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流量时代,如何用新媒体让品牌价值翻倍?

随小刘


首先,何谓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 1、是指品牌在某一个时点的、用类似有形资产评估方法计算出来金额=市场价格。如果它是适当的,或者是可以确认的,则可出现于资产负债表。2、是指品牌在需求者心目中的综合形象——包括其属性、品质、档次(品位)、文化、个性等,代表着该品牌可以为需求者带来的价值。

那么如何使用新媒体提升品牌价值,甚至价值翻倍呢?

拓展、提升一个品牌首先就要让你的目标及潜在用户经常见到你的品牌,因为品牌价值最终要归结到用户的购买行为上,而要使用户完成购买行为就首先要降低实施这一行为的成本,这包括心理成本和行为成本,也就是说要让用户比较容易想到你、熟悉你、买你产品的时候少一些不信任和担心,之后在想到你时比较容易地买到你。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强有力的渠道支持,特别是要“密集”销售终端,加大对区域市场的渗透,那么新媒体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渠道支持。

节约成本提高成效。依托大数据分析功能,使用新媒体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投入更少,覆盖面更广泛,基本上各类型人群都能覆盖到了。

提升服务质量。而新媒体的互动性,服务买家的功能,结合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物流业的发达,销售变得更方便更快捷。


现在的环境,万物皆媒体。依靠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覆盖面广,准确度高,互动性强的特点,投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效果。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服务质量,增强品牌效应,增涨品牌价值。


网民聚焦


  • 第一,茫茫人海,我无法精准触达。人虽然很多,可我的客户在哪里?

  • 第二,当前企业决策愈发理性,获客成本过高,怎样才能有效完成精准营销?

  • 第三,借热点做事件营销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单纯复制粘贴已无新意,如何才能真正四两拨千斤?

面对上述难题,企业需要知道新媒体营销到底要怎么做。

策略一:理清客户属性,找准营销策略

当前的企业类似主要分为To B、To C两类,二者由于诉求、对象、教育成本、用户体量、购买因素等不同,导致各自的新媒体营销手段也有很大的不同。

总结起来To B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所以要考量的因素更多;To C的购买者和使用者是同一个人,所以会更关注自己的感受。

C端可以让广告带着走,但是对B端的客户,则需要更为细致、全面、成交时间更长的购买决策。

因此,企业在做新媒体营销之前,一定要理清二者的区别,找到正确的营销策略。

策略二:低预算策略,用好身边的人

从0-1阶段,不要忘记用“肉身”去承载内容

。所谓的肉身承载内容,就是要抓住我们核心伙伴的朋友圈。

某种程度上,投资人是和企业绑在一条船上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员工更应该跟我生死相依。如果每个人的朋友圈有四五百人,这些人的力量,就是企业强大的背书。

那么,企业有没有把海报、小视频、新闻素材给到他们?有没有让他们帮忙分享、转发?利用好这些低预算渠道,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流量。

举例而言

杭州有一家公司,要求基层员工的微信必须有3500个好友,管理层5500个好友,而且公司的内容强制要求转发,不转发就扣十元,为此他们还做了APP专门检查这件事情。

由于这家企业的体量比较大,员工比较多,并且强制要求转发,因此每篇文章都能有上百万的阅读量,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红利。

那么,你们的的企业有没有这样做?

还有,不管To B企业,还是To C企业,即便我们不是销售一线,不是企业主,那我们的朋友圈要不要商务一点呢?

朋友圈的封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广告位,特别是像知识产权、律师等很低频的业务,如果你的形象老是出现在我面前,当我有需要的时候,能想到的第一个人一定是你。

为什么?因为别人在我朋友圈里总是游山玩水,只有你特别专业,天天在分享这些内容。

当然总这么做也会很沉闷,会显得这个人无趣,像机器人一样,过犹不及。所以我们也要不时分享一些不太商务的东西,展现一些轻松的内容。

策略三:树立品牌,建立营销全漏斗

在新媒体时代,如果我们的品牌刚起步,我们一定要对日常的管理进行一些优化。品牌要做的五件事:

  • 1.树立形象,找好公司定位

如何显得专业?优先就要做好公司的定位、Slogan、VI。

我们一般都认为VI是很虚的东西,一般的品牌都用不到,但事实上VI之外,还有很多触点,包括工作人员的衣服等形象都很重要。Slogan也是比较重要,即如何让消费者知道你的核心能力。

