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时把地缘最差的地盘留给自己?

小小嬴政


项羽分封之地差吗?我看未必。从实际情况分析可得,项羽的封地应属当时经济、政治、农业最富足的地区,而此时的关中由于天灾人祸已不具有优势,还有一点就是项羽手下皆为楚人,都有衣锦还乡的愿望。对项羽封地不差的结论分析如下。

首先,秦地项羽自然不能分封,秦人大多都恨项羽,屠城杀降、放火焚城、盗墓抢劫,因而不得民心。其次,三晋地区多有匈奴威胁,而燕、齐多豪强大族,未必能听他号令。最后,巴蜀在没有汉中的情况下,亦不牢固,很难坚守。项羽自己控制的彭城一带地区,是原来魏、宋、卫等国故地,濮阳、大梁及陶邑都在这里,这就是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中原地区。

从政治上看,彭城属居“九郡之中,举天下南北之脊,关外之形胜必争之地也。”加之三秦对楚的依附,即便项羽不坐镇关中,也能居彭城而掌控全国。

从军事上看,宋代苏轼说:“昔项羽烧咸阳而东归,则都彭城,夫以羽之雄略,则彭城之险固形便,足以得志于诸侯者可知矣。”彭城三面环山,西面一马平川,遏制住梁宋之地,便可拒敌。

从经济上看,彭城地处黄淮平原,物产丰饶。项羽所控制的王梁、楚九郡是当时天下最肥沃,富饶的地区。有一点要说明,楚汉战争期间,项羽军中缺粮,并非是西楚经济不足,其实是西楚后方受到攻击,骚扰运输,才造成缺粮的后果。汉朝建立后,关中更是破烂不堪,刘邦徒关东大族才慢慢恢复元气。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项羽分封彭城具有相当成熟的战略考虑,彭城比都关中亦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项羽分封彭城也是其大战略中的一个前奏,最终通过分封诸侯控而制天下。说项羽分封地缘差,纯属现代眼光,并不符合当时情况。


野史也是史


项羽的家乡情结比较强,虚荣心也比较强。

在项羽入关中时,曾经有人对他说:“关中地形险要,阻山带河,土地肥沃,这可是一块可资称霸的地方。”项羽怎么回答呢?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就像身着华丽的锦衣在夜间行路,谁看得到呢?”

那么项羽知不知道关中在政治地缘上的优越性呢?这是肯定的。原因有三:其一,当初秦国就是凭恃关中,进而一统天下,作为杰出军事家的项羽,岂能看不出这个呢?其二,根据当初楚怀王与诸将的约定,先入关中者称王。刘邦先入关中,本来应该可以在关中称王,但是项羽却把他封到汉中,明显是怕他凭着关中地利坐大。其三,项羽把关中封给三位秦国降将,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三位降将,是直接听命于项羽的。

题主说项羽把地缘最差的一块分为自己,这也不是事实。项羽拥有的地盘,多位于黄淮之间的经济发达区,大家从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图可以看出,项羽的地盘是位于当时整个中国的中心地区。如果是太平盛世,项羽这个地盘,住着是最舒服的,再加上他本是楚人,很想在家乡面前得瑟一下。这就是虚荣心在作怪。为什么后来项羽打了败仗,宁可自杀也不愿过江东,也是自尊心与虚荣心在作怪,怕被家乡父老给看扁了。从这点看,项羽是能伸而不能屈。

项羽后来失败,并不是因为地缘差,而是人缘差。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分封诸侯时瞎折腾,把大多数诸侯及实力派人物给得罪了。

比如说,在反秦战争中立下大功的彭越、陈余等人都没封王,而反动派章邯、司马欣、董翳都封王。作为齐相的田荣没封王,田荣的部下倒封王了。所以后来田荣成为反对项羽的急先锋,而彭越成为项羽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还有,就是把复国后的六国搞得乱七八糟。

