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能和千古一帝康熙比嗎?

笑似花解語ID


康熙千古一帝的名頭是誰給定的?我相信一談這個名分必定有很多人跳出來反駁,我本人就不太支持這個論斷。

另外,這個問題,太主觀,太唯心了。一上來就把康熙放到千古一帝的位置你讓另外兩父子怎麼跟他爭?

在我的觀點裡,千古一帝的評判範圍好歹也是要一千年以內功績貢獻對後世影響力最大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你上來就稱康熙為近一千年以來的“一帝”了,這還怎麼讓同屬一個千年內的朱家父子跟他相提並論?

所以毫不客觀,上來就下了定論,怎麼比?



而在我看來,清承於明制,沒有明代兩帝的貢獻,清聖祖再牛逼,也不可能憑空創造一個新制度吧。原則上來說,清代其實也就是順著明代的治政邏輯,走的路線也是文官政治科舉選拔,對後世,對社會的影響並不是兩類似前兩個星期前年秦始皇唐太宗那般大。

至於擴版圖,增人口,輕賦稅,各種功績也是尋著前人的路子再走,實質上來講,中國社會的本質還是原來的樣子,過去兩百年的時光,農民還是原來毫無政治權利的農民,地主還是原來作威作福的地主,只是人換了一茬而已。

而在治政上面,清朝實際上是退步了的。當然這裡面有民族緣故,我們先把漢滿這個尖銳的民族問題放一邊,就以皇帝的權力擴張來說說,為什麼清是退步了的。



明時帝權也是極盛,朱元璋廢丞相自己擔起了總理朝政的活,所以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勞模皇帝,可問題是這樣真的好嗎?

在這種政治權力構架之下,天下臣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沒有受到一定限制的皇權,太依賴於皇帝個人的能力,節操水平了。

但隨著明朝制度的斷變化,權力構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內閣的出現,以及內閣得到控六部的權力以後,已經儼然能夠於君權相抗衡,此種政治構架,國事不再是天子一人而決的局面,哪怕天子不能理事,也不會妨礙國家體制正常運作。

但事情到了清代,又來了一個大轉變,由秘書角色轉變為實權的內閣,再次變會了大秘書的的角色,文官集團的核心權力被收回,自此有清一代,皇帝權力到達頂峰,人臣連臉都不要的跪舔君權,自稱奴才。皇帝真正不受到儒家道德,士人輿論的約束,一言而決,無人敢觸。



你看有清一代,出過一個直言敢柬的諍臣嗎?我讀書少,表示一個沒有聽過。整個朝廷文臣系統,官僚主義之風達到了頂點,遇事做事首先揣摩皇帝陛下的意思,毫無立場可言。

康熙之所以有康熙之盛世,並不是因為他能力高於歷代開創盛世的帝王,而是,他想做什麼事情,在他平了鰲拜收權以後,都不會有人敢柬敢攔著,而且這個水分還挺大,擴的疆土,除了中原東北地區以外,其他諸如西藏,蒙古也只是名義上的,實質上並未歸附。

如此看來,清代在制度的發展上,是退步了的,太過於依賴皇帝的聖明處理政務,權力的失衡很容易造成國家的動盪,所以整個清代,並沒有真正意義上人心完全歸附的時期。


緣説


韃清十二帝比不上朱元璋一根腳毛。。奴兒哈刺只不過是明朝大將李成梁養的狗。。怎麼能和他主子的主子的祖父比??


玄龍棋steamGame


清宮戲看多了吧?除了滿人,有幾個承認康熙是千古一帝的。還向天再借500年。。。。華夏只有一位千古一帝,那人叫嬴政。此外還有大帝漢武,明君唐宗。朱元璋驅逐韃虜,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元,明成祖北擊蒙古七下西洋,豈是任何一位滿清帝王可比。


杜小強1


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靠的是“情緒”而不是“理性”,看似是在激昂文字,侃侃而談,實際上沒有一點理論或者史實依據,或道聽途說。


實際上,康熙皇帝的功績而言,是強於明朝這兩個皇帝的,這一點很清楚。

首先來看看社會的治理方面。朱元璋和朱棣採取的,是嚴密的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動,同時將某一批人世世代代的命運固定為最底層。朱元璋和朱棣時期,也因此發生了很多起農民起義(出發點僅僅在於反抗明朝暴政而不是所謂的民族起義)。從這一點來看,朱家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差。而康熙年間則對百姓控制得很鬆,有其是到了後期,永不加賦,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


再來看武功。朱家父子面對分裂的蒙古部落,並沒有肅清之。朱元璋尚且派藍玉北伐,取得了一些功績;而朱棣的五次北伐,大多是武裝遊行,沒有實際作用,反而因此使得明朝疲敝不堪,撤回長城以北的衛所,明朝的收縮自此開始。康熙皇帝則擊敗了強勢的準噶爾汗國,同時擊敗沙俄(平內亂就不算在裡頭)。

至於疆域,康熙年間實際控制地區已經到達蒙古高原,通過尼布楚條約確定了對蒙古地區的主權;而朱元璋,朱棣,實際控制不過長城以北幾十公里。且朱棣後期完全收縮到長城。至於明朝軍隊曾經到達過的北海,並不是貝加爾湖,而是貝爾湖。位置在哪裡?內蒙古呼倫貝爾,因為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

