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吴三桂李自成就能统一天下?吴三桂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静夜史


首先在文才方面,李自成并没有多少干货治国李自成把京城攻陷后,所做所为就能看出来,他真的就是个闯王,到处强抢豪夺,而且他们在这种行为对城中百姓和原来的官员都是很公平的,对待已经投降的明朝将领家属也不例外。这其中的典型就是吴三桂,这也是吴三桂交出山海关并准备把明朝最后的精锐三万关宁铁骑拱手相让而后却反悔的原因。

这里想说的是他连最基本的汉高祖进咸阳城与秦民“约法三章”都不知道,我估计他也不是不知道而是他们本身就是流寇,并不是神马高大尚的农民起义军。

再来看看军事,一直以来明朝精锐都在和后金拉锯战,并且这也正是因为连年征才导致财政赤字,国库空虚,连军队的饷银都发不出来,所以才裁撤大量的基层公务员,这也是李自成丢掉工作当起了流寇并成为头儿的原因。就算没有吴三桂后期领清兵对他一路追击,只要清兵入关李自成也是完全干不过八旗兵的,这里根本不需要怀疑,因为当年在潼关孙传庭就把李自成数万农民军打到只剩十八人。可见号称闯王带领的大顺农民军也就是流寇级别的,抢抢地主家的粮食和地方衙门粮仓还行,只要碰到硬骨头他们就没有戏唱了。


而且这个问题可以延伸一下,清军迟早入关,最后的结局要么南明和清军划江而治要么就是清军渡江统一全国,至于那个杀人如麻的大西军,就提都不想提,就是一坨翔,根本不可能得到天下,要么就是南明励精图治再出一个蓝玉付友德,再扫一次北。当然这个也希望不太大,但一定也不可能是李自成得到天下。


杂说一通历史


即便吴三桂不降清,李自成也不能统一天下,为什么?

一,因为农民造反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成功过,那么有人要问朱元璋怎么成功了,朱元璋也是农民起义,但对象是异族政权,是用暴力征服的,民心不服,而且不开科举,失掉汉族士大夫集团的支持,朱元璋的西吴政权定都南京以后,其政权性质早已改变,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建立民法公约(类似刘邦的关中约法),广泛的吸取汉族知识分子加入西吴政权,重要的是打下一地,保护地主集团的土地不受侵害。

而李自成农民军大多是失地或逃荒的难民,人数虽多,既缺乏纪律性也没有持续的战斗力,每攻占一城,则洗劫一空,像“蝗虫”一样,是一群破坏者,洗劫了这一城,那这一城的百姓也跟着去洗劫下一城,抢到了钱财的人可能就回家了,他没有天下的概念。


二,李自成的文臣集团没有像样的人才,什么牛金星宋献策等,不是落地秀才就是失意书生,管管钱粮还行,纵论天下根本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人家诸葛亮未出茅庐就三分天下,这是何等高瞻远瞩?而宋献策在打下北京之后处理吴三桂的问题上,不仅失策而且还弄巧成拙,导致了吴三桂本来降了大顺又复叛。

三,李自成自身没有担当天下大任的准备,虽然在陕西建立了大顺政权,在北京登机,但是他的做法仍然是流寇行为,比如围困北京时,还要求封他一个西北王则自去,进城以后,农民军把满朝官员抓来打板子——要钱,搜刮了约7000万两白银,治理国家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秩序和技术的,农民军根本不会,只拆庙不建庙,是不能获得人心的。

四,吴三桂在明朝最后一支劲旅“关宁铁骑”的去留上起了关键作用,是倒向大顺还是开关降大清,他做了各方面的考量的,降大顺这是卖国求荣,降大清是汉奸,两者都有道德风险,那么他只能从自身求存方面去考虑。

大顺这边殴打他的父亲吴镶,欺负他老婆陈圆圆,还抄了他家,大清是封王许愿,不管是否真的真诚,但是,看起来很真诚,那么,吴三桂怎么样抉择就很明白了。


通政司


吴三桂投靠满清多尔衮夹击大顺军是导致李自成失败的直接原因,但是就算没有吴三桂降清事件因为三点原因李自成也不大可能最终统一天下,吴三桂投降满清只是加快了李自成政权的覆灭而已。

李自成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之战中被吴三桂和多尔衮大军联手夹击大败而归,此后被清军和投降满清的明军一路追击最终在湖北九宫山兵败身亡,但是即使没有吴三桂降清之事李自成的失败很可能也是迟早的事,因为李自成自身存在三个明显的短板和错误。


首先第一点就是李自成本身的能力不足并非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雄主。李自成利用了明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多次通过诈降的方式逃过了灭亡的命运,后来又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杀的几乎片甲不留只剩18骑走商洛山,要不是崇祯皇帝愚蠢的把孙传庭和洪承畴全部调走去抵御清军李自成根本就成不了气候。

