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歼12才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

头号西游


这个问题也许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创办航空工业的同时,也开始涉足到飞机设计领域,包括自主研发的问题,上马过多个项目,其中之一:歼教1被认为是中国设计的第一款飞机,但是它也仅仅处于原型机阶段,没有真正的投产,而且它只是一款教练机,并非作战型号。

从作战型号的角度来说。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自主设计的飞机包括:强五、歼八、歼九以及歼12项目,歼12项目属于晚了一点的,它在设计上相当有特色,轻、小、灵活,许多性能是创了记录的,称为自主研发的战斗机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了,缺点也不少,航程、载弹等都不足,而且它的进度确实是相对快的,抢在歼八之前就已经设计定型了,只是由于我军需求的变化才没有进行采购。虽然强5的设计时间也很早,而且服役时间也很早,但是它存在一个问题,即被定为:强击机,而不是战斗机,所以没有机会成为为第一款战斗机。

同期研发的歼9由于没能造出原型机,也不能变成功,所以歼12确实可以算最早的一款战斗机,而且定型时间比歼8更比,可惜它没有投产,否则没什么争议了。


浴火


不能称为最早,他只不过是当年航空大跃进时代,最早完成制造的项目

歼-12是南昌飞机制造厂,在1968能开始设计,1970年进行首飞。该机机长10.6米,翼展7.19米,空重只有3.1吨,最大起飞重量仅4.45吨,是当时最轻的战斗机。该机使用一台歼-6的涡喷6发动机作为动力,最大平方速度1.5马赫。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战斗机研发生产是以仿制苏联战斗机,歼-5仿制米格-17,歼-6仿制米格-19,歼-7仿制米格-21。在中苏交恶后,失去技术来源,开始独立研发。

在完成歼-7仿制之后,1964年讨论下一步研发计划时,制定了两条计划,一是小改放大,也就是后来的歼-8战斗机;另一条是气动大改的歼-9计划。
歼-9经过多个方案,到1971年提出了鸭翼歼-9VI方案,成为后来歼-10的基础,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繁多设计方案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

但是1969年珍宝岛反击战后,国防压力空前艰巨,这种背景下林副总要求,同年航空部门举行了后来的“825会议”,会上正式确定了3种战斗机规划。

第一种是4吨级小型战斗机计划,交给实力最薄弱的南昌。要求能够短距离起降,进行近距离制空拦截,也就是文章的歼-12。

第二种是歼-6基础上的垂直起降机,机场跑道完全被摧毁后依旧可以用,代号为四号任务。



第三种是中型高机动战斗机,代号为歼-11,外形酷似后来的幻影F1,而且后来设计时是同样使用进口的英国斯贝发动机作为动力,后被军迷称为中国版幻影F1。


上述三种机型,南昌的歼-12是最简单的,他几乎没有任何航电系统,发动机是现成的,要求就是够轻够灵活,南昌飞机制造厂也不服众望,在短短一年十个月之后就交出作品,进行首飞。

歼-12这种战斗机可以说是完全违背了战斗机发展的规律,虽然对于特殊背景下进行空中游击战来说不失为不错的战机,但局限性还是太小。虽然叶帅观看歼-12飞行表演后,称其为“空中李向阳”,让其空中李向阳之名不胫而走,但李向阳显身手的前提是国土沦丧的敌后游击战。


相比于南昌的春风得意,沈飞接了后两个任务可是脑袋都大了,垂直起降机和幻影F.1都不是容易的活,而且上头任务还逼的很紧(当时说沈飞的人逼得连续8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不过不久之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变革,彻底改变了825会议上诸机的命运。

一是1971年林副总出逃,二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内部条件改变和外部压力改善,整个825会议的机型命运也就发生改变。歼-12的诸多弊端也就受到相当大的批评,而大跃进产物的垂直起降机和歼-11更是没有压力。最终到1978年,结束十年动乱,清理这段时间的一系列繁多研发计划时,这些全部取消下马。


