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先生有哪些突出贡献,可以任首位中国科学院院长?

元某人0829


郭沫若绝对是中科院首任院长的不二人选。

中科院一直到1977年以前,都是我国最高学术科研机构,是不分文、理、工的,1977年才分出哲学社会科学部分,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又把主要是从技术研发的部分分来成立了中国工程院,所以郭沫若当院长的那个年代,中科院是中国惟一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的政府机构,是正部级单位,中科院的院长是正部级领导干部。

所以中科院的院长要有“正部级”的资历才行,我们要注意,郭沫若不光是中科院的首任院长,他还是新中国首任的政务院副总理(副国级)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正部级),说实话,当时的学术界大咖云集,学术地位跟他差不多的人很多,但有他这样的政治地位的人基本上没有。

整个近代历史上,有政治地位和政治资历的学术界大牛本就不多,郭沫若是很突出的一个。北伐时期,三十多岁的郭沫若已经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行营秘书长、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他当时的这个副部级(中将)的资历,有多厉害呢,那时候,后来大名鼎鼎的粟总还是班长,林总还是连长,陈总还是教导团的连级文书啊!更重要的是郭站队是站对了的,他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其间被选为南昌起义公开公布的革命委员会七人主席团的成员,是学术界在我们革命事业中的“原始股”的惟一代表啊!

所以从政治地位和政治资历的角度来说,首任中科院院长,非郭莫属。

不过,中科院的院长虽然是“官”,但是机构的性质毕竟是学术科研单位,院长要是没点学术水平,也是压不住的。而郭沫若除了官场资历深以外,学术水平也高。1948年国民党搞的第一届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选举,郭沫若是“考古与艺术史”的四个院士中的一个,这表明整个学术界对他的科研水平是认同的。

郭沫若早在1929年就写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学术界、文化界的轰动,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三年时间内,共印了9000多册,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很厉害的了,因为那时能识字看书的人本就不多,有钱买书的人就更少了。

他用甲骨文、金文的新材料,配合传世的古籍经典,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历史的谱系和体系,历史学界能写书的人很多,能发现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人也很多,其实从王国维起,学者们已经开始用新发现的甲骨文的材料来解决或修证一些具体的历史问题,但能用详实的史料,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的人很少,郭沫若建立中国古代历史的体系,对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时代坐标的解析、确认以及相关研究的方法,到现在还在用。


只爱潘多拉


郭沫若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御用文人拍马屁的功夫发挥到极致。在五七年,毛用他的阳谋论无情的击碎了中国文人的脊梁之后,剩下的人为了活命,立即向郭沫若的团队聚拢,从此中国再没有鲁迅。


青苔鼠42668412


抛开郭沫若个人那点小作风不谈,郭沫若当得上中国古往今来博学通闻第一人,说他立于民国诸神之巅的主神也不为过。如果郭沫若作风人格再完美点,绝对可以是那种跟在周总理身后丈量天下的大人物,因此他当中科院院长还是不为过的。

郭沫若的才,是全才,几乎民国大神们涉猎的东西他都玩得转,并且博而精,非走马观花或者附庸风雅泛泛而谈。


未达门道前,我们都说某人为研究者研究某门学术,唯有大师可以驾轻就熟,视之为玩乐。郭沫若玩文学(精通国学、戏剧、诗文、书法、绘画)、玩历史(精通考古学、甲骨文……)、玩科学(最早期科学发展观领导者)、玩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玩教育(新中国最早期科学与历史教育领导人)、玩语言学(精通五国语言)。

伟大的周总理曾感叹郭沫若“越认识,越惊喜。

郭沫若藏技,你永远不知道他还会什么,永远能给新中国带来惊喜。

以上是个人成就,只是作为他当中科院院长的基本素质要求。下面说说他的阅历与伟大贡献。

早在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门槛出身足够好。后来五四运动,他孤身海外却在日本组织救国文学社对五四运动爱国、反封建、反帝制呼声招相呼应,写出大量具有巨大能量的作品以唤醒国人麻木不仁的心,如《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后来其又陆续创作了新诗《女神》等,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与新诗奠基人。



1926年,郭沫若先生决定经世致用,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广州国民政府,开始从政生涯。其参加过北伐,并任要职,其才华与能力得到国共两党一致高度认可与重视,蒋介石对其十分赞赏。第二年,蒋介石4.12事变,其毅然写下《请看今日蒋介石》痛批蒋介石反动独裁丑恶嘴脸与其决裂,被迫下野通缉。此后其毅然参加了我党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我党。

此外,其多次在国共合作时期,对我党领导人维护有加,嘘寒问暖,与毛主席,周总理是最亲密的朋友,总是尽最大能力乃至豁出身家维护我党利益。这在当年大多数民主人士因国民党独裁而对我退避三舍的艰难时期,尤为难得。


纵观郭沫若一生,功远大于过。于国家利益而言,其鞠躬尽瘁,居功甚伟,说他是知识分子中第一人也不为过。于个人而言,人无完人,我们也应当丁卯分开,抓主要矛盾看待,就连我们最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何况是他?!

