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蜀国刘备最后统一了天下,他还会不会迎回汉献帝刘协,让刘协重新登基做皇帝?

黄家驹忠实歌迷赵三才


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的回答,绝无可能!

刘备貌似尊汉,事则打着汉的旗号,招揽人心,不是真正的想要大汉一统江山,只要刘备自己一统江山就行!

汉室江山危在旦夕,但是汉室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失,大批世族王公,豪门都是向汉的,包括清流学子,人心都是倒汉的!

老刘就是靠着这点来招揽人心。你让他把汉献帝搞回来,除非他脑子有病!

刘备靠着自己一流演技,从卖草鞋,到独霸一方,称帝称王!这点还是很牛逼的!

把汉献帝接回来,听还是不听,不听他是皇帝,听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难不成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人喊骂!

刘备不蠢,汉献帝也不蠢,莫说刘备不接,接了还不一定去呢,明显人家打着自己的旗号,招摇撞骗嘛!


天衣有缝T


刘备如果可以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统天下。那肯定是不会迎回汉献帝。想着办法也得铲除了!更别说让位。

历史上哪有任何一位开国之君,拱手让出天下给别人?刘备确实想重新建立汉朝,但前提是皇帝必须是他。

再则说,刘备也是汉族宗亲,皇室后裔,更是汉献帝的叔叔,继位也是正统合法的。如果刘备真的可以让位给刘协,那他都可以做圣人了。

即便刘备有心让位,首先不同意的就是关张二位兄弟,再然后就是这一批开国功臣,刘备让位,让他们置于何地呢?





执笔画丹青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迎回汉献帝刘协还是有可能的,但是绝对不会让刘协做皇帝的。

刘备的帝位是合法的,皇族势力不会同意他让位给汉献帝刘协。

从辈分上看,刘备是刘协的皇叔,在汉献帝被曹氏控制时,大部分的皇室势力已经投靠了曹氏。剩下那些不投靠曹氏的皇族,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刘备的身上。另外,以刘备为核心,又产生了一批新的皇族与外戚势力,在他们心中,刘备才是正统的,为了他们的利益着想,汉献帝是不可能有机会重新做皇帝的。

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文武大臣,是不会同意刘备让位于汉献帝刘协。

将一个破碎的江山重新一统,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跟随着刘备打天下的那批文武大臣,把身家性命都押在刘备的身上,他们为的就是功成名就、荣华富贵。首先不同意汉献帝刘协重新登位的是张飞、关羽这两兄弟,其次是诸葛亮,再后面是赵云等文武大臣。只有刘备做皇帝,这些人才心服口服,这些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投降刘备的魏国大臣们,是不会同意汉献帝刘协重新做皇帝的。

汉献帝刘协被曹氏掌控时,原汉室的那些旧臣子对刘协落井下石,甘心做曹氏的帮凶,摇身一变都成了魏国的臣子。如果刘备打败曹氏,魏国的大臣们投降了,但他们绝对不会同意刘协做皇帝,因为他们知道,刘协做了皇帝,等待他们的将是诛九族的大罪。

刘备深得民心,天下百姓不愿看到一个无能的汉献帝做皇帝。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证明他已深得民心,百姓希望他做皇帝,希望他能给天下人带来安定。谁还会记得汉献帝刘协是谁,谁还会希望刘协做皇帝呢?

即使刘备假惺惺地让位于刘协,刘协也是断然不敢接受。

按照刘备的作风,如果迎回汉献帝刘协,他可能假惺惺让位于刘协,但是饱经磨难的刘协,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年幼不知的少年了,他经看清的所有人的面孔,他不愿意再做傀儡,不会再心存妄想。他肯定会选择拒绝,只想保住小命,做个平凡的人,好好过完余生。



权贵是如何炼成的


这一点,绝对不可能。

刘备的形象,经过小说和影视剧的渲染,其仁德贤明深入人心。


不过历史上的刘备,是个十分工于心计之人,而且为了维护自己和儿子的地位,他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膝下无子,于是收养了一个儿子,叫刘封,刘封勇猛刚烈,忠心事主,后因未能救援关羽,被刘备问罪赐死。

仔细推敲,其实刘封罪不至死,张飞当年弄丢了刘备的家人,刘备都未曾怪罪,自己的儿子,怎么会就这样杀掉呢?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对刘禅构成了威胁。


古人讲究立嫡立长,刘封虽然不是亲生的,但牢牢占据了长子的名分,而且他常年征战,将士也颇为拥戴,可以说,刘备一旦去世,刘封极有可能取刘禅而代之。

出于这样的顾虑,他毫不犹豫下了杀手。

再一个,白帝城托孤,试探诸葛亮,这明显也是担心自己的江山不保。

当然,也可以说,这两个有威胁的人,确实是外人,防外没有错。然而汉献帝刘协就不是外人了吗?


