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姜文新片《邪不压正》?

WangYao祖国君


这部电影称之为行走的诱惑。

不管是彭于晏的肌肉,还是许晴的翘臀部。

都给人满满的视觉盛宴。

更何况是导演姜文拍的。

这是不看不行的节奏。

看过几本姜文的电影,那都是杠杠的。

心里都会觉得好看,没有浪费电影票,还想细细品味一番。

首先是红高粱,那个汉子,那个作风,现在想想都是硬气。

接着让子弹飞,这部电影,看着惊心动魄啊。

所以这绝对是部好电影。


用户在线等


【一】

如果你没看懂《邪不压正》,那你也没资格给《邪不压正》打差评。

以下5个安置于主角身上的隐喻,你看出来几个?

1.许晴的臀

许晴的臀,很诱人,也上了几次热搜。

有了许晴的臀,还有彭于晏的胸什么事?不碍事。

一边去吧您嘞!

那许晴的臀,在电影里到底有什么作用?仅仅是一种女性身体的符号、供男性把玩的象征吗?

这么想,那你就俗了。

许晴的臀,与导演的恶趣味、与博人眼球的视觉设定,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许晴的臀,在安排许晴的结局时,有重要作用。日军进城时,正值许晴跳下城墙,不跳则已,这一跳,不偏不倚,正砸在某位得瑟日军的头上,完成了“一屁股坐死人”的伟大壮举。

对于自己的臀,许晴饰演的凤仪一直颇为得意,不仅在屡次诱惑彭于晏时,提臀开撩,在怂恿彭于晏与她私奔时,也说愿意为你生下整个“亨德勒帝国”(中国古代文化里,一直认为臀与生育的关系密切)。

但导演为何将许晴的臀拍得那么极致诱惑,却又让许晴自杀、让臀撞击日军而亡呢?

许晴的自杀,代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此前她屡次被廖凡饰演的朱潜龙欺辱,男人们在酒桌上高谈阔论其“臀”,觥筹交错间都是被物化女性的悲哀。其后,“臀”承载了女性自杀时意识的觉醒,臀的撞击,但代表了女性崛起的力量。甚至在男人们还没从戎抗日时,女性已经为首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裸体彭于晏的“裸奔”

姜文非常觊觎彭于晏的肉体,这点毋庸置疑。他不仅在片场被拍到把玩彭彭的大胸:

还在节目里点明其肉体的观赏性:

如果你认为鸡贼的老姜,只是为了色诱观众的话,那又错了。

首先,我们看看彭于晏的角色,叫什么名字?

对,“李天然”

与他对应的仇人之名——“朱潜龙”。我们直到,廖凡饰演的朱潜龙,一直想当傀儡皇帝,所以姜文会送来他“先祖”的画像,两人聊天间,姜文也说我的人可以帮你(成“龙”)。名义上是北平警察局局长,一个“潜”字,充分彰显了廖凡的野心。

廖凡这个角色,复杂,狼子野心,全体现在名字里了。而李天然的纯粹、正义、不与俗世合污,自然也体现在名字里。自内忧外,自精神到肉体,他都十分纯粹,天真无邪,廖凡总是深藏于黑暗,而彭于晏却敢衣不蔽体、上房裸奔,逼得许晴喊出“布鲁斯李”那样气壮的名号,当之无愧的正义化身。

裸奔的他,烧掉日本人的鸦片仓房;裸奔的他,手刃杀师仇人;裸奔的他,感化了周韵,向这个污浊的世界传递着绝对的正能量。

3.周韵的脚

周韵的脚,最全片里最为明显的一个隐喻。但这份隐喻,却与许晴不同,无关于女性意识。

当年她父亲遇害,而彼时脆弱的她无力报仇,于是,希望治好自己的小脚,变成一个有力量的正常人。

在亨德勒大夫的救治下,她的小脚在治愈之路上初有成色,却始终只好了一只,久久未愈于另一只。

好,也不好,隐喻的是周韵“复仇之决心”。她在前期欺瞒彭于晏,说自己没有报仇,是因为仇人一直没有出现。最后却赫然袒露真相:原来仇家早已现身,只不过面对仇人时,自己再次回归脆弱,面对面呆若木鸡。她的复仇之心,如同她的病脚一样,她希望它们好,却又一直好不了。自己的内心,也在好与不好,行动与不行动之间犹豫,一直煎熬。