孙传庭和洪承畴等人走后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重新壮大变得不可遏制,结果李自成夺取了陕西和河南等地并最终攻入了兵力空虚的北京城灭亡了明朝,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也就此控制了中国北部大部分地区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但是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自成的成功有很大程度上是侥幸成分。


第二点就是李自成集团只是取得了半个天下就极速堕落失去战斗力。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等诸多起义都是因为领导者腐化堕落而失败的,李自成集团攻入北京后也快速的腐化堕落忙于争权夺利和军纪败坏,同时还大肆拷打迫害明朝的旧官僚把吴三桂等有可能前来投靠的势力赶到了满清这一边。

于是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等明军纷纷投靠了满清的多尔衮,而李自成也最终在骄傲自大和贪图享受中迎来了败亡,如果李自成等人没有这么快腐化堕落的话结局可能也不会这么惨,李自成死时大概要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了吧?


第三点就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处在被满清和南明夹击的位置处境非常不利。明朝灭亡后当时的中国由北到南主要存在多尔衮的满清、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和明朝残余南明这四股势力,盘踞巴蜀的张献忠大西政权根据历史来看基本是等着被灭的货不需要考虑。

剩下的三个政权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刚好处在中间容易被夹击,以李自成的实力要同时应对这两股势力的夹击是非常困难的事,在加上前面两点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就算没有吴三桂能力不足的李自成面对复杂的局势和内部的腐化堕落也不大可能最终统一天下,而吴三桂投降满清只是加速了李自成集团的覆灭而已,李自成杀害李岩等人则更加让其快速的灭亡。


执斧传播开天名


没有吳三桂,李自成也统一不了天下。

一,先对那段历史做一些回顾,是必要的。

①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发生在明未崇桢年间。陕西大旱,官逼民反。李自成先投奔农民义军首领高迊祥手下,后接手闯王称号。起义口号是《闯王来了不纳粮》,开始得到贫苦百姓的拥戴,风扫残云,摧枯拉朽,一路杀进北京,灭了大明。

②,但隨后,发生的火烧故宫,霸占陈圆圆,据传烧杀抡掠,北京城一片混乱。此丑闻颇为不得人心,也有违起义的初心。引发吳三桂投清。短命的《大顺朝》之后,李自成与吳三桂决战失敗,逃到九宫山。满人入关,建立了大清。

二,如何评价李自成,一直褒贬不一。

没有兵敗吳三桂,李自成能否统一天下?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打天下难,坐天下更难。李自成虽能打下北京,但是没有统一天下的本领和胸襟。毕竟南方的张献忠,还在等待,与李自成一决雌雄。战争远没有结朿,鹿死谁手,尚不得而知。

李自成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

四,纵覌历史,如何评价吳三桂?

①站在今天的角度,审视吴三桂。吴三桂自降清之后,在云南称王,直至后来三藩造反,在衡阳宣告建立新政。可以看出吴三桂的一生,均以个人称王称霸,得势就猖狂。只会被历史潮流吞噬。

②但客观上,明朝覆灭,大清走上历史舞台,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中,吴三桂的作用是推动了这一历史进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下图为吴三桂昆明的金殿。




汇燕1


如果沒有吴三桂李自成也统一不了天下,因为当时南明还有南明的弘光政权,四川有张宪忠大西政权。三股势力都很强大,张宪忠和李自成明有明确的建国纲领,缺泛组织纪律,如果弘光政权上下一心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大或者重新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吴三桂是明朝宁远总兵“勇冠三军孝震九天"手下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关宁铁骑。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吴三桂也同意投降李自成大顺军,后来听说父亲吴襄被拷打家产抄没小妾陈圆圆被农民军将领掠去"冲冠一努为红颜"剃发易服投降了大清,李自成亲率二十万大军在山海关下一片石同吴三桂和多尔衮率领的清军决战失利回到北京不久向西安撒退。吴三桂被清朝封为平西王做为统一天下镇压农民军的急先锋一直打到云南被封为平西亲王镇守云贵地区。康西时期实行“削藩"政策。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亲王吴三桂联合叛乱史称三藩之乱。吴三桂的军队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湖南声势震动全国。本来吴三桂有希望统一全国的,可惜遇到一帮猪队友,尚可喜,耿精忠和台湾的政势没有达成共识互相拆台生怕对方成了朱元璋。吴三桂也没有继续北进只希望同清朝划江而治,康熙皇帝有了喘息机会各个击破。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做了大周皇帝,过了把皇帝隐后就病死了。吴三桂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军阀保明叛明,降李叛李,降清叛清没有一点诚信可言,为清朝统一全国作出重要贡献,在清朝定鼎之后叛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作为汉奸永远遗臭万年。





关东侠客


一、没有吴三桂这一类叛明投清的精悍将领,再没有李自成那一类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反明农民军,那就是明廷毫无内忧外患,明朝军队是忠君报国的。那么,关内汉人区域内明朝武装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致抵抗关外满清的八旗精兵攻打,毫无疑问,清军还是要被打败的。理由如下:

1中国幅员辽阔,关外满清政权占领区很小,人口不多,战争资源有限,搞自治的独立王国还可以,要想入关占领全中国,面对万众一心的汉人,再加上地大物博、山川险要`、社会复杂,清军远道而来,八旗精兵都来当官,还管不住不听话的老百姓的,何况还有明朝那些大小官吏和社会团体,对少数民族的满清政权能轻易就范吗?

