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的核心笔法是什么?

书法影响力


答:《兰亭序》的核心笔法一言以蔽之即“有法亦无法,无法之法是为至法”(也就古法中所称的“笔随意走,意念合一,道法自然是也”)。其主要运用“衄挫、转折、提按、拓束”等四对核心笔法,从而在书写的过程中随时调整笔锋从而达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的状态。

元朝书画大家赵孟频可谓是王羲之的忠实粉丝,他不仅继承了王家笔法成为复古追晋第一人从而名垂书史,而且也极为看重笔法。赵在《兰亭十三跋》中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的用笔“千古不易”主要指用笔的原则、规律等法度,很多学者在此争论不止,其实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君不见书史上有名的大家虽结字线条、面目因人而异,但其笔法大都是一脉相传的,如颜鲁公的笔法溯其源也是王家传授的(其师张旭-陆彦远-陆谏之-虞世南-智永-……王徽之-王羲之)。因此,研究“晋人笔法”仍然是当今书法界热门论题之一。

那么,代表“晋人尚韵”风格的《兰亭序》笔法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看看晋人用笔法则:“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横先竖,欲竖先横…”,正如清·笪重光在《书筏》中说的:“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擫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这就是为什么王羲之“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的原因(出自《题卫夫人后》)。

其次再看看晋人的书写用具—毛笔:毛笔在东汉时就被改良过了,东汉蔡邕在《九势》中云,“唯笔软则奇怪生焉。”当时书法大家张芝、钟繇皆用鼠须笔(王羲之《笔经》:“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强劲有锋芒)。王羲之自然深受启发,用这种柔韧有度的鼠须笔,故可八面出锋,必然要应顺毛笔的自然天性尽情展现出“道法自然”晋人用笔风格。只是这种鼠须笔制造工艺今已失传,笔店所售鼠须笔,皆以紫亳充当,已名存实亡。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王羲之如何运毫的(也就是笔锋):书法线条的质感主要来之于用锋,而用锋的奥秘全在如何运笔。深入研究古人的一些书论就会发现,晋人运笔核心笔法不外乎上面总结的“衄挫、转折、提按、拓束” 这八个字。这有史为证: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已说得十分明白:“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毫芒。” 唐代张怀瓘在《结裹法》中也说过:“改置裹束,豈止于虚实展促?其要归于互出。”上面孙过庭文中的“峰杪”便是指笔毫,“起伏”就是“提按”,“衂”字其意是“绞动”、“蠕动”、“挪动”之意,运笔中“衂”是左右的轻微运动之意,而“挫”则是前后的运动。张怀瓘文中的“裹束”,即将笔毫集中起来之意,以利继续运动和收笔。一些老到的书家在书写前总是在砚盘中理毫束锋,以便“万毫齐力”,他们在书写后其笔锋仍是锋芒毕现,这就是书家的“裹束”功夫。“转与折”则是在行笔途中方向改变的一种运笔方法。转以圆成弯,折以方成角;转则柔遒媚;折则刚险劲。“拓束”则是在运笔收笔时都离不开的用笔方法。“拓”乃铺毫,展毫之谓,当然这“拓”有程度深浅的不同,表现为线条粗细的差异。




皇甫荔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笔法变化多端,深不可测,就像一座巨大的宝藏,各人去挖掘会有不同的收获。小编对兰亭用过一点功夫,就其笔法谈点粗浅认识:


1、凌空起笔,运势很足

兰亭大部分字都是凌空起笔,运足了劲,落笔曲直相间,一气呵成,动感很强,线条也很有弹性和力度。仿佛太极拳,左盘右倾,起承转合,运足底气,一掌推出,势不可遏。如《兰亭序》之”茂“字。

2、方圆兼施,外柔内刚

《兰亭序》圆润、秀丽为主,形式优美,有羽化登仙之态,潇洒超脱,但也不乏方笔,巧妙化解圆滑,干净利落,斩截分明,秀丽之中凭添一股雄强之气。如《兰亭序》之”怀“字。


3、用笔细腻,多留曲头

《兰亭序》用笔细腻,一丝一毫都能清晰展现,特别是在起笔,连笔之处,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起笔带曲头,是王羲之优美书风的典型体现。如《兰亭系》之”其“字,笔笔都有曲头,方向、形态各不相同。

4、一字之内,精心布局

《兰亭序》还善于在一字之内巧妙应用笔画,如方圆笔的对比与协调,欹正变化,当重则重,当轻则轻,精心布置,处处匠心。如《兰亭序》”崇“字的轻与重、方与圆、欹与正对比关系,耐人寻味。


《兰亭序》博大精深,小编才疏学浅,岂能三言两语全分析得透?只点滴心得,特奉献给各位书友,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

更多书法技巧,敬请关注【麓风轩】


麓风轩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之前也创说刘德升创造了行书,但是都没有流传下来,兰亭序是流传下来最早的、最成熟的行书作品,可以说《兰亭序》开创了行书的书写规范,我们现在学习的行书,它的源头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见《兰亭序》是一件技法高超同时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也是理所当然。