大家很清晰地注意到,在彭于晏完成仇杀后,周韵的脚,也于一夕之间全然康复,仿佛从未病过。与此同时,她告诉彭于晏,我终于可以去报仇了。

这份隐喻,让我们看到了脆弱者的成长。十分动容。

4.姜文的牙齿

姜文那一口能把黑了说成白的,能忽悠彭于晏、利用廖凡、欺诈根本一郎、颠倒乾坤的绝世好牙,在电影最后被悉数拔光。

这一幕,也成就了全片最令影迷不适、最痛苦的一幕。

普通观众会疑惑,姜文都被抓起来了,也被彻底毒打了,但是啥都没说,“拔牙”这一幕,在电影里有存在意义吗?拔了不等于没拔吗?姜文导演是抽疯了吗?

勿急,在测评君看来,姜文这口牙,大有象征。拔牙拔得,也非常有意义。

片名,邪不压正。谁是“邪”?廖凡/根本一郎。谁是“正”?彭于晏。

为啥两大呈现二元对立的主角都有了,还包进来一个姜文?还在海报中间?

没错!姜文就是那个游走于正邪之间的,不邪不正,却“既邪又正”的人。

他痛恨日本人对中国的侵蚀,在招安廖凡时,说“怎么能帮日本人做事呢”?他宁愿去扶持廖凡,让廖凡这个邪气透顶再冲天的人,为自己所用。他也全片哄骗彭于晏、杀害亨德勒大夫,甚至想让彭于晏去送死。

是个好人?那肯定不是!是个坏人,好像也不对!

姜文的角色,一如他那沧桑的脸,是个北平的老混子、老油条,知道厚黑学,知道合理利用才是最大的利益。很多时候,他的脸色波澜不惊(对着彭于晏哭丧时也十分安定),而他的人设,全体现在一口好牙上。他的心机,全体现在牙齿里蹦出来的字里行间。他念叨不停的的十五二十年布局,也全都凭一口牙齿到处招摇撞骗、颠倒黑白,并引以为傲。

廖凡拔他的牙,当然不是因为他不肯招(如果姜文招了,他“正”的这一面人格就崩坏了,变成小人),而是另一种隐喻,必须要拔:他自以为是的一盘布局大棋,下到最后悉数崩毁,而自己毫无掌控之力。

在汽车上,对着彭于晏哭诉时,是崩毁之兆的开端。而牙齿被拔时,是崩坏的终结——他再也没法凭借这口厚黑之牙,去游说任何人了。

(写完这篇文章后,除了删减片段,姜文与凯文史派西哭诉,说自己棋下错了,牙齿也没了。两人一合计,居然还打算开一个间谍学校,这次非得把嘴唇也整没)

5.根本一郎留在最后杀掉

许多导演潜心安排的隐喻,在懵懂无知的观众看来,也许是空有形式。

譬如——为什么“根本一郎要留在最后杀掉”?

周韵也问过彭于晏这个问题,彭于晏说,因为根本一郎和朱潜龙两个人同时杀了我师父,所以我也要把他俩同时咔咔咔。

急躁的观众可能就怒了:这TM在攒七龙珠吗?要拾掇在一起才能实现愿望吗?在这部分观众眼中,彭于晏此举就是作,要不是有主角光环,铁定把自己作死。而对于姜文的安排,也被批故作形式,搞一套“民国浪漫史”的作风。

因此最后李天然和朱潜龙决战,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根本一郎坐在椅子上“被迫观战”,在许多观众眼里就成了“神经病”的典范。

但这个隐喻,却是电影的终极隐喻——国共内战。

日军侵略中华时,正值中国军阀、派系到处生长,日军当然乐意看到这些混乱,才搞搞伪满洲国、暗杀张作霖、收揽汪精卫。对于国共,它自然也希望两方打到不可开交,让各方势力吞到鱼死网破。但它没想到,1937年日军的开战,反而让第一次内战(十年内战)结束了。

