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科学概念吗?

Nguyen_You


阴阳五行当然还不是科学概念,但是已经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阴阳五行在中国已经有非常长的历史!其发源于商末周初,发扬光大于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当时还专门有阴阳家!他们按照国人对自然届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阴阳八卦学说,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从而试图对复杂的大自然做出一定的解释!其进步意义在于在2000多年前就可以运用朴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认识自然!了解到自然之无限变化、了解到自然的由简到繁的衍生规律!是非常大的进步!而且可以说阴阳八卦实际上已经有了用复杂数学推算来解释世界的雏形!

但是,由于秦灭六国以后,秦王朝对除法家以外学说的打压!造成阴阳五行八卦研究的停滞,甚至焚书坑儒还毁掉了很多阴阳家的典籍!此后汉朝及其以后朝代又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阴阳五行学几乎再无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它完全沦为占卜之术,从而也再也不可能发展成科学!


地震博士


从科学的立场来看阴阳五行理论,是否正确?

 

中国古代和现在一样,有一群不安分的聪明人,他们与只管穿衣吃饭过日子的普通人不一样,不甘于醉生梦死,宁愿过苦日子,也要仰望星空,怀揣梦想。他们研究探索世上万物运行规律,创建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如今,有人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正确性提出置疑。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有先天阴阳五行与后天阴阳五行之分,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孪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一统属性)、火(运动属性)、土(存在属性)、金(空间属性)、水(时间属性)五种最基本的条件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这五种特性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旧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新五行学对原有的五行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认为木、火、土、金、水不但反映了宇宙世界的本来属性,也反映了人类思维的规律,对应着思维一统属性、运动属性、存在属性、空间属性、时间属性的五个维度。

从科学的立场来看,那么科学又是什么?科学是指人类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以及探寻最可靠知识的方法体系。而阴阳五行,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科学和哲学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从实践来看,阴阳五行这种哲学是不能指导现代科学的。

那么,阴阳五行的这种哲学缺陷是什么呢?就是缺乏科学依据,怎么解释只能依靠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可以说在个人的经验上是行得通的,但普遍来讲,似乎有点不太合理。

 

34



怀疑探索者


中医很神奇,拿针灸说一下。

人体穴位720个,针插在穴位上,是不痛的、不流血、只是酸胀的感觉。每个穴位都是这样。

中医黑们去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先不说效果如何,在落后的古代,如何做得到把针插入人体针不痛、不流血呢?并且人体上有高达近千的位置是这样。

就算是科技发达的今天,都不可能做到这点。为什么古人能够做到?所以,中医黑们,不要去怀疑那些中医理论。好好理解,好好体会。

神农尝百草,神农会一棵棵逐一的去吃?显然不可能的,否则早被毒死了。一定有理论指导,理论在哪?《黄帝内经》是谁写的?哪个年代?推断是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写在古籍上的,是谁就是谁吧。有文字记载就有中医和针灸的记载,究竟有了多少千年?


用户1855540373855


我是海天玄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红字“关注”我。

阴阳五行是科学概念吗?

把阴阳五行看成科学或者迷信,取决于人们自身的认识。就如同科学之所以为科学也不过是人们的认识和叫法。倘如今没有科学这个名词,又当如何?真理总是存在的。那么如果没有科学这个名词,阴阳五行还存在吗?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明白阴阳五行到底是不是科学的范畴。

浅显的来说,不明白阴阳五行的人就认为它是迷信;稍微明白阴阳五行的人就认为他是科学。而熟知现今科学知识又深入了解阴阳五行的人就会知道:阴阳五行剔除了迷信的历史外衣,里面剩下的就是朴素的世界认知学。

人类对自然世界包括对自身的认知,从来都不是割裂的,从来不是突然就明白了一切,而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以我们中国人为例,阴阳五行就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对 世界认知的痕迹。

