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道光皇帝留下硃諭,要求死後不入太廟,不立神功聖德碑?

元元的天下


“死後不入太廟,不立神功聖德碑”,這是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帝的自知之明。

作為清朝真正意義上的昏君,對於他,唯一的評價就是喪權辱國、割土賠款,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民族屈辱。

當然,也有人昧著良心說他節儉,但是評價一個帝王的功績僅僅是節儉嗎?難道不是國強民富,天下太平嗎?正因為這個昏君沒有什麼長處,節儉就成了他唯一的美德。

何況即使他身穿一身補丁的龍袍又能怎麼樣,根本無法改變清王朝衰敗的事實。但正因為他的惺惺作態,整個道光朝更是烏煙瘴氣,一片狼藉。

先不說道光在其統治前期就無法洞察軍機大臣穆彰阿專權誤國,組建“穆黨”打擊異己的行為,單單說下鴉片戰爭。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正是因為道光在抗擊英國侵略的過程中立場不堅定,才會讓以穆彰阿為首的“穆黨”有了賣國的操作空間,才給了穆彰阿陷害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機會。最可悲的還在於《南京條約》成為既定的事實後,當時的中國和世界的差距並不大,西方列強對中國還是有畏懼心理的。

但從1842年到1850年8年時間裡,道光並沒有做出什麼有力的強國措施,寧願抱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殘缺思維,躲在紫禁城的深宮大院中自責,卻拒絕接受西方先進技術以圖國家富強,依舊渾渾噩噩活在“天朝上國”的夢中一直到死。

這樣一個缺乏帝王所需要的明晰的洞察力的人,當上皇帝是他的悲哀,但事情發生後不思進取、不懂變通就是民族、國家的悲哀。

這樣的昏君,還有臉給自己立神功聖德碑?豈不見打破舊世界重塑新時代的女皇武則天也只敢立無字碑嗎?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道光皇帝雖然一生在政績上並無出彩,但是其德行確實是值得稱讚的。

道光皇帝執政期間十分節約,杜絕奢華,並且像其祖祖祖父親雍正皇帝一樣勤於政務,凌晨直至晚上一刻不歇親自處理國家大事,政治上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軍事上平定張格爾叛亂,對外主張嚴禁鴉片,可謂是明君之像,但無奈其能力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國內外矛盾日漸深厚。

我講上面那麼多上面意思呢?意思就是道光皇帝責任感很強,對清朝對國家多列祖列宗非常負責任,只是清朝已經到了矛盾凸顯的時刻,其能力又有限,道光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在鴉片戰爭中割地賠款,正是這份責任感,讓道光皇帝覺得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列祖列宗,據說清史稿記載,鴉片戰爭戰敗後,小太監看到道光皇帝連續幾夜沒有睡覺,在大殿之中來回走動,一直自言自語到“愧對祖宗愧對國家”,並且清朝祖制“失寸土者,不得入宗廟”,而道光又是這行一個盡職盡責的皇帝,懷著無法原諒自己,愧疚的心情,要求死後不入太廟不立神功聖德碑。這點確實讓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