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341个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758亿元怎么花?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殷鹏 摄影报道)12月3日上午,四川省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成都市金牛区正式启动。本次集中开工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共341个,总投资758亿元。这也是四川自2016年以来集中开工的第三批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

758亿元用在何处?本次集中开工又有何特点?记者进行了采访。

水污染防治 占总投资“半壁江山”

记者梳理重大项目汇总表后发现,在本次集中开工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中,水污染防治项目164个,总投资408亿元,占了集中开工重大项目总投资的53.8%。从数据不难看出,水污染防治仍是全省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值得关注的是,土壤污染防治在本次集中开工项目中的“分量”大幅提升。在2017年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土壤污染防治项目40个,总投资36亿元,而本次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共72个,总投资达到155亿元,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总投资都有明显上升。“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全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住得更安心、吃得更放心。”省生态环境厅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办公室主任叶扬对此解释说。

生态修复的力度在加强。资料显示,在2017年开工的重大项目中,生态修复项目5个,总投资49亿元,本次开工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则增加到32个,总投资181亿元。此外,大气污染防治项目56个,总投资13亿元。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有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巴中等9市。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表示,通过这两年的不懈努力,四川2016年集中开工总投资542亿元的432个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已完工274个;2017年集中开工总投资737亿元的251个重大项目,已完工88个,其余项目推进总体顺利有序,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事实上,这批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也标志着我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四个着力 瞄准精准攻坚补短升级

“着力精准攻坚,对重点区域和流域集中力量,科学治污,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仗接着一仗打。”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表示,本次集中开工项目紧扣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

其中,水污染防治攻坚项目集中在沱江、岷江等流域的重点支流和污染严重的小流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项目集中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土壤污染防治攻坚项目集中在成都平原、攀西地区。

着力补短升级。目前,四川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存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突出短板,为此,本次集中开开工项目围绕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既加快解决当前突出环境问题,又注重源头防治,扎实抓好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努力实现治标有方、治本有道。”于会文说。

着力对标整改。即对标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发现问题实施整改,针对大气、水、土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重点难点问题,分类施策、持续发力。“特别是一些污染防治方面的‘硬骨头’,以项目建设的方式强力推进问题整改,确保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着力创新机制。建立生态环保领域多元化投入机制,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运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以PPP方式参与生态环保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不仅要将项目建设好,更要可持续运营好。”于会文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