在反秦战争期间,为了增强凝聚力与号召力,被秦所灭的六国先后复国,其王分别楚怀王、赵王赵歇、魏王魏豹、燕王韩广、韩王韩成、齐王田市。楚怀王被项羽赶到江南,架空了,后来杀掉;魏王的魏国被项羽独占,魏豹改封西魏王;赵王的赵国改封给赵国宰相张耳,赵歇被赶到代国;齐国的地盘改封给齐国将领田都,田市被赶到胶东;燕国的地盘改封给燕国将领臧荼,韩广被赶到辽东。所以出现很搞笑的一幕,以前这些诸侯王的地盘,都被手下的大将霸占了,而国王被赶到偏远的地方。

正是因为项羽瞎折腾,把多数人都得罪了,失人心者失天下,导致最后的失败。


君山话史


这里边有一个最简单的常识性问题是反秦并不是项羽一个人的反秦,而是六国遗族和新崛起的豪杰的一起反秦,自然胜利果实要大家一起分享。


六国贵族为什么要造反?大部分是想恢复自己之前原有的国土,项羽来自于楚地,推翻秦朝后,他的封地自然要从楚地选择或者从原秦朝的关中选择,至于其他的诸侯根据出身,项羽也是尽可能的以这些贵族的出生地来分封,比如在原来的齐国土地上项羽分封田都为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安为济北王。

当初攻入咸阳城后不是没人建议项羽的定都问题,项羽考虑以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家乡楚地,其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成语就是锦衣夜行。

题主认为的中原经济文化各方面发达,这只是后世才出现的,在当时中原各地以及刚经历过动乱焚烧的关中还真不一定有楚地富裕。

至于题主所说的楚地地缘最差,这就有点偏见了,当时许多诸侯的封地还真不如楚地,作为分封者,项羽对于这方面肯定是有考虑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因为项羽失败了就对他之前所做的全盘否定。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项羽并不是把最差的地盘分给自己,其他更好的地方,项羽也想要,但是确实是不能要。

首先,项羽是以楚怀王的名义分封众诸侯的,他自己仅仅是一个楚国上将军。他统帅的四十万人,除了五万是楚人,其他都是各个诸侯的军队,他的实力和威望并不能使他随意的剥夺或分封天下诸侯的地盘。

其次,当时最好的地盘是关中,关中沃野千里,是强秦一统天下的坚实后盾。但是,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秦人二十万人,使关中人人戴孝。项羽怎么敢把自己放在这种人人敌视的环境中,而且,他的嫡系部队都是楚人,如果让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生活中世代敌人的地盘,他们怎么会愿意呢?

第三,项羽并不是楚国的最高统帅,他之上还有楚怀王。如果项羽王关中,那他的基本盘楚地恐怕就全部归楚怀王所有了。到时候,楚怀王再令天下诸侯讨伐项羽,项羽怎么办?他手下的士兵说不定就都投降楚怀王了。

最后,项羽其实看到了关中的潜力,他分封了三个被秦人痛恨的降将为王,而且把刘邦分封到巴蜀,正是让他们四个人互相牵制,阻止或者延缓原秦国地盘的再现。

项羽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实力,分封诸侯后,立刻回楚国打垮了楚怀王和支持楚怀王的势力,自己全取梁楚九郡。只是他没有料到,刘邦比他更快的打败了秦地三王,一统了秦国故地,出关与他争夺天下。


风雨的学习号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是怎么一回事。

公元前206年,项羽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一方面阳尊怀王为义帝于郴县,而暗中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史称“十八路诸侯”。这次分封其实是对当时各诸侯势力的一次洗牌。

十八路诸侯如下:

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

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

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

英布为九江王,都六(今安徽寿县);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

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

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其中,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此称为三秦;田都为齐王,田巿为胶东王,田安为济北王,此称为三齐。

分封之后发生了什么?

