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公元1301年,窩闊臺汗國之汗海都、察合臺汗國之汗篤哇統領大軍越過阿爾泰山,猛攻元朝戎北大本營按台山,與元軍爆發了“帖堅古山會戰”。會戰的結果雖然元軍打得窩囊,撈了個不勝不敗之局,卻有了個意外之喜——讓世祖忽必烈都頭疼不已的中亞梟雄海都在戰後殞命。海都是反元朝的急先鋒和旗幟,他的死使得中亞局勢急速變化。很快,原本被迫聽命於海都的篤哇依仗自己的實力控制了窩闊臺汗國。並於公元1303年與窩闊臺之汗察八兒派使臣出使元朝,表示恭順罷兵之意。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讓元成宗大喜過望,不但厚賜兩國使臣以金幣,並派出使臣和窩、察兩國使臣一起前往西方面見伊兒汗和金帳汗,希望各國全部罷兵修好。隨著使臣們的往來,到大德八年(1304年),金帳汗脫脫、伊兒汗完者都、察合臺汗篤哇、窩闊臺汗察八兒全部盟誓罷兵,並奉元成宗鐵穆耳為合法“合罕”,眾汗國之宗主。

當年爺爺忽必烈費盡心機也沒能完成的功業,自己竟然輕易得到。成宗似乎有理由自豪,如古波斯的國王大流士一般向全世界自我標榜:“我,鐵穆耳,偉大的王, 萬王之王,蒙古之王,諸國之王” 。雖然這個稱號的取得靠得不是努力而是運氣,可一分運氣足可抵消九十九分的努力,在成功面前,誰還能說個不字呢?

內政沒費什麼心思卻也國泰民安,現在外患竟然沒費什麼心思竟然也一舉消除,揚威海外。要是成宗就此不興干戈,安然守成,即使有那麼些弊政,也足以被說成瑕不掩瑜,後世的評價一定會高出很多,就以筆者而言,絕不會只給他七十分。可他偏偏靜極思動,發動了一場如爺爺徵日本、安南和爪哇那樣的淨賠不賺的戰爭,使得身後品評再次被大打折扣。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與成宗交手的國家,有一個讓人充滿遐想的名字“八百媳婦國”。這八百媳婦為傣族的一部,興起於泰國北部邊陲的夜柿河地區,原本只是個小部落,“東似乎是到湄公河,南與夫堯(泰國北部地區)接壤,北不到今日緬甸的景棟,而西與西南只能在紅河東邊,從西到東,從南到北,都似乎不過數十公里,其幅員還不及我國的一個縣” 臣服於泰國北部哈利奔猜王國(中國史冊稱為女王國)。元朝時期,其國王孟萊勇武有為,聯合泰國南方的素可泰王朝(暹國),於在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吞併了哈利奔猜王國,之後又向西征服了帕堯王國,定都清邁,從此稱雄泰國北部。

所謂“八百媳婦”的國名,是中國所起,原因是傳說其國王世世有八百個妻子,她們各領一寨,故此得名。想想中國皇帝不過“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世祖時期的權臣阿合馬有四百四十個妻妾都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國王有八百個妻子,豈不讓人羨煞?不過,當時的泰國婦女都是“長眉睫,不施脂粉,發分兩鬢。衣文錦文,聯綴河貝為飾。盡力農事,勤苦不輟。及產,方得少暇。既產,即抱子俗於江。歸付其父,動作如故” ,屬於超級賢內助,絕非嬌聲嗲氣、弱不禁風的佳人。泰國自古保存母系社會殘餘較多,被八百媳婦國所滅的哈利奔猜王國被稱為“女王國”便可看出其婦女至少能頂半邊天。以中國的觀念。女人各領一寨,必定要與國王有夫妻關係才行,其實大非如此。泰國人稱這個國家為蘭那泰王國,意為百萬稻田國,雖然有吹噓成分,倒也更像個正經國名。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這八百媳婦國原本和元朝八竿子打不著,世祖時期對東南亞各國用兵,安南、緬甸、占城都沒能倖免,泰國南部的暹國、羅斛國雖沒捱打,但也早早稱臣納貢。可能是燈下黑的原因,躲在泰國北部的八百媳婦國反倒太平無事,元朝也一直沒想起來讓他朝貢,更沒有動兵。可元朝強盛時期,周邊的小國並不是安分守己就可獨善其身,八百媳婦國在成宗朝平白因為緬甸的內亂,走向了元朝的對立面。