兰亭序最核心的笔法,其实我们现在书写行书一直在使用,就是它完全脱离了隶书的影响,用单纯的连绵的笔画书写汉字,注重笔画和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这种书写方法在《兰亭序》之前是没有的,这也是王羲之的书法被称为“新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看王羲之早年的《姨母帖》,虽然也是行书作品,但是里面充满了隶书的古朴的写法,并不是纯粹的行书,单纯的行书就是自王羲之《兰亭序》开始。


他的这种连绵的书写,一方面增加了字体笔画和笔画时间的连带关系,让书写更加简便,有利于日常的使用,另一方面增强了笔画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书法的艺术性。这种书体很快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掀起了一股行草书的热潮。

实际上,后来的历代都非常重视行书的学习,比如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宋代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以及文征明、王铎、傅山等等,行书也似乎成为一种长生不衰的书体,一直流传到现在。



不二斋


以地为纸,以心为笔,仰望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法,而今天更敬重这位用粉笔在街边地砖上默默坚持书写几十年……世上如果有天才,天才就是这样练成的。感恩一路上遇见的这位民间高手!








吴林富167633947


《兰亭序》的核心笔法是什么?换句话问:中国书法的核心笔法是什么?中国书法的笔法是什么?更为广范,更为准确,更为到位。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个承上启下,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典型性代表人物,其人称为书圣,其书法作品,特别是《兰亭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可谓是一位书坛巨星。笔者多年的书写经验和对《兰亭序》的探讨研究来看,其核心性,本质性,规律性,法度性笔法是:五个点的运转规律笔法,特别是切笔笔法。这一笔法,可使人们在书写汉字时,随心所欲,千变万变,不离其中的变化,王羲之是一个代表姓人物,孙过庭是一个,欧阴询是一个,智勇是一个,真正的书法大家也都算一个,否则很难成为书法大家,除非具有特艺功能或特殊的天赋。书法的笔法,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比如:屋漏痕、力透纸背、堆沙,等关键性问题,是靠入笔笔法实现完成的。不要看书法的表面现象,要通过现象看书法的本质。抓住书法的本质,才能进一绣认识书法的法,书法的规律,才能真正指导人们写好中国汉字,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


李行子


1、凌空起笔,运势很足

《兰亭序》大部分字都是凌空起笔,运足了劲,落笔曲直相间,一气呵成,动感很强,线条也很有弹性和力度。仿佛太极拳,左盘右倾,起承转合,运足底气,一掌推出,势不可遏。如《兰亭序》之”茂“字。

2、方圆兼施,外柔内刚

《兰亭序》圆润、秀丽为主,形式优美,有羽化登仙之态,潇洒超脱,但也不乏方笔,巧妙化解圆滑,干净利落,斩截分明,秀丽之中平添一股雄强之气。如《兰亭序》之”怀“字。

3、用笔细腻,多留曲头

《兰亭序》用笔细腻,一丝一毫都能清晰展现,特别是在起笔,连笔之处,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起笔带曲头,是王羲之优美书风的典型体现。如《兰亭系》之”其“字,笔笔都有曲头,方向、形态各不相同。

4、一字之内,精心布局

《兰亭序》还善于在一字之内巧妙应用笔画,如方圆笔的对比与协调,欹正变化,当重则重,当轻则轻,精心布置,处处匠心。如《兰亭序》”崇“字的轻与重、方与圆、欹与正对比关系,耐人寻味!


现代美术


《兰亭序》的精髓

1:用毫得当

2:行笔迟速得宜

3:笔笔送到

4:欲横先竖、欲竖先横

5:牵丝不粗

6:转锋如筋

7:纵笔展放

8:搭锋变化

9:接笔轻捷

10:围笔流畅

11:翻笔生动

12:顺应自然


无量砂紫砂壶


先是心情好,朋友多,少长咸集,天气好,暮春;风景好,有崇山峻岭;最后最关键的是:

喝酒啊,喝得刚刚好的状态。然后是羲之随心所欲,写下他人生最好的篇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酒后狂草天下闻。

一切的书法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者当时的心情,脱离开当时的场景只说笔法,这得是楷书之流。人在微醉之时,平时不能用的敢用了,平时没有的也出来了,当然换个人喝酒后定,就是涂鸦和笑话。也就是一切又都离不开他平时的积累和习惯。这种微妙和平衡,即打破又在规矩之内,这种笔法就是让他自己再来讲,恐怕他也讲不出来的。个人建议不妨再看看张照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也是酒后所写,注意其前后的用笔。你会看到一个书法家人的天性的释放。


暗章立早


书圣的字千变万化,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其核心除笔画非富,笔法灵动…,最主要的还是“行气”气脉十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e0c33ca020fdc566913ecfe2aa34774\

清心书法工作室


凑凑热闹。兰亭序是宝藏,学书者都能从中掘到宝贝,各自下的功夫不同,见解不同,收获亦不同。我觉得兰亭序的核心笔法是:调锋,调向,调速,调度。且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具体就不多说了,因为笔法是一个系列,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