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农世界1》,从不同角度报道三农资讯,如果想持续收到本栏目,请点击右上方红色字“关注”,谢谢您的支持,今天的文章是:

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新年到,真热闹;闺女要花,小子要炮”。农村过去过年,真的很热闹,毫不夸张的说,那是锣鼓齐鸣,秧歌乱扭,父母忙碌,儿女欢闹,家家烟火齐放,户户美食飘香。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年味”变得越来越淡,过年的感觉渐渐体会不到了。对于“年味”,好多人都怀念,缅怀那美好的岁月,留恋那逝去的时光。但它来时匆匆,去时无踪,伸手想挽留,却什么也抓不到,内心难免惆怅枉然,不仅质问,为什么浓浓的“年味”会越来越平淡?

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一、生活条件提高,过年已经“无欲无求”

过去的农村孩子,都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美味吃。现在不一样了,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吃和穿的愿望,在平时也能满足,所以到了过年,便变得“无欲无求”。现在的女孩子也不向父母要花戴了,现在头上顶着一朵花,反而显得土里土气。男孩子放鞭炮,现在父母一般也管制,倒不是心疼钱,主要为了人身安全。

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二、生活节奏变快,对传统习俗看淡

生活节奏加快,农村人也深受影响,为此好多人对传统习俗看淡,有的人想顾也顾不过来。比如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过小年前,需要清扫房子,这是一种除旧迎新的习俗。以前农村人对此很重视,一般都是一家人忙活大半天来清扫房子。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小年前根本回不了家,于是就变成了一两个人随便打扫一下来应付。

过去贴春联儿,都用浆糊往上沾,这样春联才不易掉落下来,现在的人为了省事儿,就用胶布往上沾。

过去农村,初一拜年,初二上坟,初三走亲,这也是老习俗。听父母讲过去挨家挨户拜年,要整整拜一天。现在人情淡薄,能不登门的就不去了,好多地方,初一上午拜年上坟的“活”都干完了。

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三、网络智能时代,传统娱乐风光不在

过去农村,过年锣鼓是少不了的,扭秧歌,跑落子,舞狮子,耍龙灯等等,又喜庆又热闹。表演的人牟足了劲儿,观看的人也欢声笑语。现在,大部分人都窝在家里玩手机,或者几个人凑在一起打麻将,大冷的天,谁也不愿意受冻看那“玩意儿”,再说也没人折腾了不是。

“年味”变淡了,好多人都无可奈何,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想留也留不住,想体会“年味”,只能默默回忆过去了。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农村过年,“年味儿”都哪去了?3点原因使“年味儿”越来越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