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聰明的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守鐲


乾隆皇帝一生文治武功,號稱“十全老人”,自慰“平生無憾事”,然而在選擇下一代繼承人的時候卻為人詬病。嘉慶,很多人都覺得他並不是個優秀的皇帝,所以睿智的乾隆何以做出了一個看似一般的決定,從而讓大清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入了末路。

首先乾隆活的太長了,自己的兒子能夠抗住的也沒有幾個人。乾隆活了89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皇帝。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嘉慶皇帝排名15位,不過等到乾隆挑選繼承人的時候,嘉慶前面的哥哥已經走了8位。其中又只有十一皇子堪稱夠資格,所以嘉慶的競爭對手並不多。

其次當時選太子本身就是“矮個子裡面挑高的”。在倖存的皇子當中,能力優秀的沒有幾個。八皇子永璇遊手好閒,不行。十七皇子不學無術,不行。十四皇子,太死板,不行。看來看去,挑來挑去,乾隆只好選擇嘉慶皇帝做繼承人。


嘉慶登基以後,銳意改革,立志圖新,然而最後也沒能給清朝帶來新氣象。嘉慶帝在改革的時候,畏手畏腳,不敢觸動皇室宗親的利益,一旦觸及,立刻選擇妥協。而牽涉到貪官汙吏的時候,又擔心牽一髮而動全身,為文官集團所制。所以嘉慶這樣的“針對性”改革最終沒能挽救清室。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乾隆一生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不過,在這十七個兒子中間,有十個兒子在乾隆活著的時候,就相繼亡故。這十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

此外,還有兩個兒子,也就是四阿哥和六阿哥被過繼了出去。到了乾隆晚年,活著,有可能奪得儲位的就只有五個兒子。

在這五個兒子中,十二阿哥的生母那拉皇后不被乾隆皇帝所喜歡,所以他完全沒有獲得皇位的可能。

真正能獲得皇位的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磷。因為我們知道十五阿哥永琰是嘉慶皇帝,所以我們先來看那幾個競爭失敗的阿哥精力,最後再回過頭來說嘉慶皇帝。

先說八阿哥永璇和十一阿哥永瑆,為什麼這兩個一起說呢,因為這兩個都是文藝青年。八阿哥永璇文才很好,寫得一手好字,但是為人浮躁,做事也不合章法。或許是因為自己有腳病的緣故,永璇自己就不打算爭奪皇位,只顧著吃喝玩樂。有一次,乾隆皇帝讓皇子們去北京郊區的黑龍潭求雨,但是他突然不見了,原來是自己偷偷跑回城裡玩耍去了。乾隆對他很失望。

電視劇中的嘉慶皇帝

再說十一阿哥永瑆,他天生也是一個文藝青年。史書記載,他擅長做詩文,尤其是喜歡書法,曾經學過歐陽詢和趙孟頫的筆體,後來又學王羲之,甚至自己還獨創了一種名叫“拔鐙法”的筆體,他甚至還與當時的鐵保、翁方綱和劉墉並稱書法四大家。永瑆對政治毫無興趣。而且,永瑆喜歡詩詞和書法,他肯定漢化比較深。對於一直想保持滿族特性的乾隆皇帝來說,永瑆並不是自己心目中合格的接班人。而且,永瑆還比較吝嗇,脾氣也古怪。乾隆其實也沒怎麼考慮過讓他繼位。

再說十七阿哥永磷,這哥們更不成器。可能因為是最小的兒子吧,所以小的時候太受寵了,就不好好學習,心浮氣躁。年紀不大,就經常溜出宮,尋花問柳。乾隆八旬大壽的時候,其它活著的阿哥都封了王爵,只有他封了一個貝勒,所以他對皇位也徹底死心了。後來,永磷可能是怕自己哥哥們爭奪皇位誤傷自己,就對周圍的人說,即使皇帝多如雨滴,也不會滴答到我身上。我也沒打算爭,不管我的哪個哥哥當了皇帝,只要把和珅的府邸賜給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由此可見,除了十五阿哥永琰之外,其它阿哥都不大成器,“矬子裡拔將軍”就選了十五阿哥。相對來說,十五阿哥雖然資質平平,但是比較老實。從小就喜歡讀書,手不釋卷。此外,他作風也正派,懂得剋制自己,不被利祿美色誘惑,所以乾隆想來想去,就覺得也就十五阿哥還算可以,由此也就立了十五阿哥。