齐国的田荣赶走了齐王田都,攻杀济北王田安,后来又杀死胶东王田市,称王于三齐之地;

赵国的陈馀也在同时赶走常山王张耳,恢复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

在燕国,原燕王韩广则占住地盘,拒不去辽东,臧荼与之发生火并,将其击杀于无终(今天津蓟县),并占有辽东之地;

又不久之后,汉王刘邦自汉中出故道暗度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占有了关中三秦之地;

而彭越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梁地的争夺。

这就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的状况,项羽本想通过分封来安定天下,事实上却引发了诸侯间新一轮的争夺。

题目问的是项羽的封地,因此無月在这就不多说诸侯再度混战的问题,我们说项羽。

無月一直以来,都对项羽这个人存在一些不解,总觉得这个人在历史上是个很矛盾的人,项羽表现出来的很多想法,都和他的行动存在不一致,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看项羽常常看的人要跳脚。如果历史没有骗我们,那项羽真的是一个很不好相处的人。

项羽把自己封在彭城有几个原因:

一、小家情怀

彭城 ,今江苏省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

项羽是一个心怀楚国、思念家乡的人,项羽内心有种小家情怀,巧合的是,三国时的东吴孙氏,也给我这种感觉,好像昔之吴楚、今之江东的人们,都有这种小家情怀。因此,项羽把自己分封在彭城,彭城地理位置属于西楚,因此项羽称“西楚霸王”,而又临近项羽的老家宿迁,这个选择是很符合他的个人喜好的。

二、自信贵族

项羽很自信,他一向很自信。项羽总是自视高人一等,从小他在长相、体力各方面就优于常人,从戎后在战场上也是所向披靡,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自豪感,这种感觉让他自然地将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自信自己的与众不同。久而久之,他自信到认为天下没有人敢于反对他,即使敢反对,他项羽也一定能打败这个人。就是这样一个自信到自大的项羽,将自己分封在了彭城,因为他相信,他项羽做的决定大家都不会反对,他相信这十八路诸侯加一块都不是他对手。

这就是项羽将自己分封在彭城的原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项羽的志向并不大,就像一群打架的孩子,项羽只要其他孩子承认他的拳头最硬就满足了。所以当他无路可走时,居然向刘邦提出“要单挑”的请求。这个游戏真的不适合项羽。

历史上的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凭着一腔热血,横冲直撞,驰骋天下的项羽。因此,他的崛起很快,他的崩塌也一样很快。因为他太过自信,以至于他没有任何根基,他所有的成就都是随着他的威势一路裹挟而来,也将在他的威势受阻时纷纷散去。这天下,他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

“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就是项羽人生抛物线的顶点,从此,他的人生将直坠而下。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秦国一统六国,结束了自东周年间百余年的分裂局面,但是秦法严峻,最终秦国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浪潮里消亡。



公元前207年十二月,项羽率众诸侯兵破函谷关,到鸿门时,已比刘邦入关迟了一个多月。项羽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于次年一方面阳尊怀王为义帝于郴县,而暗中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项羽在巨鹿一战后,成了诸侯军的盟主。诸侯们追随项羽,都是期望日后能够分得疆土的。如今诸侯联军已入关中,如不分封,势必众叛亲离,这种情况下,分封是必然的。




而另一方面,项羽虽为盟主,宰割天下,可是天下的大部分都还不在项羽的手中。项羽分封诸侯,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名分上对其予以承认。彼时的项羽,也并不具备称帝的武力。据《史记》所载,鸿门宴时期,项羽的军队达40余万(未必确切)。这40余万的军队中,绝大部分是诸侯联军的军队,属于项羽嫡系的军队并不多。

那么项羽自立为霸王的同时,为何要迁都彭城呢?其实分封诸侯乃是不得不为,而迁都彭城也是有其考虑的。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项羽之所以定都彭城,无外乎彭城靠近江东,项羽的基本盘实际上是在江东,要是定都关中的话,关中和江东连接太薄弱,本来控制就难上加难,简直相当于飞地,要是一旦有其他诸侯打江东,那自己的根据地就危险了,东归回到彭城对于自己还有手下的人不见得是坏事。