根本一郎坐看李天然、朱潜龙缠斗,本来以为自己最后可以一刀双杀,却算盘尽失,赢家,终归是代表正义(共)一方的李天然。

两人死的顺序,也扣应了日军、国民党的失败的时间:1945年日本投降,此后3年二次内战,以国民党失败告终。

【二】

如果你看了上面我煞有介事写出来的5个隐喻,并且觉得有道理。那么,我很遗憾。

因为看电影时,我并未看出以上任何元素。我痛恨自己编造的文字,似姜文的牙齿一样,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而且,我还能至少编出10个,每一个对应姜文的一段“谱”。

我也痛恨于《邪不压正》整体的普通,远低于个人期望,个人看不到任何亮点(不断强调个人体验,防止被喷)。如果片名不叫《罗曼蒂克消亡史》,为啥有那么大一段嚼之无味的“浪漫周韵戏份”,为什么有那么浪漫的复仇?为什么有那么一位满脸呆滞、台词到投足全是讽刺意味、作用却全无的“华北首席影评人”,却被鹦鹉史航冠冕堂皇地解读为“彭于晏是看到潘死了,才愤而去复仇,因为他要捍卫人间的单纯天真”?为什么结局那么诡异仓促,好像《邪不压正2:周彭爱情故事》好像上映在即?

对于《邪不压正》,有很喜欢的镜头,喜欢的配乐,却被不喜欢的囫囵剧本给淹没了,最后只觉得通篇鸡肋。而测评君,就是标题里那个“辣鸡观众”。

如果一部电影,只能靠粉丝的隐喻解读撑起所谓口碑的话,那这不算是一部好片子。

电影这种文化载体,当然是有隐喻的。曾经很喜欢冈萨雷斯的《爱情是狗娘》,以及伊朗恐怖片《阴影之下》,花了许多笔墨去解读其中的“隐喻”,是因为我觉得,真的有,且看得真切——那些小人物的挣扎,那些战乱之下平民的恐慌,越解读,越有趣。并且,那些导演也总在各种采访中,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的这些设定,让你觉得,创作者真的在安排“隐喻”。拥趸亦不会强加于别的观众,说这些你没看出来,你是辣鸡。

但《邪不压正》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里外两面,照出众生。相当多给《邪不压正》打高分的忠实群体俨然化身“不懂党”,日常问候是“文文的电影,你看懂了吗?”

客气点的会说,“没看懂的,建议二刷。”性格急点的,“你最好把文文的电影都看完,才有资格评论这部电影。”终结者会比较直白:“电影史/民国史,你都没看过,你肯定不会懂啊!”

站在制高点的解读党、不懂党(普通解读党除外)们不厌其烦地普渡众生,传递文文独有的电影文化,顺便在豆瓣上吊打吊打普通影迷。

姜文拍电影,自己鲜少澄清理念,宁愿让坊间解读出一万种答案,面对差评,一句“包饺子喂猪”带过。但是当你正儿八经询问许晴的臀是何等高大上的隐喻时,他一般这么回答:


淘票票


私心而论,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大部分是因为——许晴,这个看似不正常但是非常正常的人类,从而在她身边发展的一系列不正常的人类,这些不正常的人类包括李天然、蓝青峰等人。这一出荒诞剧,必然是要上演,但是为何不能以许晴为主角呢?我突然想起来,女人只是姜文的幻化物和象征,男人永远是具象的,所以他也没办法。

那么来说说许晴的唐凤仪吧!