世祖時代,元朝攻伐緬甸蒲甘王朝,緬王那羅提鈳波帝雖積極抗戰卻是屢戰屢敗,最後自己反被兒子所殺,輝煌一時的蒲甘王朝遂四分五裂,形成阿瓦,白古、東籲、木邦、孟養、孟密、阿拉乾等國分裂割據的局面,而蒲甘王朝的王族雖然已經和地方政權區別不大,卻還是名義上的緬甸主宰。成宗繼位後,封那羅提鈳波帝另外一子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王,其子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賜以銀印、虎符,並“戒飭雲南等處邊將,毋擅興兵甲”,希望緬甸能夠“爾國官民,各宜安業”。 但自己的爺爺把人家從地區大國打成了小割據政權,自己靠著敕封和印信就能夠讓人家安居樂業嗎?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雖然有緬王的稱號,而實權卻掌握在撣族首領阿散哥也兄弟手中。緬王得到元廷冊封,便想借此重新恢復旁落的王權。可元廷那麼遙遠,皇帝的詔書並不能起到實際作用,緬王的作為遭到強有力反彈。大德二年(1298年),阿散哥也兄弟等人攻陷蒲甘,殺害緬王及世子宗室等百餘人,並惡人先告狀,奉貢入元朝,向成宗報告說緬王有不奉元朝聖旨,擅自攻伐其他部落的罪行,自己為大皇帝廢黜緬王,是為了維護大元的權威。但倖存的緬王另一王子窟麻剌哥撒八逃到雲南,向行省訴冤,指出阿散哥也兄弟向來藐視大元,在叛亂中,不但緬王父子、妻妾、臣僕遇害,連元朝派駐蒲甘的國信使隨員、商人百餘人也被殺害。之後,又陸續有忠於蒲甘王朝的官員逃到雲南向元朝哭訴。成宗不禁大怒,自己剛剛冊封的國王,轉眼就被殺了,自己的面子往哪擱?於是於大德四年(1300年),命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薛超兀兒、左丞忙兀都魯迷失等為統帥,宗王闊闊為監軍,出兵一萬二千取道永昌騰衝入緬作戰。

阿散哥也兄弟自然不是元軍對手,首府木連城被圍困,“城中薪食俱盡,勢將出降”。眼看大勢已去,阿散哥也卻使出一招在官場常見,而在戰場罕聞的計策——重賄元朝統兵官。正副統帥薛超兀兒、忙兀都魯迷失,以及隨軍將領雲南行省參知政事高阿康(雲南土官,又名高慶)、宣撫使察罕不花、萬戶章吉察兒等竟然都是貪財之輩,收受阿散哥也重金賄賂後,便以“天熱瘴發”為由撤圍班師 。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阿散哥也用金錢退兵之後,立即於是年秋天赴闕請罪,希望求得原諒。成宗出兵緬甸,只是履行宗主國對藩屬的責任,但見蒲甘王族實在扶不起來,阿散哥也兄弟對自己也算恭順,便順水推舟承認了其在緬甸北部的統治權,只是殺掉了受賄並率先退兵的高阿康、察罕不花,稍稍舒緩了自己的憤怒情緒。事情到這裡,成宗仍然沒有放棄“守成”、“惟和”的方針,沒有釀成大錯。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一個個人在這時站了出來,對成宗一頓攛掇,終於使得元朝西南邊陲兵連禍結。

這人便是雲南的行省左丞劉深。這位劉左丞屬於很會揣摩領導心思的下屬,征討緬甸的戰事弄了個無果而終,成宗沒有體會到爺爺滅大理、南宋時的酣暢淋漓,有點有勁沒使出來的感覺。於是,劉深以八百媳婦國幫助過阿散哥也兄弟作為藉口,上奏成宗,提出:“世祖以神武混壹海內,功蓋萬世。皇帝繼位以來,未有武功以彰顯神武天資,西南夷有八百媳婦國未奉大元正朔,請允許為臣為陛下徵之。”

這個上奏既是攛掇,也是激將——先帝“混壹海內”,而陛下你繼位這麼多年了,卻“未有武功以彰顯神武天資”,不覺得丟人嗎?八百媳婦國落後弱小,又幫助過陛下的敵人,臣願意滅了他給陛下增光。雖然比較慵懶,雖然喜歡“惟和”,可成宗畢竟是成吉思汗一脈相傳的嫡孫,也曾經久鎮邊關,親臨戰陣。這樣的激將那裡承受得住?接到奏疏,成宗立即發鈔近十萬錠作為軍資,命劉深率軍二萬前去征討八百媳婦國。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出征詔書一下,朝廷內部頓時亂了起來。御史中丞董士選等人認為出兵是“以有用之民而取無用之地”,請求罷兵,可他們仍同勸說忽必烈不要征伐日本的趙良弼一樣,光拿實際利益收益來說事,卻忽略了成宗的面子問題,所以上奏完全沒有得到回應。反倒是一向為政平和的丞相完澤看出了成宗的意圖,支持這一建議,但卻從此背上了“逢君之惡”的罵名——這場戰爭不但使得成宗的歷史評價下降,也使得原本被稱為賢相的完澤有了無法洗刷的汙點。

