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真的适用于所有基金吗?

余荣志


越跌越买是基金定投的普遍做法,但并非所有基金都适合越跌越买

看到不少朋友都说:“有些基金风险较大,波动经常超过市场水平,越跌越买会让你的风险越来越大。”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说反了。

越跌越买的方法,适合波动性强的活跃基金,而不适合波动性弱的基金。

一只基金如果是缺乏波动性的,那么它的投资风格一定偏向稳健,就好像货币基金以及一些债券基金一样。

而定投这种缺乏波动性的产品,你就根本打不出差价,摊低成本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举个极简的例】

基金A,最大波动率是-50%,我净值1元买第一次,跌到0.5元买第二次,我的成本是0.75元;

基金B,最大波动率只有-30%,我净值1元买第一次,跌到0.7元买第二次,我的成本是0.85元。

可见,基金A虽然跌得多,但我越跌越买,成本也摊得更低,一旦牛市来了,我赚的也可能更多,因为它的波动率大,操作空间更大,利润空间也相对更大!

这些波动性强的基金,多属于“主动型基金”,典型如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而很多人推崇的“指数型基金”,则属于“被动型基金”,其目标是追踪和复刻某一指数,并不需要基金管理者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其波动性也往往不如主动型基金。

越跌越买,与基金本身的业绩关系并不大,关键还是要看波动性

我再举个例子,对比一下:

下面是两只久负盛名的“元老级”基金,一只是“嘉实增长”,另一只是“华夏大盘”。

如图,这是两只基金自成立以来,至今的“累计净值走势”。

两只基金都是2004年成立。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选择2008年1月1日~2018年11月26日这将近11年,来做定投的测算。

在这11年间:

嘉实的累计净值,从5.1110元涨到了9.2320元,累计增幅80.63%;

而华夏的累计净值,从7.7030元,涨到了15.3840元,累计增幅99.71%;

华夏大盘基金比嘉实增长基金,足足多,多了19%的收益。

这11年里,华夏大盘是一只比嘉实增长更加优秀的基金,这句话相信不会有人有异议。

但是,如果你选择的是“越跌越买”的定投方式,那么嘉实增长会让你实现“逆袭”。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依旧选择2008年1月1日~2018年11月26日来做定投测算,

直接上结果:

可以看到,在长达11年的定投生涯中,嘉实增长战胜了华夏大盘,收益率足足高了将近13%。

我所设定的定投条件完全相同,但为什么明明表现更好的华夏大盘,却在定投中输给了嘉实增长?

原因很简单,因为嘉实增长的净值波动性相对更强。

说白了,还是波动性的问题。

定投能否做到摊低成本,关键就要看这只基金能否跌到一个足够低的位置、让你有机会买到一个足够低的价格。

到底是定投好,还是一次性买入更好?

说到这,我想进一步延伸这个话题——到底是定投好,还是买入后被动持有更好?

越跌越买的定投法,虽然可以摊低成本,但坚持下来最难,尤其在熊市中。

而且,定投的收益未必有一次性买入的收益高,比如上面的两只基金,11年的定投收益就跑输了一次性投资的收益。

不过我想说的是,我们做定投,拼的并不是收益率,而是获取更多的“绝对收益”。

还用上面的“华夏大盘”做例子。

比如,我在2008年1月1日,一次性买如华夏大盘,持有至今的收益率可以达到99.71%,这个上面算过了;

但问题是,2008年时,我可能没什么钱,最多也就买两三万。

就算我当时买了3万,99.71%的收益率就是赚了2.99万元。

而如果我当时做了定投,每个月投入500元,11年后我投入的本金就能达到65500元,虽然定投收益更少,只有64.36%,但我依然赚到了5.47万元。

所以,还是那句话,定投的收益率可能不及一次性买入高,但却能让你积累更多的财富。


金投手


基金和股票是完全不一样的,股票越跌越买,是因为它的估值过低之后,你买入肯定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而找回来,但是基金不同基金是你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或者公司去进行运营,如果经理或者公司没有太好的运营经历,对于你来说越跌越买肯定是越来越吃亏的。所以我不建议基金越跌越买,相反我认为长得比较好的基金才值得购买,因为长得比较好挣明,他们对市场的判断比较精准,对于市场的判断精准,才能够带领客户们赚更多的钱,如果这只基金连续亏损,那么我建议你购买的时候要非常谨慎,因为是他在帮你去进行股票操作,如果在市场上涨的比较好的情况下,他仍然出现了亏损的状况,那么你就要考虑这只基金是否合适进行购买了。

