期,足球大時代到來,錢多了愛就少了,都是掙錢能有幾個玩命的了,所以說基本功差也是跟球員自身的不思進取有關係。


第三,還是與球員水平上限有關係。很多人都說02年世界盃那幫人是中國球員有史以來上限最高的,但是為什麼大家卻不說咱們現在國足這幫人整體上限很高。雖然說基本功和你的上限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但是毫無想象力的球員你要讓他踢球他怎麼練也都是那個樣,所以說上限也牽引著球員基本功的問題。現在球員上限低必然要和球探水平差有關係了,沒有發覺人才的能力,假如真的看到很有潛力的但是沒有資本的還是沒有機會踢球,這不也就是足球的悲哀嗎?


第四,足球對於家長的普及度還是太差。咱們國家對於足球對於家長的普及還是太差,更多是一種玩的心態。那個時候很多小球員沒有得到具體的訓練,更多的是培養愛好,等真的到了需要培養基礎的時候卻又完晚了,而他們肯定更多的時間還是被窩在家裡寫作業,怎麼可能會被放出來踢踢球,出來踢球大部分還是都以玩為主,怎麼能起到訓練的效果。所以說足球對於家長的普及也是基本功最關鍵的一點。

總的來說題主也說出了基礎差的根本問題,但是咱們也在改變,我也希望中國能越來越好吧。



DK體育文學


有兩個高考學生,一個人在高考比較簡單的省,高考能進985名校,但是換到其他省可能就進個二本。另一個人在高考大省雖然他如果在高考簡單的省份可能進個985,甚至比前者高考分數更高,但是因為在高考大省,所以最後只能進二本!四年後,一般而言那個能進入985的高考簡單省的學生能力更強一點!並不是那個高考大省的學生能力不行,而是因為那個高考容易省的學生每天接觸的人都是牛逼人,跟他們天天競爭,導致自己最後牛逼了,而另一個高考大省的學生,進入一個二本,而導致每天接觸的都是相對不那麼優秀的學生,所以被拉後腿的,反倒下降了!這和現在中超聯賽一樣,一個隊七個本土,一個亞外,三個非亞外,7比4,本土球員更多,而且外援的替補名額幾乎沒有,導致外援無競爭,國內球員只要超過國內球員就沒了壓力!外援會被內援拉低水平,內援也沒有啥變化,一滴墨水滴進一杯水,也很難讓這杯水變成墨水,如果一定水放進墨水裡,這個水也會被變成墨水!中超為什麼不能允許可以上場七個外援,並配四五個外援替補,內援可以是上場四個及以上,替補比例!這樣,內援每天跟外援對決,就像把個普通學生扔進清華,四年後,絕對也不是個庸才!而那些無法繼續在中超踢球的,就要去中甲踢球,拿不到那麼高工資以後,他們也就有了壓力!就只能想著如何踢好球,而不是一些有的沒的!


瘋狂多特


這真正的一個好問題。先說整天喊的青訓,從幾歲起算?你不能把八歲也當青訓。從五歲到十二歲,應為兒童訓,期間八年。徐根寶也不做這兒童足球。但基本功在這八年形成。從三十三歲到十七歲,可稱少年足球訓練,期間五年。這段在初高中面對應試,中考,高考,誰在練足球?十八歲成年,到U23,期間六年,在足球學校,在俱樂部踢,稱青訓。青訓無根基,沒有從小的系統訓練,裡皮來了也是一敗再敗。裡皮先說:為了十四億人的尊嚴,我們也不比任何亞洲強隊差。一年後卻說選錯用錯人,國足隊員被視為不糊牆的爛泥巴。側底有技術沒有?沒有系統的訓練,江湖技術,不入流。要真正從兒童正規踢起,經少年全國聯賽,選球星。


一日之計在於晨China


反觀國內的足球環境,從孩子開始就已定好了目標,盡一切可能進入俱樂部或國家隊,速成班裡出不了英雄,有些父母甚至心疼孩子因為練球而受得苦,更多的家庭根本沒有能力讓孩子練足球,玩得起足球的家庭,也能玩得起這世上差不多的奢侈品。對於千千萬萬個家庭來說,即使孩子多麼有足球天賦,也只能望球心嘆!

對於一項普通人玩不起的體育項目,怎麼能指望振興足球呢!玩到現在,我們突然發現足球不同於乒乓球和羽毛球,不是以舉國之力培養幾個尖子生那麼簡單,足球的精髓在於它的泛眾性,讓更多的青少年參與進來,街頭巷尾能習慣有孩子們在踢球,用絕對公平的態度選材施材,泱泱大國,十四億人口,卻找不出十一個會踢球的?

說到基本功差,其實並不複雜,足球並不普及,足校出來的也就跟別的足校踢幾場,然後等歲數合適後想辦法進入俱樂部,再想辦法進入國家隊,大家也都看到過球員被足球擊倒的情況,國足誰帶球過人?誰盤球沾身!誰又能接住一個來自十米以上的球?不是球飛走就是人跑空,這樣的個人技術還提什麼足球技戰術?裡皮救不了,神仙也夠嗆。




邊陲後主


一句話概括:名師出高徒。

師傅半吊子,徒弟自然水平也就相抵較低了,代代相傳至今,國足球員水平也就越來越差了。當然具體而言,國足基本功差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青訓師資力量薄弱;

  2. 人才培養體系不科學;

  3. 實戰交流水平偏低;

  4. 青年球員職業態度不端;

  5. 中國球員體質問題。

其中第五項原因,是可以被忽略不計的問題。同是東北亞黃色人種,日本能練出香川、中村這樣的頂級明星,韓國也能出孫興慜,歸根到底還是“教育資源、師資力量”的問題。

相比中國義務教育,偏遠山區的優秀學子還能通過層層考試,進入大城市、高等學府吸收更先進知識,足球這一行就不行了,等你有機會走出去接受再教育,你的整個職業生涯也就定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