兮兮說事兒


傳位給嘉慶, 也是乾隆皇帝的無奈選擇。

嘉慶帝,生母魏佳氏,父親是內務府管領,漢軍旗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魏佳氏被選入後宮,封為貴人,魏佳氏長得非常漂亮,有沉魚落雁之美,而且精通琴棋書畫,乾隆很是喜歡。

魏佳氏先後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是乾隆所有後妃中為其生育最多的妃嬪,由此可見,乾隆是多麼喜歡魏佳氏,後來被冊封為皇貴妃,但由於烏拉那拉皇后失寵,魏佳氏實際上就掌管著後宮。 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一生風流倜儻,妃嬪眾多,當然兒子也不少,乾隆光兒子就有十七個,其中嘉慶帝顒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在他之前有十四個,怎麼輪也輪不到他。

但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最終繼承皇位的卻是這位排名十五的阿哥,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早先乾隆立的太子並不是永琰。

最初,乾隆想立嫡長子,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之子永璉。永璉自小就聰明可愛,不僅乾隆,就連雍正皇帝也很喜歡這位皇孫,乾隆即位後將當時只有七歲的永璉的名字寫在的密匣之內,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永璉卻沒有做皇帝的命,九歲那年就病死了,永璉的死對乾隆打擊很大。 漢人傳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乾隆也受此影響,改立皇長子永瑛為太子。

永瑛忠厚老實,為人小心謹慎,但是乾隆疑心很重,經常對其責難,使得太子精神的壓力很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后富察氏病逝,永瑛在迎喪時未能盡哀,乾隆十分生氣,說此人不可以承大統,永瑛受此打擊,一病不起,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病死,死時只有23歲。永瑛死後,乾隆也感到後悔,覺得自己對永瑛過於苛刻,一直心存內疚。

此時,死去的皇后富察氏還留有一個兒子叫永琮,是死去的嫡長子永璉的弟弟,也算是嫡子,乾隆準備立他,但永琮還沒有活到兩歲,就出痘而死。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十五子永琰出生時,乾隆雖然已是兒孫滿堂,但是最終能活下來的並不多。

在永琰之前的十四個皇子中,六個在很小時就夭折了,前面說過,皇長子永瑛已經去世,皇三子永璋,他也犯了永瑛同樣的錯誤,在皇后富察氏的葬禮中表現不佳,遭到乾隆的批評,26歲時就死了。皇九子和皇十子,分別在一歲和兩歲時連名字都還沒來得及取就死了。

皇十三子永璨,在三歲時也死了,皇十四子永璐,是永琰的同母兄弟,在四歲時夭折。到永琰出生時,活著的兄長只有六位,分別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二子永璂,還有就是比永琰小的兩個親兄弟,其中一個皇十六子在四歲時就死了,剩下一個皇十七子永璘,是最小的一個皇子了。

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瑢被過繼出去了。 這樣排下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皇五子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裡的五阿哥,永琪很為其父皇賞識,會騎射,精通漢、滿、蒙三種語言,真可謂是文武雙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永琪被封為和碩榮親王,可惜啊,第二年,26歲的永琪因病去逝。

接下來就是皇八子永璇,此人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好詩文,性情古怪,而且腳也有毛病,經常私自出宮遊玩,曾多次被乾隆指責,但仍舊不改,不得乾隆皇帝喜歡。

再後面是皇十一子永瑆,此人天資聰慧,在書法上有很深的造詣,但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吝嗇,永瑆娶了大學士傅恆的千金做福晉,可他卻每天以薄粥度日,將女方的陪嫁之物全都藏於府庫之中,傅恆家人也向乾隆反映過此事,乾隆也批評過他,但他仍就我行我素。

