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有着几次和假释官员的谈话,唯独最后一次才成功,你怎么看?

影视北阁


瑞德在电影中经历了三次和假释官的谈话,第一次是在他入狱二十年的时候。而第三次,瑞德的“无所谓”的态度反而假释成功,那个时候他已经在肖生克监狱待了四十年了!

瑞德前两次的假释为什么没成功?反而第三次那种“无所谓”的态度让假释官给他盖了“通过”章呢?

瑞德在监狱待了二十年的时候,第一次的假释面谈的话语太过敷衍


瑞德就是一直在重复自己已经洗心革面,不会危害社会。看电影的时候觉得瑞德这个时候的想法只是想出去,对于什么“洗心革面”“上帝为证”之类的,只是想通过的措辞,重新回到社会而已,没有对自己的罪行有一点的后悔想法!

瑞德关了二十年后,安迪才刚刚进来,慢慢的和安迪成为了好友!


瑞德犯得是杀人罪,算是肖生克监狱的“权威人士”。第二次假释面谈中,瑞德的谈话和第一次基本一模一样

瑞德和安迪说过,在这个肖生克监狱里面,都是无罪的,而自己是唯一一个有罪的人。瑞德这个时候已经和安迪成为了好友,他不相信安迪这样的人会犯“杀人罪”,便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而第二次假释中,瑞德还是那种“官方”的回答,只是想着能够出去。这样当然不会准许通过!

而在第三次的假释面谈中,可以看出来瑞德的态度虽然对于出狱很是无所谓,但是对于以前所犯下的罪行,是真的后悔了。

经历了老布出狱后的自杀,经历了安迪苦心19年的越狱,瑞德觉得自己不可能会成为安迪那样的人,他出狱后,只会是另一个老布。所以这一次面谈中,瑞德对于出不出狱已经无所谓了。

可以从瑞德的话语中看出来,他觉得自己已经体制化了,离不离开这片“高墙”也无所谓了。但是他依旧对于自己年轻时候所犯的罪行有了深深的悔意!他觉得,如果自己当初没有犯罪,或许现在就像安迪一般的自由,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才说“假不假释,他不在乎”

瑞德出狱过后,本来也想和老布一般早点“结束自己”,但是他答应过自己的好友一个承诺,自己必须去完成!在看到大橡树下面的“目的地”和“车费”的时候,瑞德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起码他还有这个出狱之前都为自己着想的好友安迪!

瑞德的前两次“假释面谈”太过“官方”,一心只想出去,对于犯下的罪行没有悔意!而最后一次中,瑞德是有了深深的悔意,而且对于出狱的想法不再是那么强烈,所以被“核准通过”


娱乐T嗅


这部电影我没看过,接到邀请后我把电影看了一遍,简单说说我的理解。电影里面前后共见了3次假释官,但是根据后面10年见一次的频率,他应该在第十年时候也见过一次,不过电影没体现出来。

瑞德第一次见到假释官是他进入肖申克监狱的第20年,这时候的他充满了出去的希望,从他回答问题的表情能看出他很认真的回答了假释官的问题,渴望能够假释,他还年轻。



第二次见到假释官时,他已经在监狱呆了30年,因为经历了布鲁克出狱后自杀的事件,瑞德已经不想出去了,他回答假释官问题时表情很犹豫,这时他已经没有出去的强烈愿望,他已经放弃了出去的希望。



瑞德第三次见到假释官时是他在监狱里的第40个年头,他已经彻底失去了出去想法,甚至是害怕出去,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老了,他知道自己出去后的结果会和布鲁克一样的,他故意气假释官想继续留在监狱里,假释成功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担心,出狱后杂货店老板告诉他上厕所不用报告时他竟然尿不出来了,如果不是安迪留下的信他的结局要么是回到监狱要么就是选择和布鲁克一样了结自己的生命。



当人失去了自由以后会被剥夺一切,除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思想失去了希望以后就会失去活下去的动力,长期的生活习惯会改变一切,就像安迪说的监狱高墙 ,开始你会痛恨它,慢慢你会喜欢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人活着就就要有希望


昊子轩


有三次

第一次被拒绝 在面对着当权者的问话的时候,是带着恐惧的。所以他说的话,更多的是像我们去参加面试一样,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去。

第二次被拒绝 能感觉出是套话。虽然不排除他是真的这样想的。但是明显可以感到,这是他在权力面前,低声下气,小心翼翼。

第三次通过 他把心里想说的话全部一次说 了出来。在当时应该是非常绝望的。

与其去分析这最后一次为什么能出去,还不如去分析之前几次为什么不能出去作为假释官们,每天都会跟不同的犯人打交道,分辨出哪个是真心,哪次是假意,简直轻而易举,<只有在你连出去都不想的时候,把你放出去,他们才能够安心的觉得你这个人无害了。>