许晴——唐凤仪:中国女人的悲哀

唐凤仪在第一场戏出来的时候,是在医院里,是来打不老针的。

李天然调侃她说:你不老啊!而唐凤仪大声说道:就是打这个针打的啊!一周一次,七十岁了,不像吧!李天然:不,看起来像69岁。唐凤仪:69……69……我喜欢。

正当李天然拿好针的时候,许晴已经脱下了内裤,站在这里。彼时,朱潜龙来了,啃了一把,随机离开。

短短的一场戏,就将许晴人物特点点了出来:是朱潜龙的妻子或情人,媚且骚,情欲四射。

也许大家因为许晴会想到《老炮儿》中露屁股的供老炮儿发泄的炮架,但其实是两码事情。

第二次亮相,是唐凤仪在李天然父亲的房间。她瞬间起来,吓坏了刚偷会刀和章的李天然。两个人你拉我扯,唐凤仪突然暴露自己的目标——想要让朱潜龙娶了自己。作为一个情场老手,很单纯地就暴露了自己的目标,居然只是想要嫁给一个成大事的男人。

她不禁感叹:「为什么西方男人总喜欢乱搞,而中国男人只想着做大事!」而这时的李天然,报仇心切,只是想拿唐凤仪当作气朱潜龙的工具,于是把章印在了屁股上。这时的唐凤仪和朱潜龙上床的时候,唐凤仪却说了一句:“你先娶我,我才告诉你。”

真是想做成家嫁夫,想疯了。

唐凤仪愣是不说李天然,倒是有些情分,或许她知道他还算个好人,最后更是「报仇」,上了李天然,还对李天然振振有词说道:「女人就是这样,你给她一颗精子,她给你一个孩子;你给她一个房子,她给你一个家;你给她一个微笑,她给你一颗心。」并且想要邀请李天然去「生一个国家」,因为自己有「岛」。可惜,李天然只有报仇这一个理想,哪顾得上「生一个国家」。即使自己光着屁股去找关巧红,都不愿多逗留一刻。

最终,唐凤仪跳楼,顺带砸死了一个日本鬼子,寿终正寝。

女人这一辈子,死了还要拖一个男的。绝顶聪明,命里执念,成家嫁夫,爱而不得,也没办法,这算作是中国女人的悲哀吧!

彭于晏——李天然:爸爸太多,我悲伤不起来

目睹师傅被杀,发誓要报仇。有一个特别好的外国爸爸,却没成想,为了自己被杀了。在父亲的丧礼上,又认了一个新爸爸,到底是哪个爸爸亲呢?还好到最后,彭于晏都不信自己的爸爸杀了自己的爸爸,如果真相大白!他到底会为了哪个爸爸呢?虽然整部电影都是以李天然为视角,讲述他如何克服恐惧,如何英勇地报仇,并成为真正的抗日英雄。但是,整部电影因为其荒诞的风格,给予了主角太不正常的着调,导致有些地方非常脱节,比如敲钟打鸣,房顶上乱窜,却入无人之境,直到最后,朱潜龙还要靠逮住蓝青峰去抓李天然。除了肌肉和屁股,有点傻。不是指彭于晏,是指这个大主角。

但是傻人有傻福,一贯只知道报仇的他,把蓝青峰的抗日事情干成了!

姜文——蓝青峰:神秘莫测的爸爸,以大局为重

蓝青峰可以说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早在第一场戏的时候,他就在布局。朱潜龙对着日本人说,在去「祝寿」师傅之前,他得到一个高人的指点,自己改姓朱。

而后来,蓝青峰则在酒桌上嬉笑怒骂,拿出自己珍藏的朱元璋画像,加深朱潜龙的意识。其实,他在一早布局了,只是看着从火海中出来的李天然,忽然就改变了布局。这就是他未来的方向。甚至是将养了N年的亨德勒,可能连李天然都要牺牲。可是到最后,他控制不住这个局了。不过看到李天然这个儿子没白养,而是让李天然去找自己的「儿子」了。

周韵——关巧红: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猥亵地想,可能关大娘跟蓝青峰还有一腿子。谁知道呢!反正现实是一腿子。

不过呢,关大娘最后要去寻找自我,使劲拔高整部电影的基调,在我看来,就是一出荒唐。


电影江湖


很长一段时间里,宁浩都被视为国内最能领会昆汀风格的导演,他早期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清晰看到盖·里奇、昆汀等人的影子,从故事架构到黑色幽默的营造都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在与此同时,宁浩又很懂得向市场妥协,他舍弃了昆汀作品中大量的隐喻,以及那些更多为满足导演个人趣味却与故事关系不大的旁枝末节,以满足国内观众将对较低的欣赏品味。此举,为他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也让他失去了再现昆汀作品内涵的机会。与宁浩不同,姜文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完全可以忽略市场得失,从容架构自己的电影世界。