五行包含了所有那个时代所能想到和看到的物质形态,人们针对它们做出研究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而能发现阴阳二性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进而发现阴阳和谐乃统一和谐之道。一而生道。道而演化万物。这是超前的科学研究成果。简单举个例子,譬如一个原子,大的范围来说就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当电荷数相当那么它就表现的稳定;当电荷数不相当,它就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倾向。从这里可以验证五行学说的正确性。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阴阳五行学说,必然有它的科学性。如果这个科学性被验证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我们有什么权力去一棍子打死? 相反打着阴阳五行去招摇撞骗的人,是破坏这个学说根本的人。因为普通大众更相信所谓的神力或者命理。智者不惘,你见过有几个风水师会给科学家,尤其是自然科学家算命呢?因为阴阳五行本来就是科学范畴的事。近代的大科学家自然就是代表科学的前端。而风水师于自然科学家面前就如同小儿科,在绝对的智慧面前,迷信是可笑和愚蠢的。

但在真理面前,阴阳五行值得后世科学家顶礼膜拜,向古代科学家和智慧者致敬。这就是人类发展的脉络,人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到一个高级文明的。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个路上就有阴阳五行。它需要继承和发展。焕发它曾经的活力和青春。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击“关注”,谢谢!


海天玄宇


阴阳五行是玄学不是科学,但有大师高人把他们往科学上扯,如此也就成了伪科学概念。

在说你不知道的知识前,我们先回忆一些大家知道的知识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上述三种知识最基础,了解的人也最多,基本上大家都认同,但还有一种大家都知道的五行知识在网上很多图片内容都是错的,此处称之为五行取色。

五行取色在古书中是:

东方五行属木——其色青

南方五行属火——其色赤

西方五行属金——其色白

北方五行属水——其色黑

中央五行属土——其色黄

这里的青色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嫩绿色,古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之色为青,大家看古装电视剧里面说的青天大老爷既是如此,天是啥颜色就不用多说了吧?但在今天网上的五行图多是此类:

当然也有错的少的,不过不是水错,就是木错。可叹的是韩国人还记得五行颜色如何,韩国冬奥会上五个小孩穿的都是正儿八经的五行取色。

行的颜色是我们今天介绍的第一个知识,由第一个知识引发的疑问将引来第二个知识。

为什么他们觉得木是绿色是错的?金是黄色是错的?水不是无色的吗?传统上为什么认知成黑色?

这一切的答案是金木水火土从来都不是实指,是虚指取象!最早记载阴阳五行的是《尚书·洪范》,书中的原文便是“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在说完金木水火土后,贤者箕子立马强调了他们的属性,又谈“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这些都是取象,就是怕遇上这些糊涂蛋后人,真把金木水火土当实指了。

(箕子后来北去辽东建立朝鲜,在古代朝鲜半岛奉其为祖,故他们对五行是那个国家发明的有自己的看法)

由此也引来了第三个知识,如何取象?

大家把金木水火土剥离开来就很好取象了。

金(少阴)木(少阳)水(老阴)火(老阳)土(中和)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些改成:

金(中年男人)木(小孩子)水(老年人)火(壮年人)土(青年人)

你还能把这些改成:

金(感觉公司快倒闭了)木(公司草创欣欣向荣)水(公司快要倒闭了)火(公司繁荣到极点,甚至养得活很多吃闲饭的)土(公司繁荣氛围很好)

凡此种种,只要符合金木水火土要点的你皆可取象。

但是这有什么用了?这也正是第四个知识,和第五个知识。

五行之用在于生克,生克大家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木不遇金克则难成大器!但被金喧宾夺主则会夭折。所以说依照五行思想,大家生活中有磨难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磨难和磨难太大!一帆风顺毫无波折的人生往往意味着无趣,大家遇到点困难啥的还是往好了想。

