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接手的国家和宋高宗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什么宋高宗把国家保住了,崇祯却不行?

一德格天1


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问题的关键是赵构往前跑了,而崇祯皇帝只是原地转圈。所以宋高宗能够跑了江南继续吃香的喝辣的,还任性的活了八十多岁。反观崇祯就悲催了,面对内忧外患,整天焦头烂额,三十刚出头就上了吊。



一、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是以跑出名的皇帝,跑是他最拿手的技术活,被他发挥的炉火纯青。北宋灭亡后,朝廷被金国人一锅端走,就连聪明机警的秦桧都不能幸免。但是英姿勃发的康王赵构却成为漏网之鱼,而逃之夭夭。后来在大臣李纲及大将宗汉的拥护下,赵构赶走了金国人立的伪楚帝张邦昌,自己登上了南宋王朝的皇帝宝座。


高宗赵构很幸运,因为朝廷里有一帮铁骨铮铮的硬汉,抗金一线也有骁勇善战的悍将。老将宗泽战死后,名将岳飞脱颖而出,锐不可当的岳家军把金国打的节节败退、款纸言和。另外,四川的吴玠,淮西的刘锜、浙西的韩世忠与中原的岳飞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抗金战线。金国大军屡次南下,屡次受阻,导致攻打南宋成了一场很鸡肋的战争。最后没办法,金国抓住赵构软弱可欺的性格四处顺坡下驴,宋朝花钱免灾,两国之间维持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关系。


二、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也有一项绝技,但不逃跑,而是没有担当喜欢推脱责任。不逃跑并不代表他不会跑和不想跑。其实,早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李自成起义军由南向北,席卷而来,辽东战事频频失利,当时崇祯皇帝就想过迁都南京。因为他比谁都明白现实的情况,一、给清军丢下一座空城(北京),清军即使占领政治意义不大。二、守住江南的半壁河山,养精蓄锐、伺机北伐。三、江南是全国的重心,经济发达,盘根错节的各大利益集团为了保住家财也能和清军拼命。四、崇祯皇帝再也不用因为军饷问题而捉襟见肘、受制于人。五、江南的老百姓如同一盘散沙,各大利益集团各自为政,崇祯皇帝的到来可起到稳定民心、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作用。而且还有宋高宗绝地反击的先例可循。


但是,崇祯皇帝的宏伟计划还没有提出来讨论,被两个女人和一帮“有骨气”的大臣给搅黄了。天启皇帝朱由效老婆的理由于是,将祖宗陵寝抛弃愧对列主列宗,崇祯皇帝的老婆则哭着喊着附合皇嫂。大臣们个个擦拳磨掌,说可以和敌人巷战到底。这样一来,崇祯皇帝向泄了气的皮球,没有担当和主见的性格暴露无遗。

崇祯十七年,大顺皇帝李自成率百万大军,分两路开赴北京。崇祯皇帝做了两手准备,一、还是迁都,二、下圣旨调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进京勤王。这次迁都公开讨论,但所有大臣闭口不语,既不说反对,也不说赞称,反正就是不说话。而让内阁首辅陈演下达的一道圣旨,足足等了三个月。结果,南迁的路早被堵死,吴三桂被大顺军挡在了山海关,崇祯皇帝只剩下死路一条。


宋高宗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崇祯皇帝不行,是因为和机会失之交臂。所以,最终两个人乃致两个王朝的命运大相径庭。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对于历史上这二位皇帝,实在是贬多褒少。一位是南宋小朝廷,皇帝做的很屈辱,另一位是明的末帝,倒是有风骨,被李闯逼的上了吊。对于题问,我们来分析对比一下:



先看两代执政大环境:

一、国内形势对比。北宋时称富宋,老百姓尚可饱腹,偶有起来造反的规模较小,不成气候,根基尚在,国内尚且稳定。北宋灭是因为都城离边境太近,被金兵破城,皇室被一锅端。

而崇祯自执政元年,即遇大旱灾,任期内年年旱、蝗、瘟疫不断。李闯跟崇祯可算天生克星,自崇祯元年起,揭竿而起,大范围流窜,后来没饭吃的越来越多,队伍也越加庞大,一直打进北京,逼死崇祯。不夸张的说,明亡于内,明亡之因,李闯当居首位。



二、行政军事机构对比。

北宋灭后,赵构因在外地幸免于难,仓促间跑到南边建立政权,后又搬到更安全的临安。南宋内部虽有奸臣,但也不乏忠勇之臣,如韩世忠岳飞。朝局尚能掌控,中央及地方行政军事机关可以有效调动。

