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被偵察15次,俄羅斯邊境對北約“不設防”?真相很揪心!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7日報道,俄軍軍報《紅星報》刊登了一組數據。在最近一週內,北約軍機對俄羅斯邊境進行了15架次的軍機偵察。這些軍機偵察俄羅斯邊境地區的情況時未遭遇任何的抵抗,彷彿是進入了無人之境。有西方媒體對此調侃稱,俄羅斯先進的防空系統對北約"不設防",北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對此,俄羅斯媒體則顯得十分憤怒,但是,憤怒歸憤怒,其真實的內幕狀況,還是很令俄媒揪心的。

一週被偵察15次,俄羅斯邊境對北約“不設防”?真相很揪心!

之所以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目前俄軍在邊境地區部署的防空系統大多都是老式的S-75防空系統,薩姆系列防空系統,只有少數方向才有S-300防空導彈這樣的第三代防空系統。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因為俄軍近年來軍費不足,採購的先進防空系統都優先部署到了敘利亞,克里米亞之類正在戰亂或者有潛在威脅的地區中。以2017年俄羅斯軍費為例,前後只有491億美元,連美軍軍費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一週被偵察15次,俄羅斯邊境對北約“不設防”?真相很揪心!

如此少的軍費,採購而來的先進系統又十分的昂貴。據悉,此前俄羅斯出口給土耳其的4個營S-400防空系統,前後總價值為25億美元。均算一下,每個營的防空系統價格為6.25億美元。即使俄羅斯防空軍拿的是內部價,其價值也不會低於3億美元一個營。按照俄羅斯邊境長度和範圍來均算,俄羅斯要想實現"無縫防空",最少要部署14個營才能滿足基本需求,這就最少需要42億美元。

一週被偵察15次,俄羅斯邊境對北約“不設防”?真相很揪心!

491億美元軍費,火箭軍抽去大頭,陸軍,空天軍和海軍部隊在分攤。實際上,到了防空軍這一兵種上,僅僅只有數億美元。如果再除去人頭開支和裝備的基本維護及消耗,真正能夠用作採購的很少。大約只能買1個營左右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所以,現在俄羅斯邊境部隊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依靠老裝備繼續維持在防線上的防禦。第二個選擇,就是更新部分新裝備,然後升級老裝備,使之可以和新裝備組網使用。以解放軍為例,部署在南部的紅旗-2防空導彈系統就能和紅旗-9這樣的裝備協同,二者揉合,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潛力,也更為省錢。

一週被偵察15次,俄羅斯邊境對北約“不設防”?真相很揪心!

綜上所述,俄羅斯媒體雖然是憤怒的姿態。但是對於西方媒體的嘲諷,他們還需要忍耐。畢竟,目前的俄羅斯沒有更多的軍費用於更新軍隊的裝備。現在的這些老裝備,在北約高強度的電磁干擾下,完全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此前,以色列設計"擊落"伊爾-28,就是瞄準了老式防空系統敵我識別能力差的缺點,將導彈引向了俄軍機。但是,由於發射導彈的是敘利亞防空軍,所以責任追究起來,也是頗具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