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什麼?

書法影響力


答:《蘭亭序》的核心筆法一言以蔽之即“有法亦無法,無法之法是為至法”(也就古法中所稱的“筆隨意走,意念合一,道法自然是也”)。其主要運用“衄挫、轉折、提按、拓束”等四對核心筆法,從而在書寫的過程中隨時調整筆鋒從而達到縱橫馳騁,遊刃有餘的狀態。

元朝書畫大家趙孟頻可謂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他不僅繼承了王家筆法成為復古追晉第一人從而名垂書史,而且也極為看重筆法。趙在《蘭亭十三跋》中雲:“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裡的用筆“千古不易”主要指用筆的原則、規律等法度,很多學者在此爭論不止,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論的。君不見書史上有名的大家雖結字線條、面目因人而異,但其筆法大都是一脈相傳的,如顏魯公的筆法溯其源也是王家傳授的(其師張旭-陸彥遠-陸諫之-虞世南-智永-……王徽之-王羲之)。因此,研究“晉人筆法”仍然是當今書法界熱門論題之一。

那麼,代表“晉人尚韻”風格的《蘭亭序》筆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們看看晉人用筆法則:“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橫先豎,欲豎先橫…”,正如清·笪重光在《書筏》中說的:“將欲順之,必故逆之;將欲落之,必故起之;將欲轉之,必故折之;將欲掣之,必故頓之;將欲伸之,必故屈之;將欲拔之,必故擫之;將欲束之,必故拓之;將欲行之,必故停之”。這就是為什麼王羲之“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的原因(出自《題衛夫人後》)。

其次再看看晉人的書寫用具—毛筆:毛筆在東漢時就被改良過了,東漢蔡邕在《九勢》中雲,“唯筆軟則奇怪生焉。”當時書法大家張芝、鍾繇皆用鼠須筆(王羲之《筆經》:“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須筆,筆鋒強勁有鋒芒)。王羲之自然深受啟發,用這種柔韌有度的鼠須筆,故可八面出鋒,必然要應順毛筆的自然天性盡情展現出“道法自然”晉人用筆風格。只是這種鼠須筆製造工藝今已失傳,筆店所售鼠須筆,皆以紫亳充當,已名存實亡。

第三我們再來看看王羲之如何運毫的(也就是筆鋒):書法線條的質感主要來之於用鋒,而用鋒的奧秘全在如何運筆。深入研究古人的一些書論就會發現,晉人運筆核心筆法不外乎上面總結的“衄挫、轉折、提按、拓束” 這八個字。這有史為證: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已說得十分明白:“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 唐代張懷瓘在《結裹法》中也說過:“改置裹束,豈止於虛實展促?其要歸於互出。”上面孫過庭文中的“峰杪”便是指筆毫,“起伏”就是“提按”,“衂”字其意是“絞動”、“蠕動”、“挪動”之意,運筆中“衂”是左右的輕微運動之意,而“挫”則是前後的運動。張懷瓘文中的“裹束”,即將筆毫集中起來之意,以利繼續運動和收筆。一些老到的書家在書寫前總是在硯盤中理毫束鋒,以便“萬毫齊力”,他們在書寫後其筆鋒仍是鋒芒畢現,這就是書家的“裹束”功夫。“轉與折”則是在行筆途中方向改變的一種運筆方法。轉以圓成彎,折以方成角;轉則柔遒媚;折則剛險勁。“拓束”則是在運筆收筆時都離不開的用筆方法。“拓”乃鋪毫,展毫之謂,當然這“拓”有程度深淺的不同,表現為線條粗細的差異。




皇甫荔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筆法變化多端,深不可測,就像一座巨大的寶藏,各人去挖掘會有不同的收穫。小編對蘭亭用過一點功夫,就其筆法談點粗淺認識:


1、凌空起筆,運勢很足

蘭亭大部分字都是凌空起筆,運足了勁,落筆曲直相間,一氣呵成,動感很強,線條也很有彈性和力度。彷彿太極拳,左盤右傾,起承轉合,運足底氣,一掌推出,勢不可遏。如《蘭亭序》之”茂“字。

2、方圓兼施,外柔內剛

《蘭亭序》圓潤、秀麗為主,形式優美,有羽化登仙之態,瀟灑超脫,但也不乏方筆,巧妙化解圓滑,乾淨利落,斬截分明,秀麗之中憑添一股雄強之氣。如《蘭亭序》之”懷“字。


3、用筆細膩,多留曲頭

《蘭亭序》用筆細膩,一絲一毫都能清晰展現,特別是在起筆,連筆之處,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起筆帶曲頭,是王羲之優美書風的典型體現。如《蘭亭系》之”其“字,筆筆都有曲頭,方向、形態各不相同。

4、一字之內,精心佈局

《蘭亭序》還善於在一字之內巧妙應用筆畫,如方圓筆的對比與協調,欹正變化,當重則重,當輕則輕,精心佈置,處處匠心。如《蘭亭序》”崇“字的輕與重、方與圓、欹與正對比關係,耐人尋味。


《蘭亭序》博大精深,小編才疏學淺,豈能三言兩語全分析得透?只點滴心得,特奉獻給各位書友,希望對讀者朋友們有所幫助。

更多書法技巧,敬請關注【麓風軒】


麓風軒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之前也創說劉德升創造了行書,但是都沒有流傳下來,蘭亭序是流傳下來最早的、最成熟的行書作品,可以說《蘭亭序》開創了行書的書寫規範,我們現在學習的行書,它的源頭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可見《蘭亭序》是一件技法高超同時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法作品,被稱為“天下第一”也是理所當然。