除了克之用,还有生之用,说个最简单的水为老阴事物发展到末期,就像莫言小说里的《天堂蒜薹之歌》,当然这几年这种事情也不少。蒜薹赚钱大家都种植蒜薹,但这个已经发展成水了,快嗝屁了,所以大家都亏损。如此第二年大家都不种蒜薹了,你这时如果瞅准机会种植,你反而可以赚钱。

这在五行中就是水生木,老阴生少阳,死了的将会诞生出新生的。

而这仅仅是五行生克最浅显的应用。


全真道士梁兴扬


这是一个大话题,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医学的核心灵魂,重要的理论思维。本人就从中医学理论思维哲学方法上讲来,才能把这讲清说透,因为没有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就没有中医学。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每个正统的中医人都能讲清楚这个问题,中医学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但其发展却是沿着医学科学自身的道路,紧密的与人体生理和病理、诊断和治疗相结合,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气、阴阳学说、五行不仅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且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你只有系统的学习了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才能够自已判断它科学不科学以及中医学科学不科学了,要讲明白此学说,得先从气说起。

气: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气的原始意义是指烟气、空气、呼吸之气等气体状态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古人引申提炼形成哲学的气的概念,用于指化生万物的元素和本源,气被想象为微细的质素,乃名精气,具有物质性、渗透性、分布的弥漫性,极大的包容性,能动性等特点。一些有形物都是由气构成,并且复归于气,宇宙是气本身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生生不息的过程,天地万物是由气连接维系在一起的统一整体,气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感应)的中介。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言“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番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但气不同于西方古代哲学中原子的概念,它是充盈无间、至精无形、能动的、可入的、无限的存在物,而原子则是一个个的被“虚空”间断的、有形的、不可再再分、不可入的微小粒子。气论哲学的基本理论可概括为本源与现象的统一,物质与运动的统一,物质运动与时空的统一,物质运动与规律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充分反映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气论哲学又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基础,《太极图说》言:“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说明天下本源于一气,气之运动分为阴阳,阴阳变化则为五行,产生万物。中医学引入并发展了气的概念,其含义有天地自然之气,人的生理之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正气等)致病邪气以及药物之气等,并以气的制约依存、消长转化、升降出入等运动规律说明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进而指导养生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构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阴阳的本意是指日照的向背,《说文通训定声》言:“侌(阴)者见云不见日,易(阳)者云开而见日。”后引伸指两种相互对立的气或气的两种状态。《国语-周语上》说:“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战国时阴阳概念则进一步被用来称谓世界上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或属性。凡动的、热的、向上的、向外的、明亮、亢进的、强壮的为阳,凡静的、减退的、虚弱的、向下的等为阴,并认识到阴阳的相互作用对于万物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管子-乘马》言“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易传》对阴阳的概念作了重要发挥,《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的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并用阴阳的运动来类比社会现象。

阴阳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广泛性、可分性、相对性、严格的规律性等特点。阴阳不同于现代哲学矛盾的概念,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示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矛盾范畴对对立双方的属性无任何规定性,而阴阳范畴对在研究事物对立统一关系时,对对立双方的属性尚有质的规定性,且阴阳在中医学领域中,有其医学的特指,即本体阴阳。中医学引入并发展了阴阳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可分为哲学阴阳和医学阴阳两大类。哲学阴阳指代表着自然界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如自然气候中的冷和暖。医学阴阳也称本体阴阳,其中将对人体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称为阳;对人体具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称为阴,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中医学并以阴阳的属性及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等运动规律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药性理论的研究和养生等。

阴阳学说:古人以阴和阳的相互属性及消长变化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下孳生着、发展者;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变化的结果,一切事物都可概括为阴和阳两大类,任何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个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被分为阴阳;阴阳双方是处在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的状态。中医学吸收了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但其发展都是沿着医学科学自身的道路,紧密地与人体生理和病理、诊断和治疗相结合,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阴阳学说不仅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阴阳比类对应