五岳掩赤城


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有一款独立自主研发且尝试摆脱苏式战斗机设计格风格,尽管制造完成了数架样机,但最终并未量产并装备空军的歼-12战斗机,非常遗憾地和空军擦肩而过,但为军工实施全面独立自主研制战斗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0年代中末期,鉴于越南空军用轻巧的米格17战斗机击落了美制F-4鬼怪式先进战斗机,在本土防空作战中,歼-5也击落了美制F-4B超音速战斗机,空军提出要建一款重量在4吨的超轻型战斗机。

当时设想在未来战争中,空军机场将是敌打击的重点目标,所以具备短距起降、造价低廉、维护简单、随时能打的小型战斗机,可在敌方预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甚至可装在卡车上机动转场,实施灵活机动作战。

由南昌飞机制造厂负责设计建造,完成了详细设计、主要风洞试验、强度试验和系统模拟试验,建造了3架样机,型号被正式命名为歼-12。


在歼-8刚起步研发阶段,此型战斗机已成了歼-12,直接跳了预研号,貌似非常有前瞻性,但却占据了一个序号,导致后来的战斗机无法用歼-12命名。

但是非常遗憾,以“空中游击战”为背景研制的歼-12,实在是太小了,空重仅3.1吨,最大起飞重量才4.45吨,由于机内燃油不足,歼-12天生就是短腿先生飞不远;又无法安装雷达,所以又是个近视眼,必须靠地面指挥所引导才能起飞和降落,实际作战能力堪忧。

所以尽管南昌飞机携样机上北京,兴致勃勃地进行了汇报表演,现场观看表演的某帅一高兴,就给了一顶“空中李向阳”的高帽,但歼-12的性能明摆着的,空军自己提出来开建,按空军的要求中规中矩地设计并制造出来了,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达到了空军的要求,但空军最后都不好意思接受了,在清理新机研制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时,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决定歼-12不列入装备体制,歼-12战斗机项目就这样不了了之。

综上,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战斗机,尽管半途夭折,但却为军工全面独立自主地研发战斗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毋庸讳言,歼-12战斗机项目,较训也是极其深刻的,属于空军的拍脑袋工程,以小为原则,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待到样机出来后,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自己都觉得不满意,项目最后夭折,导致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极大损耗。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确实有道理。这是中国第一次独立研制的战斗机。

越南战争中,美国已导弹化的F4战机没安装机炮,在和越军米格17近距离格斗中多次受挫,屡屡被击落。这种以弱胜强的案例让当时同样处于国土防御作战中的中国空军深受震撼,这也直接导致中国新型战机的发展思路。

因此中国开始研制小型战斗机,想获得一款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短距起落、机动灵活的轻型战机从而以“空中游击战”应对国土防空作战。随后研制新型战机的任务在1968年的"8 25"会议上下达给南昌飞机制造厂,第二年3月,这款新型战机被正式命名为歼-12。

从公开资料知道,歼12翼展7.2米,机长10.7米,机高3.7米,空机重量31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44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295千克,装1台涡喷-6乙发动机,实用升限17410米,最大航程1385千米,最大平飞速度1.5马赫,装备1门30毫米机炮,备弹80发,1门23毫米机炮,备弹120发,机翼挂架可挂2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或2个400升副油箱。

这确实可以被称呼为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不过,由于歼12重量太小,限制留空作战时间和载弹量,最大问题是装备的电子火控设备过于简单陈旧,未定型便不能适应未来作战需要,即使换装新型电子火控设备也受限于其狭小的机体空间,综合性能不会有本质提升,因此,1978年2月停止了歼12的后续研制计划。


四川達州


要说完全自主的战斗机应该说是歼9而不是歼12

因为不管是歼6(米格15)歼7(米格21)歼8(可以看做两侧进气的歼7),都是一种仿制加部分改进。

歼8战机是米格21小改版,歼9可以说是大改甚至可以算全新,因为歼9战机除了部分技术是歼7的,每个国家设计一代战机的时候前一代都有参考作用,所以我认为歼9才是自主的。




并且歼9跟歼7长的也不像,设计思路也不像,所以我个人认为歼9可以算作自主研制,如果非要完全自主那么我认为包括歼10和歼20都不算自主,因为都参考了其他战机的优秀设计。