彭城是项羽起兵基础。秦朝统治时期,曾进行过大规模的“迁豪”于咸阳和南阳。所谓的“豪”就是原来的六国贵族及富商大贾。《项羽本纪》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项羽和项梁就属于六国贵族的漏网之鱼。而《陈涉世家》载:“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还准备以扶苏、项燕的名义起兵。

项羽季父项梁,项梁父即楚将项燕。由于项燕在楚地及楚人心中极高的威望,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在楚地也就有着深厚的民心基础。因此项羽起兵反秦不仅得到东、南部失去权势、痛恨秦朝的楚地贵族的支持,而且他的主要将领、谋士以及士兵也都是关东人士 。起事之时也很容易地“召故所知豪吏”,进而“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西出逐鹿中原。彭城对于项羽有特殊的意义,项羽不会轻易放弃。

关中已经被许诺给章邯三人,而且还有刘邦需要拉拢,如果负约,则“恐诸侯叛之“。如果要留在关中,则项羽必然要像刘邦一样从楚制转变为秦制,否则文化制度上的隔阂将使得行政效率低下,怨声载道,正如天下叛秦一样。而转变为秦制对于以灭秦来获得合法性的项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而定都彭城不代表放弃关中。项羽并没有将整个关中全部交给章邯,而是一分为三。咸阳以东,控遏函谷关的地方项羽给了关系最近的司马欣。东出函谷关,进入的就是河南王申阳的地盘。申阳本张耳嬖臣,后来直接背弃张耳投靠项羽。而离开河南可以由韩国进入西楚,而项羽把韩王带在身边,直接控制韩国。从河南也可以从梁地进入西楚,而项羽把魏国封在河东、上党,梁地直接抓在手上。当时从形式上看,项羽基本把握着从西楚入关的通道,“以彭城控三川即以三川控三秦”。

总而言之,项羽定都彭城最主要的原因是实力不足,而只有回到楚地才能够最大化加强自己的实力。同时离开关中,不代表放弃关中,项羽采用“控三川而通三秦”的方式保持自己对关中的影响力。


源稚生


先看看分封诸侯的背景



楚怀王先前和诸将有过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不曾想,项羽北上救赵时,在巨鹿遭遇到秦军王牌主力章邯和王离,双方展开血战,史称巨鹿之战,虽然项羽最终取得胜利,但也付出惨痛代价。而刘邦一路西进,直取咸阳,途中也遭遇部分秦军抵抗,但比项羽遭遇的秦军力量弱小很多,结果刘邦比项羽早一个多月入关。按照楚怀王约定,刘邦应封“王”。



项羽十分恼怒,他可是一举击败了秦军的王牌主力,为了以绝后患,还将二十万秦军降卒全部坑杀,背了个残暴无道的骂名,想不到胜利果实却让刘邦捡了去。

此时项羽做出了惊人的决定,他自作主张撕毁约定,逼迫楚怀王迁都郴州,并派人在途中将之杀害。

杀害楚怀王这事做的确实不够地道,不够聪明,这为后来诸侯反叛提供借口!

再看他如何分封诸侯的!



