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中的杨派武生,有哪些特点?

铭夫1


杨派武生是由“京剧三贤”之一的杨小楼创立的,他被誉为“武生泰斗”,许多看过杨小楼现场表演的人都发出过“既已空前,又已绝后”这样的感叹。今天的人们,没有福气亲眼目睹杨小楼舞台上的风采,只能通过当年观剧者的回忆和现今活跃在舞台上的杨派武生传人的表演,来找寻一丝杨小楼的影子。方寸君将杨派武生最突出的特点概括为“武戏文唱,演谁是谁”这八个字。

【武戏文唱】

“武戏文唱”指武生演员应“善表演,会做戏”。杨小楼认为演员在武戏里同样要演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活动来,而不是一味地打得冲,翻得高,使用各种繁复的技巧令人眼花缭乱。演员的唱、做、念和周身的动作一定要充分变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活动来,可以说杨小楼的每一处细节都可以体现出人物来,这种思想是由其干爹谭鑫培灌输给他的。青壮年时代的杨小楼,用“小杨猴子”的艺名在天津唱红以后,回到北京应约搭进了“宝胜和”这个“梆子、皮黄两下锅”的戏班,在前门外大栅栏庆乐茶园演唱,很受观众欢迎!当时,杨小楼演的武戏是学俞菊笙。他不但演得很像,就是个头儿、扮相也像,那时俞不经常演出,喜欢听俞派戏的观众,就都看杨小楼的戏去了。谭鑫培对义子的艺业非常关心,当他听说杨小楼唱红了,很是高兴。有一天就到“庆乐”看了一出杨小楼主演的《恶虎村》。散场后,他把杨小楼叫到家里,爷俩谈来谈去就谈到艺术上了。谭对小楼说:“唱戏的,一个人一个样儿。你死学老俞不行,学来学去就学死板啦!即使你学得完全象,也不能学出圈儿去。再说,你还不一定比得了老俞呀!要讲武的,你可不如他。你应当学着点儿你爸爸(杨月楼),要‘武戏文唱’,他唱出来的味儿多好听啊你不能光注意打的,在唱上、念上、做派上都得下功夫。扮谁像谁,那才叫唱‘戏’呢。”可以说后来杨派所有的代表作都遵循着这一原则,就拿《铁笼山》这一出戏来说,姜维从“起霸观星”到“连环八件”,再到“接箭射淮”,杨小楼将姜维这一角色塑造得十分到位。这个角色比较特殊,本由武花脸应工,后武生也兼演此剧,在表演时杨小楼把一般花脸的鲁莽、浑厚、心粗胆壮变为了深沉、稳重、胸藏韬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文修武备的统领形象,这是区别于常见的“武夫”形象的,因此很有挑战。杨小楼把动作设计得“大于武生,而小于花脸”,举止沉重有力,气度神情大而不骄。在姜维见迷当在阵前的一段对白中,杨小楼一直眯缝着眼、含神不露,这是他在动作上的一个特点——“爱闭眼”,等到念“老大王再三逼迫恕姜维——”时,锣鼓打“顷仓”,他才猛一睁眼,大刀稍稍摆晃,脚下微微一颤,立时威风之气尽显。故后世演员必有一定的舞台掌控能力,才可以尝试此剧,否则演出来会让观众看得很“累”。

【演谁是谁】

有了“武戏文唱”的思想做支撑,加上杨小楼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不懈追求,他达不止于“演谁像谁”,二是达到了“演谁是谁”的高超境界。而就同一角色而言,不同时期的“他”,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心理、性格,要塑造出这其中的差异,要靠演员长期的摸索和领悟,对演出节奏和剧情戏理都要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例如,杨小楼的赵云戏,同是演赵云,《长坂坡》中那个“夤夜之间破曹阵”的赵云,同《阳平关》中劝诫黄忠的赵云就大有不同。