2满族是关外的游牧民队伍,他的文化素质差,就是占领了中国,没有一批治国的汉人文官集团来协助搭理朝政,仅靠操几句满语,那些中央皇帝亲王和各地政要,还能把各项治国方略具体政策贯彻落实下去?如果士心`军心`民心不服从满清统治,还能长冶久安吗?

3有人认为当时八旗清军拥有先进的火炮装备,占领北京是早晚的事。这是一种纯武器论胜负的观点。纵观满清统一中国,主要不是武器起作用,而是靠征服士心、军心和民心得天下的。如果人心凝聚在明朝一方,纵使满清有略胜一点的装备,还是难以制胜的,殊不知,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给我们送。清军有可能有可能炮轰近如眼前的北京城而取胜。但清军要从关外长途运送军火而来,也有被袭劫的可能。况且他们制造能力有限,制造那么多的火炮和弹药也是数量不多的。同时,汉人也可以以各种方式与清军进行武力装备竞争,再加上以主人的地熟人熟,与满清远来进犯者打游击战,持久战,截住粮草后勤供应,清军没有后援兵力补充,占领区也会得而复失。

二、吴三桂在满清统一中国中的历史作月,

1山海关是北京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明初,关外没有努尔哈赤、皇太极那么强势的武装力量,明成祖朱棣把明朝的中央政权移都到北京,有利于制约少数民族。为什么李自成要从陕西攻占北京呢?因为北京是行使中国主权的象征。满清也虎视耽耽欲占领北京。吴三桂原属袁崇焕重要将领,当袁崇焕被杀,祖太寿等主帅投清后,他是镇守山海关,与清军周旋最有作战经验的权威。他是三方势力都在争取的举足轻重人物。如果他站在汉族武装势力一方,满清不可能长驱直入中原,代表中国主权的北京政权就不是满清,就更谈不上统一中国了。

2由于吴三桂献关投请,他是能征善战的悍将,给明朝士心、军心带来了迅速瓦解的作用,使许多明朝文武重臣效法他,使满清这个游牧民政权扩充了人才资源,使北京失陷后明朝势孤力单,为满清统一中国创造了最有利的氛围。

3因为吴三桂善于打仗,在他的引領下,八旗精兵的战斗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连明军难以剿灭的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先后被打败,然后又把南明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因此,满清统一中国的重大战役,吴三桂在其中表演了主要角色。


林柏忠


李闯王没有一套完整的,坐天下而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略。进了北京,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该享受了。功臣猛将更是嚣张跋扈,无恶不做。这样的领导团队,怎么能坐稳江山,治理好国家?即便是没有吴三桂,也可能有张三桂,李三桂。即便没有陈圆圆事件,也会有其他事件,会成为撬翻闯王宝座的杠杆。


看透古今


历史上农民起义很多,能坐上江山的没有,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意识的局限性,朝代的灭亡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李自成推翻的是大厦将倾、寿终正寝的明朝,自身就带着明朝后期的腐朽和弊端,与清军、吴三桂的战事一触即溃,李自成不可能统一!吴三桂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不重要,但协助满清很快建立政权,避免了国家进入戡乱时期,结束了明朝灭亡后国家政权真空的危险局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稳定,对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有积极作用!


手机用户23255590438


假设吴三桂投降李自成,那么,八旗入关要分2种情况。

1,山海关大战如期而至。关宁军3万左右与唐通刘宗敏2万人李自成6万人接防山海关总兵力10万左右。八旗主力8万,最关键的是汉军旗三顺王的红衣大炮和火器兵,这是破锦州的关键,更是破山海关的重要一环。

2,按照多尔衮原计划,绕道山海关,破边入关,由蓟州密云方向直接攻击北京城。李自成守北京大顺兵力约20万,明降军可以忽略不计战斗力。

无论怎么打都会很惨烈,无论多惨烈,李自成和吴三桂都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岱清固伦


李自成攻克北京,正处在改朝换代的关键期。离一统天下尚有很大的距离。人心风向还不确定,明朝氏族都在观望。而吴三桂无疑在这个关键时刻带了个头儿,反对大顺民军。接连几次军事重创,彻底将风向带偏。大顺军彻底失去了观察期的晋级资格,最终败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