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何與俄國一戰之後便瀕臨崩潰?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需要不斷擴張的帝國,只有進行擴張才能夠妥善安頓耶尼切裡軍團,否則這個軍團會不斷製造麻煩。以前,奧斯曼帝國通過佔領一些地區,獲得一些收入,以此收買耶尼切裡軍團。此時,奧斯曼帝國卻一次次處於防守的地位。如果奧斯曼帝國未受到外部干擾,或者僅僅面臨一個困境,那麼奧斯曼帝國在舊體制之下依然能夠運轉良好。否則,便會危機四起。

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何與俄國一戰之後便瀕臨崩潰?

複雜的地緣格局

在科普魯盧時期,奧斯曼帝國擴展至中歐和東歐的廣大地區,尤其在經濟活動方面。奧斯曼帝國未能釐清自己的金融事務,而是採取了可能帶來長期毒害效果的權宜之計:沒收以及包稅農場。奧斯曼帝國的財政再次嚴重依賴征服帶來的收益,如果控制了貿易中的瓶頸因素,便能夠賺取大量利潤。

黑海依然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湖,禁止俄國以及西歐船舶駛入。黑海北海岸和克里米亞半島由一個實力強大的韃靼王國經營,控制韃靼王國的格來王室自見甚高,他們的騎兵能夠迅速穿越烏克蘭平原,而同樣的路程卻會耗費奧斯曼帝國軍隊數日。這個地區關係複雜。一直佔有這個地區的波蘭開始像匈牙利一樣逐步解體。充滿侵略性的遊牧部落在這個地區肆無忌憚,哥薩克人(這個詞來自韃靼語)不受任何政府管轄,縱馬到處實施大規模的劫掠:有時候他們會擊敗波蘭人,有時候又與其結盟,他們與奧斯曼帝國和俄國之間的關係也經常如此。烏克蘭地區處於分裂和無序狀態,在其北部邊界的奧斯曼帝國附屬國摩爾達維亞和特蘭西瓦尼亞也不安分。

北歐的瑞典國力強大且富有侵略性,在瘋狂的查理十二世( Charles XII )主政時期,地區形勢變得更加複雜。路易十四掌權後,法國試圖爭奪歐洲霸權,並與英國和荷蘭結盟共同對抗奧地利帝國,進一步加劇了形勢的緊張。按照常理來說,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應該小心謹慎,如果瑞典暫停活動而西歐各國又處於和平狀態,奧斯曼帝國絕不應採取進一步的攻勢。

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何與俄國一戰之後便瀕臨崩潰?

命運的拐點:維也納之戰

1664年,奧地利軍隊就已經在聖戈特哈微役中展示了自身的強大實力,隨後與奧斯曼帝國在沃什堡簽訂停戰協議,從而能夠在意大利和德意志集中精力對付法國。然而,奧斯曼帝國卻在1683年以狂妄自大的行動廢除了這項協議。

1683年7月,規模龐大的軍隊,連綿數里的帳篷,以及各種隨軍物品都出現在維也納城下。

卡拉·穆斯塔法選擇進攻維也納城的時機也非常糟糕。當時的法國與奧地利王朝之間已經處於休戰狀態;穆斯塔法率軍進攻維也納的舉動,成功地迫使波蘭人和俄國人拋棄前嫌,聯合致對付奧斯曼帝國;威尼斯人仍然擁有強大的實力,也參與到救援維也納的行動中來。為奧斯曼帝國一方作戰的匈牙利人派系分立,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1683年9月,波蘭騎兵和德意志王子率領的軍隊前來支援維也納,從背後襲擊了圍城的奧斯曼帝國軍隊。奧斯曼帝國軍隊全線潰敗——軍隊幾乎丟掉了所有的裝備和給養,敗退到匈牙利,布達城也很快陷落。奧斯曼帝國在維也納之戰中的慘敗使卡拉·穆斯塔法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在貝爾格萊德城內被處以絞刑。

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何與俄國一戰之後便瀕臨崩潰?

1699年,奧斯曼帝國被迫簽署了《卡洛維茨條約》( Treaty of Karlowitz ),從此放棄了對匈牙利的控制。在1697年爆發於塞爾維亞一匈牙利邊界的森塔戰役中,奧斯曼帝國已經顯露出頹勢,這種落後可以進一步通過對於勝利的幻想體現出來:到處揮舞先知的旗幟,鼓勵進行自殺式襲擊。奧斯曼帝國體制已經破敗,此時卻沒有其他替代措施。

帝國體系開始崩潰

在奧斯曼帝國佔領的巴爾幹半島地區,離心傾向日益嚴重。此前,奧斯曼帝國的官員會妥善照管農民:他們會受到保護,免受強盜及不稱職的土地領主的欺凌。腐敗或者不稱職的官員甚至會被處決,財產也會被沒收。但是,那個體系主要建立在封建提馬爾體制之上,而提馬爾體制尚未涉及與農業資本主義相關的繼承製度。如果提馬爾未能履行自身職責,甚至會遭到免職。18世紀,隨著薩洛尼卡商路沿線地區貿易活動的擴展,一些提馬爾開始擴展土地,賄賂當地官員,並將提馬爾領邑轉建為種植園。這意味著農民地位的下降,而且按照奧斯曼帝國的慣例,大種植園主一般都是穆斯林,農民則主要是基督徒,因此農民的生存境況進一步惡化。東正教會擁有大量土地,雖然經營不善,卻依然不斷擴張,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緊張。這些狀況導致農民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少,而且通常是貧瘠和多石的土地。

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何與俄國一戰之後便瀕臨崩潰?

在葉卡捷琳娜女皇主政時期,俄國迅速崛起。奧斯曼帝國無人能夠深刻地認識這種局面,有時候甚至連最基本的狀況都不知道。奧斯曼帝國依然與波蘭和瑞典保持著固有的聯繫,卻高估了波蘭的作用。威尼斯現在不堪一擊,奧地利將重心轉向了德意志,法國依然與奧斯曼維持著友好關係。由於沉迷妄想,穆斯塔法三世陷入與俄國的戰爭泥潭之中,圍繞黑海與俄國展開角逐。俄國已經深入北高加索地區,而這些地區在理論上都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與此同時,俄國還覬覦克里米亞半島,而克里米亞汗國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毗鄰烏克蘭的摩爾達維亞的統治者,明目張膽地與莫斯科聯合。穆斯塔法三世想要展示自己才是黑海地區的主人,因而在1768年與葉卡捷琳娜女皇主政的俄國爆發激戰。幾乎一夜之間,在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便瀕臨崩潰的邊緣。

18世紀貌似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為何與俄國一戰之後便瀕臨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