宁檬吖


这和救赎有关。全片第一次出现救赎,是典狱长查房的时候,指着男主房间里的圣经说这里有救赎。意思是叫他信上帝、信命。而男主回答说是的、这里有救赎。因为里面藏有挖地道的锤子,男主不信命、要抗争。而瑞德在入狱三十年后的保释申请中回答自己被改造好了、愿上帝保佑之类的话,最后被拒绝。入狱四十年的保释申请中什么都无所谓反而被同意了。这是也是一个对比,说明命由己不由人。还有监狱里管理图书的老头,完完全全被监狱改造了,出狱后反而不适应社会,自杀了。瑞德四十年后出狱,在同一个房梁上刻上“瑞德也来过”,表示他要和命运抗争到底,又是一个对比。


壕坤


瑞德前两次的假释谈话时,都有迫切想出去获得自由的想法。他给假释官释放的信息是我悔改了,我一定改过自新。语言上的悔过和灵魂上的改过自新是有区别的,所以假释官给了REJECTED.


第三次谈话则不同,此时瑞德已经不再对出去抱有幻想,同时给过和安迪二十年的相处,以及自杀的老头给他带来思考,四十年了,他出去后一切都变化了。即使出去,他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外边的生活了。


这时候他已经从心里去悔过,想回到过去和那个年轻人谈谈话,可能当初那个自己就不会走这条路了。


或许是这句话打动了假释官,以瑞德年老的身驱,也不再像当年那么强壮,出去后以自己的经历告诫那些正在迷茫的年轻人,这或许是对社会的一贡献呢。


所以第三次放了。


米艾61


这部电影看了很多遍,确实是一部百看不腻的影片,其实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前面几次都不给假释,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角色心态变了,之前他一直渴望出去,一直认为外面的世界更好,最后一次面谈时,他给官员们展示出来了那种无所谓、安逸的样子,傻恰恰就是这个样子才让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也许这就是美国司法的目的,可能在他们眼里,人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动力去做一些事,更可能会出现为了某样物品不择手段,他们的司法就是要扼杀这样的思维,让每一个假释的人都可以放下执念和追求,清淡的度过余生,不给社会只要麻烦,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谢谢


Yx九十多个钢镚


第一次,他信誓旦旦保证不再犯错,对过往和自己的人生只字不提。就好像电影里的那句: Same day, old shit. 每一天在他看来就是一坨屎,没什么好说的。



第二次,发生在布鲁克出狱自杀后,他的态度开始改变。他认为自己被肖申克“体制化”了,害怕所谓的自由,有些犹豫。也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第三次,安迪的离开让他看到了对自己的后悔和失望。安迪是那只关不住的鸟,可他又是什么呢。他说: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只剩下我这个老头子,这就是现在的我,我得活下去。



这份真诚打动了假释官。所以最后一次成功了。

在肖申克,瑞德的心灵也得到了救赎,获得了自由。


兔子吥乖


不请自来。肖申克监狱认为,像瑞德这样重犯,假释的条件是:你必须被体制化,出狱后对社会再无危害,方可通过。前两次只因年轻的瑞德还保留着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欲望,而假释官不能确定这种欲望会不会成为他再次犯罪的根源,所以被拒绝。而且只要有了欲望,就不能彻底去反思,自己曾经所做的事情,有多不应该。第三次的瑞德经过了安迪那次谈话,才大彻大悟。安迪认为,自己虽然没杀害妻子,但是妻子的出轨,以及后来所遭受的不幸,和自己不善言辞表达有一定的关联,自己理应受到惩罚,从此之后,瑞德才开始认罪,并且已彻底被体制化,这样的年迈的瑞徳才会被假释通过,这样的瑞德才会被认为对社会几乎无害。我以为,这是本片的主题之一,就是:有的错误,需要你用一辈子来救赎。文笔不够流畅,不知是否能表达清楚,大家凑合着看,热情讨论。


蓬蒿君A


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去谈话的时候他很随意,不觉得自己能出去,自然也就通不过假释。第二次的时候,他可能是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也没能出去。

外面传来了老布的死讯,让他对出去已经不敢在抱有太大希望了。在这里他是无所不能的瑞德,但是在外面他是个连尿尿都要打报告的人。第三次假释的时候,他已经看淡了,生活有时候就是喜欢跟你开这种玩笑。你越想得到,就偏得不到,你对他不怎么上心,结果就得到了。



苏拉威西影评


这里是十四。

我觉得到了第三次才成功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是有了前两次的铺垫,如果一直不成功的话那样瑞德不得老死在监狱里面了,那和安迪之间的约定该怎么办,那导演也不会安排安迪和瑞德说的要去找留在大树底下的东西了。

然后最重要的原因是瑞德最后一次是真的释怀了看开了,在没有遇到安迪之前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出去,出去后能够干些什么,遇到了安迪之后他开始慢慢的学会思考了,也可以说是从安迪身上学到了东西。

最后是他年纪确实很大了,可能监狱的人也不忍心让他老死在里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