刘备和刘协的关系可远了,虽然是同一个祖宗,但经过这么多代的稀释,二人的同族之谊,恐怕根本就经不起考验。

东汉刘秀即位,西汉的诸侯王们纷纷降爵,这就是一个例子。

把汉献帝迎回来,不是不可能,迎回来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用命博回来的江山,他只可能做出一个选择,那就是杀了刘协。

作为汉朝正统天子,在名义上,刘协比起刘备,具备太多优势。

虽然他在曹魏手里失去了一切,但不保证他无法从刘备这里夺回来。

所以为了彻底除掉后患,他只会派出人手,直接将其杀死,也许他也会采取朱元璋杀小明王的那一套,先公开宣称迎接,然后伏兵刺杀于途,再将这一切推给流寇山贼。

就算大家心知肚明,没有证据,那也不好说什么了。


浮沉于史


应该是不可能的。

首先,刘备在三分天下的情况下已经在成都称帝了,国号是汉,后期如果统一了天下,只是说版图扩张了,即使更换领导人也是传给自己的子孙,跟别人没关系。

再者,刘备称帝的借口之一就是汉献帝已经被曹丕杀害了。其实这只是下边的人编的幌子,刘备也清楚,如果汉献帝还在,从法理上讲他就做不了大汉的皇帝,所以他也乐意汉献帝被死去。刘备的政治口号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可没有说要迎回献帝啊。

我们知道,其实汉献帝没死,曹丕感念他禅位有功,对他还不错,封他为山阳公,在自己的封国内还是如天子一般,比他在许昌可好多了。要是刘备统一天下见到了他,真的让给他皇位,他敢接下吗?从董卓李傕郭汜到曹操曹丕,相信阅人无数的他早已看穿了刘备,除了姓刘,跟他们本质上并无两样吧。

我大胆的猜测下,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是断断不会再让汉献帝活着的。一句他是冒充的就一切都结束了。





靖远0204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汉室皇朝天子尚存,刘备会不会将其迎接回来呢?我认为,刘备一定会将他迎回来并助其重新登基!

许多人会认为,如果将其迎回来重新登基,会阻碍刘备称帝甚至打破刘备称帝的梦想。那么,假如刘备既统一了天下,自已又必须称帝,就必须让其重新登基。因为,刘备打天下的号召旗帜是“恢复汉室,奉衣带诏讨贼”,是以大汉臣子(汉献帝册封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身份出师以扫天下。他会采取“先予后取”的办法,然后再趁其羽冀未丰,重新登基立足未稳之际,逼谏其”罪已禅位”,他也不想再过被裹胁以令天下的日子,重蹈曹操胁迫之苦。他更明白天下已控于刘备之手,争亦无益无果。只有禅位才是唯一选择。而刘备呢,既完成了当初”恢复汉室,奉衣带诏讨贼”的夙愿及君旨,未失帝望,又很自然地秉承得皇位。实乃万全之策。

否则,正统皇朝尚在,刘备称帝,叔占侄巢,未为正传,得位不正,即名不正言不顺。刘备正好挟一统天下之威,天下归心、羽冀丰固、仁德播于四海之时,逼谏其”罪己禅位”于刘备,也是顺乎民望。所谓正统汉室气数,走到此时,连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人民涂炭,早已失去民望,皇室之罪昭然也!禅位拥立刘备新君,正合天下苍生民意,也是天下人心之久盼。此民心所向则名正言顺矣!

反之,由于刘备本是皇室宗亲、汉室臣子,处置这个残余皇室,废不得、杀不得,放不得,关不得,更不能任其流落江湖。稍有疏失,定会被别的政治势力所利用以动摇刘备的称帝大业,动摇刘备新建皇朝的统治根基。甚至分庭抗礼,重蹈战乱覆辙。

说到这里,不得不顺带提到司马昭司马师兄弟,既为汉室臣子,虽逼得曹芳禅位,却并无曹芳”罪已之诏”以告天下,所以史定篡位,青史留污。

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若真的出现标题所问,不用我们穿越时代提醒刘备几句。早有文臣武将的建议报告如山也似地堆叠于刘备案头。

四个字:就这么干!!!





