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孫權明明獲勝,為何孫權卻立馬向劉備求和?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相接崛起,各路諸侯紛紛搶奪漢室土地,尤其是袁術這位諸侯,原本乃是十八路諸侯中最強大的一位,可卻因為得到了傳國玉璽便直接稱帝,從而引來了天下諸侯的討伐,最終落得一個身死的下場。不過要說最具有實力的諸侯那當屬“魏國”曹操、“蜀漢”劉備、“東吳”孫權,從而使那個年代叫做三國。今天小編要說的故事關於一場大型戰役,不是赤壁、官渡之戰,更不是漢中之戰!各位讀者知道是哪一場大型戰役嗎?

“夷陵之戰”孫權明明獲勝,為何孫權卻立馬向劉備求和?

話說關羽兵敗麥城被殺之後,張飛每日靠著美酒從而消極自己,想讓自己能夠忘掉這段傷痛,而且整日嚷嚷著伐吳、伐吳,可惜的是張飛還沒有等到劉備開始伐吳,便因為隨意打罵將士,最終被範強、張達二人殺害。範強、張達更是將張飛的頭顱獻給了東吳孫權,從而使得劉備徹底大怒。公元221年,劉備身穿白衣親自率領大軍伐吳。公元222年2月,劉備大軍和孫權大軍在長江兩岸對峙。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領東吳所以將士抵抗劉備大軍。

“夷陵之戰”孫權明明獲勝,為何孫權卻立馬向劉備求和?

陸遜看劉備來勢洶洶,於是選擇了以逸待勞,等著抓到機會一舉消滅劉備。過了好幾個月,劉備終於安耐不住心中的情緒,直接率領大軍攻打了過去,而且連拔孫權數十縣。陸遜則是一直後退,但凡劉備發起進攻,便下令讓大軍後撤,反正就是不和劉備正面硬碰硬。有人可能會說陸遜是一個慫貨,其實陸遜並非慫貨,只是他乃第一次被孫權重用,如若沒有十足的把握,怎敢輕易出擊,倘若勝了還好,如若敗了那該如何面對孫權?

“夷陵之戰”孫權明明獲勝,為何孫權卻立馬向劉備求和?

由於當時正值酷暑,劉備的大軍屬實頂不住太陽的照射,於是劉備便讓大軍一股腦的駐紮到了密林當中,從而避暑。諸葛亮得知劉備將大軍駐紮到深山老林之中後,可謂是一口鮮血吐了出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諸葛亮算到陸遜會火攻,所以趕忙寫信給劉備,讓其退出來。不過可惜劉備還沒有收到諸葛亮的親筆信,陸遜便採取了火攻,更是一舉將劉備大軍打的損失慘重,劉備也險些喪命夷陵。劉備這一次的主動進攻不但沒有為兩位弟弟報仇,而且損失了一大半的兵力。蜀國正是經歷了夷陵慘敗,從而一蹶不振。不過有一個問題想必各位讀者都極其的感到困惑吧!夷陵戰敗之後,劉備撤回白帝城。與此同時,孫權遣使帶著厚禮來向劉備求和。為何剛剛打了勝仗的孫權卻要向一路潰敗的劉備求和呢?

“夷陵之戰”孫權明明獲勝,為何孫權卻立馬向劉備求和?

劉備和孫權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儘管孫權打勝了這場仗,可打仗哪有一直打得,不得(dei)休息休息呀!曹丕這個時候卻決定了親率大軍攻打孫權,而且更是分成了五路大軍一共圍攻江東,直逼建業(東吳京都)。孫權這個時候不由得擔心起來,儘管有陸遜這位能人在,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更何況孫權這個時候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倘若劉備這個時候和曹丕聯手攻打東吳,那麼東吳必敗無疑。

“夷陵之戰”孫權明明獲勝,為何孫權卻立馬向劉備求和?

不過說真的,如若換做從前,那麼劉備必然會直接答應孫權聯合抗曹。無奈劉備這一次卻選擇了和東吳死磕到底,無論如何都不同意聯合抗曹。曹丕得知劉備拒絕孫權之後,可謂是非常的高興,而且還說道:孫權小二,這次你必死無疑。但劇情總是這麼狗血,孫權還沒死,劉備卻在白帝城先行一步見了閻王。各位讀者覺得劉備應該舉國伐吳嗎?

溫馨小提示: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地球不爆炸,小編不放假;宇宙不重啟,小編不休息;風裡雨裡節日裡,小編都在這裡等著你;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你點進來就是旺季,你們不看就是淡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