众所周知,姜文和昆汀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他的作品中也时常能看到昆汀的影子,从《让子弹飞》开始这样的情形更加明显,而《邪不压正》则完全是一部融入中国风味的昆汀式影片——复仇式的主题、用对话带动剧情、暴力桥段、恶趣味十足的审美、严丝合缝的配乐,以及大量的致敬。

这一点,有两场戏非常具有代表性。一个,是廖凡和许晴酒吧发飙,缘由竟然是一个被盖在屁股上的印章,非常的无厘头,又充满了恶趣味,而在相对封闭空间内几大主演近乎癫狂的表现,又完美演绎了戏剧舞台的表演张力,让人不由想到了《让子弹飞》中葛优大呼“恶心”的前前后后。这样的胆量和驾驭力,在国内无人能出姜文其右。另一场戏,就是彭于晏在北平屋顶嗑药裸奔的一幕,或许也只有姜文能将这样浪漫主义的桥段拍摄得如此“不堪入目”。


雨妖


《邪不压正》果然还是你没看懂啊!

文/叶秋臣

【电影 邪不压正 影评】

最近好多人都说,不喜欢姜文电影的人是因为你没看懂。

也有好多人问叶秋臣,你怎样看待不喜欢姜文电影就是没看懂的说法?

看姜文的电影,根本不需要看懂。

《让子弹飞》如此,《一步之遥》如此,《邪不压正》也如此。

我完全不否认《让子弹飞》是一部惊人之作,如果说我喜欢《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大概也是因为太喜欢前者的原因。很多细节,很多场景,很多人物,都与那一部成功之作太过相似,观影时也总会召回曾经的记忆。还记得当初我是这样评价《让子弹飞》的:此片最成功之处在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不同阅历的人看到的内容都各有不同。

现在的我,也完全认同以上说法。这个评价的意义在于即便你没看懂内里的深意,但依旧觉得那是部好的喜剧片。你走进电影院,它让你开怀大笑了,你不必对电影多出过多的解读,你只享受了电影带给你的快乐而已。几乎所有看《让子弹飞》的人,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不尽相同,但对它是好电影的定位却并不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看没看懂,都觉得是好片。而《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似乎没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姜文电影最受争议的地方。

《一步之遥》初初上映时,我还没得空去看完全片,已经有人迫不及待与我讨论。那时我曾争辩过,如果你觉得不好看,可能是没看懂吧,等我看看再说。

结果看完了,我也变得一脸疑惑。

我努力说服自己,可能是我资质平庸,及不上他那般的高深。

后来我慢慢想了很久,才发现选择去解读姜文的电影,本身就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我何必非要强求自己看懂了呢?

何必非要满足自己分析电影细节的征服欲呢?

好像我没看懂,没将所有情节的设计说明白就很丢脸一样,其实根本没必要如此较真。

本身他就只想给观众讲一个故事而已,这个故事里的所有情节并不是完全严丝合缝的,里面有一些设计可能就是临时起意放进去的,你想把所有剧情捋清楚说明白,凑成一个完整的圆形,似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叶秋臣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安排许晴跳下城楼那个情节,为什么要把周韵出走作为结局,不是这些剧情不重要,而且想不明白前后衔接的关系。

我写影评一贯的想法是把这部电影讲明白,比如《寒战2》和《记忆大师》,里面某个情节是为了哪个结果做铺垫,哪句台词里面藏着什么深意,为什么这些人物的选择影响了结局的走向。但姜文的电影不能走这样的套路,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你看爽了,这部电影就成功了,至于评价,本就荒诞,他不care。

我有三个几乎必看的演员,只要他们主演的电影一定会买票捧场。一个是徐峥,一个是黄渤,还有一个是姜文。如果说一直买票支持姜文票房是一种安慰的话,那本质上可能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国产片能看的作品是越来越少了。我也庆幸,2018年他们三人都有作品上映。徐峥的《幕后玩家》有点粗有点虚,但总归没让我太失望。《我不是药神》热度爆棚,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是双丰收。而黄渤的《一出好戏》也即将上映,我很期待。姜文呢,还是用他熟悉的味道在讲一个荒诞的,血腥的,充满隐喻和深意的故事。里面有他对这个社会的吐槽,在台词里表现出来,掷地有声,犹如他电影中每一下磕头那样的低沉有力。

我听不懂你说的中国话。(演员说的台词明明每个字我都认识,怎么拼在一起我就糊涂了?)