风从东方来163590821



三国时期,狭义上是从220年开始算起,曹操去世,嗣子曹丕继魏王位后,同年12月10日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给他,国号“魏”,迁都洛阳,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正式灭亡。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汉室宗亲身份继续使用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年,夷陵之战后,孙权宣布自立年号,不再尊用曹魏的年号;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


列出以上这些历史信息,是想陈述一个事实:东汉已经不复存在,虽然刘备依然使用“汉”代表自己的政权,但只是象征自己代汉继承天子位的正统性。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有谣言指汉献帝刘协已被加害,刘备便穿丧服发丧,谥刘协为孝愍皇帝。所以如果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之后,成功统一中原,身为“先帝”的刘协会有这样几种结局:


1. 被刘备方面设计,指出他不是真正的献帝,而是曹魏安排的替身傀儡,将其诛杀,刘备再无后顾之忧,承袭大统。

这样做的风险是:可能会有少数汉臣或心怀贰志之人不满,引发国内短暂的冲突甚至短期分裂,但因为天下已经平定,所有人已经厌倦战争,所以最后结果还是刘备胜出。

提得一提的是:大家最关注的诸葛亮,是不会像个汉室忠臣那样,承认刘协的。221年蜀汉众臣向刘备劝进,刘备拒绝,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再劝刘备,刘备才决定接受群臣拥立而称帝,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所以诸葛亮是个现实主义者,与曹魏方面,身为理想主义者的荀彧很不一样。


2. 刘备接受刘协未死的现实,作为太上皇迎还,将刘协终身圈禁在深宫里。

这样做的原因,是刘备考虑到手下有人会仍然心怀汉室,支持刘协。

和司马昭杀曹髦不同,司马氏控制三少帝(指曹芳、曹髦、曹奂,是曹魏第三至第五位皇帝)已近30年,属于想杀则杀,想废则废,天下止于民间舆论,敢于直接勤王造反的人几乎没有。

如果刘备在刚完成统一,不少武将手上兵权尚未来得及收回的情况下,直接杀死刘协是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作好下面有人直接造反的心理准备的,因为蜀汉内部派系林立,并非铁板一块(下附分析内容)。况且,使刘协承认自己的地位并诏告公下,对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也有一定意义。


附:蜀汉内部派系分析(这只是其中一种,还有荆州、东州、益州三集团论)

刘备元老派:主要人员有关羽、张飞、赵云、孙乾、糜竺、糜芳、简雍等,特点:武强文弱。最高官爵:荆州镇守(关羽)

荆州派:主要人员有诸葛亮、马超兄弟、黄忠、魏延、杨仪、蒋琬、费祎等,特点:文武均衡,左右朝政。最高官爵:丞相(诸葛亮)

蜀中信任派:主要人物有李严、黄权等,特点:用以制衡荆州,实力较弱。最高官爵:尚书令、骠骑大将军(李严)。

蜀中反抗派:有要人物有谯周、周舒、杜琼、彭羕等,特点:不满蜀汉统治,追求士族利益。最高官职:九卿(谯周)。


3. 如果是在曹魏代汉之前的广义上的三国时期(曹丕继魏王位前),刘备能够早早消灭曹操,夺回献帝,达到重归一统的局面,那么情况就会变得比较复杂。

因为当时的“汉贼”只有异姓王曹魏势力一家,诸侯仍尊奉汉室,那么刘备可能会以摄政王的名义,继续“奉天子以令不臣”,作一个堂堂正正的汉家宗室。

也有可能提前上演500多年以后的黄袍加身故事,被手下一干野心家们强推上帝位,刘协被迫退位,交给“德才咸备”的自己的叔叔。


总之,历史无法改变,后人只能通过假设,设计不同的故事结局,见仁见智,欢迎不同意见和交流,感谢阅读。





万里长空夜未央


魏蜀吴都是把汉帝当牌位而已

好东西都不会给别人的


鸿运易学


第一,刘备所谓的国家就叫“汉”,不是蜀国。后人为了区别刘备的汉与以前的汉才称其为蜀汉。

第二,刘备称帝时对外宣称刘协已经被曹丕害死,如果他统一了天下,还会把刘协请回来?恐怕他比谁都想杀了刘协。

第三,刘备称帝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关羽马超都比他大几岁,张飞黄忠也小不了几岁(不要被《三国演义》骗了),已经过了黄金时期。严重缺乏军事将领。他最兴盛时期只有益州和三分之一荆州,共十七个郡,而且大多数是偏远穷困之地,缺乏经济实力。实现统一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转了三十多圈的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