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槍剛發明時威力小於弓箭,是什麼原因讓英國放棄弓箭改用火槍?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

第二章 動力


在15世紀初,英國還是一個二流島國。

征服者威廉的封號是諾曼底公爵。後來當上英國國王,所以英國國王,還是法國的公爵。

也就是說,英國是法國的臣子,英法百年戰爭實質上是政治戰。

但英國的戰鬥力並不弱,只擁有可憐的300萬人口的英國,卻能和擁有1600萬人口的宗主國法國打個平手,甚至一度壓著法國打。

其中有法國自身內部分裂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英國的武器:長弓。

當英國還在用弓箭的時候,同時期的中國,明成祖朱棣就已經建立了裝備火器的部隊:神機營。

如果你熟悉明史,那麼你肯定知道,神機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部隊。

那看回我們的題目,直到這個時候,中國仍然領先於歐洲,那為什麼工業革命卻發生在英國?

什麼原因導致英國放棄了弓箭改用火槍了呢?

英格蘭長弓

英格蘭長弓,比歐洲常見的4尺弓要長。弓背由一條完整的紫杉木彎制而成,堅硬而有彈性。

但不列顛島優質紫杉數量稀少,所以英國還將紫杉當作重要戰略資源儲備嚴加管理。

在英法百年戰爭中,長弓是英國弓箭手的主戰武器。長弓一般長5英尺(1.5米)左右,大致齊眉,最長的可以達到2米。

火槍剛發明時威力小於弓箭,是什麼原因讓英國放棄弓箭改用火槍?

可以說英格蘭長弓,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弓,如果弓長1.5米左右,大致齊眉,那麼可以推斷出,英軍平均身高大致在1.6米左右。

你想想,要拉開和你身長差不多的弓箭,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

力氣不會白費,英格蘭長弓的威力是也是巨大的。

一般的弓箭,射程大概在150米左右。射出一箭大約需要5秒。

而馬匹奔跑的速度,大約是1秒鐘/10米。

也就是說,騎兵從進入弓箭手的射程,到接近弓箭手大約需要15秒鐘。

在這15秒鐘之內,弓箭手可以射出3箭。三箭射完,騎兵衝到你的面前,弓箭手基本上就沒有還手的餘地了。

火槍剛發明時威力小於弓箭,是什麼原因讓英國放棄弓箭改用火槍?

而英格蘭長弓,比普通的弓箭,射程多出100米。

多出的100米射程,弓箭手可以多放兩箭,多放的這兩箭,也許就決定了弓箭手的生死,戰役的勝負。

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英國人5000名長弓手,對戰法軍11000名騎兵、8000名步兵和7000名弩手。

這36000人,基本上是法軍全部的野戰軍團,足以毀滅當時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

戰爭的前一天晚上霜凍,然後經過法軍騎兵的馬蹄反覆踐踏,踩成一個大泥塘,地面非常泥濘。

法軍騎兵不顧地面泥濘衝鋒,正面硬抗英國人的“長弓陣”。

英軍長弓齊射,如同一片烏雲經過太陽,遮蔽了日光。

法軍大部隊在英軍的箭雨下艱難衝鋒,全軍覆沒。而英軍基本上沒有傷亡。

此役成為了英國長弓手最輝煌的勝利之一。

英軍能夠獲勝,可以說靠的就是英格蘭長弓這一“法寶”。

此時長弓達到了僅次於騎士佩劍、馬槍的地位,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並且弓術被列為義務教育,法律規定所有12—65歲肢體健全的英國男人都必須在每個星期日做完彌撒後集中到教堂附近的校場練習弓術,培養長弓手兵源。

而到了1588年西英海戰後,長弓卻遭到了英國議會的反對,要求廢除英軍多年以來致勝的關鍵法寶:長弓。

火槍剛發明時威力小於弓箭,是什麼原因讓英國放棄弓箭改用火槍?