崇祯时期,官员集团各立山头,朝纲已乱,政令不通,地方腐败,造成全国力量不能有效组织。



三、严重的汉奸问题。

南宋时,朝中也不乏奸臣,但也有强大的正义力量抗衡,在受到金国打击时,还能有效反击,至于国内也未在紧要关头内乱四起,自毁长城。

很不幸的,崇祯皇帝时期,汉奸纷起,先有范文程的谋划,再有重臣洪承畴的投降,然后被吴三桂打开了国门,满清入关后,各地汉奸更是群起响应,成为灭明主力。



四、刚直是好事,有时又是致命的。

高宗赵构,反应极快,北宋灭后,即行跑到河南商丘建都,后觉得离前线太近,又迁到临安(今杭州,本为临时安顿之意)觉得不错,隔着长江安全,就一直住下了,自我保护意识极强。

反观崇祯,为什么不跑?自感愧对列祖列宗,选择了上吊。北京破城后,南方尚有大片属地,他一死,明残余势力各立山头,终被各个击破。如暂避江南,未始没有东方再起光宗耀祖的可能。


百味乾坤


看起来一样,实际上不一样!

北宋末年,人心还在

小编看了宋史,其实北宋末年并没有什么席卷天下的农民起义,百姓生活也还算可以。北宋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宋徽宗联金灭辽结果引狼入室,留给赵构的是一个众志成城的南宋,百姓归附,将士用命,同时金朝落后的制度其实并没有能力统治中原,不然也不会扶助伪齐了。


明末不同了,崇祯帝接受的帝国是人心相悖内忧外患的国家。

实际上明末年年天灾,民不聊生,加之明朝朝廷为了剿灭各地义军和关外后金,早已经是杀鸡取卵顾不得许多,各种苛捐杂税像极了元末的光景,据统计,仅在中原各省明朝的各种税收居然收到了几年以后,百姓苦不堪言,人心早已经不在明朝!同时,崛起的大清已经是汉化程度极高的政权,皇太极要得明朝的天下而不是区区一小块财富和土地,同时明军内部也是离心离德,所以南明抵抗不住锐意进取的大清。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一声发令枪响。朱由检迈步飞奔出去,可刚跑了数百步,就觉得头晕手凉体力不支。大口喘粗气的同时暗想:多年宫中生活,疏于锻炼,今次要不是被逼上这赛场,哪有这番罪受。不过想那赵构小儿,也是长年宫中生活,怕也不善赛跑。

心念至此,朱由检偷眼回头观瞧。远远的只见那赵构还在起跑线处压腿热身。朱由检心中暗喜,眼见一圈过半,看来这一阵是保住了,没给大明列祖列宗丢人。

眼瞅着终点再望,朱由校咬紧牙关向着这场宋明四百米田径友谊赛的胜利挪动着步伐。

此时宋朝队的一众亲友团还在起点线处催促赵构,太祖赵匡胤道:“娃儿,你咋心嫩大呢?人家可都快到终点了。”赵构朝远处的朱由检看了一眼,轻蔑的道:“诸位放心,我要赢这个草包太轻松。且看我待他最后百米直道冲刺时,再出发赢他!”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爆脾气,照着赵构的屁股就是一脚,骂道:“你少在这充大尾巴狼!龟兔赛跑的故事没听过啊?再不赶紧追,人都到终点了!要是输了这场比赛,小心我一斧头劈死你!”说完拿斧子虚挥了两下。

赵构开始发力奔跑,只见他身体前倾,双足发力,箭一般的冲朱由检追了过去。

朱由检突然觉得身边一阵旋风掠过,再定晴细瞧,却是那赵构已经在终点线处捧杯庆贺。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要不是赵构皮肤白净,还以为是遇到了博尔特!

此时观赛席上的阵阵嘘声传来,看着亲友团正在黯然离场,朱由检再也没有力气跑到终点,双腿一软眼一黑倒在了地上,再也没能起来。


难得浮生闲半日



崇祯皇帝接手的国家和宋高宗接手的国家不再一条起跑线上,应该说,宋高宗接手的时候,形势恶劣多了,我来简要对对比一下:

崇祯皇帝接手时的情况:

1.官场文化环境。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的的行政环境差不多,纲纪废弛,效率低下,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武将地位很低。

2.政府建制。崇祯皇帝接受的是一个完整的政府体系,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是和正常国家一样的,崇祯皇帝一上台就是威福自操,没有受制于人,行政作为很有空间。

3.军事建制。明朝末年,虽然军队腐败,吃空饷严重,但是军队的可控性还是很强,皇帝指哪打哪,没有军阀,朝廷军队数量实际上有百万以上,武器装备也不差,火器、战马等能正常保证。

