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三国最大政变时,夏侯玄手握重兵却为何等死?

吴少洪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夏侯玄应称呼夏侯霸为堂叔。而夏侯玄的妹子夏侯徽嫁给司马师,所以又是司马师的大舅子,其人从小聪明好学有名望,又长得仪表出众,时人目之以为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以之正气凛然之故,与诸葛诞、邓飏、田畴合称四聪,司马懿曾与他谈论官制,夏侯玄侃侃而谈连老司马也折服,但为人洁身自爱不屑奉迎,与曹睿的皇后之弟毛曾坐在一起深感屈辱,被魏明帝忌恨认为不给自己面子,仕途不顺。


夏侯尚的老婆是曹真的妹妹,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与曹真的儿子曹爽受命辅政,对于这位姑表兄弟曹爽也没有亏待他,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后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曹爽架空司马懿夺军政大权后,需要树立威望以收天下人心,不然仅凭空头支票难以服众,便与亲信筹划,打算发动战争增加砝码。244年三月,曹爽西至长安与夏侯玄统兵十余万,自骆谷口进攻汉中。蜀汉镇北将军王平带三万人马,审时度势,主动出击至兴势山迎敌,曹爽军被蜀汉军据住要害,进退不得,粮草告急,只得撤退,被蜀汉军好一阵冲杀狼狈而归。欲建功变成笑谈,夏侯玄也威望扫地“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时人讥之”。


249年,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趁曹芳曹爽新年外出祭奠明帝的机会,在老臣蒋济等的拥护下发动政变,以郭皇后谕旨夺曹爽兵权,另派心腹占据要害,把曹爽骗回洛阳,在何晏的配合下,族诛了曹爽等人的三族,“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高平陵之变彻底扭转曹魏政局,把国政大权从宗室手里转到世家望族手里,曹魏从此名存实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鉴于曹爽一系还有夏侯玄夏侯霸手握重兵在长安雍凉前线,便召夏侯玄入朝当大鸿胪,让雍州刺史郭淮代替他,夏侯霸也另有任命,夏侯霸认为大事不好,又与郭淮不和,留在军队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便劝说夏侯玄与他一同投奔蜀汉,夏侯玄平时以名士自居,自然不会做有辱先人的事,

“吾岂苟存自客於寇虏乎?遂还京师”,拒绝了。夏侯霸无奈只得孤身入蜀,夏侯玄此去,先后任过二个九卿职务,形同软禁,二年后司马师接替司马懿,卷入张缉之乱被杀。夏侯玄所长不是军阵,又以当时他在军队的人望,除了学夏侯霸外只得入朝,造反毫无胜算,单郭淮就能平了他。


南方鹏


夏侯玄更像是文臣,而非武将,没有将领气质,这点比叔叔夏侯霸要差。但是,他却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在宗室中,威望很高。魏晋玄谈,其实就是清谈,生性平淡寡欲,又怎么能和司马懿争权夺利呢?又怎么斗得过司马懿?司马懿也知道夏侯玄是个有才华无野心的人,所以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欣赏他,一方面他的宗室身份得提防。因此,司马懿没有杀他,只是召他回来而已。




高平陵之变前,夏侯玄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而他的叔叔夏侯霸,则是右将军,讨蜀护军,驻军陇西。可以说,他们是手握重兵了,但是为什么司马懿政变,一个乖乖入朝,一个逃入蜀汉呢?夏侯玄就算了,为何夏侯霸竟然也不起兵护主而出逃呢?《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夏侯霸是因为曹爽被杀,夏侯玄又被征入朝,新上任的上司郭淮和他不和导致。其实,郭淮是司马懿下的一步关键棋子,也是他在雍凉之地对抗蜀汉,经营多年的成果,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从后来郭淮和他后代的际遇来看,再结合他有多年的和司马懿一起战斗情谊,因此,估计他根本就是司马懿的人。而且,郭淮在多年和蜀汉的对抗中,也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在雍凉之地表现出色,累至前将军。夏侯玄虽然是郭淮的上司,夏侯霸纵然骁勇,但是二人属于“空降”,在军中的人脉和声望,哪能和郭淮相比。更别提,曹爽和夏侯玄的“骆谷之败”,大失人心,被人嘲笑,反观只有郭淮军未败,军事素养和能力更是高下立判了。所以,在军中的地位,表面上夏侯玄为尊,其实可能号召力都不如郭淮。和司马懿,郭淮同时代的战友兼部下,亲曹魏的费曜,戴陵等人又不知去向,可能战死或免职。是以在整个关中关右,无人能和郭淮抗衡,所以,夏侯霸只好投归了“杀父仇人”蜀汉。夏侯玄即使想起兵讨伐司马懿,也有心无力,更非郭淮对手了。