還有一次,永瑆家的馬死了,永瑆竟然下令將馬殺了,煮來吃掉,結果一家人全天除了吃馬肉,什麼菜都沒有。這樣的人,如何能君臨天下? 再接下是皇十二子永璂。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過,永璂是被廢皇后烏拉那拉氏所生,由於父母關係的不和,也影響到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乾隆根本就不將其放在考慮範圍之內。永璂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去逝,死時只有25歲,死後沒有封號,也沒有賜諡。 皇十七子永璘雖和永琰是一母同胞,可是二人性格相差甚遠,從小就不愛讀書,四處遊蕩,惹是生非,乾隆對這個最小的兒子也是最為頭痛。

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現在就剩下皇十五子永琰了。永琰性格內向,做事穩重,平日裡讀書勤奮,也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尤其是仁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天,乾隆將永琰的名字寫在了木匣之內,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就這樣,一半機緣,一半奮鬥,永琰成為了儲君。


歷史好好學


嘉慶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作為皇帝,嘉慶皇帝十分平庸。

嘉慶上位初期,大權仍在太上皇乾隆手中,直到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死後,嘉慶才開始親政。

乾隆是一個實幹派,圓滿完成了“給我六十年,還你們一個國弱民疲的大清”的艱鉅任務,將他之前幾位皇帝尤其是其父雍正積攢下的國力耗空,還透支了不少,所以嘉慶接手的是一個危機四伏的亂局,國家已呈衰落之勢。

如果嘉慶是一個英主,那還可能搞一箇中興局面,但是他的資質比他爹還要差的多,清朝越加衰落。

嘉慶帝會打大旗,他打出“鹹與維新”的旗號,整頓內政,先誅殺和珅,罷黜和珅死黨,然後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廣開言路,又表示要節儉,還下詔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據實陳報,不得欺瞞。

但是收效甚微,因為嘉慶皇帝也就喊喊口號而已,對內政的整頓極其有限,根本無法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治國失敗的集中體現就是國內農民起義不斷,從嘉慶元年(1796年)起,川楚陝邊境地區爆發了白蓮教起義,隨後波及川、楚、陝、豫、甘等省,一直到嘉慶十年(1805年)才被撲滅,清朝元氣大傷。

嘉慶十五年(1810年),鎮壓了爆發於東南海疆的蔡牽起義軍。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一部分天理教徒甚至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據說有一根箭至今還插在故宮的牌匾上。可惜嘉慶命大,天理教起義最後還是被鎮壓。

一個人的平庸不可能突然平庸,嘉慶做不好皇帝,當皇子的時候能力也高不到哪去,那乾隆為什麼選他做繼承人?一句話,沒得選

乾隆活得太長了,他有十七個兒子,但活到成年的就不多,熬到他死的更是隻有零星幾個。我們來簡單看一下。

皇長子永璜(1728-1750),享年23歲。

皇次子永璉(1730-1738),享年9歲。

皇三子永璋(1735-1760),享年26歲。

皇四子永珹(1739-1777),享年39歲。

皇五子永琪(1741-1766),享年26歲。

皇六子永瑢(1743-1790),享年48歲。

皇七子永琮(1746-1747),享年2歲。

皇八子永璇(1746-1832),享年87歲。

皇九子(1748年—1749年)早夭無名,享年2歲。

皇十子(1751年-1753年)早夭無名,享年3歲。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享年72歲。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享年24歲。

皇十三子永璟,(1755-1757),享年3歲。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享年4歲。

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慶,享年61歲。

皇十六子(1762—1765),早夭無名,享年4歲。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享年55歲。

從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活到乾隆晚年退位(1795年)時的只有四個,也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以及嘉慶,我們再來對比一下這四位。

永璇和永瑆同母,生母都是淑嘉皇貴妃金佳氏。金佳氏出身卑微,最開始是內務府的包衣(奴僕),後來才被賜姓金佳氏。金佳氏雖然生了四個皇子(還有四子和九子),但她生前只封到貴妃,地位不是非常尊崇,只是一位普通的妃子。