杨小楼深人地分析了赵云的基本性格,他把赵云保护刘备一家的赤胆忠心,从属于赵云忠于蜀汉事业之下。从新野之败,他就付与了赵云一副“两眉深锁庙堂忧”的形象。所以杨小楼演《长坂坡》,在刘备唱[导板]后,列身于残兵败将而上场的亮相,在八面威风的英武气概之中,微皱双眉,眯缝二目。念到那句著名念白“主公且免悯怅,保重要紧”时,凝眸扬眉,表现了深有远虑的宽慰之心。及至曹兵冲散,那几句“昨夜三更时分,与曹兵截杀往来,也不知主公与二位主母,逃往何方去了”寓紧张于款式的念白,眉心紧锁,双眸豁明,表现了初步急躁的忧思。紧接着念出的“哎呀且住!想主公将二位主母与小主人阿斗,重托俺赵云的身上,如今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公”,则双眉皱聚于眉心,双眸似裂于眦外,表现了更进一步的焦急忧思。但是,赵云毕竟是赵云,他绝不会为困难而忧损。下面紧接的一句“也罢”,则双眉骤展,双眸豁明,用吃炒豆儿般的脆快尺寸念出“舍死忘生,勒转马头,好歹寻找二位主母与小主人下落也”的决心与毅力。而下面开唱的四句中,脸上的表情又恢复了忧思内蕴的神气。这些外露与内涵的忧思,一直贯穿到初教简雍、二救糜芳、三救甘夫人,随着剧情的进展,变化使用。而同是表现赵云的忧虑,《阳平关》中展示了赵云对蜀将之间团结的希望,特别是对黄忠念道:“军家哪有常胜的道理”时,他双眉上扬,双眸凝视,念到“军家哪有”,紧接着把“常”字路顿,突出那个关键性的“胜”字,略带笑声,双眉微蹙,重念“道”字,高念理”字。仅九个字,念得那样声容并茂,用“请问”的口吻,表忠告的热忱,形象地展现出赵云内心之忧,爱护之意,洋溢出一种“义直而文婉”的高超意境。





方寸之上


京剧杨派武生的创始人是杨小楼,杨小楼父亲是同光十三绝的杨月楼,不过因为杨月楼去世时杨小楼尚年幼,所以他的武生艺术基本上来自父辈的杨隆寿张淇林牛松山俞菊笙等人,老生宗师谭鑫培也对其视为子侄点拨提拔。杨小楼身形高大,尤其擅长扎靠戏和勾脸武生戏,但是过于高大的身材也为他的短打戏带来不利的一面,但杨小楼能够扬长避短、善于藏拙,充分利用嗓音高亢、富于炸音的特点,在唱念做打上全面塑造人物,创立了"武戏文唱"为特点的杨派艺术,但武戏文唱并非武戏瘟唱,只是改变了以往武生过于注重勇猛武打甚至是卖弄技巧的弊端。杨小楼几乎是京剧武生的里程碑人物,除了南方的盖叫天、北方的李兰亭侧重短打并在技巧性有一定创新外,后世武生几乎直接间接都传承了杨派的舞台特色,或者以杨派为基础、发挥个人优长另有特色,如李万春……。杨派念白对嗓音要求高,后世的孙毓堃(电影《借东风》的赵云)、高盛麟(《挑滑车》等)、名票朱家瑨等人传承较好,其他杨派舞台特色请参看吴小如先生的系统介绍。


嘟儿拉八大


这两天介绍京剧艺术多了起来.正能量(国粹)赞!


长福35


京剧武生流派是杨派创立人杨小楼建立的新的表演体系。是为"杨派",属于北方武生流派。杨小楼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讲究以京剧的唱、念、做、打全方技艺塑造戏剧人物,一招一式。一字一腔都带有戏曲中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善用动静、快慢、收放等方式来对比和反衬人物的性格,被认为是“武戏文唱”的典范,善于吸收各个行当的长处,来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