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凭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生活,而不去思考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Signal工作室


以爱之名全面控制孩子的一切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这种爱,真的是在控制了孩子的人生,安排了孩子的人生,而不管孩子会不会自主成长,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能力和权利。


有些父母,替孩子操不完的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那就是:报考专业,就业,成家。几大方面来控制了孩子,从而控制了孩子的一生

比如,在专业方面,基本上你会发现,不管世上多少好工作,最后家长眼里就剩下俩个好工作,一是医生,二是老师。尤其是一些女孩子的家长,真是“稳定压倒一切”

再比如,在适婚年龄阶段,家长迫不及待地安排着各种相亲,就唯恐错过了结婚的年龄阶段,你有可能会跟特别合适但内心毫无波澜的人结婚。

有多少孩子,听了父母的话,年纪越大,越后悔越无奈。

因为年轻时没有激情闯荡,却早早地在父母身边安居乐业了。

有的父母,是特别“看不起”自己孩子,他们就执着地认为,孩子离开自己绝对不行,吃苦耐劳绝对不行,所以,宁可剪去孩子的羽翼,就让孩子在他的身边,娇身惯养一辈子

有许多家庭,与其说是孩子在啃老,不如说是,父母愿意让孩子来啃老

唉!呜呼哀哉也


Longsuixinyuan


现在很多的家长是经历过苦难、物资匮乏的年代,

当下社会又充满浮躁与不安,

中国越来越强大,

媒体新闻到处宣扬富豪富二代豪车奢侈品,

周遭的人混迹也越发得好,

物质需求越发旺盛或者说对比之下的物质需求大肆提高,

生怕自家孩子落在起跑线上,

再加上孩子是自己的延续,未来的期许,

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就寄托在子女身上了,

有时候甚至变成家长的面子:或恣意炫耀或脸上无光,

干涉过多但并不愿意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以过来人的身份去判定和安排孩子的专业、工作和伴侣的选择,

一句“父母都是为了你好”绑架了孩子自己生活的选择,

并不是说父母不要管孩子,

最主要是引导,在无关原则性错误的事情上不作过多干涉,

生活要自己去体验才能尝尽个中滋味,

从八九年代到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太过跳跃,

以前的人没想到今天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等到下一代下下一代可能就会更加放手,

不像上一代为了子女期许太多宁愿做出很大的牺牲,

而往往适得其反





谋事在天成事在元


首先,父母与孩子之间如果能做到有商有量那自然是最好的。

第二,就像题目中说的,有的父母难免会拼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对此,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互理解。做子女的要明白一个道理:父母都是为你好的。做父母的也要明白一个道理:孩子是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尊重他们!

第三,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这点可能很多孩子都不爱听,但是当他们长大后就会明白我说的是对的。

我要强调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个阶段,多听听父母的建议,其实是很好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七公子读书


“可怜天下父母心”。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丰富的阅历,他们本身就是一本实践过的书。

而他们的孩子,初踏入社会,经验不丰富,有的还比较幼稚。

做父母的这时往往会“越俎代庖”,替孩子规划人生,关键还是因为爱,怕他们吃苦,想为他们铺好一条阳光大道。

但孩子有孩子的兴趣爱好,有他们自己的梦想,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好了。

小猫头鹰出生大概40天后,就有了觅食的能力。这时,老猫头鹰就会离开。要想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生存下来,小猫头鹰必须自己去觅食。毕竟这个世界对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冷酷而公平的。只有自己学会生存的能力,才能一直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我们要让孩子茁壮成长,我们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跑。

孩子是风筝,那父母就是扯着风筝的那根线。尽情让孩子飞,你必须尽量放松手中的线。





绝望重生——卷柏雪莲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这样的养育方式毫无疑问是错误的,毋庸置疑。

哪些父母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生活?

第一:责任心很强却不懂的教育的父母;这是我们在父母的三大类型中最害怕的一种,因为父母实在太负责了,但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他就认为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所以他会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全部附加到孩子身上!他不懂得最美好的教育是非常舒服的教育,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自由,孩子也不要过多侵犯父母的权威!