蘭亭序最核心的筆法,其實我們現在書寫行書一直在使用,就是它完全脫離了隸書的影響,用單純的連綿的筆畫書寫漢字,注重筆畫和筆畫之間的連帶關係,這種書寫方法在《蘭亭序》之前是沒有的,這也是王羲之的書法被稱為“新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看王羲之早年的《姨母帖》,雖然也是行書作品,但是裡面充滿了隸書的古樸的寫法,並不是純粹的行書,單純的行書就是自王羲之《蘭亭序》開始。


他的這種連綿的書寫,一方面增加了字體筆畫和筆畫時間的連帶關係,讓書寫更加簡便,有利於日常的使用,另一方面增強了筆畫之間的關係,增強了書法的藝術性。這種書體很快被當時的社會所認可,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掀起了一股行草書的熱潮。

實際上,後來的歷代都非常重視行書的學習,比如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宋代的“宋四家”、元代的趙孟頫、以及文徵明、王鐸、傅山等等,行書也似乎成為一種長生不衰的書體,一直流傳到現在。



不二齋


以地為紙,以心為筆,仰望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法,而今天更敬重這位用粉筆在街邊地磚上默默堅持書寫幾十年……世上如果有天才,天才就是這樣練成的。感恩一路上遇見的這位民間高手!








吳林富167633947


《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什麼?換句話問:中國書法的核心筆法是什麼?中國書法的筆法是什麼?更為廣範,更為準確,更為到位。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是一個承上啟下,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典型性代表人物,其人稱為書聖,其書法作品,特別是《蘭亭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可謂是一位書壇巨星。筆者多年的書寫經驗和對《蘭亭序》的探討研究來看,其核心性,本質性,規律性,法度性筆法是:五個點的運轉規律筆法,特別是切筆筆法。這一筆法,可使人們在書寫漢字時,隨心所欲,千變萬變,不離其中的變化,王羲之是一個代表姓人物,孫過庭是一個,歐陰詢是一個,智勇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大家也都算一個,否則很難成為書法大家,除非具有特藝功能或特殊的天賦。書法的筆法,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性問題,比如:屋漏痕、力透紙背、堆沙,等關鍵性問題,是靠入筆筆法實現完成的。不要看書法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書法的本質。抓住書法的本質,才能進一繡認識書法的法,書法的規律,才能真正指導人們寫好中國漢字,才能真正創作出好的書法作品。


李行子


1、凌空起筆,運勢很足

《蘭亭序》大部分字都是凌空起筆,運足了勁,落筆曲直相間,一氣呵成,動感很強,線條也很有彈性和力度。彷彿太極拳,左盤右傾,起承轉合,運足底氣,一掌推出,勢不可遏。如《蘭亭序》之”茂“字。

2、方圓兼施,外柔內剛

《蘭亭序》圓潤、秀麗為主,形式優美,有羽化登仙之態,瀟灑超脫,但也不乏方筆,巧妙化解圓滑,乾淨利落,斬截分明,秀麗之中平添一股雄強之氣。如《蘭亭序》之”懷“字。

3、用筆細膩,多留曲頭

《蘭亭序》用筆細膩,一絲一毫都能清晰展現,特別是在起筆,連筆之處,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起筆帶曲頭,是王羲之優美書風的典型體現。如《蘭亭系》之”其“字,筆筆都有曲頭,方向、形態各不相同。

4、一字之內,精心佈局

《蘭亭序》還善於在一字之內巧妙應用筆畫,如方圓筆的對比與協調,欹正變化,當重則重,當輕則輕,精心佈置,處處匠心。如《蘭亭序》”崇“字的輕與重、方與圓、欹與正對比關係,耐人尋味!


現代美術


《蘭亭序》的精髓

1:用毫得當

2:行筆遲速得宜

3:筆筆送到

4:欲橫先豎、欲豎先橫

5:牽絲不粗

6:轉鋒如筋

7:縱筆展放

8:搭鋒變化

9:接筆輕捷

10:圍筆流暢

11:翻筆生動

12:順應自然


無量砂紫砂壺


先是心情好,朋友多,少長鹹集,天氣好,暮春;風景好,有崇山峻嶺;最後最關鍵的是:

喝酒啊,喝得剛剛好的狀態。然後是羲之隨心所欲,寫下他人生最好的篇章。

李白斗酒詩百篇,張旭酒後狂草天下聞。

一切的書法創作都離不開創作者當時的心情,脫離開當時的場景只說筆法,這得是楷書之流。人在微醉之時,平時不能用的敢用了,平時沒有的也出來了,當然換個人喝酒後定,就是塗鴉和笑話。也就是一切又都離不開他平時的積累和習慣。這種微妙和平衡,即打破又在規矩之內,這種筆法就是讓他自己再來講,恐怕他也講不出來的。個人建議不妨再看看張照的《岳陽樓記》,這篇文章也是酒後所寫,注意其前後的用筆。你會看到一個書法家人的天性的釋放。


暗章立早


書聖的字千變萬化,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其核心除筆畫非富,筆法靈動…,最主要的還是“行氣”氣脈十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e0c33ca020fdc566913ecfe2aa34774\

清心書法工作室


湊湊熱鬧。蘭亭序是寶藏,學書者都能從中掘到寶貝,各自下的功夫不同,見解不同,收穫亦不同。我覺得蘭亭序的核心筆法是:調鋒,調向,調速,調度。且相互滲透,靈活運用。具體就不多說了,因為筆法是一個系列,三言兩語也說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