而永琰和永璘同母,他們的母親是令懿皇貴妃魏佳氏,魏佳氏出身漢軍正黃旗,生前已是皇貴妃,地位要比金佳氏高貴的多。

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母親地位的低下無疑成為永璇和永瑆極大的劣勢。而且永璇還有致命的缺陷——腳有殘疾,根本不符合乾隆的要求,所以他壓根沒有即位的可能,後來也放開了,盡情聲色,時人評價其“沉湎酒色,又有腳病”,但可能是心態好,這傢伙竟然活了八十七歲,是清朝最長壽的親王。

而永瑆呢,完全是個文化人,他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天賦不錯再加上條件好,在楷書、行書、草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永瑆這個形象實在太容易讓人想起宋徽宗這類人物了,而且他騎射之術很菜,更加不符合乾隆的要求。

剩下嘉慶和永璘相比,首先永琰比永璘大,兩人又是同母,在母親地位相同的情況下,年齡無疑是一大優勢。而永璘作為幼子,很受乾隆寵愛,由此養成驕縱蠻橫的性格,整天四處遊蕩、惹是生非。這自然讓他在乾隆心目中減了分,乾隆雖然依舊寵著他,但已經暗下決心不選他作接班人了。

剩下一個嘉慶,實在是四人中表現中最好的一位,他在做皇子時才學頗為出眾,也沒殘疾啥的,騎射也算精通,對乾隆非常恭敬,雖然乾隆看得出來他沒什麼主見,奈何沒有選擇了,最後只能選擇了嘉慶作為接班人。

綜上所述,乾隆選嘉慶接班不是因為嘉慶非常突出,而是因為比他突出的哥哥們都沒了,如皇次子永璉,乾隆早就密立他為儲,結果掛了;皇五子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裡的五阿哥),文武全才,也很受乾隆喜愛,準備當做繼承人培養,結果掛了。

有威脅的哥哥們都沒了,嘉慶的皇位簡直就是撿來的,但說回來,能活也是一種實力,只可惜,這個能活的皇子沒有與壽命相襯的能力,徒然敗落國家。


平沙趣說歷史


嘉慶皇帝永琰綜合能力確實要比他的十一哥永瑆差了不少,所以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嘉慶皇帝為接班人歷來眾說紛紜,但是個人認為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出於乾隆皇帝對權力的貪戀。

要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活了89歲堪稱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了,因此儘管其有17個皇子可是大多都早已他離開人世,比如本來被他秘密立為儲君的富察皇后兩兒子永璉和永琮都先後在10歲不到就夭折了。
富察皇后


畫像

而因為《還珠格格》為大家所知的五阿哥永琪曾經冒著大火救了乾隆皇帝一命,因此被感動的稀里嘩啦的乾隆也把這位文武雙全的皇子立為了儲君,可是這位五阿哥也在25歲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如果真有小燕子存在的話她大概是要長期守寡了。
影視劇裡的永琪

所以等到乾隆皇帝快要退位的時候,其還活著的兒子就只有永璇、永瑆、永琰和永璘這四位皇子了,永璇身有足疾而且性情比較乖張因此從來就不是乾隆皇帝的儲君人選,最小的兒子永璘和永琰一母同胞可是不愛學習愛胡鬧因此乾隆皇帝對其更是深惡痛絕,這樣乾隆皇帝剩下的儲君人選就只有十一阿哥永瑆和十五阿哥永琰了。


嘉慶皇帝永琰

永瑆是一個書法大家本身文學造詣不錯不過在武功上差了一點,而且他非常聰明有主見並不好被乾隆皇帝控制,另外傳說永瑆為人比較吝嗇為人所詬病,所以永瑆還是有一些缺點存在的,不過從才能上來看總體上來講永瑆還是一個比較出色的儲君人選。
永瑆的書法作品


而永琰則各方面都比較平庸論才能肯定不如他哪位聰明有主見的哥哥永瑆,但是勝在各方面都會一點沒有太大短板,因此在以往的朝代當一個守成之君還是可以勝任的,但是乾隆皇帝如果想要選一位更有作為的皇帝的話,能力更強的永瑆應該會更合適。
戎裝
的乾隆皇帝

不過我們知道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貪戀權力的皇帝,從其退位時一度耍賴不肯交出玉璽和退位不退政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了,所以乾隆皇帝為了繼續掌權肯定更願意選一個比較沒有主見的人來繼位,這樣老實的永琰無疑要比聰明有主見不好控制控制的永瑆更合適,這也許就是乾隆皇帝最終選擇嘉慶皇帝永琰繼位的最大原因!