4.领土方面。辽东方面还有宁锦防线,长城以内全是明朝的领土。

5.国内情况。崇祯上台后,陕西爆发了农民起义,但是规模还不大。


宋高宗接手时的情况:

1.官场文化。北宋也是重文轻武,文官治国,拖拖拉拉,政府效率不高,这个方面,崇祯皇帝和宋高宗都差不多。

2.政府建制。开封被金兵攻破,中枢机关被摧毁,重要皇室成员和大臣大多被掳到北方,宋高宗在商丘称帝,重建朝廷,形势相当危急,宋高宗后来一路被金兵追到温州海上。这方面比崇祯皇帝艰难多了。

3.军事建制。北宋的军事体系已经被金兵摧毁,宋高宗在逃难的路上,迫于实际需要,改变祖制以文制武的办法,放手让武将发展,岳飞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拉起了一支岳家军,生成了战斗力。这方面,宋高宗比崇祯皇帝艰难多了。

4.领土方面。宋高宗只剩下淮河以南甚至一度是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比崇祯接手时的国土面积小了许多。

5.国内情况。宋高宗接手不久爆发了钟相、杨么农民起义,声势浩大。这方面并不比崇祯接手时的形势好。






为什么宋高宗守住了,崇祯皇帝失败了?

因为宋高宗有宋高宗的能力和特点,这是崇祯皇帝做不到的:

一是屈服认输。主动要求和金朝议和,甘于称臣。这一点,崇祯皇帝做不到。

二是及时变通。放手让部下武将发展,很快生成一支强大的武装,足以抗衡金兵继续南下。

三是把握分寸。把握机会,适可而止,稳住局势后,主动求和,坚决避免岳飞等孤军冒进,保住有生力量。崇祯皇帝要是有宋高宗赵构的本事,岂会亡国?


坐看东南了


北宋靖康之后,元气未伤,一批中兴名将极力周旋,宋高宗也还算开明之君,虽有杀害元勋之疵,尚不碍大局。明思宗之时,民不聊生(据说是因小冰河气候),天下盗贼蜂起,把国内搅了个稀里哗啦,后金八旗劲旅乘势占据华夏,省力不小。崇祯帝刚愎自用、多疑善变,后来又优柔寡断、囿于群小。群臣噤若寒蝉,谁肯出力,更不敢出头。明朝优待皇室过分,百姓恨之入骨,天下离心离德久矣。明朝之亡的教训,就是不恤下不固本,违背了太祖遗训。


思方行正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宋高宗赵构接手的国家完全不同,存在差异,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赵构的继位是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在当时是受外族入侵,中原沦陷的情况下,由爱国将领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兄弟等人血战沙场、舍身报国下,捍卫和保全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为南宋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后来赵构和秦桧主张对金妥协投降,屈辱议和,纳贡称臣,最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那也是南宋军民奋力拼杀,反抗侵略的结果,否则赵构又会被掳北去,与其父兄一样,沦为阶下囚,生活在坐井观天之地了。

金国的侵略以烧杀和劫掠为主,据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记载:“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肉),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羔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把汉人称为两脚羊。这样的残暴种族奴役与欺压,更激起南宋军民在抗金斗争中同仇敌忾。也使南宋军民经过战争的严峻考验,逐渐发展壮大,取得辉煌胜利,使金军被迫撤军,也使宋金之间的军力和国力对比逐步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转变,使南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局面逐渐从动荡不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南宋初年,在中兴名臣吕颐浩、朱胜非、赵鼎等人执政期间,南宋朝廷接连采取措施,稳定形势,改革税制,广开利源,励精图治,使南宋国力增强,财力增加,兵力增长。

就是岳飞也在收复襄汉六郡之后,便以此做为战略基地,岳飞即权行差官,葺治州事,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扶绥治理,同时派兵垦荒屯田,发展生产。岳飞还施行仁政,招民归业,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轻徭薄役,不仅壮大了军队力量,也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使得赵构有一隅偏安,使得赵构有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而崇祯皇帝继位之时,接手的就是父兄留下的烂摊子,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军事衰弱,经济崩溃,国库空虚,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民心思乱。