這一年正是明朝萬曆十六年,後世稱該時期為“萬曆中興”。

這一年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去世。

根據戚繼光留下的車營和步營資料,火器手共佔戰鬥兵的60%以上。

這個時期中國“特色兵種”為虎蹲炮,戚繼光發明創造的“虎蹲炮”,比鳥銃殺傷力大,比佛朗機輕,便於攜帶,並大量製造配備。

火槍剛發明時威力小於弓箭,是什麼原因讓英國放棄弓箭改用火槍?

而1595年,英國議會剛剛通過了《長弓廢止令》,該命令規定未來全國所有軍隊,長弓不再作為士兵的法定武器,並全部改用火繩槍或者滑膛槍,英國三百多年視為“榮耀”的長弓,至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可見,在17世紀初,中國還是領先於英國的。

那麼為什麼到了1840年,卻成了滿清弓箭對英國大炮了呢?

動力

如果你在玩遊戲時,出現了“升級弓箭手為火槍兵”這個選項,後面給你列出各個兵種戰鬥力的數值:

  • 普通弓箭手:70
  • 長弓兵(選擇英格蘭後解鎖):90
  • 弩兵:80
  • 火槍兵:50

你發現升級後火槍兵的戰鬥力還低於弓箭手,你還需要花大價錢升級,你會不會選擇升級?

火槍剛發明的時候,威力就像是小孩玩的玩具槍,準度還低,100米站著不動你都打不到,殺傷力連普通的弓箭都比不上。更不用說被英國人視為“國寶”的英格蘭長弓了。

可是英國議會,死活要淘汰“長弓”。甚至強行通過了《長弓廢止令》,穿越一般的推行火槍的普及和進步,真是匪夷所思。

當時的英國分為兩派,以約翰史密斯爵士為代表的“長弓黨”認為:

  1. 弓箭射的準,火槍準度低。
  2. 弓箭製作簡單,颳風下雨不受影響,而下雨火藥易受潮,颳風火繩點不著。
  3. 火槍操作失誤容易誤傷自己,維修和操作複雜。
  4. 弓箭可以放出高拋物線的箭攻擊敵人,容易排兵佈陣。
  5. 火槍更重,行軍更難。
  6. 火槍填充花費的時間長。

而以韓福瑞巴威克爵士為代表的“火槍黨”認為:

  1. 長弓兵是射的遠,但需要大量時間訓練。火槍上手簡單。
  2. 天氣同樣會影響弓箭。
  3. 長弓同樣需要保養,而且紫杉木非常珍貴,長期使用弓箭也會對弓箭手帶來傷害。(在英倫半島出土的長弓手屍骸可見,由於長期的壓力和特殊姿勢的影響,他們的脊柱都呈不正常的彎曲狀。)
  4. 後排弓箭手視線會被前排擋,只能瞎放箭,根本造不成什麼傷害。
  5. 火槍是比較重,但拉弓需要更大的力氣。
  6. 現在填充時間長是因為不熟練,而且填充彈藥比拉弓更省力。

火槍黨給出的這六點,只是針對長弓黨對火槍缺陷進行的反駁,但真正說服長弓黨並不在以上六點。

雙方爭吵不休,於是找了一天比試,看看到底哪種武器更厲害。

比試分為上下場,第一場長弓黨佔優勢,但是到了下一場,弓箭手就完全沒有體力了。

這個結果,徹底說服了長弓黨,並確定了人類武器以後的發展方向。

長弓靠的是人力。

至此距離英國“工業革命”還有大約150年。

工業革命

那“工業革命”到底是什麼,為什麼發生在英國?

只是因為火槍代替了長弓?

明朝時期的火器不見得比英國弱多少,甚至說在1595年還是強過英國的。

就算把你穿越到這個時期的明朝,你能推動工業革命嗎?

雖然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但我們想問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英國?

不是海盜荷蘭,不是德國,不是西班牙,不是法國,不是比利時?

那我們看回工業革命,看看工業革命是什麼?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