基金很多情况下都是跟市场的波动有关,如果背离了市场波动,那我就认为这只基金有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不建议基金越跌越买。

当然购买这只基金处于你对于基金投资的行业是否认可,比如说黄金类型的基金就是根据黄金价格的波动而上下波动的,如果你对黄金市场有非常强烈的信心,那么你可以购买黄金基金,相当于投资了黄金市场,那如果金价持续上涨,你也能够有所获利。

也有一些基金是投资股票的,投资股票的基金,尤其要小心购买,因为投资股票,他也是按照一定的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去进行投资的,如果这只基金连续出现亏损,但市场的表现却是相反的,比如说这个领域它上涨的非常好,但是基金却出现了亏损,那么你就要怀疑这只基金是否在购买这个市场的股票,并且要怀疑这只基金的操作模式。


变革家


  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例,我一个同事,从05年开始买了银行推荐的一个基金,每月定投,到08年基金净值达到最顶峰,获利达到3倍,之后股市大跌,大家都建议他赶快把基金赎回,但她还是坚持定投,最后实在是看跌得厉害,在获利1.5倍时赎回基金。2015年时候股市开始大涨,他认为时机已到,又开始定投,可这次就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2016年股市大跌的时候,采用越跌越买方法,到现在基金还亏损15%。定投的成本都还没有回来,同样的三年,可是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你觉得越跌越买适用于所有基金吗?

  更何况,不是所有的基金跌下去都能涨回来,有一些小型的基金、新成立不久的基金,当股市下跌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就会去赎回,当赎回资金量到一定规模时那就可能会清盘,也就是所说的强制赎回,还美名其曰保护投资者利益。这样的基金你还敢越跌越买吗?

  个人认为,越跌越买只适合少数成立时间长,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一是这样的基金越跌越买会摊低你的成本,保证你在市场低谷吸收更多的筹码,不会错过资产平均上涨的收益。二是这样的基金抗风险能力强,没有清盘的风险。这样投资基金才是可取的方法。

  当然,对于基金我们应该对它有个清醒的认识,再好业绩的基金随着股市的下跌它的净值也会下降,越跌越买只是一种操作手段而以,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长期投资的计划,计划投资的时长多少,(个人建议3年以上)然后制定相应的退出计划,特别是当基金到达峰值回调时应该制定回调多少就离场退出,这一点特别重要,一定要清晰明确,不得有任何借口。

  所以,越听越买不会适用于所有基金,只会适用于少数成立时间长,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豪霖


显然不行,如果可以越跌越买,那么买基金就成了最容易赚钱的方法了,显然行不通。

举两个实际例子,以工银生态环境行业股票基金为例。这个基金成立于2015年6月,到今天已经有三年多了,接近三年半。现在的累计净值只有0.55,三年半下跌了45%,如果期间不断跌不断买,只能是越亏越多。

而且也无法确定这种基金未来能够盈利。

而这种情况基金不是特殊例子,有不少的基金是这种业绩表现,越跌越买不适用所有基金。

再找一支成立时间更长的基金。:工银瑞银稳健成长混合型基金。这支基金成立于206年12月6日,成立的时间也算是股市的低位,但是成立至今接近12年了,这个季节并没有很好的成长。十二年了,单位累计净值1.2,十二年的收益严重低于利息回报。看下图中的累计净值处于十二年的最低位,从高点买,到现在基本是亏定了,采用越跌越买的方法只是降低亏损比例,扩大亏损额。



西格玛的化学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绝对不适用于所有基金,因为基金也有分好和差的,好的有时候表现不好,可以继续买,但是差的可能会一直差,那你不是错上加错?

比如易方达新常态灵活配置,发行在2015年牛市的高点,持仓股票价格异常的高,随后股市就开始一泻千里。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67.8%,近1年收益率-35.7%。也就是说,每年至少给你亏个20%多,酸爽吧。这个也不能怪它,怪就怪在这只基金成立的时机实在太差了,那成立之初上证指数是多少点呢?