但是由於清朝情況和以往的任何朝代都不同面臨著西方列強的嚴重威脅,因此選擇嘉慶這樣一個平庸的人實在不是明智的選擇,而嘉慶皇帝也繼續沿著乾隆皇帝的老路閉關鎖國不思進取下去,終於無可避免的導致了清朝的衰落和近代中國不斷喪權辱國的悲慘命運。


執斧傳播開天名


所謂人老多情,選擇禪讓皇位給皇十五子永琰的時候乾隆已經是八十五歲的高齡了,都說人一老最怕的是孤死院落,曾貴為九五之尊的乾隆也是人,也會像大多數老人家那樣極度缺乏安全感。


(乾隆)

這才是乾隆傳位給半桶水的皇十五子永琰而不是才能卓著的皇十一子永瑆的最根本原因。

其實在永琰之前,乾隆曾經有過三次立儲的經歷,只是這三人都命運多舛,嗚呼哀哉。

乾隆與原配皇后富察氏十分恩愛,誕下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

(富察氏)

所謂愛屋及烏,又是嫡出,乾隆初定永璉為太子,奈何永璉不到十歲便因為風寒死去,再立永琮為太子,不料永琮又在兩歲時候感染水痘夭折。後來,乾隆又看上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永琪可是他的心尖肉,不僅多才多藝,而且十分孝順,甚至還在圓明園大火中救過自己的命。可惜的是,天不與願,還沒開始立永琪為儲剛封為和碩榮親王,不到一年永琪才25歲又死了。

(永琪)

前後相繼三位皇儲相繼死去,乾隆一度傷心不已,深覺是自己德福不夠,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此後幾十年都不願再立皇儲。

終於熬到了乾隆38年,自己已經63歲高齡,按照滿清大多數皇帝都英年早逝且死的蹊蹺的慣例,列位臣工按耐不住了,就怕有一天乾隆也隨先祖那樣一個不濟嗚呼哀哉而皇儲未定引起紛爭,於是紛紛上書奏請立儲。

乾隆雖然曾有17個兒子,但是到了自己63歲年齡,死的死,殘的殘,一眼望去,只剩下6位皇子了。其中有兩位還已經過繼給了兄弟,斷無搶過來立儲的道理,剩下的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這其中,永璇生得其貌不揚而且還有腿疾,走路一瘸一拐的,總不能讓他做個柺杖皇帝,那樣太有損大清威儀。

永璘年紀尚小,心氣未定,而且整日裡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放縱任性的很,如何讓他以後克成大統,勵精圖治?

因此,最後在乾隆眼裡的只有永瑆和永琰了。

永瑆能力不凡,機敏睿智,用乾隆的話說就是“深肖朕躬”,但是永瑆別的性格在當時權欲很重又老來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乾隆眼裡卻很要命。總一句話:永瑆感覺不孝順,不好管教,會讓自己退位後無所依靠。

(嘉慶)

我們知道乾隆在當了六十年皇帝后退位,因為他宣揚的虛偽仁孝,不能對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皇爺爺康熙不尊,於是皇位禪讓給嘉慶又繼續把持朝政四年。

乾隆為太上皇卻把持朝政說明乾隆貪權,重用和珅是因為兩人物以類聚,臭味相投,貪慕榮華。因此,他絕不希望自己退位後新皇不聽話把自己給架空,並且讓自己過著節衣縮食的窮苦日子,甚至推翻自己勵精圖治一生的政績。而永瑆絕對會是讓自己過上這種日子的人。永瑆為人太過小家子氣,毫無自己大開大合的帝王氣度,為人勤儉到文酸,最要命的是他時時處處不標新立異,宣揚革舊鼎新。