依据阴阳学说,可以把自然界的所有事物和状态分成阴和阳的两大类,凡属于表露于外的、热的、实的、明亮的、伸张的、开放的、向前向上的、无形的、活跃的、急速的等均归于阳类;凡属于收藏于内的、寒的、虚的、晦暗的、屈缩的、闭合的、向后向下的、有形的、平静的、迟缓的等归属于阴类;而且阳类的每一种事物又分别同阴类的每一种事物一一对应,构成组合。这样,就把整个世界无限多样的事物统统交织进入了那张既分类又对应的思维之网,为自然界勾画出了一副有秩序、有规律的画面。这里有两条思维线索:一条纵的,按形式逻辑的分类方法进行,依此,阳阴可以包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而且因分类的原则是按抽象的事物性质,所以它“有名而无形”。另一条按横的,即按辨证逻辑的朴素对立统一思想进行,依此,阴和阳两类中的每一个具体事物不仅按类别有序分别,而且分别与另一类的对立事物相结合,构成一个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阴阳交感互错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阴阳互错,而变由生也。”交感相错类同于相互作用,他是阴阳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只有在阴阳两者交感相错,不断发生作用的条件下,才可能进一步呈现出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特性或趋向。若阴阳的交感相错关系失常,就可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气不相顺接”和“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等病理变化。

阴阳相反相成

相反,即对立制约;相成,即互根互用。阴阳的相反,一是指阴阳的属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等,凡阴阳都存在着相对性,此即对立之谓;二是指

某范畴的阴阳,属性相对的同时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表现出阴约束阳,阳牵制阴,两者呈现出你强我弱的动态联系,如寒与热、动与静、阴邪与阳气,阳邪与阴血等关系。阴阳的相成,一方面是指凡阴阳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指在相互依从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尚有相互促进、相互资生的关系,如气与血、脏与腑、物质与功能等,“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的相反相成,制约互用,构成的阴阳之间的自调性。

阴阳消长转化

消长是指阴阳运动中量的减少、变弱或增多、变强,阴阳的制约和互用即在消长过程中得以实现,只不过制约关系常和对立双方的一长(消)则一消(长)的运动形式相联系,而互用主要表现为对立双方的皆长或皆消。阴阳消长的认识体现了古人对阴阳双方始终处于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深刻把握,平衡则是指这种运动变化处于一定的范围、限度和时空之内,“阴平阳秘”便是对这种理想状态的概括。若这种阴阳消长的过程发生异常,造成阴阳偏盛偏衰,即为病理现象。常用消长拮抗的原理进行法疗,如滋阴潜阳,或益气养血等,可使人重获健康。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从原先以阴(阳)占主导的状态,由于消长之故,转变为以阳(阴)占主导的新态势,即事物质态的改变,而这种变化,又是循环往复地不断进行着的,也即所谓“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在中医理论上不仅承认在特定条件下阴证和阳证、表证和里证、虚证和实证、寒症和热症均可发生变化,而且临床十分注意根据阴阳转化进行动态分析,用不同主药以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

阴阳离合

中医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类,在这里的阴阳都不是凝固的、单一的、绝对的,而是灵活的、复杂的、相对的。因为事物都是有层次的,所以阴阳的划分也是有层次的,阳不是绝对的阳,阴也不是绝对的阴,阴阳两者互含互藏。而且由于事物的层次是不断地接层次递进。这种阴阳离合、互含递进的模式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人辩证思维的能力,展示了矛盾双方的互容性,层次性和普遍性。诚如吴昆言:阴阳“离则为三,合则为一,从三而十百千万,皆离也;三阳归一阳,三阴归一阴,皆合也。”指出了自然界阴阳虽有万千变化,但其要仍在于一阴一阳。中医以此方法分析丶综合一切事物的特性,论人体,则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谈病邪,则分为阴阳二类;涉及中医治疗体系,则以阴阳为总纲。无论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都贯穿阴阳离合。