但是,夏侯玄如上文所说,是和清谈的玄学家,接到诏书,就返回朝廷了。司马懿如果不死,夏侯玄可能还会活长一点。可惜,司马懿死后不久,李丰等人就暗中谋划杀司马师,拥护夏侯玄,结果事发一起被诛。讲真,夏侯玄即使不涉及这事,司马师也一样不会放过这个有才华,有威望的宗室。


大飞熊ヽ骑士


按照惯例,咱们还是先来缕一缕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个所谓的三国最大政变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政变,而政变的导火线是魏国大将军曹爽与太傅司马懿争权。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一个是以司马懿为代表的满朝文武。

事件原委,需要追溯到魏明帝曹睿托孤,其亲指的辅政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



少帝曹芳即位后,曹爽由于掌控兵权,所以他开始大权独揽,将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排挤到一边,与司马懿一同遭到排挤的还有满朝的大部分非曹氏文武官员,取而代之的是曹爽的亲信以及曹家子弟,题中的夏侯玄差不多也是这时候被提拔成了手握重兵的将军。



当然,随着两大集团的矛盾不断尖锐,司马懿一直在密谋推翻曹爽。最后司马懿趁着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随同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的时候,在满朝文武官员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

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以及曹爽大军的营地,并宣告免除曹爽极其亲信的兵权。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曹爽此时却不知所措,即使手中依然握有重兵以及天子,但最终他还是投降了。



自此曹爽倒台,大权落到了司马懿手中,魏国不再姓曹。

接下了我们再来说说夏侯玄,他是曹氏宗亲,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右将军夏侯霸之侄、大将军曹爽表弟。其人博学多识,才华出众,长得也挺帅,在当时是个偶像级别的人物。

他表哥曹爽在上位后对其也颇为看重,将他一路提拔,直到高平陵之变,已经是征西大将军、都雍、凉二州军事,可以说是手握重兵。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出事以后,夏侯玄不出兵帮他表哥呢?

这不能怪夏侯玄,只能说是曹爽自己太傻了。

当时面对司马懿,曹爽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当时桓范建议曹爽学学他爷爷曹操,把少帝带到许昌,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对抗司马懿。那届时像夏侯玄自然是没话说,铁定带兵前来投奔。

结果曹爽这个人因为家眷在司马懿手中,而且他又害怕失败,觉得“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 然后就啥都没干,老老实实的交出了大权!

那对于夏侯玄他们来说,既然曹爽都认输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不过,最终曹爽并没有过上自己所认为的富贵安稳日子,先是被司马懿监视软禁,后来被诛杀。



而夏侯玄也因为司马懿得势,被剥夺了兵权。当然,夏侯玄这个人很识时务,他自从被征回朝廷后,从不结党营私,也未蓄养美姬。所以司马懿也没动他。 不过后来司马懿死了,司马师借着外戚张缉密谋政变一事儿,将夏侯玄诛灭三族! 时年四十六岁!



所以,并不是夏侯玄要等死,是曹爽在作死,还连累了自己这位表弟!

我是白话历史君,请多多关照!