朱由检即位之初,虽然清除了客魏集团,却在定逆案中被胜利冲昏了头,又为后来的党争埋下了隐患,反使大明帝国的政治造成混乱。官僚间的党派争斗,权贵间的利益纠纷愈演愈烈,群臣们口头上讲的是忠心为国,实际上关心的是一己私利,自私狭隘、麻痹懈怠、贪婪虚伪、勾心斗角越来越多。更为严重的是国家面临危机,各官僚机构和利益集团并无忧虑,不以帝国命运为重,仍忙于争权夺利、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偷税漏税,使明王朝的经济基础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家每年固定的财政收入不能如数收缴国库,各地都在拖欠,权贵们甚至把豪门富室该交的税赋转嫁到贫民身上,更加加重百姓的负担和苦难,官吏们的强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终于激起民变,百姓挺而走险。又恰逢天灾不断,战乱频繁,还赶上国库空虚,崇祯皇帝自然指挥不力。

治国先治吏,官吏不以人心为忧,政本不以人才为重,大臣握重权不行其职,是非共蔽、忠奸互淆。小吏无节操观风使舵,谄媚奉承、助纣为虐,甚至出卖国家利益,反叛朝廷,陷害忠良,更使社会动荡不安,祸乱迭起。也使崇祯更加无法挽回危局。

无财不足以养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百姓受苦不能赈灾,农民起义只剿不抚,前线将士缺乏兵饷,日益困难的国内局势和外敌入侵更使崇祯焦头乱额无能为力,尽管崇祯勤政节俭,工作起来不分昼夜,不好色,不荒淫,不贪腐,十七年的呕心沥血,十七年的惨淡经营,也只能面对大明王朝的土崩瓦解国破家亡了。

朱由俭带着遗憾和愤懑离开了人世,他在内衣上写着的几句话:‘’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复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道也值得让人深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德厚致远


少年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悟悟空怂。接受烂摊子不需要杀伐决断,要的是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经历过大风大浪,曲折多多,心胸开阔的老成人士为好。

挽救大明王朝需要的是有大局观,时刻牢记一切以延续政权为重,其他都可以暂时让步。深刻领悟只有活下来才能图将来的真理。

崇祯皇帝连自己的股肱之臣都没有 ,不能团结文臣武将 ,不能解决百姓问题,不能解决农民起义问题,百姓简单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当然也没有大局观,对抵抗满清入关及李自成封王上不能务实解决矛盾。

只有经历丰富,能知人善任,能韬光养晦,能屈能伸,能时刻以大局为重,能忍辱负重的皇帝才能救大明。

比如吴王勾践,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国家灭亡后,他对内韬光养晦,任用范蠡,发展国力。

对外委身夫差为奴,献出自己的财宝,献出自己的女人,自己也亲尝夫差之便以示诚服。卧薪尝胆,委曲求全。以图将来,一旦时间成熟,灭吴报仇雪恨。

南宋赵构也是合适人选,赵构白手起家,任用贤能治理国家,发现并启用能征善战众多之人稳定战局,在初步稳定以后根据需要暂时向金称臣,求的喘息之机,韬光养晦,休养生息二十年后废除屈辱条约,兴师北伐,为延续南宋150年建功立业。所以宋史定论,赵构为中兴之主,于光武帝等同列中兴之主。

新皇帝即位以后,首先要稳定国内。因为国家濒临凋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重荷切忌用猛药,不能操之过急,得循序渐进,对统治阶层要分化处理,逐步建立自己的铁杆队伍。

要善于妥协,安抚起义部队,封王封侯,并将起义军用于对抗外来入侵。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对内在稳步推进的前提下,惩治腐败,任用实干能臣,百姓休养生息,则延续指日可待。


听雨: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说实话,宋高宗的起点还没有崇祯高,可以看看赵构继位当时有什么,崇祯继位当时有什么。

赵构继位时,基本啥也没有,北宋那套班子跑的跑,被俘的被俘,赵构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批新人,但是人家好歹把班子拉起来了,最后还把南宋弄起来了,不管他称臣与否、丢脸与否,他好歹把宋朝延续了下来。

再来看看崇祯,刚继位时啥都有,只是北方有金患,西北有农民义军起义,不过此时农民起义军尚未达到规模,因为此时辽饷还没加多少,只有崇祯稍微有点手段,就可以摆平这两件祸端。

可是崇祯虽然很勤政,但属实不会治国,能打的大臣一个个死在他手里,熊廷弼、袁崇焕、孙传庭几乎都是死在他手中或者被他逼死,如果崇祯稍微相信一点大臣,不那么急于求成的话,明朝很有可能延续。


了凡游戏解说


宋朝和明朝最大的差别是财政,宋朝的财政并没有破产。而明军失败的最大的原因是没有钱!一分钱💰憋倒英雄汉。所以宋朝能够坚持下去,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破产了。崇祯皇帝开源节流裁员,把李自成裁掉了,逼的李自成造反!最后被李闯王逼的上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