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了这顿饺子。(饺子还是电影?)

传说归传说,官方认证才重要。(过度解读都是传言,但官方才不会给你准确的答案)

写出来的,那能叫心里话吗?(藏在肚子里不拍的,才是我想说的)

一半,总比等着好。(有些话只能说一半,还有一半没法说)

还等什么呢?(还不去买票吗?)

中国缺的是(好)电影

只要姜文这样一直拍下去,我还是会一直看下去的。不是为了看彭于晏总爱飞檐走壁的美好肉体,也不是为了光看打戏就看得自己好疼的那种痛感。

只是想看一个并不是想当然的世界,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是非颠倒,黑白不分。

都是活的不明白的人,却都还是透着那么点明白。

看过电影的我现在才敢评论。

五个字,电影挺好看。

六个字,电影不够好看。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叶秋臣


很期待,姜文是国内非常难得的,能够保住“节操”的优秀导演。

目前为止他所拍摄的电影口碑都还不错,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至少大都是诚意之作,很少有明显的圈钱行为。

新电影《邪不压正》在各大网站上已经有了大致的故事梗概,说实话,我没怎么看懂。

讲述的似是抗日战争初期,一位青年侠士为了复仇,只身面对中日危机,进而救国救民的故事。

好奇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这部电影现在发出的大概剧情,字数很多,但是看起来都是一堆废话。杂乱无章,勉强理出一条线索。估计只是发布前的“随意版本”后续还会有所改动。

可以看出题材与抗日战争相关,有很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如复仇、博弈、红颜等等。相比这样的剧情更让我期待的是参与这部电影的演员们。

姜文自己参演电影这一点是大家都能猜到的,姜文不仅仅是一位好导演,他更是一位好演员。要我说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没资格转行当演员的话,导演们也是最有资格的。

非常喜欢姜文的表演风格,他在自己电影里的那份自信是旁人无法比拟的。当然彭于晏和廖凡的加盟让我更加期待,彭于晏这些年来对于作品的高要求是观众无法想象的。

我相信若不是姜文导演的个人魅力使然,就是该片的剧本真的很打动人,不然很难吸引这样两位实力派演员的加入。

不管怎么说,到时候还是会去影院支持一下这部电影,因为姜文很少让人失望。


独狼映画


(本文涉及剧透)

作为导演姜文筹备多年的作品,电影《邪不压正》从宣传初期便收获了无数影迷的期待,加上廖凡、彭于晏两位主演的参与,更是给剧情增加了无限的可能性。

故事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由彭于晏饰演的华裔医生亨德勒拥有着一个神秘的身份,十三岁那年的他亲眼目睹了师兄和一位日本人杀害了师父一家。死里逃生的他一边在美国学医一边等待着报仇雪恨的时机,但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太多的正与邪相互交杂,爱与恨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变得难以捉摸,直到有一天,七七事变爆发了...

本片有着导演姜文的鲜明风格,电影中不乏可以看到颇受完美主义者青睐的对称建筑,这也给电影增添了很大的美感,加上对昆汀暴力美学的致敬和无处不在的笑梗,使得本片较为“好看”。

但是彭于晏所扮演的角色总会给人出戏的错觉,电影在后半段时的节奏较为拖沓,其他主演们的台词也略显荒诞,导致所有人都像刚刚吸了大烟,实话说,这绝不是姜文最出色的作品,但依然可以一看。


神的电视机


《邪不压正》的开篇太酷,少年李天然目睹师兄朱潜龙勾结日本人,枪杀师父全家,而他凭借躲子弹的本领闯出火海,被美国医生亨德勒所救……有人说《邪不压正》的昆汀劲儿十足,大概指的就是这一段。