李晓伟


歼12的研制目标是短程突击,以游击战的指导思路,在区域内的公路上埋伏待敌深入后,起飞迎敌,速战速决后就近降落在附近公路。所以歼12是短距离起降、短航程、高速度低载荷的设计理念。一九七八年后停止研制,没有装备部队。






头号西游


就严格的意义上,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完全自行研发先进战斗机的能力。

很多网友或许很不服气,要说什么“跪久了。。。。。。”之类的话语,但是不中听这却是实话。作为一个在空军部队中长大的孩子,我的内心绝对是期望中国空军强大,中国战机领先世界。

其实很多人在赞美我国战机的同时都刻意回避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个就是飞机发动机。

在当今飞火控一体的要求下,只有能够自行研发适用的发动机才能真正的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即使歼-20已经服役,甚至在某些领域领先,我们还是不敢妄议歼-20领先f-22。

科技和军事本身就来不得半点虚假,两者结合就更不能参假,否则只能伤害自己。

从上面的自行研制的概念可以看出,从严格意义上讲歼-12还不能真正成为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战斗机。当然,歼-12的研制成功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虽然发动机是现成的,但是机体结构是按照空军方面的要求完全自行设计制造的,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要求。这对我国战斗机的研发、制造、生产的全面规划积累了经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有网友觉得强5之所以没有被承认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发的战斗机,原因是它是强击机,这个是需要澄清一下的。强击机也是属于战斗机这个概念范畴,强5不能当选是因为机身的前半段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两侧进气,后半段却是沿用了米格-19也就是歼六的设计,所以即使其技术高于歼-12也只能算改进不能算研发。


我的团536


不对吧,新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战斗机应该歼教-1型。

当时国内空军使用的教练机主要是活塞动力的歼教-5/6,培养初级飞行员,之后这些学员下部队,直接上手学习歼-5/6喷气式战斗机,中间缺乏过渡歼教机,培养战斗机飞行员过程中效率不高,为此,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开始着手研发新的喷气式教练机,并且具备武器,可以担当一定的作战/训练任务,这就是后来的歼教-1型。这种机型一旦成功,就可以为空军飞行学员构建出一条从“初教-5---歼教-1-----歼-5”完整的成长路线。

1956年到1958年7月,仅不到两年时间601所就完成歼教-1型飞机的研制任务,第一架歼教-1型飞机顺利从沈阳飞机制造厂下线。歼教-1型一改之前苏制飞机的总体风格,改为机头两侧进气道设计,配置一门23mm航炮,机翼下设置有两个挂架,可以挂载副油箱或者航弹。这一型号的研制成功就标志着国内掌握了飞机设计中最核心技术——总体气动设计能力。

不过歼教-1型首飞发生事故坠机,第二架飞机在7月28日才试飞成功,当年参加国庆阅兵,飞过天安门广场。但是考虑到苏联的感受,当时媒体未对其进行公开报道。

之后的试飞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基本上验证出设计时成功的,所有战技指标都是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型机一共造出三架,一架在地面做静力破坏试验,两架试飞(其中一架坠毁)。不过最后依然被下马了,剩余的一架歼教-1存放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之后国内航空工业还尝试研制过DF-107、109、113等诸多型号,在六十末期还研制过歼-12这种超轻型喷气式战斗机,不过都没有什么下文,实际上一直走的都是仿制生产歼-5/6/7的路子。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飞机是上世纪50年代的歼教1教练机,后来在苏联支援下建立完善的航空工业体系,主要机型都是仿制苏联的飞机,而歼12是脱离了苏联机型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种战斗机。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尝试自行研制战斗机,由于技术和工业基础比较落后,很多设计方案没能实现,歼12是定位为一种轻型高灵活性的战斗机,也是众多设计中唯一进行制造、试飞的飞机,并且还根据军方要求进行了多次修改,飞机达到了预想的设计目标,飞行性能比较好,只是飞机过于轻、小,装备简陋,不能适应未来空战需要,无法满足空军对新型战斗机的要求,停止了继续研制。


惯性导航88761176


歼12空中李向阳,装备一台涡喷6发动机,空重3吨多,是世界上最轻的超音速战斗机。歼12无雷达,航电极其落后,仅相当于两战水平,整体作战能力勉强达到歼6水平,装备部队没有意义,试飞完成后下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