搞定楚怀王之后,他以西楚霸王身份分封十八路诸侯。

封刘邦为汉王,建都汉中;封章邯为雍王,建都废丘;封司马欣为塞王,建都栎阳;封董翳为翟王,建都高奴;封魏豹为西魏王,建都平阳;封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封韩成为韩王,建都阳翟;封司马昂为殷王,建都朝歌;封赵歇为代王,建都代县;封张耳为常山王,建都襄国;封英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封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县;封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无终;封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封田市为胶东王,建都即墨;封田都为齐王,建都临淄;封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

他将刘邦赶至汉中,可以看出对刘邦的极为不信任,当时的汉中可是不毛之地,而且远离刘邦的老巢,而且他还用章邯、司马欣等诸侯对刘邦进行钳制。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他的地盘在淮河两侧,属平原地带,粮食种植面积大,物产比较丰富,并且他的老家宿迁,就在淮河以北附近,群众基础比较牢固。

项羽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他自封的地盘其实并不差,当时的关中咸阳已被他一时兴起屠了城,阿房宫也付之一炬,定都关中肯定不可能,他只能衣锦还乡回老家去了!

至于后来,诸侯叛乱,楚汉相争,兵败自刎,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一半秋色


许多人对这件事表示不解,先不说项羽究竟如何想的,这块地方真的就是最差的吗?

一、前因

项羽在起兵反秦前,就说过“彼可取而代之”,那么他自然是有称王一统的心思的,而随着项羽灭秦后,尊奉原主君楚怀王熊心为“义帝”,但很快又杀了,更证明了这样的心思。

直到鸿门宴之后,项羽率领诸侯盟军进入关中,大肆宣泄了山东六国对秦国长达一两百年的仇怨。事罢,分封天下。

二、地理

当项羽完成分封之后,他自己领下了九个郡的封地,这其中包括了旧楚地的一大部分,旧魏国地的一大部分,以及韩国的一部分地盘。

而这连成一片的九个郡,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用“内河水运”贯穿。

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天然主干水道,通过鸿沟、邗沟等人工运河连缀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运输水网,在淮河以北的旧楚地、魏地,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点缀以多个水陆枢纽上的商业中心。

而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地理位置往往是决定富饶程度和发展程度最重要的环节,而不是现在看来我占下了中原地带,占据了中心就能够怎么怎么样。

所以这些地方本就不是不好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这么说呢?或许是因为没有拿下赵地和齐地。

三、管理

为什么没要呢?首先齐国本身在统一战争中损失极小,所以,项羽在分封后,主要的战争对象就是齐国。而在诸侯军罢归之后,首先挑起战乱的,则是赵国。

明白了吧,之所以不要,一者是因为他还没办法对于这些地方进行直接而有效的掌控,而项羽目标当然不是简单的封地,所以他需要的是尽快的筹备吞并,而一旦选择了这些地方,那么必定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如此一来,反而对他的野心不利。


井夫子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句话彻底把项羽推向了有勇无谋的地步,从此项羽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莽夫。那么真实的项羽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越关以项羽的经历和做法与大家谈谈,看看项羽是否还是那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项羽的崛起之路

项羽最初跟随其叔父项梁起兵,起兵之初项梁在东阿大破秦军,之后项羽和刘邦也攻破定陶,并且斩杀了李斯之子李由。一时间楚军的声威大震,但之后章邯率军突袭项梁,导致了项梁兵败阵亡。

这时的项羽屋漏偏逢连夜雨,楚怀王熊心乘机收了项羽的兵权,并且在伐秦之路上故意偏袒刘邦。当秦军围困赵国之时,楚怀王和众人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于是让刘邦西进攻秦,反而让项羽为副将北上就赵。



项羽在救赵的路上处处受到了主将宋义的掣肘,于是一怒之下斩杀了宋义,并且夺回了军权。之后的项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巨鹿之战之中大胜,从此威震诸侯,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向秦国。

当项羽到达关中时,刘邦早已经进入了咸阳花天酒地,并且收编了秦国国内的大部分兵马,这时刘邦军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人。反观项羽方面,虽然号称40万大军,但实际上只有自己5万的嫡系部队。但这时候项羽成功的挑起了诸侯对于刘邦的不满情绪,之后利用诸侯对刘邦的愤怒,成功的强迫刘邦退出了关中。