但姜文是姜文,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观众可以看到熟悉的姜文“套路”,也能感受到姜文的变化。《一步之遥》后,姜文有所妥协,故事变得简单易懂了,情节不绕弯子了。别的电影通常都把好戏往后押,姜文则是把精彩的部分往前提,即便如此,到结尾的时候,故事仍力道未失,在节奏上保持了良好的完整性。


用“屋檐上”与“屋檐下”的两个视角,来看待《邪不压正》别有趣味。屋檐上是天蓝云白、青春跳跃、情感肆意;屋檐下是勾心斗角、生死转眼、江湖阴险。姜文用这两个视角,把张北海的原著《侠隐》与自己的风格无痕迹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实用“热闹”与“安静”,也可以清晰地分割《邪不压正》,哪些是为了取悦观众而刻意的设计,哪些是姜文极其想要的个人表达。在“热闹”方面,很容易找出一些特定的场景,比如彭于晏在片中身披一件红色披肩的“裸奔”,许晴在电影里与廖凡的激情戏,近乎于恶作剧的“屁股上盖印章”……



但影片最大的“热闹”,仍然来自姜文独特的语言迷局。姜文是擅长隐喻的高手,而隐喻的主要手段又是使用台词,这一点曾在《让子弹飞》中达到极致,在台词上的反转迂回,以台词比照情节比照历史比照现实,给观众留下丰富的解读空间。


《邪不压正》依然延续了《让子弹飞》的传统,只是隐喻没那么悠远绵长,于是在台词的迷局设置上,姜文又多下了一些功夫,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是被姜文式的台词带着飞奔的,当然,为了缓解一下这种上天入地般的快节奏,时常还有会警察局长的“反清复明”梗、“小亨德勒大夫”给唐凤仪“打针”梗、李天然与蓝青峰的相机“自拍”梗……这些带有穿越色彩的荒诞段子,到了姜文电影里,有了别样的味道,也带来不少心照不宣的爆笑,有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姜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无厘头了?”


比起“热闹”,《邪不压正》的“安静”部分更值得体会。张北海的《侠隐》是安静的,写出了一个活在他记忆中北平的市井生活与风土人情。张北海笔下的北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姜文印象深刻的北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间的距离,并没有阻隔他们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与怀旧,正阳门车站的雪、护城河围绕的北平内城、天安门旁的牌楼、东交民巷、南池子、内务部街……《邪不压正》复活了一个古老城市的过去,这个城市让人向往又惆怅。


李天然按照蓝青峰的安排,躲在钟楼生活的场景,也充满安静的味道,平日李天然在钟楼里吃饭睡觉撞钟,闲了的时候飞檐走壁去找关巧红谈个含蓄的恋爱,这个戏份无比接近《阳光灿烂的日子》,恐怕也是中年姜文放不下的青春情结……设想一下,如果把《邪不压正》有关复仇、打斗等热闹的戏份全部删掉,只剩下与青春、爱情、城市有关的安静戏份,那一定也会带来独特的观感。


《邪不压正》调用了历史,影射了历史人物,有厚重的“大义”作为价值观铺垫,但无需纠结要不要全部搞明白这些,《邪不压正》终归还是姜文制造的一场银幕宴席,观众主要消费的,也是这位被誉为“最有才华”导演所给出的两个多小时的娱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邪不压正》的确提供了充裕的选择空间,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邪不压正》的热闹已经比较富裕了,至于门道,那是留给有心者额外的乐趣。


韩浩月


三个爸爸和一个儿子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是亲爸?