白话历史君


其一,不是夏侯玄不动,而是曹爽不动。通过演义,我们可以得知夏侯玄本来是曹爽姑姑的儿子,有着表亲的关系。之前夏侯玄在曹叡当皇帝的时候,因为他不小心在得罪了曹叡之后被贬了官,而且不的重用,后来是曹爽在当了辅政大臣之后,他亲手再次把夏侯玄再次提拔起来了。从散骑常侍到中护军,征西将军。

因此,可以说夏侯玄的官路都是有曹爽的影子存在的,而这也是夏侯玄尊重曹爽的原因。但是,曹爽却是一个眼光比较短浅的一个人,他和司马懿同为辅政大臣,又是皇族宗亲,却因轻视司马懿而造成失败的后果。所以,当时夏侯玄的确掌握重兵,但曹爽的命令一直没有下达,因此他也不敢私自调动。

其二,眼光注定一个人的结局。夏侯玄是个聪明人,但过于聪明人往往是有好结果的。夏侯玄看重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而不是曹氏家族的利益。从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投降蜀国时,要求夏侯玄一起投降,却被他拒绝的情况可以看出。因此,尽管身处险境,夏侯玄也坦然面对。

其三,局势所逼。夏侯玄不是死在司马懿手中,而是死在“李丰政变”时的司马师手中。因为夏侯玄和司马懿再怎么不对付,但也有一定的交情,而且夏侯玄的不带兵反抗司马懿这一点,就让司马懿有了放夏侯玄的心。但司马师不同,两个人无情无缘,在没有交情的情况下,夏侯玄的站错队,就让司马师对其产生了杀害之心,况且那时的夏侯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因此,夏侯玄的死,只不过是政治斗争中一颗比较有影响力的弃子罢了。


韶华倾梦


夏侯玄曾经和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齐名,但是实际上他和司马师差距太远。魏明帝曾经因为他讲究浮华,而弃用他,足以说明夏侯玄徒有其表。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夏侯玄当然可以起兵,但是他绝对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何况司马懿这个时候完全掌控了魏国的大局。当然夏侯玄他没有起兵的果断,这里存在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因为夏侯玄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已经来了,他还想通过自己的妥协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司马懿正好抓着他这个弱点,把他招入朝廷加以控制。后来夏侯玄想借助少帝曹芳来搞宫廷政变,想推翻司马师,结果还没有起事就被司马师发现,少帝被废,参与者被灭族。


晓评三国


识时务者为俊杰。文官,主政。武将,掌军。司马懿作为魏国三朝元老,出将为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爪牙众多,什么风声都会很快传入他的耳朵,既有千里眼,也有顺风耳,多少人会摄于他的淫威,不敢轻举妄动。再说说夏侯家族,兴起于曹操刺杀董卓,夏侯渊,夏侯惇等家族混的顺风顺水,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操死后,朝局变动,曹氏宗亲地位缓缓而降,司马懿依据自己得天独厚的天才军事、政治手段,沉浮于曹魏的金銮殿上。所以说,稚嫩的夏侯玄肯定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会游泳的小老鼠


因为夏侯玄只是看起来手握重兵,他能想到的司马懿早已算到,你我能想到的司马懿也早已经算到。可以这么说,在当时那个环境下,那个天下大势里,那个盘棋中,司马懿已经掌握主动,掌握关键点,每个关键人的性格,家庭他会怎么选择,有什么选择,选每种都有不同的方案来对待,他已经把所有东西都掌控在手里。

按司马懿的性格要做就要做成,所以这些所有的事都考虑好,所有的东西都掌握住,所以他只是在走个形式。


观复其心


政变名称为高平陵之变,夏候玄军权被司马师所夺,他的叔叔夏侯霸投向魏国,夏侯玄此人比较忠心,是个玄学家,忠于魏国,不愿投向蜀国,所以他选择等死。


为你讲历史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夏候玄手握的肯定不是重兵。而且夏候玄应该是文官治国方面比较在行,统领打仗方面不行。因为正始五年,他与曹爽发动了对蜀汉的骆谷之役,谁知道失败了,大失人心。


天人啸剑


既然敢政变,基本上朝野上下已经控制的差不多了,这可不是开玩笑,没有实力谁去政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