最重要的是對待商業的態度,朱元璋一直是奉行海禁,抑制海外貿易;朱棣雖然派遣鄭和下西洋,然而對於海禁(民間貿易)一直是禁止的。康熙前期,因為對付鄭成功的緣故,曾經海禁過,但鄭成功平定後,康熙下達展界令,沿海所有關口幾乎都對外開放,用於民間貿易。


綜上而言,康熙可以說強於朱元璋,朱棣。實際上,要客觀評價康熙很簡單,只要把他假設為漢族皇帝,再看他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客觀一些。因為,很多人評價歷史人物,靠的是自己的情感而非史實。


庭州行者


清朝沒啥皇帝拿得出手,明朝那兩位,厲害去了,清朝劇少看,拉低智商。


坑坑小太爺


事實上,我也算是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吧。但是,凡事也要尊重事實,不能完全感情用事。

我們來比較一下彼此的文治武功吧。

首先看看雙方所處的身份地位。

大家可能都會覺得,老朱的天下是自己打下的,肯定艱難,而康熙的卻是繼承來的,說難聽點就是靠投胎。這當然有道理。但別忘了另一句話: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

康熙八歲登基,16歲親政。那個時候政治資源並未向他傾斜,事實上對他來說似乎也算是白手起家了。一個少年,能夠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擊敗那些權臣大佬,不能不說是厲害。

再來看看怎麼對待屬下。

老朱一上臺,都是大殺功臣,而且還殺得過極致。藍玉胡惟庸,即使是真有罪,殺幾個人總夠了吧?可他們殺得很極致,一個案子便要了幾萬人的命。這樣的手段,用殺人如麻來形容也不為過吧?

特別是朱四,他在政績上我不懷疑他,但是在殺人方面,我也不懷疑他。在做上皇帝之前,手下謀士就反覆告誡:不要把天下讀書人的種子給滅了。可他倒好,一登基便滅人家“十族”。

這樣的事情,康熙似乎沒做過。

就我個人來說,衡量一個皇帝好不好,主要是根據他們殺人的數量來判斷。殺人越多,縱使他創下再大的豐功偉績,也不過是為了自己一己私慾,未必就是為百姓考慮。

只是,題主的描述,就主觀上看似乎也正是為了給康熙站臺吧?康熙真是“千古一帝”?而且,還要用兩個皇帝加一起來跟他比,明顯就是貶朱揚滿嘛!有失公平哦!


史海驚奇錄


首先這個命題就是一個偽命題,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稱千古一帝的只有一個半人。第一個始皇帝,車同軌,書同文。首創郡縣制,首稱皇帝等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皇帝這個職業裡可謂是祖師爺。另外半個個人認為是楊廣,這位被黑的最慘的皇帝。他首創科舉,打破了中國近千年的門閥制度。讓更多的寒門子弟可以入仕。開大運河。利通南北。堪比秦皇之萬里長城。只可惜三徵高句麗,動搖了國本,最後身死國滅。和他的很多同行們比起來,可謂是千古奇冤。古往今來有玩樂丟天下者。而楊廣獨以聖明亡國。在來說康熙大帝把他稱為千古一帝純粹是文人的馬屁之舉。在國外他比不上和他同時代的彼得大帝,華盛頓,路易十四。這些君主為國家的未來可謂是高瞻遠矚 ,而康熙大帝只會固步自封。在國內大興文字獄。控制思想。文人動輒白刃加身。智擒鰲拜,只是統治階級的重新洗牌。平三藩,徵葛爾丹。只是為了統治階級自身的利益。收臺也是無奈之舉。臺灣鄭氏沿海襲擾,動了清王朝的命根子。大清的財賦重地別人想搶就搶 不收臺就無法保證長治久安。康熙的政績只能說比別的帝王做的更出色。如果把眼光放到世界他根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主。他的不合格將由他的子孫來買單。在說朱元璋朱棣父子。朱元璋恢復民力和驅逐暴元。改善民生。這些舉措證明了他是個優秀的皇帝,朱棣命鄭和下西洋和康熙的固步自封不可同日而語。由此高下立判。





粉黛薄妝晚


兩個渣渣,不是數學中的負乘負得正,而是負減負負數更大。朱元璋定下了滅漢自肥之策,朱棣則把宗室當大漢的駐蟲養。兩人和康熙的仁育天下,無可比性。


安平144796971


不想討論這個問題,我只知道明朝洪武時期的領土不如滿清韃子康熙時期的領土廣大,再者別看康熙是韃子,平三番 徵蒙古 西藏 滅臺灣 懾沙俄,簽定《尼布楚條約》,使中國領土盛世於大明朝之前!朱元璋好像就只會殺功臣 懲貪官吧?為鞏固皇權,又搞出東西廠特務錦衣衛監察百官,致使後來東廠宦官當道,給後世朱氏子孫造成多大的不便!


飛雲飄月258156925


“千古一帝”這個稱號,我想不出除了秦始皇之外還有誰能沾邊。不接受反駁。至於你說康熙對比朱元璋和朱棣,實在對不起,一個朱元璋他都比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