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叫做《这书能让你戒烟》。说说为什么那么多人试了各种方法都戒不了烟,又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烟戒掉。

只看书名,估计很多吸烟人士都会表示不屑:戒烟这事多难啊,你就凭一本书就能让人戒烟?八成是骗人的吧?还真不是。这本书从它第一次出版到现在,已经畅销了25年,拥有900多万册的全球销量。而且很奇怪,这本书的作者亚伦·卡尔并不是什么职业作家,他只是一个之前有重度烟瘾的会计师。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重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在他吸烟的33年中,他每天最少抽六七十根烟,多的时候一天能抽一百根。亚伦·卡尔说,他因为长期吸烟,在30岁的时候就患上了静脉曲张,甚至起身稍微快一点都会感到头晕目眩。有一次因为不小心受了伤,他发现自己流出的血都是棕红色的。和想要戒烟的人们一样,他也尝试过各种戒烟的方法,什么催眠法、逐渐减量法等等,能用的都用了,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而真正让作者下定决心戒烟,其实是因为他父亲的去世。

亚伦·卡尔的父亲在50岁的时候,因为长期吸烟所引发的肺癌去世了,这对亚伦·卡尔的震撼是空前的。在1983年的某天,他终于发现了“轻松戒烟法”,从此告别了烟瘾。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亚伦·卡尔把这个方法写进了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本书里,还开办了很多戒烟诊所。20多年以来,亚伦·卡尔通过他的书和戒烟诊所,已经帮助了1000多万人成功戒烟。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我们先来说说,导致吸烟上瘾的两大原因。

如果跟吸烟的人说吸烟有害健康,他们肯定特别不耐烦。咱们在这就先说说戒烟的好处。先简单说几组数字:戒烟24小时,心脏病的发病率就会下降;戒烟48小时,神经纤维会再生,嗅觉、味觉会变得更加敏锐。要是连续戒烟到3个月,血液就会流动的更顺畅,你也会感到更加有活力。怎么样,不错吧?但戒烟这么多好处,你看,48小时就能有很明显的体验了,为什么很多人就是戒不掉呢?

在大多数人看来,吸烟上瘾是因为烟里有尼古丁,这东西能让人产生生理依赖,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作者这样一位资深烟民看来,吸烟者对香烟所产生的心理依赖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关键原因。我们接下来就依次看看这两个依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为什么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让人产生生理依赖呢?其实说简单了就是在生理上对尼古丁这种毒品的依赖。这不是危言耸听,书中提到说,单论毒性来说,尼古丁其实比海洛因还厉害。举个例子,如果你把一支烟里的尼古丁提取出来直接注射到静脉中,是可以直接致人死亡的。

听到这,估计很多人会说,我抽了这么多,也活得好好的啊?这毒都去哪了?我们接下来就说一下一支烟里的尼古丁是怎么影响身体的。当你抽一支烟的时候,尼古丁就会随着呼吸进入肺部,百分之七十的尼古丁可以直接被肺部吸收,其中四分之一的量能在几秒钟之内进入大脑。尼古丁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又帮助神经细胞传递兴奋和开心的信息。也就是说,有了尼古丁,你的大脑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愉悦感。中国不是有种说法吗,叫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其实就是尼古丁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结果。从吸烟到产生兴奋,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非常快。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但尼古丁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你吸完一支烟,半小时后,你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就会下降百分之五十。尼古丁少了,对大脑的刺激就少了,多巴胺的分泌当然也就少了。神经元之间本来传着愉悦的信息呢,突然间就停止不传了,就有点像你还在等待影片的高潮部分,但突然影片就结束了。人当然会感到一阵莫名的失落和烦躁,这种感觉在医学上被称为戒断反应。注意,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多数人为了找到消失的快感,会再点上一支烟,让尼古丁再次刺激大脑,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生理依赖。

很多吸烟者听到这,可能想说尼古丁比海洛因还厉害,那肯定特别难戒啊。但事实上,尼古丁比其他毒品更容易戒掉。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作者认为,只需要连续二十一天不碰尼古丁,那身体对它就不再依赖了。但问题是,克服了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还远不算戒烟成功,很多人就是在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新抽烟。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吸烟者对香烟产生的心理依赖。不了解清楚什么是对烟的心理依赖,就很容易导致戒烟失败。

心理依赖,说白了,就是吸烟的人为自己吸烟所找的借口。作者说,吸烟者在内心深处也都知道吸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们也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来帮助他们减轻吸烟的负罪感,让吸烟变得心安理得。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吸烟常见的理由都有哪些,它们到底成不成立。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吸烟的人最常用的一个理由,就是吸烟能够缓解压力。这里所说的压力,一般都来自生活中各种繁琐的小事:比如在单位被老板骂了,回家跟老婆吵架了等等。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吸烟者就会以缓解压力为理由,点上一根烟。我们刚刚也说了,烟里的尼古丁确实可以让大脑出现短暂的愉悦感。但这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问题,不仅不会缓解压力,相反,还会增加压力。因为在作者看来,这个世界上最不容易放松的人,就是有严重烟瘾的人。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都饱受戒断症的影响,所以很容易生气,只有点上烟后才能缓解。这就像是苍蝇扑到捕蝇草上去喝它的汁液,最后被捕绳草困住一样。想通过吸烟来缓解压力,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不轻松。

对于很多创意工作者来说,他们会认为吸烟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和提升创造力,而这在本书作者看来,也只是一种错觉。想想看,当香烟一灭,吸烟者的身体就会出现戒断反应,他们开始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要再来一根啊,要不要继续工作啊。这会让注意力更加无法集中。除此之外,香烟也会使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人的大脑供氧不足。脑子一旦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人就更难集中注意力了。所以,吸烟并不能帮助人集中注意力。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当然还有人会说,吸烟是社交需要,大家都吸,你不吸就会感觉和大家聊不到一起。作者说,这其实是早期香烟广告给人的错觉。那时的广告,一方面强调吸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又渲染吸烟能展示男人气概,好像不吸烟就不算是真正的男人。但时代已经变了,社会的精英阶层已经不再用吸烟的方式来标榜自己的地位了。

不仅如此,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香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和回避。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吸烟,大家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自制力、同时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人。所以,吸烟并不能在社交过程中让人更有面子、更有魅力,反而会给人留下负面的印象,并不利于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说到这,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吸烟者常用的三个理由。不管是为了缓解压力、集中注意力还是促进社交,这背后其实都包含一种侥幸心理,也就是主动忽略了烟对自身的伤害。拿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来说,这就是认知失调,意思是说,当你发现自己的行为和自我感觉中的形象不相符时,你就会想方设法地找个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吸烟者的逻辑也很简单,比如隔壁老王也一直吸烟啊,时间比我还长,但他身体一直很好啊,吸烟应该只对一些倒霉蛋才会有伤害,我没有那么倒霉吧?或者,等出现健康问题了我再戒烟也来得及。但实际情况可不是这样。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买了一辆全新的法拉利,你会给它一直加劣质汽油吗?确实,加什么类型的汽油车都能跑,但是油的品质越低,燃烧时对发动机造成的伤害就越大。当发动机出问题的那天,再想修复就难了。

以上就是烟戒不掉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尼古丁导致的生理依赖,还有一个就是人自身对香烟产生的心理依赖。在作者看来,戒烟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对尼古丁的生理依赖,而是吸烟者对烟所产生的心理依赖。他们总觉得吸烟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集中注意力还有促进社交。但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这些理由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

在我成功戒烟5个月后,推荐老烟枪读《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