4441.66点,现在是多少点?截止11月25日,上证指数收盘价是2645.43点,这里面的跌幅是42.38%,跌了1897.14点。

而易方达新常态也很配合,整体的表现比大盘更差,从成立到现在跌了67.8%,比上证指数的跌幅还多出24个百分点。这样的基金,如果你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定投会怎么样?可能会取得正收益吗?

从季度涨跌幅来看,不太可能。

在有业绩记录的8个季度当中,只有1个季度是跑赢同类平均收益,只有2个季度是跑赢沪深300的。如果你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定投,每个月定投1000元,到11月25日,你的收益依然是-32.18%。

一只坏的基金如果你选择继续定投,不会改变你亏损的现状,但可以改善你的亏损幅度。

但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投这只基金的同时,你错过了投资其他好基金可能带来的收益,你依然会有机会成本。

就像巴菲特为什么说投资第一不能亏损,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你100元,亏损了50%,剩下50元,那你要涨100%,才能赚回本金,这个难度实在太高了。

所以越跌越买肯定是不合适所有基金的,希望我的观点对你有所启发。


MR新世界


我还真劝您别盲目轻信理论,还越跌越买,别尽信!

虽然是你经过深思熟虑所购买到的基金,但我个人建议还是考虑止损止盈点的,若只是下跌5%~10%,可以多买一点;跌到15%,就持仓观望;若跌幅超过20%,卖出离场吧

股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

  • 说简单点就是一篮子股票的组合,若连专业基金经理选的这些股票组合都下跌20%了,要么这个基金经理能力、水平非常“菜”,要么市场行情很糟糕这个时候再跌跌不休,指望靠越跌越买,拉平亏损,还是别多妄想,途添烦恼而已

指数基金(被动型基金)

  • 说实在的,这个我还没有十足把握。理论上说,从长周期来看,指数基金跌的越厉害,是可以加大资金买入的;但从情感上,跌幅在20%以内,买入操作没有问题,如果超过20%以上,我会纠结,就像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到1664点,现在已经过去近十年了,还仅是3200点不到。等回涨到6000点,要再过多久,五年、亦或十年?我们投资者有那么多时间来等么,我还不如趁早离场,换其他的投资方式呢!

货币型、债券型基金

  • 这两种基金,别说跌20%,哪怕就是跌5%,我也坚决清空离场。如果连固收类投资(债券、货币市场)都出现大幅下跌的话,就不是市场波动那么简单了,涉及的方面我们暂且不说,但我肯定会清空所有的金融资产,选择资金避险渠道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财经者思


首先,越跌越买适用于所有的基金这种问法是不对的,越跌越买仅仅适合于超长期投资或者金字塔式建仓。


首先说超长期投资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投。先举两个例子,同时两个定投,在第一个定投中,3000点起,股票先涨到6000点,再跌到3000点。另一个定投中,3000点起,先跌到1000点,再涨回3000点。虽然两者最后都是回到了3000点,但毫无疑问,第一种是亏钱,第二种是赚钱的。而长期投资,做基金定投就是赚的第二种的钱。一般性来说,做基金定投都是行情差的时候定投,行情好的时候收割,千万不能反着做,不然亏到姥姥家。要么你就作为退休金,长期定投,投个40年,那年化收益估计也在10%朝上。这个数字是有理可依的,国外长期的股票投资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别以为国内的股票市场差,越是熊长牛短波动大越是适合这种投资方式,毕竟我们只要退出的时候股指在高点就可以了,在中间的时候巴不得全是熊市呢。

第二种越跌越买,是金字塔式建仓。有人曾经想过一种理想模型,说来也简单,就是一项资产,100块钱的时候买一份,跌到50买两份,跌到25买4份,再跌去一半买8份,以此类推,只要这项资产某一天能够涨回来一半,甚至于四分之一,这项投资必然赚钱。当然这是理想模型,普通人并没有如此庞大的资金,实际操作上也有困难,但是这却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炒资产的方法,就是分批进入,金字塔式建仓,越跌,买的数量越多,但是这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首先你的资金要充足,第二你要大致预估底部位置,不能太离谱,等等,实际操作上还是有些难度的。


huToni


越跌越买,真的不适用于所有基金,这是比较靠谱的回答。

当然,有一大部分基金是可以越跌越买的,越跌越买是为了降低购买成本。而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是你在股市比较高的点位时,切基金本身净值稍高时买进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LoF基金、指数型基金相对其他类型的基金的来说,风险性较大而收益相比其他类型的基金来说也较高。