  • 2.利用一切形式,做好品牌公关

企业参加论坛、演讲、战略发布、对外合作、公益活动、投融资发布都是值得披露的公关事件。

维护好企业日常的官宣通道,比如官网、微信、微博、知乎、百科等,比如竞争对手写了负面,就要删除掉。

  • 3.将日常流量导入企业客户池

当前,流量红利已经逐渐消失,那如何把流量池变成客户池?就需要我们准确找到真正的客户流量。如果能够找对品牌的精准受众,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我们援引一下较为通用的 ISOOC 法则。

I:Interest,同好

同好是客户池构成的第一要素,每个客户池或社群都应该围绕一个相同的爱好去构建,这是客户池成立的前提。

S:Structure,结构

客户池能否长期保持活力,取决于其结构内核。其中包括了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等。而这四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客户池越能长期保持活跃状态。

O:Output,输出

所有客户池或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若不能持续提供有价值的输出,慢慢地客户池的活跃度下降,最终会成为“鸡肋”。

O:Operate,运营

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运营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四感:仪式感、参与感、组织感、归属感。

C:Copy,复制

复制决定了社群的规模,是ISOOC原则当中,最需要深思熟虑的一件事。执行前需要分析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是否具备“同好、结构、输出、运营”的条件。

  • 4.建立SaaS营销全漏斗

品牌营销就像一场球赛,有的人负责把球从消费者那里传过来,有的人负责把球传出去。因此,打造一个SaaS营销全漏斗极为重要。

通过营销漏斗,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媒体营销为企业带来的推广、集客、引流效果。基于漏斗,我们能够更为清晰的优化我们的营销流程。

策略四:企业要做内容场景化运营

新媒体运营一定要坚信“有IP,才会火,高颜值,才有生意”的法则

,一定要围绕品牌和内容做场景化运营。

比如现在提到三只松鼠,我们就会想到爱吃坚果零食的年轻人。提到江小白,我们知道它们卖的不是白酒而是情怀。海底捞卖的不是火锅,而是服务。

因此,我们要持续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产品,尽可能的把每一个场景都要营造出这个感觉。

我们为什么都爱喝喜茶?我们喝喜茶的时候为什么都爱发朋友圈?很显然,喜茶的爆红绝非偶然!

网上有太多分析喜茶爆红原因的文章,其营销手段无外乎在内容层面做足了文章。

仅从喜茶出众的外表我们就能发现,喜茶的高颜值能直接提升用户的优越感,把这样的照片朋友圈肯定能得到大量关注。

喜茶真正抓住了“高颜值,才有生意”这一关键要素,从各方面提升产品与门店颜值,使喜茶在朋友圈的传播效益越来越大,真正打造了会火的IP。

因此,在内容营销时代,无论是ToC企业还是ToB企业,我们都需要制造出一些内容。

策略五:事件营销——做你想不到的事情

不管营销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事件营销永不过时。

  • 首先,事件营销能够迅速打开知名度,聚集关注;

  • 二是这种办法能够以小博大,节约大量媒体投放费用,获取性价比更高的流量。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有事件就一定要蹭事件,没有事件就要去制造事件。

我们曾帮一家成人用品企业在北京成人用品展做了一次事件营销。因为这家成人用品公司的名称很长,于是我们宣传说“史上最长名称公司”来参加了这场活动。

平时大家逛展就是漫无目的浏览,现在忽然抛出一个噱头,大家就会有目的性看这家公司。于是这家公司第一天就获得了1500万订单,而它的注册和宣传只花了几千元。

当然,事件营销并不意味着随意制造时间,事件营销一定要遵从以下几项原则,即轻、快、爆。

有媒体曾对这三项要求做过拆分解读:

“轻”指的是内容要轻、媒介选择要轻。太复杂、太花哨的创意在事件营销过程中不被提倡,而且媒介最好是选择线上的投放形式。“轻”本身就是为事件营销争取最快的时间。

“快”指的是传播速度、发力速度要快。当下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如果预热准备期过长,等到创意出街,市场和竞争环境可能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调整和改变。一个好的广告作品可以打磨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但是一个性价比高的事件营销,首先要求速度要快,要超过大众预期。

“爆”是指事件营销的爆点要强而有力。现在的事件营销爆发的核心路径普遍都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上,所以不论是创意设计还是媒介组合,都要围绕着社交媒体来设计。

希望能帮到你!


方垚AI杨怡文卿


回归传统媒体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