阴阳反照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即阴阳之间相互反应,相互包涵,故由阴可以见阳,由阳可以知阴。阴阳反照的特性来源于阴阳的相互作用,由于相互作用各自把自已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同时可以做到“以阴见阳,以阳知阴”,主要依靠“阴阳反照”,通过间接途经认识人体、病因、药性。如《灵枢-外揣》说“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是谓阴阳之故,天地之盖。”即医者利用机体表里内外有形与影、鼓与响的对应关系,利用机体对病邪、对药物会产生确定性反应的原理,主要借助对人体表征的观察,分析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各种不同反应,逐步推知人体内部构造,得出藏象经络理论;同时逐步推知病因药性,得出中医病因学和药物学。前者属于“司外揣内”、“由远及近”,后者属于“司内揣外”、“由近及远”,鲜明地体现了“阴阳反照”,间接认识的特点。

阴阳平秘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指出阴阳平秘即有序稳定,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伤寒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阴阳自和”的命题,说明从病理上的阴阳失调趋向阴阳平秘的建立,表示疾病转入痊愈状态。否则,“阴平阳秘”的解体(偏之极),必然出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严重后果。中医养生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方法,就在于维持或促进人体处于阴阳平秘的状态。

阴阳平秘的调节机制,一是阴阳的互根互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是通过阴阳合作、相互为用来达到调节的目的;二是通过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排斥来调节,如果阴阳的某一方亢盛,那么与它相对的另一方就会起抵消其偏盛的作用,从而维持机体阴阳的有序稳定。只有当阴阳这种调节机能减退或外环境的作用超过其调节能力时,机体才显示出病态。所以,阴阳这种相互调节作用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五行、五行学说、五行生克制化、五行乘侮、五行胜复、五行休王、五行颠倒。(详见本人主页2017年10月4日在《子午流注是哪位中国古代科学家提出来的,和生物钟有关系吗》的问答之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气、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之全部内容,与爱好祖国传统文化,中医爱好者们共同揣摩学习。




手机用户落霞孤鹜


阴阳五行是科学概念吗?这个问题好难回答!!

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于夏朝,形成学派于春秋,战国后期被儒家思想吸收、改造,成为大一统思想的一部分,其思想精髓早以融入我们的骨血,指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哲学范畴,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为我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对当代社会也是影响巨大。比如,阴阳五行学说推动了八卦的完善,八卦数理启发了二进制的产生,二进制直接决定了电脑的发展,电脑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的网络世界,包括你现在你能看到这段话……



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科学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而阴阳五行促进了哲学的产生!


看到这儿大家明白了,这个问题问的好幼稚,实在是很难回答。这就好比一个小孩管一个老人要“出生证明”,丫的,你爹都是我生的,你还管我要证明,证明你妹啊!

大家说是不是?


百晓生晓天机


其它不想多说,这里就说一点。

经常看到有人说阴阳五行推动了八卦,八卦里面有二进制数,计算机使用了二进制数,所以阴阳五行很厉害。

这绝对是扯蛋。

进制本身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概念。原始人结绳记事,在每个绳上打个结,那就是一进制。如果原始人稍微聪明一点,发现一条绳子上打八个结就打不下了,他们灵机一动,用一块小石头来表示打了八个结的绳子,那就是八进制。没什么复杂的,原始人都会。

古代的秤16两一斤,那就是十六进制。很多场合画“正”来计数,那就是五进制。一天十二个时辰,那就是十二进制。

至于为什么通常采用十进制?有一个很靠谱的解释(不是开玩笑):因为人有十根手指头。

至于计算机为什么采用二进制,那是因为计算机是由逻辑电路组成的,逻辑电路有两种状态:断开与接通。所以计算机用二进制最方便也最稳定。

计算机虽然是使用二进制计算的,但光有二进制可造不出计算机来。把计算机技术和五行八卦联系起来,只能说想象力丰富。建议研究阴阳五行的人还是学学老祖宗,往玄里说,说的越玄越好,云里雾里让人不知所云是最佳状态。别往实例上靠,特别是别往数学物理学上靠,一靠就破绽百出。