因势利导、成为霸王

诸侯王进入咸阳后标志着伐秦的结束,从这一刻起,项羽由联军的盟主也变成了一个普通将领。这时的项羽的处境就好比后来的韩信和彭越逼迫刘邦封王时的处境一样,如果不对这些诸侯封王很可能会被这些势力反噬。

此时的项羽对这一情况也非常清楚,所以如果要继续领导这些心怀鬼胎的诸侯们,就需要给他们一定的好处,并且需形成新的利益集团。那就是我给你们分封为王,你们尊我为天下共主。



于是项羽发表了一番演讲,说大家披坚执锐奋战三年,灭亡了秦国,全都是我和诸位将军的努力,虽然楚怀王没有功劳,但也应当分封为王。最终诸侯也表示认同了项羽的分封。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这时的项羽成为了大家分蛋糕的主宰者,所以理所当然的将霸王的桂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自称“西楚霸王”。


霸王的战略布局

成为西楚霸王后的项羽开始了为将来的谋划。首先在分封时,尽量的将原本诸侯国封地变小,之后还以新的诸侯压制原本国内的豪强,以期增加矛盾。目的就是等到诸侯国内乱之时,便以天下共主的身份吞并诸侯。

比如项羽将原本的赵国一分为二,封赵歇为代王,封张耳为常山王。反观和张耳有仇的陈馀却只封了侯爵。

再看原本的齐国共分为三份,原来的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齐国将领田都被封为齐王,前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而复辟齐国的功臣田荣却没有被封王。



其余诸侯国和以上的情况基本类似,等到项羽分封完毕后,给自己划分了【彭梁九郡】。

彭梁九郡囊括了现在的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安徽淮北及江南部分、江苏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所以项羽留给自己的地盘属于当时最大而且最富饶的地区。

分封完毕后的诸侯带着自己的军队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封地内,这些新势力和旧势力的矛盾迅速爆发,因此内战不断。而此时的天下局势也就变成了诸侯皆弱,而西楚独强的局面。后来的项羽也在逐步消灭各地分封的诸侯,只不过刘邦的崛起导致了计划的失败。




项羽不占领关中的原因

首先项羽在整个抗秦的事业中坑杀20万的秦国降兵,要知道这些人在秦国都有父母妻儿,他们对项羽恨之入骨。也因此项羽如果在关中称王,根本得不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其次秦国以关中之地对抗山东六国,实际上已经耗尽了国力。而且山东六国攻入关中后又对秦国大肆烧杀抢掠,所以三秦之地实际上已经饱经战乱。如果单独以三秦之地为根基,根本不可能统一天下。

另外关中之地是一个人人忌惮的地方,如果占领关中,诸侯又是什么态度,大家会不会联合抗击项羽。所以为了稳妥的战略布局,项羽必然会放弃关中。

以上属于越关个人的理解和整理,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评论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我是越关


公元前206年项羽兵进关中杀了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宫,分封天下十八路诸侯。不过项羽没有当皇帝而是自称西楚霸王,他的地盘是最好的进可攻退可守。楚国是位于南方江南地区不断扩张形成的泱泱大国。昊国和越国故地是后来征服地区称作东楚。楚国旧地称作南楚。秦惠王时白起攻占楚都郢。楚国东迁到河南安微江一带,因在东楚西边称做西楚是楚国经济发达人囗稠密的地方。秦国征服六国以后天下有五十个郡,项羽给自已九个郡含东楚和西楚。项羽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自古就是自战之地,五代时期朱温因之而成帝业’出口虎视中原退可依托江南固守是战略要地。项羽沒有当皇帝只是想当西楚霸王诸候总盟主,因此′他的封地佐置很重要,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定三秦据关中时要西入关中讨之,张良说情才作罢。后来听说齐王田荣要联合其他诸侯反对自已立刻亲自北上占领齐地。所以说项羽是军事家非常有战略眼光,他是楚人占据着楚国最好的地方可虎视中原雄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