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海陽有個村叫孫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將軍

沿著204國道從海陽北部的徐家店鎮向萊陽出發,離開鎮駐地不遠,在國道的南邊,就會經過一個叫作“孫家油坊”的村莊。或許是因為“孫家油坊”這個村名看上去很普通,此前常從此經過,卻並沒進村探訪。前段時間偶然進村一趟,順便打聽了一下村裡的典故,頗感驚訝,原來這個從國道上看著“不太起眼”的村莊很有歷史底蘊,康熙朝時有位將軍,就是這個村的人。

煙臺海陽有個村叫孫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將軍

(配圖均為孫家油坊村的建築和街巷)

這位將軍名叫孫繼元,由於在雍正之前,海陽屬萊陽縣,因此他的事蹟,在老萊陽縣誌中也有記載。志稱:“孫繼元,武進士,山西保德營守備,歷官浙江錢塘水師營都司、貴州撫標右營遊擊。”

因為萊陽曆史上的官宦較多,孫繼元按籍貫又屬於後來的海陽縣,故萊陽縣誌的記載較為簡略,而此後的海陽史料則內容更詳,說孫繼元后來被康熙皇帝封為昭勇將軍(正三品銜),晚年病歿於京城。

孫姓,是膠東地區的大姓,就淵源來說,也有很多分支。孫繼元所在的孫家油坊村這支孫姓,屬於海陽樂畎孫姓大支。樂畎村位於海陽中部的朱吳鎮(在清代雍正之前亦屬萊陽縣),族譜稱,樂畎孫姓原籍樂安(惠民縣一帶),明洪武年間移民至膠東,建立樂畎村。

此後,樂畎孫姓逐漸開始在海萊境內遷徙,如大夫疃、孫家夼、孫家油坊均為該村分支,現萊陽萬第鎮胡留村孫姓,相傳是從“luo quan”遷來,樂畎在方言中的發音跟“luo quan”很像,似亦同宗。

煙臺海陽有個村叫孫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將軍

孫繼元考中武進士的時間,距離孫姓遷到孫家油坊村的年代不遠,因此在該村孫姓分支的族譜當中,孫繼元的次序相當靠前。提到這位清代的名人,如今孫家油坊村的村民,都尊稱他為“進士爺爺”。

煙臺海陽有個村叫孫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將軍

在民間傳說中,孫繼元天生神力,因此考試相當順利,由武生而武舉,由武舉而武進士。在清代,武進士的考試內容主要是開硬弓、舞大刀、掇石(抱石頭),其中石頭的重量一般在兩百斤以上,但這對於孫繼元來說可謂“小菜一碟”。

煙臺海陽有個村叫孫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將軍

按照封建制度,兒子當官,父親也可以得到封誥和封增(級別要低於兒子的官職)。孫繼元父親的頭銜,就是“誥封明威將軍再贈懷遠將軍”。父親去世之後,孫繼元和他的幾個兄弟(都帶有“繼”字)樹起墓碑,這個頭銜就在可在上面,如今,這一古碑仍在孫家油坊村裡,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朋友會有疑惑,村裡當時既然出了位將軍,為何沒有改一個大氣的村名呢?因為孫家油坊這個名字,第一眼看上去,更容易讓人聯想到打油的地方。

煙臺海陽有個村叫孫家油坊,在康熙朝出了一位將軍

關於這個問題,海陽地名資料和村裡老人提供了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當初孫姓來這裡建村時,因此地草綠花豔,古樹參天,環境幽雅,遂命村名孫家幽芳,後演變為孫家油坊村。這個解釋相對文雅一些,另一種說法則比較通俗。傳說一開始建村的時候,這裡並沒有太正式的名稱,只是有時以姓氏稱“孫家”,後來村裡有人以換油為業,在十里八鄉比較有名,因此稱這裡為“孫家油坊”。

不過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孫家油坊這個名字雖然通俗,但並不影響它是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