用四个字形容这部电影是:视觉享受;用一个字总结这部电影是:美!姜文把这部电影拍的太美了,单从画面和构图,我觉得必须满分;

关巧红和李天然第一次的碰面,关巧红背对着镜头,拄着拐杖走在胡同过道,两边是绿油油的爬墙虎,太美了;

李天然多次的在屋顶上飞檐走壁,整个北京城的屋顶错落有致,最远的就是高高的城墙,人穿梭在其中,太美了;

李天然火烧日本鸦片仓库,他回到钟楼和关巧红一起看着火气冲天的场景,整个北平城的夜景,太美了;

电影开场山上的雪景,以及李天然从美国回来之后,北平城的雪景,胡同里的雪景,天地白的一片祥和,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有暗喻其实当时整个北平暗流涌动呢,太美了;

看完电影,久久散不去的感受就是美;画面美的很精致,感觉随便截一张图都能当作背景;人美的血脉贲张,不论是彭于晏/许晴/周韵的颜,还是她们的身材;构图美的没毛病,感觉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非常对称,强迫症患者看也绝对不会抓狂;

说完画面,再来说说人物吧;

李天然:单纯,正直,听话,唯一所想就是报仇,就像我在标题里面说的,三个爸爸和一个儿子,李天然就是那个傻儿子,师父(第一个爸爸)在的时候听师父的,师父不在了,听亨德利的(第二个爸爸),亨德利死了,听蓝青峰(第三个爸爸)的,他其实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基本上是别人说什么他做什么,但是唯一不变的是报仇;其实我还挺担心的,关巧红走了,蓝青峰也跟他两清了,接下来他会干什么?他需要一个人的带领;

关巧红:跟李天然一样,是天生的有情有义之人,从她做手术,每天蹬自行车一个小时,你就知道这样的人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所有她能成北平第一裁缝,她能走到哪里钱就洒到哪里,如果没有她,李天然的仇或许就没有办法这么顺利的报仇,其实她就像是李天然的心灵导师一样,让李天然摆脱内心的恐惧,一步一步的成长,最后她走了,她应该是报仇去了!

唐凤仪:那个时候,其实很难想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知女性,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于男人身上,即便她自己家财万贯,她依旧想依附于男人,她美,真的很美,她懂得怎么利用自己的美去吸引男人,当时,当她心心念念想要依靠的男人死了之后,她可能心死了,所有最后选择了跳城楼;

蓝青峰:其实这个人很神秘,到最后也很神秘,我始终不太清楚他所谓的大业究竟是什么,是反清复明?还是抗日?他是怎么拥有那么大的势力的?他的这份大业谋划了这么多年,为了这份大业还损失了自己亲儿子的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反派就不多说了,反派就是反派,他们的坏一开始就被升华了,后面印象很深刻的一点儿是当蓝青峰和根本一郎交换情报的时候,根本一郎把仅有朱潜龙名字的汉奸名单给了蓝青峰,不得不说,这真的把日本人的狡诈展现的淋漓尽致,蓝青峰这个老狐狸都被戏弄了;

抛开这两点,我觉得其实这就是一个很老套的复仇的故事,顺便把时代背景详细又美丽的展现出来;故事情节有些地方又有些许的说不通,但是我依旧觉得还挺好看的,毕竟画面和人物塑造已经这么完美了,一点点小瑕疵还是可以忽略的,单冲画面我想二刷,真的是一种视觉享受;

另外还想说的一点是明明应该很紧张很刺激的李天然和朱潜龙的决斗场面,却成了电影里面笑点最密集的几分钟,其实这部电影的除了刚开始的几分钟的紧张和刺激之外,余下的应该都是比较缓,应该怎么形容呢,不论是整部电影的画面抑或是配乐,都是很一派祥和,并且欣欣向荣,不是传统的复仇影片的血腥和野蛮,或许这就是属于姜文自己的东西!


喵喵喵77


姜文的电影,通常我都不敢写影评,因为隐喻太深,批判太多,讽刺太重,寻常观众看完,云里雾里,似是而非。邪不压正,延续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的历史背景,三部影片从民国一直拍到七七事变,从军阀内斗拍到抗日锄奸,也许是情怀使然吧,老姜近十年来,独爱这类题材,作为观众,却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因为真的看不懂,摸不透。在我看来,这部电影里,充斥着国仇与家恨,大义与小利之间的博弈,所谓的正义,不过是解读角度的问题,但罪恶却无比真实,背负血海深仇的李天然被地下党所救,培养成为国而战的特工,利用他的师门恩怨去达成抗日的目的,这能叫民族大义吗?毕竟拿人当枪使,不光彩。都说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前提是唤醒国人的危机意识,绝非不择手段,欺瞒摆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