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中国人信奉上天,五岳被认为最接近上天的地方,封禅泰山对是上天的尊崇,是皇帝最高荣耀。然而,历史上却只有七位皇帝封禅。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传说开天辟地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记载:“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汉宣帝时期,确定五岳为:东岳山东泰山(海拔1545米),西岳陕西华山(海拔2154.9米),中岳河南嵩山(1491.71米),南岳安徽天柱山(海拔1488.4米),北岳河北大茂山(海拔1898米)。隋代改南岳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岳为山西恒山。

泰山为何称为五岳之首呢,有几个原因:

1.五岳中泰山虽然高度第三,但是位于华北平原,东大海西黄河,与山脚相对高差达到1300米,因此在视觉上显得特别高大。古人以为泰山最高。

2.传说神人盘古死后头颅化为东岳,左臂化为南岳,右臂化为北岳,身体化为中岳,足部化为西岳,盘古头颅泰山也就成了当然的五岳之首了。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即认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地处东方的秦山就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3.孔子对泰山推崇,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封禅理论起始于战国,当时齐鲁有些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为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

5.司马迁信奉儒家思想,对泰山推崇,《史记·封禅书》说:自古受命帝王,何尝不封禅?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秦始皇和汉武帝曾经封禅泰山,司马迁因此在《史记·封禅书》记载“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这个记载后来成为了帝王封禅的基本条件:

1.更朝换代之后,国家疆域统一。

2.帝王在位政绩卓著,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3太平盛世,有祥瑞出现。

古代皇帝很多,符合三条封禅条件却不容易。割据政权的皇帝没资格封禅,政绩卓越国泰民安也限制了很多皇帝,祥瑞出现更是可遇不可得。

虽然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帝王最荣耀的成就,但是能去“泰山封禅”的皇帝极少。自商朝以来真正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的中国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赵政、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赵恒。

武周政权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去泰山封禅,而选择在河南嵩山举行过封禅大典?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首先,嵩山是五岳名山的中岳,在古代人心目中被认为是全天下的中央。她认为,嵩山位于五岳之中,“中”是核心,核心为轴,轴为帅也,就是说我是圣母,是国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样,因为嵩山是中央戊已土,万物土里生,最滋润万物之地,是赋于万物之本的主宰者。一句话,中岳嵩山是天下之中,占居中央位置,距玉皇大帝办公的地方最近,到嵩山求拜,就会有求必应。要论文化意义和政治地位,中岳嵩山都不比东岳泰山差多少。武则天选择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意义和影响也不必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差多少。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其次,封禅大典之所以会耗资巨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泰山与国都的距离太远,对于武则天当时定都的神都洛阳就是如此。而嵩山与神都洛阳的距离很近,举行封禅大典的花销也要比封禅泰山小一些,容易得到朝廷官员和地方百姓的接受。

第三,唐高宗当年曾经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武则天作为皇后也全程参与了这个重大活动。正因如此,武则天如果再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就不免显得与唐高宗和曾经作为皇后的自己有些雷同了,凸显不出新建的武周与过去的李唐之间的区别来。

第四,武则天当年陪同唐高宗一起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祈求上天保佑李唐江山繁荣昌盛。而如今武则天已经改唐为周了,再到泰山的封禅大典中祈求李唐江山繁荣昌盛,好像也有点说不去。相比较而言,在在嵩山举行封禅大典则没有这个问题。

宋真宗时期,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勉强到澶州督战。后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澶渊之盟消除了北部边关辽国的隐患,两国通商来往。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宋真宗认为功劳显著,4年后封禅泰山,封禅中导演了一幕“天书由天而降”的闹剧。宋真宗各种封禅祭祀活动,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蓄藏,稍已空尽”。《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宋真宗封禅泰山成了人们嘲讽的话题。

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北京的天坛地坛起到了祭祀天地作用,帝王不再去山岳封禅。

武则天为何选择在嵩山封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