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中國人信奉上天,五嶽被認為最接近上天的地方,封禪泰山對是上天的尊崇,是皇帝最高榮耀。然而,歷史上卻只有七位皇帝封禪。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傳說開天闢地盤古死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記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周禮》成書於戰國後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陰陽等諸家而形成的。五嶽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山嶽崇拜。

漢宣帝時期,確定五嶽為:東嶽山東泰山(海拔1545米),西嶽陝西華山(海拔2154.9米),中嶽河南嵩山(1491.71米),南嶽安徽天柱山(海拔1488.4米),北嶽河北大茂山(海拔1898米)。隋代改南嶽為湖南衡山,明代改北嶽為山西恆山。

泰山為何稱為五嶽之首呢,有幾個原因:

1.五嶽中泰山雖然高度第三,但是位於華北平原,東大海西黃河,與山腳相對高差達到1300米,因此在視覺上顯得特別高大。古人以為泰山最高。

2.傳說神人盤古死後頭顱化為東嶽,左臂化為南嶽,右臂化為北嶽,身體化為中嶽,足部化為西嶽,盤古頭顱泰山也就成了當然的五嶽之首了。東方是太陽昇起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東方是生命之源,地處東方的秦山就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

3.孔子對泰山推崇,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封禪理論起始於戰國,當時齊魯有些儒士認為五嶽中泰山為最高,帝王應到泰山祭祀。

5.司馬遷信奉儒家思想,對泰山推崇,《史記·封禪書》說:自古受命帝王,何嘗不封禪?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秦始皇和漢武帝曾經封禪泰山,司馬遷因此在《史記·封禪書》記載“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這個記載後來成為了帝王封禪的基本條件:

1.更朝換代之後,國家疆域統一。

2.帝王在位政績卓著,國泰民安、國富民強。

3太平盛世,有祥瑞出現。

古代皇帝很多,符合三條封禪條件卻不容易。割據政權的皇帝沒資格封禪,政績卓越國泰民安也限制了很多皇帝,祥瑞出現更是可遇不可得。

雖然帝王都把封禪作為帝王最榮耀的成就,但是能去“泰山封禪”的皇帝極少。自商朝以來真正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中國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趙政、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趙恆。

武周政權武則天為什麼沒有去泰山封禪,而選擇在河南嵩山舉行過封禪大典?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首先,嵩山是五嶽名山的中嶽,在古代人心目中被認為是全天下的中央。她認為,嵩山位於五嶽之中,“中”是核心,核心為軸,軸為帥也,就是說我是聖母,是國君,是一朝之主,如同嵩山一樣,因為嵩山是中央戊已土,萬物土裡生,最滋潤萬物之地,是賦於萬物之本的主宰者。一句話,中嶽嵩山是天下之中,佔居中央位置,距玉皇大帝辦公的地方最近,到嵩山求拜,就會有求必應。要論文化意義和政治地位,中嶽嵩山都不比東嶽泰山差多少。武則天選擇在嵩山舉行封禪大典,意義和影響也不必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差多少。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其次,封禪大典之所以會耗資巨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泰山與國都的距離太遠,對於武則天當時定都的神都洛陽就是如此。而嵩山與神都洛陽的距離很近,舉行封禪大典的花銷也要比封禪泰山小一些,容易得到朝廷官員和地方百姓的接受。

第三,唐高宗當年曾經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武則天作為皇后也全程參與了這個重大活動。正因如此,武則天如果再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就不免顯得與唐高宗和曾經作為皇后的自己有些雷同了,凸顯不出新建的武周與過去的李唐之間的區別來。

第四,武則天當年陪同唐高宗一起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祈求上天保佑李唐江山繁榮昌盛。而如今武則天已經改唐為周了,再到泰山的封禪大典中祈求李唐江山繁榮昌盛,好像也有點說不去。相比較而言,在在嵩山舉行封禪大典則沒有這個問題。

宋真宗時期,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力勸下勉強到澶州督戰。後來雙方簽訂“澶淵之盟”,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澶淵之盟消除了北部邊關遼國的隱患,兩國通商來往。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宋真宗認為功勞顯著,4年後封禪泰山,封禪中導演了一幕“天書由天而降”的鬧劇。宋真宗各種封禪祭祀活動,把前代的積蓄揮霍殆盡,到其晚年“內之蓄藏,稍已空盡”。《宋史·真宗紀》評說天書封祀是“一國君臣如病狂”。宋真宗封禪泰山成了人們嘲諷的話題。

從明朝開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此後,明清兩朝將原來的封禪改為了祭祀。北京的天壇地壇起到了祭祀天地作用,帝王不再去山嶽封禪。

武則天為何選擇在嵩山封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