所以,選後繼人要那麼儉樸能幹作什麼?!自己養的大肥豬“和珅”就夠大清朝吃好多年的。


思來想去,就只有永琰了。永琰雖然平庸,但是抵不住他孝順聽話。就是這一點好抵過他所有的缺點,更不用說永琰並沒有什麼出格要命的缺點,中規中矩的剛剛好。

因此,乾隆六十年退位,自己仍舊過了四年皇帝的日子,永琰也確實聽話孝順,事事都依著乾隆,乾隆也算是頤養天年安樂死了。


不書公子


嘉慶名永琰,為乾隆帝第十五子,生母令嬪魏氏,本為皇室奴僕出身。就是這樣一個出身並不尊貴的小皇子,日後卻贏得了其父乾隆帝的青睞,被內定為太子,最終繼承大統。

乾隆登基不久,就密立嫡子永璉為太子,但這位皇子兩年後病亡。此後,乾隆帝又先後想立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但是兩位皇子同樣未能長壽。而剩下的可立為太子的僅有五位皇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五位皇子,永璂身份最高,為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但是皇后那拉氏與乾隆帝發生尖銳矛盾,乾隆乃至萌生廢后的想法,這就殃及到了永璂,而且他也無出眾才能,更加無緣太子之位。

而其餘的幾位皇子後年齡太小,或舉止輕浮、風評太差,或優柔寡斷、腐儒習氣。相比之下,永琰才德都是較優的。朝鮮使臣都對他頗多讚譽。“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已是六十三歲的乾隆帝最終確定皇十五子為皇儲人選,寫入密紙,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老照片


由於影視劇和文學作品的渲染,乾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了,乾隆的一生是幸運的,由於清朝前幾位皇帝有打江山的,有勵精圖治的,乾隆得以坐享榮華富貴。

乾隆繼位即親政,在位60年,又當了3年太上皇,實際統治中國63年,是中國歷史上掌握實權久的皇帝,同時乾隆還是位高壽的皇帝一生沒有大病。

關於接班人的選擇,乾隆曾密立嫡子永璉為太子,但是永璉早夭折,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都曾是乾隆考察的對象,可惜都去世太早。

乾隆共生育了十七位皇子,實際上可選餘地並不多,由於乾隆太能活了,好多兒子都被他熬死了,實際上乾隆秘立儲君之時已經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那時候依然建在的皇子僅有七位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子出身是關鍵,我們先看看這幾位皇子的出身。

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是一母同胞,生母都是淑嘉皇貴妃,金氏。

皇六子.永瑢,生母為純惠皇貴妃蘇氏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為繼皇后烏拉那拉氏。

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也是一母同胞,生母為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令妃),當時的位份也是皇貴妃。

這六人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出繼旁支,所以無緣皇位。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雖然貴為皇后,但是“忤旨截髮”激怒了乾隆,雖然沒有明令廢除,但實際上已經失寵,永璂也被連累基本無緣皇位。

實際上在皇后烏喇納喇氏失寵後,魏佳氏就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可見乾隆對她還是非常寵愛的。

皇子的資質

在剩下的四位皇子中

皇八子.永璇,序齒靠前,但是《李朝實錄》“皇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固皇帝不以子待之”。可見永璇並不受寵。

皇十一子.永瑆,雖然文學造詣登峰造極,但是為人吝嗇,多次被乾隆訓斥,口碑也不好,所以也是希望渺茫。

所以剩下的僅有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在乾隆密立儲君只是,皇十七子.永璘尚且年幼,所以最終儲君落在了資質平平,但並無過失的永琰身上。

在當時看來永琰是乾隆皇子中的最佳人選,乾隆選他並無不妥,嘉慶並不是昏君,只是在當時那種封建社會衰落的大環境下,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


一點點歷史


一句話,虛偽的乾隆老兒並非如世人傳頌的那樣是神明的君王,他個人的自私自利、昏庸腐朽導致了這個結果.

