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代目前的處境是什麼樣子的?大城市立足的狀況怎麼樣?

佳木春生


不同的農二代處境各不相同:

1.沒有繼續上大學的農二代:

沒有繼續進入大學的農二代,大部分都是學習了一門技術到外面打工了,混的好的也有一個不錯的收入。

繼續在家種地的很少,因為一是種地不賺錢且又髒又累,二是他們大部分也不會種地,有地的也都是讓父母幫忙種。

而且他們沒有上大學,或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有的上的技校,學習了一點技術,開始出去打工,因為步入社會比較早,也早早的在某一行業積累了很多的經驗。能力強的人有的已經開始自己單幹的,乾的好的都當上了老闆,出入有車,在城市也買了房子。

因為他們沒上大學,大多數結婚也比較早,有的有好幾個孩子了,混的好的早就擺脫了土地的束縛,把老婆孩子接到城市生活了,跟城市人沒什麼區別了。

至於在大城市立足這件事,在大城市立足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只有能力超強、眼光超好的人能賺的盆滿缽滿,在大城市買車買房,把老婆孩子接過來,這些都是少數。

大部分還是在大城市掙著一份高工資,回老家花,在老家三四線城市過著悠閒愜意的生活。

2.那些上了大學的農二代:

上了大學的農二代,大部分畢業時就24、5了。加上現在很多孩子都本碩連讀,碩士畢業就27、8了。博士就更不用說了,畢業就32、33了。

大部分也都不會種地,選擇進入一二線城市打工或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等。他們由於學歷較高,出入職場的收入水平也較高,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現在迎接碩士生都是月薪15000起,本科也都是10000起。跟那些沒有上大學的小夥伴相比,他們雖然掙錢晚,但是起點高。

同樣他們也有自己的劣勢,由於畢業晚,大部分人畢業就分手,走向工作崗位又很難遇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所以這部分人結婚年齡較大,很多都是30以後才結婚。剩男剩女也是一大把。導致同學聚會時,小學同學孩子都能打醬油了,自己還是孑然一身。

說到在大城市立足這件事,這些上過大學的農二代也只有很少的人能立足:

一是大城市整體消費水平很高,房租、吃飯、購物等就會花掉很大一部分工資;

二是這些上過大學的農二代因為在城市生活時間較長,加之受教育不同。消費觀念較激進,說白了就是能掙錢但是也很能花錢,大部分是月光族,能攢住錢的很少。

三是相對於那些沒上過大學的農二代,這些人大部分從事等會是高科技私企的腦力勞動,而一二線城市的大型私企對於年齡的淘汰又很嚴格,基本過了35歲就會被淘汰。

所以當他們剛反應過來想要開始攢錢時,已經失去了年齡競爭力,所以只能逃離北上廣深,這個時候好的手裡有一二十萬回老家乾點小買賣,差的一毛沒有,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也比比皆是。

當然還是有極少數混的好的人在大城市有了長遠發展,能在大城市買套房子,買輛代步車。

綜上,不論哪種情況的農二代,大部分都不會種地,也沒有選擇回到農村建設家鄉。多數還是在大城市級掙錢,回小城市花。只有極少數能力很強的人留在了大城市紮根,繼續奮鬥。


牛得草新農


大家好!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的觀點,同時我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農二代:在這裡我用一句話形容農二代的的現狀,‘‘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這也就是我的現狀。作為農二代的我真的很迷茫,也很無奈,但是面對這樣的生活,我們除了勇敢面對,也別無選擇。

出身農村,雖然來到城市打工,但城市永遠代替不了我對農村老家的情懷。城市也容不下我,因為父母在老家,親戚朋友,人情世故都在老家。每年都過著農村,城市往返的生活。

這些年的努力與奔波好不容易有了在城市買房的年頭,可是想想買了又能怎樣呢?我的生活也不會因此改變,還不是每年往返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唯一的夢想就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一直在城市長大,生活。

其實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我們都有自己的苦衷,也有自己的無奈,我想這就是人生吧!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生,我們能做的是認認真真生活,管他天意如何安排。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同時喜歡農村生活的可以關注我,我頭條有我拍攝的農村生活短視頻,都是真實的農村生活。我相信誠實守信是我這輩子最珍貴的財富!






先峰迴村


本人廣西農村的,28了!大專畢業後,在南寧,東莞,深圳,柳州工廠上了幾年班,錢沒掙到,女朋友也沒找到。前年回家種十幾畝砂糖橘,明年掛果,不知道能不能有搞頭?