我有一个亲身的经历,是在股市有一年到达最高点时,看到一个180指数型基金(在这里不好说出它的代码)没买,后来跃到4500点时没买,又反弹至4800点,还没买,再后来又跌到4500点时,我动心啦,当时买了一万两千元钱(为了区别用了大写数字)的,当时每份基金是1.32元,不到一万份。再后来,这支基金跌跌长长,再也没到过1.32元的价位。我就一直亏损,跌到最低价位时,竞然跌进到了0.58元。


我的当时用的办法就是,越跌越买,当这支基金跌到1.20元时,我加了两千元,后又跌到0.90元时,我又加壹仟元,再后来,又跌倒0.85元时,我又加了壹仟伍百元,后又跌到0.78元时,我又加了两仟元,先后共加买了四次。再后来,就是有点心不甘的情续,索性铁了心,就是再跌我也不买啦。

再到后来,就是从1.30元亏到0.58元,那时你的心情是特别绝望的,本来想买基金挣点钱,想不到却亏成了这个样子,你的成本亏了50%还多。

怎么办呢?

也有人说,你继续再买,越跌越买。而事实上是,到了那个时候时,就是高低也就不想再买啦。再后来,就是不管他啦,随便你怎么样去吧。

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支基金反弹到0.95元,后又跌回到0.80元,再后来最高反弹至1.25元。

我是认为我有部分盈利时,先少出了一部分,也是分三次卖出。最后总算没赔钱,只是赚的少一点而已。


当你的心里处于绝望壮态时,说和做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基金越跌越买,真的是不适用于所有的基金。


东海兰天


越跌越买,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

先举一个例子来说,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处于历史高位的时候,很多人买了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现在还被深套其中。甚至有的基金触发了平仓线,基民的资金付诸东流。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这样一位投资者,他把房子抵押出去后,购买基金,企图在资本市场大赚一笔,结果很不幸,该基金出发了平仓线,他的房子也无法赎回。

这就是典型的越跌越买。

凡事没有绝对。

对于债券型基金,对于货币性基金,在做基金定投的时候,当价格周期性的发生下跌时候,是可以遵守越跌越买的道理。

但是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基金都可以越跌越买。尤其针对股票型基金。

在选择基金的时候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股票型或者混合型基金而言,他们的大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

对于股票的分析,非常有利于辅助对基金未来走势的判断。

也就是说,该基金是否可以越跌越买,需要对该股票基金的持仓标的进行分析,如果说,该基金持有的仓位处于一个大的下跌趋势中,这样的基金一定要回避,更不可以越跌越买。

对于股票型基金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对其持有股票仓位的未来走势判断。归根结底就是对股票走势的判断。


海木先生谈股票投机


大家好!我是“借借技巧”,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擅长银行贷款、信用卡、投资理财等财经类问题的解答。关注我,便于查看相关回答哦!投资基金时,越跌越买,是有条件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越跌越买”适用于股票型基金。只有股票型基金,才会在大幅下跌中显现投资价值。但对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越跌越买”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其次,“越跌越买”要建立在股市有一定跌幅的基础上。如果股市已经跌去20%以上,再跌就可以“越跌越买”了。因为20%的跌幅已经很大了。跌多了,股票就要涨。机会是跌出现的。这是A股的真理。



第三,“越跌越买”最适用于基金定投方式。在下跌市中,同样的资金可以买到更多份额的基金。所以,定投时希望在低位购买许多基金份额,而一旦股市稍有涨幅,就能获利了。

友情提示:用于“越跌越买” 的资金要是较长时间不用的资金,如此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股市和基金涨起来,从而获得利。

最后,祝大家投资基金收获满满!也请关注“借借技巧”,了解更多的银行贷款、投资理财知识和信用卡使用技巧。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