1.決定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的時候乾隆本人早已耄耋之年,達八十五歲的高齡了,縱觀古今中外,這樣貪戀皇位的帝王可以說屈指可數,寥寥無幾,渾渾噩噩的狀態下選定的接班人,能有很大的作為嗎?尤其是自稱十全老人的的乾隆虛榮心極強,生前風光無限,死後也要盡享虛榮,生怕孤死院落.在自私自利的邪念驅使下,他實質上是為自己選擇料理後事、送葬的人,而不是為天下百姓著想,選擇能力卓越的執政者;所以,絕不會傳位給英明果斷的永瑆.

2.眾所周知,在朝臣的鼓譟下,乾隆有過三次立儲的經歷,但由於命運多舛,天不延年,都嗚呼哀哉了。乾隆與原配富察氏感情極深,乾隆初定繼承者為永璉(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二子)為太子,不曾想永璉病逝於風寒,再立永琮(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七子)為太子,永琮在兩歲時夭折於水痘。後來,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才華出眾、禮儀有加、知識豐富、涉獵廣泛、懂得孝道,曾經在圓明園大火中救過自己,可惜乾隆剛封永琪為和碩榮親王(進一步,再立太子),不到一年,年僅25歲的永琪也死掉了。



3.乾隆38年,自己已經63歲了,清朝文武按耐不住,紛紛上奏請乾隆再立儲君。儘管乾隆有17個兒子,但時至今日(自己63歲年齡時),排除死去的、殘疾的、過繼給的兄弟,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皇八子永璇(永璇有腿疾),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驕奢淫逸的主,眾臣子不看好).所以,對皇位有競爭力的,在乾隆眼中只有永瑆和永琰這哥倆了。


4.永瑆果敢堅決,思維敏捷,能力卓著,乾隆有評“深肖朕躬"。但乾隆要得接班人首選條件是孝道,顯然以追求能力與治國方略為目標的永瑆,在表孝順、溫和、謙遜方面表現差強人意,而且永惺向來腳踏實地、勤勞儉樸,一旦登基,根本不會支持自己奢侈浮華的生活,這是不要臉的乾隆最忌諱的地方,思慮再三,最終淘汰了永瑆.

5.乾隆曾經假惺惺地說,坐滿了六十年皇后立即退讓,否則,就是對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爺爺康熙的“大不敬”!可事實是:自己禪讓後,又在太上皇的位置,實際把持朝政四年。也就是說他要為自己養尊處優的太上皇的生活早作安排.

而永琰,才能平庸,但孝順聽話。聽話意謂能為我所用,能支持我繼續為所欲為,揮霍浪費,倒行逆施.所以,永琰這位不能當班幹部的三好學生,陰差陽錯地當了班長,成為乾隆老兒的接班人.

個人悲劇最終演化成民族悲劇,中國近代史的各種喪權辱國的行為確實是乾隆老兒埋下的伏筆.


希望星晨58298869


乾隆皇帝絕對是個聰明人,對於他為何會選嘉慶皇帝為皇位繼承人。個人猜測有這樣幾個原因:1,嘉慶皇帝可能比較仁厚,這一點對守成天子來說相當重要。2,嘉慶皇帝當時已有子嗣,可能他的兒子不太多,以後不致於上演奪位大戰。3,嘉慶皇帝的大兒子可能已經成年,且品行端正,深得乾隆皇帝的認可,也許,嘉慶皇帝的兒子已經有子嗣了,作為太爺爺的乾隆皇帝可以看到曾孫的情況,可能還令人滿意。4,乾隆皇帝是個長壽天子,他不希望選個老太子或者小太子,嘉慶皇帝的年齡及家庭情況也是個理想的選擇。

事實上證明乾隆皇帝對太子的選擇還過得去。嘉慶帝是平庸了點,但也不是昏君,還算是四平八穩的皇帝。至於後人有不同的看法,個人認為一方面可能是乾隆皇帝對當時的海外情況不瞭解,對當時的世界格局不清楚。另一方面可能乾隆皇帝也沒有象唐太宗、秦始皇、漢武帝那樣出類拔萃的後代。千古一帝是可遇不可求的存在,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