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曾仕強先生是一位智者,他把《周易》等我們傳統文化研究的非常透徹,並且應用在生活的事事處處,如商業思維、經營思維、處世哲學等等,他在央視“百家講壇”《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道德經的玄妙》等系列講座反響強烈、影響至深,曾仕強先生在長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過程中,結合中華道統文化精髓,提出了“中國式管理”思想,因此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曾仕強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

在中國是一個講人情的國度,在職場上司給下屬“留情面”、下屬給上司“留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是,無論是管理層還是普通職員都要注意平時的說話方式、說話的多寡,在我們中國說話是一門大學問。

曾仕強先生在“中國式管理”中對說話是極推崇的,他說:少說話是一生成功的基礎,但又不能沉默,所以說話要恰到好處。

少說話是一生成功的基礎

那你可能要說了,那也太難了,不是有句話說“先說先死”嗎?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生活中要把握這個度,若把握好了你就成功了。

這裡有一個矛盾的統一,是說不能由於害怕“先說先死”而不說,也應該顧慮“不說也死”的不良後果,慎重思考怎樣說才不致一開口就闖禍,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也就是說遇事多動腦子,既不要信口開河也不要默不作聲。凡事在說與不說之間,看情勢、論關係、套交情,衡量此時、此地、此事對此人應該說到什麼地步,才算合理。

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曾仕強:與人交往要多聽,少說

曾仕強在“百家講壇”主講《胡雪巖的啟示》講到,胡雪巖在學徒時很少說話,而是喜歡多聽,胡雪巖的成功也得益於他的“聽話”,多聽話、會聽話,勤于思考,因此胡雪巖做每一件事都計劃周全,前期準備充分,保證了做事的成功率。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曾國藩名言書法對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晚晴名臣曾國藩湘湖文化代表性精英人物,也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他說話的學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上邊這句話是曾國藩的一句經典名言,也是他一生遵循的人生信條,當今很多人寫成書法對聯掛在辦公室或家裡,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人要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曾國藩

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曾國藩像


在說話方面曾國藩曾經吃過大虧的,甚至影響了它的名聲。在之後他時刻要求自己的言行,在曾國藩的一篇日記(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九日日記雲)中有這樣一段話:

“此事餘有三大過: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時一語不合,忿恨無禮,二也;齟齬之後,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此之不知,遑問其他?謹記於此,以為切戒!”

曾國藩的意思是說,這事自己有三大錯。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曾國藩總結以上三點,認為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裡說的“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說話不知深淺,不知輕重,還能成什麼大事?所以從此以後,曾國藩不論是自我教育還是教育子弟,都以“多言”為戒。

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曾仕強推崇這句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因此曾仕強提出,說話需要看情勢,“不說也死”是告誡我們,不溝通就難以協調與其他人的關係。大家都不說,根本無法溝通。不能溝通,當然無法協調。由於很多人受到“先說先死”的影響,不敢溝通,所以特別提醒大家,不說也死,希望大家早日擺脫“先說先死”的陰影,走出溝通的良好道路。

曾仕強: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其實俗話也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多必失”這些都是關於說話的學問問題,說話不謹慎而招致災禍。在職場上也是,少說多聽、多做事。自古至今成大事者基本是謹言慎行的人。

曾仕強認為,曾國藩這句話一個是說做事的要旨,一個是說做人的信條,恪守曾國藩這句話,將成為人生大贏家,諸事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