果農小俊


本人就是一個非常純正的農二代,我剛剛2017年畢業,由於是公費師範生,一畢業就分配回到家裡的一所初中當老師。在外人看來我還是比較幸運的,畢竟不用畢業找工作那麼麻煩。
說說目前在城市的生存現狀吧。說是城市的話有點過了,因為我們全縣總人口才17萬人,九七年搬過來的新縣城人口只有不到3萬。我們縣經濟以農業為主,是一個農業大縣,也可以放到現在來說是一個貧困縣。因而我們教師的工資也比較低,但是房價上了8000。我第一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到手只有2600,今年轉正到手有3000塊錢了。現在教師待遇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有說我們待遇低,需要提高待遇,也有人說我們待遇很高了,知足吧!而我在縣城的初中,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既沒有鄉鎮補貼,又沒有城市高一些的待遇。而且我們學校沒有住宿生,沒有小賣部。學校除了政府撥的教育經費,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所以也給我們發不出什麼福利。我們老師的吃、住都需要自己解決,感覺自己在縣城的生存挺慘的。

現在又要面臨結婚這個問題。我這個年齡是最需要錢,但又是最沒錢的。買房是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我是一個農二代,家裡首付都很難拿的出來,更別說後面的裝修,還有結婚的禮金,都需要很多錢。雖然現在比較艱苦,但是我相信以後我的生活會比較美好吧!


溺水的魚XQ


農二代??

‘農二代大城市立足’。按年代劃分,個人理解,這可能說的便是八零後與九零後。依題主的意思,應該說的應該不是大部分群體。七十年代全國人口約10億,農民約有8億。

現階段的八零後九零後應該是現代化社會生產的主力軍了。八零後應該還有農村與城市比較明顯的區分。九零後,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的區分在性質上應該是沒有絕對的優劣了。在國家整體規劃城鎮化的基礎上,農村與城市的絕對差別也模糊了。

在消失的包分配的就業政策以後,以及近兩年農村土地改革和宅基地的使用權制度,再有城市戶口遷回農村戶口的硬性要求(除掛靠集體戶口不享受農村土地政策外幾乎不可能。相比較之前的農轉非政策,現階段非轉農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農村戶口不再是貶低性的詞。

自高考恢復以後,自國家入世以後,自計劃經濟明顯改善以後,個人就業的競爭力除特殊組織架構外和戶口是沒有絕對關係的。學歷為先,經驗為先,技能為先的社會就業,一個簡單的戶口根本上是改變不了什麼的。

從現階段各大企業的管理位置年齡來看,最早的八零後現在離四十歲基本上咫尺之遙。而這個年齡基本上是各大企業的生力軍與主力軍。

從身邊的朋友來看,城市戶口的同學朋友基本上變成了創一代或創二代,這類發展好的相較而言確實不錯,財富有上一代人計劃經濟或者說體制內的積累,發展相對輕鬆。農二代的朋友同學,在依靠自己積累的時候發展相對來說難度要高。務實性可能比城市戶口要好(優中比優而言)。

很想舉一些實例,但是沒有系統研究的數據,不亂編數據了。也不做精確的對比了。也只是想到哪說到哪。

整體而言,自高考恢復以後,高考相對來說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件事,農村的孩子,通過高考脫離土地紮根城市以後,自身的發展都是不差的。再有這幾年城鎮化的進程,國家提供多提供的就業崗位也為農村早一批只能通過勞力創造財富的人群帶來了很多機會,同時也帶去了很多財富。

農村這幾年的發展,村村通,合作醫療。除偏遠地區,大部分農村現在務工回鄉的農民工,機動車購置的數量增長很快。

近兩年個別地方陋習造成的天價彩禮,其實也是變相的反應了一個現實,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這水平提高對應的群體正是八零後九零後。

最後,因城市的發展導致的高房價,可能是八零後九零後城市戶口的城二代與農村戶口所面臨現狀最大的差別(安置拆遷)。以能力而言,農二代早已經今非昔比了。

勿噴。


Butterflyies香瓜


處境尷尬,大多農二代都不會做農活了也不願意做農活,進城打工是唯一出路!



烏蒙山楊二小


農二代,不同付出不同現狀吧,

第一知識改變命運,有通過學習這條路,變成了城裡人,但比城二代壓力要種,房貸要還,父母孩子要養。

第二手藝吃飯,一般手藝活都是農二代,賺錢可以,工作好找,但比較耗身體。

第三回歸農村,利用自身條件,發揮吃苦傳統,搞種植養殖,還有現代化平臺,生活可以。

第四農活不會自己不學習,幹些門檻低的活,社會地位低,自己養活自己也困難。


黑胖說


農二代有兩種:第一種富農官農商農的二代,他們的生活簡直就是充滿陽光,別說是去了城市就算出國都能活得人模狗樣的。另外一種貧農以及失去雙親的二代,在農村備受歧視與欺凌去了城市有文化的運氣好可以平步青雲,但大多數是哪怕你分數再高出來工作你也搞不過富二代,生活極其艱苦與無助!


一份傳遞信仰的腸粉


農二代,簡單說目前分成三類了,第一類,通過學習,考上大學,走上求學路,第二類,沒有看上學,也不想在農村待,出門打工,成了城市飄移族,第三類繼續留在農村,繼承學習和傳承父輩的精神和手藝,


三農經濟時訊


房子 車子 老公 孩子都有了 ,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努力努力 給孩子好的生活。大城市的話 沒有立足之地,還是在這小縣城裡努力打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