第二: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单亲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婚姻已经失败了,人生也不完美了,孩子就是我唯一的希望,所以,我要把你培养成我想象的最美好的样子,但是结果是,这份爱压的孩子好重,透不过气来。可是孩子又看着父亲或者母亲含辛茹苦,心理有什么事不敢说,但是人的情绪总要有出口,这个出口就有可能偏了,比如上网玩游戏之类的。这是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后出现各种叛逆问题的原因。

第三:有特殊情节的父母;这种父母,在自己心理,有近乎信仰的相信一种生活,比如舞蹈家的生活,演讲家的生活……他太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了,于是就会强加!

第四:心理有深深遗憾的父母;有些家长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我一定要让我的女儿进这个大学,这是妈妈的夙愿,你要帮妈妈完成,你就是好孩子;

以上这些父母都是喜欢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孩子的类型,就像有一句话说,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所以这些妈妈可能需要一个契机来改变自己,这个契机有可能是孩子有一天叛逆了,或者她有一天忽然听到了某一个老师的课等等。

养育无小事,大家加油


启丹育儿心理研究


这个问题,有些争议!

首先要看,这个孩子,是什么年龄段的。是属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少儿,还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少年。

如果是心智不成熟的少儿,当然要多听从父母的安排。具体为何,我想就不用再一一解释了。

但是,如果是已经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少年,我想,你既然可以提出来这样的问题,那就可以证明,你的思想还是不够成熟,还是需要多多听从父母的安排。

为什么?为什么!

也许你会问了,为什么?

为什么父母要给你安排你的路,为什么要你按照他们说的走!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冒出这个问题的?

从你开始反抗的时候,换句话来说,就是你开始进入叛逆期了!

为什么你之前,不问这个问题?因为你之前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做。

并不是说,事事听从父母安排就是对的,也不是说,有些事不听从父母安排就是错的。

当你还没有足够能力判断,哪件事该听从父母安排,哪件事不该听从父母安排的时候,就不要问这个问题。

否则,就太伤你父母的心了!

在你还没有判断是非能力时,证明你的心智改为开发成熟。

你的父母也许跟你有代沟,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也许你们对事情的看待,解决方式不同,无法沟通,发生争论,难以解决……

但这,不是你否定你父母为你安排事情的借口。

也许,一句“父母都是为你好”无法成为让你信服的理由,但是,你不能说“这件事,我父母这样为我安排,是他们在害我,是他们在故意整我,是他们在针对我,是他们……”

你自己考虑一下,这样理解他们的安排,会不会让他们寒心?

当你会提出这个问题时,其实,你已经会自己独立思考了。

但是,你考虑的重点,利益的重心,似乎,是放在了你自己的身上!

你已经长大了,为人处世,在考虑自己的时候,其实,也应该多为你的家人考虑,多为父母考虑!

因为,父母,当他们成为父母的那一刻,他们考虑的重心,已经从自己身上,完全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也许,有代沟,思想有出入。但,他们的出发点,永远是‘爸妈爱你’!

所以,多去理解他们,多去体谅他们!

希望,全天下的子女都能做到一点

让他们的父母由内心感应到――我的孩子,是理解我们身为父母的付出,是爱我们的!

谢谢,所有的有子女身份的读者,看到我的这篇唠叨的文章!

在此,我也是以一个子女的身份,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思想。

趁现在父母健在,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也许你在外地,无法见面,那就多多视频聊天,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外面一切都好!

你也是有孩子的母亲

你也是有孩子的父亲

大家的心,其实都是一样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可悲的!趁我们还有机会,不要让抱怨,不理解,成为我们抱憾的原因!