大德五年(1301)四月盛夏,劉深率軍取道順元侵入八百媳婦國。劉深原本以為可以如前朝征討安南、緬甸一般,遇到對方的軍事抵抗,自己可以戰場殺敵,立功封爵。豈料,八百媳婦國的自然環境比之緬甸、安南還要惡劣,煙瘴遍地。劉深的大軍冒著煙瘴前行,還沒有作戰,士兵死亡便已有十之七八。八百媳婦國根本沒動一兵一卒,元軍便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非但如此,為保障吃飯問題,劉深又驅民夫負糧食輜重輾轉於叢林溪谷之中,以接濟軍需,每運送一次便要幾十天才能到達,民夫死亡率更是遠超作戰部隊,“死者亦數十萬人”,而又因“溪洞險惡,無木牛流馬可運”,所以“率一斗粟數十倍其費始達”, 耗費錢糧無以數計。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到了這步田地,戰爭已經失敗,劉深若是識時務,就該馬上退兵,雖然也免不了罷官丟職,但也許還能保住性命。可他不但不退,反而向雲南各地土司徵調民夫勒索贈品,併發出了“身死行陣,妻子為虜”的威脅。其中,順原路總管、彝族女首領蛇節被要求繳納黃金三千兩,馬三千匹。說起這位蛇節,是前順原路總管阿那之妻,阿那去世後承襲夫位。其人素有豔名,矯健多力,且有權略。是個類似於“二征夫人”的女強人。劉深的勒索使她憤怒不已。而此時,雍真葛蠻土司宋隆濟在遭到勒索後一怒之下起兵反元,蛇節遂與之聯合,一起掀起反旗。

宋隆濟、蛇節等軍都是本地少數民族,熟悉地理,彪悍善戰。很快就攻陷楊黃寨,接著又進攻貴州,知州張懷德力戰身亡。劉深的作為早已在雲南遍地撒滿了乾柴,宋隆濟、蛇節如同火星一般,立即使得大火燎原。不但是彝族,車裡白衣族、江頭江尾和尼族、傣族金齒等也相繼起兵,烏撒(治今貴州威寧)、烏蒙(治今雲南昭通)、東川(治今雲南會澤)、芒部(治今雲南鎮雄)、武定、威楚(治今雲南楚雄)、普安等地一片刀光劍影。劉深迅速陷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被圍困在絕谷之中。所幸宗王闊闊相救,才逃出生天,但經此一戰,再加上先前的損失,“士卒傷殆盡”,“ 將士存者才十一二”。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沒能攻滅他國開疆擴土,自己的轄區內卻被弄得動盪不寧。成宗深恨劉深無能,下旨罷免劉深等人官職,收繳符印。同時,派出大將劉國傑率軍平叛。劉國傑,字國寶,女真人,是世祖時代與張弘範齊名的大將,在滅宋、平定漠北宗王叛亂等戰役中屢立大功,被賜為“霸都”稱號,人稱“劉二霸都”。成宗繼位時,世祖時代的名將已經凋零殆盡,劉國傑可說是碩果僅存,此時已經六十八歲了。

雖然年老,但畢竟是百戰良將,劉國傑一出手果然一個頂倆。面對不利形勢,劉國傑誘敵深入,大小四十餘戰,終將蛇節擊敗。大德七年(1303年)二月,將蛇節俘虜。宋隆濟雖然逃走,不久卻被他侄子誘執獻與元軍。隨著兩個領袖被俘殺,各地叛軍群龍無首,漸次被平定下去。

戰事雖然平定了,可原本安寧的雲南經此戰亂,一片民生凋敝,社會秩序混亂的景象,經多年才穩定下來。成宗悔怒交加,將劉深處死。想當年,世祖忽必烈啟用名臣賽典赤瞻思丁治理雲南,“心滇之心,事滇之事”,安撫各族百姓,興修水利,開墾良田,“為市井以通貿易、薄徵稅以廣行商”,使得各族雜處的邊遠之地一片生平。豈料賽典赤去世才二十餘年,便因為劉深的胡作非為鬧的干戈遍地。

元成宗與八百媳婦國的較量,一場淨賠不賺的荒唐戰爭!

至於八百媳婦國,原本只是幫了緬甸一些忙對抗元軍。這樣的小事,只需派一國信使詔諭便可以解決,完全不用兵威相加。日後,在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該國主動開始遣使入貢象及方物。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八百媳婦國國王又兩次遣使朝覲,希望得到冊封。於是,元朝在其地設蒙慶宣慰司都元帥府,以其國王任宣慰司都元帥,後又將其名改為八百宣慰司都元帥府。八百媳婦國在有元一代多次朝貢,成為元朝相當恭順的藩屬之國。

結合前因後果,成宗發動的這場戰爭,不但是淨賠不賺,而且毫無必要,白白浪費無數生命。成宗原本平和的執政期,被他自己的一時衝動,平添了荒唐的血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