丹读


阴阳五行不是科学概念,而是一种哲学的世界观。



科学概念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显然,阴阳五行不具备这个特点。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以及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所以,这一套体系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

但我不得不说的是,虽然阴阳五行不是科学概念,但并不意味着这套东西没用。

纯粹的阴阳五行是一种哲学观,世界观,这也不是什么封建迷信。阴阳阐述的是一种辩证对立的关系。五行也是系统讨论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古人把阴阳五行用来解释身边的各种现象,所以在传统的文化中,无论是武术,中医还是理学,都用到了阴阳五行的观念,这就是古人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法。



直到今天,阴阳五行的概念也还有它的价值。一则适当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古代的文献资料,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另外,阴阳辩证看待事物的对立统一,五行系统认识事物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能指导我们比较全面的看待周围的问题。

所以,一方面不要把阴阳五行和科学概念相混淆,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够一味的去否定阴阳五行的概念,这毕竟是我们国家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是封建迷信。只有将阴阳五行神秘化用在算命占卜上才是迷信,这套哲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阴阳五行是一种哲学推道理论→而哲学在分类上是"非科学",而不是科学理论。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色各的"成果"→这些"成果"到了今天可分为三个方面:

A>物理世界的成果:→经验的和科学的

→在科学产生以前,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是靠"经验积累和传承"来改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比如:饮食/耕田种地/求医问药/生儿育女→都是靠经验而行,那时的人们只评估其是否有用,而不知道科不科学。

→上世纪中叶,在欧洲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实践活动→"科学","科学"实践活动与经验实践活动最大的区别是:科学是人们自觉的"实验活动"!!



B>思想世界的成果→哲学和宗教。

有些思想家不断的理论推导/著书立说,就形成了哲学

西方哲学是从本体论发展而的自然哲学,它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发展,而中国哲学虽然也来自然,但却走上了"主观化哲学"道路,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只有符号意义,而没有追本溯源的本体意义,是一种空壳化的哲学!!



C>语言符号世界的成果→这方面主要表面为文学艺术/音乐美术等等。

→上A>中的"经验"和BC都是"非科学"成果,只有人类自觉的"实验"成果才是"科学"。

→按卡尔.波普尔的说法:"科学"是可证实的又是可证伪的,而"非科学"也许是可证实的却是不可证伪的→是否"可证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线。

因此,"阴阳五行"是哲学理论,象其它的哲学理论一样,是理论推导而非来自"实验",因此"阴阳五行"是属于"非科学"!!



为什么有人坚称"阴阳五行"是科学的呢?

→这些人把科学概念作了扩大化的理解,把"科学"理解成"合理的、很好的",有人认为"阴阳五行"好得不得了,就说它是科学的,这是在傍"科学"的大款,把非科学当成科学来宣扬就容易搞成"伪科学`→由阴阳五行演化而来的风水师/算命师/伪中医大师就由此而来!!

还有的人是在胡说八道地把阴阳五行当作科学!!

前面说过,中国哲学虽然也来自然,但却走上了"主观哲学"道路,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只有符号意义,而没有追本溯源的本体意义。

它把病解释成阴阳相突/地震也解释成阴阳相突/电也解释成阴阳相突/四时变化解释成阴阳轮回,看似是一把万能钥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化空壳化的哲学!!→不但无助于追本溯源地解决问题,反而掩盖事实真象和本质,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就是中国的经验式的四大发明没有发展成科学的根源!|


以上金木水火土,只是一个空壳化的符号,人们据此贴标签化地去解释万事万物,毫无"本体论"意义的本质是什么?>

因此,阴阳五行不但不是"科学"的哲学,甚至连一个好的哲学也算不上,不然,为什么中国人要去德国找马克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