因此,郭沫若那些小错绝不可能成为历史天平上能拨得动他千斤奉献的区区三两。


不书公子


郭沫若这个人物其实很难定义。抛开对他的非议不谈,如果冷静客观地看,郭沫若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博学而且有见识的人。

说郭沫若是历史学家、文学家,似乎都太低估了,郭沫若虽然在文学、文字、社会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成果和造诣,但如果只说他是某一方面的“家”就忽略了他的胸怀和高瞻远瞩。

事实也证明,郭沫若成为中科院第一任院长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中科院是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当时情况下,中科院的成立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背景。郭沫若在中科院筹备大会上的讲话提到了两千年来古代封建社会以及近代史的具体情况,这些都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当时自然科学在中国根本就没有扎根立足并茁壮成长的基础。

能看到这一点的郭沫若在就任中科院院长之后又基础推动创办中国科技大学,意图在于大力发展科技人才。因为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家需要促进生产,进行经济建设,而科学技术的提升对于生产的推动有巨大的力量。

同时郭沫若在看到当时社会需要的同时也立足长远,看到了“科学研究自然是应该和实际配合的,但其中有种种不同的历程。有的研究和实用的历程很短,成果立即可见诸实用;有的却有相当长远的历程,一时看不出成效来。例如原子能、宇宙线及其他纯理论的科学研究,不能期待今天从事研究,明天就见诸实用。”

作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确立了一个很好的基调,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人的科学研究水平,而是集体的整体水平提高。对于科学和科学研究,无论行内行外都要重视,但又不要急功近利,要把眼光放长远。

作为一个中科院的院长其实郭沫若是很合适的人选。不在于他自己是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和成功者,而在于他对于自然科学的态度,发展观和有高度的认识。


沅汰


对郭氏一片骂声有失公允。1949年前他在政界、学界均享有巨大声望。他在史学、考古学、文学上的成就都是开创性的,极少有人能望其项背。1949年后虽然有很多操守尽失、无耻到极点的行为,但也不能全怪他。在那个特殊年代,他受到异乎寻常的巨大压力,竟然两个儿子均死于非命。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问家如巴金、茅盾、周扬、叶圣陶、钱中书等等,都公开发表过对整人的政治运动表示支持、对知识分子同行落井下石的言论,钱学森竟然在人民日报撰文论证粮食亩产万斤是有科学根据的。置身那样严酷的环境,他如果不想自杀,便只有苟且了。


千回峭壑铭荒古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的首任院长。他的资历其实是比较老的。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做政治部主任的时候,郭沫若就是学校的中将领导,此时他的地位仅此于周恩来。“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避居日本,在日本完成了一系列甲骨文研究,奠定了他的学界巨子的地位。当世,中国研究甲骨文的有四个人成就最高,他们的字里面都有一个“堂”,被知识界尊称为“甲骨四堂”。而郭沫若就是“四堂”之一,这是因为郭沫若字鼎堂。凭借这一成就,郭沫若被选为国民政府时期的学部委员,相当于建国以后的中科院院士。

后来,郭沫若在国内发表了一系列有知名度的文艺作品,比如《女神》《屈原》,可谓才气纵横。郭沫若在1944年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的失败教训,这篇文章被毛泽东特别重视,于是颁发全党学习。当时,党中央决定确认一个我党的文化代表人物,以后要重点宣传,有两个在延安的文化名流做候选。一个是作家茅盾,写《白杨礼赞》的大文人,后来有“矛盾文学奖”来纪念他。一个就是郭沫若。当时两个人都有希望,不相上下,后来毛泽东亲自确定,就用郭沫若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时候,郭沫若作为我党知识分子的代言人的地位就正式确立起来。建国之后,郭沫若的学术能力,身份地位也足够他担任中科院院士。


怀疑探索者


会得很多。会舔(写诗媚主)、会掘(定陵)、会拆(北京城墙)、会玩(女人)、会献(两条儿子的命,主子需要尽管拿去)、会吠(主子叫我骂谁就骂谁)。

把人怎样做一条好狗演绎的比教科书还教科书。当主子的怎么着也得给他挂个好听点的狗牌吧。


喜欢颜体的老赵


应该地地道道的,流氓文人。一个真正的投机流氓文人,一个真正的中国历史古迹的破坏者。


傻傻乎乎的活着


郭沫若先生的孔雀胆,让人回味,阿盖公主和车里特目尔的纷争。胡笳十八拍的辩论立足历史学家之上,甲骨文的推断和辨认在中国古文字造诣很深。新文化运动的楷模白话文的新秀人。国,共和谈的参加者。历史上有功。文革时期儿子残死,郭沫若先生忍气吞声,太懦弱。


颂风f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人,一生建树超凡,甲申三百年祭,是毛主席要求印发全党学习的整风必读之文,李白与杜甫,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上有一席之地,国务院立的全国重点攵物保护单位列第一的"黄帝陵″碑是他书写,甲骨文的解读,给中国考古界点亮了明灯,至于诗文著作,涉及广泛,解放前就在左联享有盛名,关于孙大圣和秦始皇,也和毛主席有过争论,毛主席走后,他的投名状让他名誉扫地,郁郁而终,院长不过是被小人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