李晓0708


很多时候我们爱着对方,而这份爱却让对方无奈,很多时候的爱更多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满足着自己的需要,但我们相信,没有谁就是要为了伤害谁,更多是无意识的选择

每个人的模式都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自己曾经被怎么对待过,更容易让自己亲近的人也体会一下我们曾经的痛苦感受,所以有句话说的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每个人都是有爱的,只是爱流动不了,因为情绪的阻碍,因为受伤的保护反应,我们只是陷入习惯的模式,却不一定是合适的模式

如果我们是父母,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模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许可以收回一些不合适的爱,也不需要孩子来做什么缓解自己的焦虑或者满足自己什么,学会放手

如果我们是孩子,可以看到父母背后的伤痛,而不是为了伤害我们,也许我们的痛苦会减轻很多,我们依然是值得被爱的,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去努力,温和坚定的做自己,因为指责,抱怨或者怨恨会让彼此更加痛苦


婚姻家庭咨询师歆瑶


为什么我们家长会做出这些让孩子讨厌、让自己劳心劳力的行为?具体分析有如下三个原因:

1. 家长自己不成功,把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成才、成功。那个因为补习太多,过劳死的8岁男孩,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太累了,想睡觉”。家长给他安排过多的补习班,让男孩的生命还未绽放就凋零。

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家长报着不切实际的期盼和攀比,把不属于孩子的责任强加给弱小的孩子。这样的家长真的很难让人喜欢。

2. 有的家长过去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步入社会在事业上也很成功,就以人生导师和设计师的角色面对孩子。他们自信自己经验,坚信自己对孩子的规划和建议都是正确的,并要求孩子完全照做。

家长经常说的就是:我们都是为你好。却忘了问一句,“孩子,你需要吗?”

如果这样的家长少点,每年过年网上的怨气和恐惧会少许多。

可是他们忘记了孩子不等于自己,孩子是一个全新的生命,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自我表达的愿望,想掌控自己的生活。

家长在痛责孩子不听话、叛逆的时候,忘记了我们在孩子最初上学时的期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和行动。孩子的叛逆不正是周围环境与孩子的成长不匹配,他已经成长,而我们仍然用对待三岁小孩的态度要求他,他怎么会认可呢?

3. 最后一种原因是家长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不自信,他们害怕和孩子分离,甚至要求孩子考学不能去外地,工作不能去外地。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后在上大学的城市找了工作,却被父母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催着回家。朋友拒绝后,她爸妈先是骂她是“白眼狼”,要和她断绝关系,让朋友在一个月内回家,否则就永远都别回。之后又打电话哭诉抚养她的不容易和现在生活的不方便,需要朋友照顾。

朋友边听电话边哭,按月给家打钱,却从不松口说回家。

她说:“我知道,如果我回去,会有按排好的轻松工作,但之后就是安排好的相亲,安排好的婚姻,甚至是安排好生几个孩子。我不是退一步,而是把自己剩余的生命全部放弃。他们现在50岁,我还有时间抗争,还能试着独立生活,一旦我回去了,再想出来基本就是不可能。”

家长对孩子的爱固然值得歌颂,但家长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和理解更值得敬佩。我们生养孩子不是培养傀儡和木偶,而是帮助孩子完成他生命的独立,让孩子有能力过自己的生活。


心宝妈妈聊育儿


多数父母总是想当然的按照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自己的父母怎样对待自己,潜移默化的将这种教育方式遗传下去,或者以变异的形式传播下去。

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更何况夫妻间来自不同家庭环境,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都会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确的,所以很多夫妻间对教育子女并不能统一意见,孩子在这种家庭里,只能偷偷地观察,用本能来“趋利避害”,甚至用一些虚假的现象或行为来迷惑父母。

所以,父母如果不能处理好教育意见的正确统一,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能知道孩子真实需求?


我是未来一个传说


因为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就说这样对待我们的。我们就习惯性的这样对待下一代。

我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干的好好的,就是每天需要加班,很累,爸妈看着心疼,硬是让我换了一份安逸的工作。我抗争,可是没有用,非要让我辞职去他们给找的单位去工作。

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他们不希望我们再受他们那一代的苦。所以我理解他们。

如果真的有些事情自己很坚持的话,还需要多沟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获得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