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黄帝是五帝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根据史书的记载,黄帝授国于有熊,在荆山铸鼎之后,崩于鼎湖畔,葬于桥山。位于河南新郑的

黄帝故里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遗产地,位于黄帝故里的轩辕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最近有大批人在悟空问答中故意弯曲历史,并恶意攻击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大有成为近来各个网络平台大力打击的“黑公关”的苗头,现就 发布的一篇弯曲历史,并恶意攻击新郑黄帝故里的文章,进行观点辟谣,以正风气。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各大平台加大力度打击黑公关

头条号 在2018年11月24日发表了一篇名为《 》的文章,题目极具耸动性,似乎是文史界盖棺定论了什么大事。我们先来看看 文中提到的三位专家的观点为何: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清乐堂文章截图

提到的三位专家分别为严文明、方光华与沈长云。这里除了严文明算得上大家外,其他两位一位是陕西政界人士,一位是大学教授。我们来看看他们三位的观点:

一、严文明

严文明先生对黄帝,乃至整个五帝时期的学术观点,都是极为尊重历史文献记载的,这些观点,都体现在严先生的著作中,如其在其著作《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第86页中对五帝的活动范围做了描述,其中讲到黄帝时,就按照古史记载记到:黄帝居有熊,为有熊国君。而有熊,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再如,严文明在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黄帝论坛中做的报告,其中也依然提到了黄帝与有熊的关系,先生前后观点一致,并未有变化。而翻阅各种严先生的文献及其著作,也并未有对黄帝故里有过“激烈”的言辞。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其二,方光华

方光华是陕西政界人士,在2015年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办的如火如荼之时,为了地方旅游经济着想,曾经发文隔空与新郑“打嘴仗”。2015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上发言称,

应该“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祭”,“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此时,方先生登报发言称: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其进行祭祀”。

可见,方光华只是对学者呼吁将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升为国祭的理由“拜庙不拜陵”进行反驳,通篇文章并未有任何观点如 所说的抨击河南新郑“伪故里国祭”, 严重曲解了方先生的原意。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方光华与许嘉璐的拜庙与拜陵之争

三、沈长云

沈长云做为大学教授,似乎并不擅长历史与考古交叉学科的研究,早在2013年,沈长云就曾经因为刊发《石峁是黄帝部族居邑》一文,因为明显的历史与考古时间对照不上,被学者在光明日报上公开反驳。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学者在光明日报公开指出沈长云的低级错误

沈长云将上限距今4300年的石峁遗址,对应到了5000年的黄帝身上,这无疑犯了“关公战秦琼”的低级错误,于是2013年4月15日,有学者公开在光明日报上指出沈长云有违常识的错误: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学者在光明日报公开指出沈长云的低级错误

可见,沈长云的观点及著作水平,并没有得到学者的认可与支持,而沈长云本身,也并没有如

所说的“全面否定黄帝都有熊”的观点,而此观点恰恰是 自己杜纂,并且强加到黄帝故里身上,用以恶意中伤的。

请 @头条辟谣 核实 杜纂的观点和恶意攻击中伤的事实,还历史以清白,还历史以清净。

附录: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教科书,新增黄帝故里,增加民族凝聚力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二,国家文件,对中原文化的提升,重点提到新郑轩辕故里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三,历代记载黄帝在中原的史料,多如牛毛,下仅仅列举与新郑黄帝故里有关的史料(相关历史记载陕西一条都没有)

战国,《世本》

卷一 帝系篇 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都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

卷二 纪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黄帝有熊氏,少典之裔子,帝轩辕也。

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汉朝,《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汉朝,《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

汉,焦延寿《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

晋朝,《帝王世纪》:“(黄帝)授国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县也。”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或曰:黄帝都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御览》百五十五),或言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水经・洧水》注)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

北魏,《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

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唐,杜佑的《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

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河南通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

《春秋元命苞》:黄帝游玄扈洛水之上,凤凰衔图置帝前,帝再拜受图。

辟谣:请停止对黄帝相关历史的曲解恶意攻击,还历史文化以清净

三皇五帝生平轨迹全部在中原,陕西几乎没有一条史料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