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红枫似血


一个城市的建设,最体现城市良心的东西,往往是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譬如地下水道。下水道系统虽然不起眼,但是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电力供给和垃圾处理。你试想如果一个城市没法正常排水,那会是一副怎样惨淡的景象?

△武汉夏季淹水图

早前有传言说,青岛之所以是一座不怕水的城市,这得益于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系统。不仅如此,德国人在下水道里每间隔一段距离都放置了一份用油纸包裹起来的图纸和零部件配件,而且还有人证实,那些零部件配件到现在都是崭新的呢。

这是真的假的?

回答日:德国人确实在青岛建造过下水道,但是年代久远且规模有限。而且装图纸和配件的油纸包裹是不存在的。

请大家记住:德意志是侵略者,而不是来给中国青岛做慈善的!

△网友的讨论

1897年,德军借助“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就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借条约》,租借期限为99年。从1987年12月5日开始,胶州湾再无清朝的一兵一卒,德国殖民者自此在胶州湾站稳了脚跟。

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在那里建立了德国人生活的租借区,并且利用德国自身先进的技术对租借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下水道系统。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系统与传统的下水道系统很不一样,传统的下水道恨狭小,人几乎无法站立,而且没有功能分区;但是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很宽大,以容纳一辆小汽车在里面行驶,并且有许多暗渠协助下水道排水。墙面都用陶瓷贴面,也有利于水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因为下水道中有污水和垃圾而造成堵塞,以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德国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示意图

德国人建造下水道的规模仅限于德国军民生活的租借区,德国人将雨水排向大海,而把污水则排向华人生活区,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享受完美异味的海浪和沙滩,而华人居住区则苦不堪言,但是却敢怒不敢言。

德国侵占青岛17年,总共修建了80公里的下水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青岛就开始整顿德国人造成的污水问题,在整顿的过程中,青岛市政府发现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系统非常先进,于是就有人提议:可以借鉴德国人的技术来建造青岛的下水道系统。这项提议很快便被青岛市政府接受并开始落实。

但是当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图纸。没图纸那就照着实物做,于是青岛市政府就派遣专家下到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中学习考察,经过多年的努力,专家们基本摸索出了德国人建造下水道的技术。到上世纪几十年代,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总长达到了近3000公里,而且当年德国人建造的那80公里下水道也早已破损,后来经过了几番修复才得以保存下来继续工作。

所以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是中国制造!

△如今的青岛下水道

德国在侵占青岛期间,没有大规模地建造高楼大厦,而是把相当一部分财力人力用在下水道建设这件事情上,可见德国人是多么的务实,不像现在许多城市喜欢搞表面工程来宣扬政绩。

现在我们知道了,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并没有什么图纸和配件,现在青岛的下水道也不是德国人建造的,那么这种谣言是从何而来呢?

这也许是中国城市的阵痛,也是一种因自卑而产生的崇洋心理。

正是因为现在中国许多城市一到夏季就“看海”,他们就认为自己国家的技术水平不行,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真的好。其实城市排水不行,原因很多,比如说城市所在的地形,并不一定是技术原因。“德国人建造青岛下水道并留下图纸和配件”等谣言一出来,自然就让许多人产生了对德国制造的盲目崇拜,同时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德军占领胶州湾

谣言止于智者。

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更应该不忘屈辱,砥砺前行!

欢迎大家关注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围炉煮酒话春秋


我曾经因为好奇进入过德国人修的下水道内,相比国内的下水道来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非常空旷,即便我张开双手在里面奔跑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狭窄,不仅如此,当我打开手中强光电筒的时候,我发现每隔一段路程,下水道的墙壁上都会有一个小空间。当时的我是屏住呼吸的,我伸手探进了空间里,在里面抓出了一包黄油纸包住的包褢,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密密麻麻放着维修的零件和一张记载着非常清楚维修方法的图纸,正当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东西时。


我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说的是非常蹩脚的中文,他在跟我问好,听口音应该不是本国人,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高大的白人,他头上正戴着一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安全帽。他从我手中拿过图纸,一点点详细地跟我讲解了这张图纸的内容,原来这张图纸是上世纪德国人在修建青岛下水道时留下的图纸,他跟我说完之后觉得有些口渴,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放在了空旷的下水道中,招呼我坐了下来,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两杯满满的德国脾酒,和整整一大盘的羊腰子准备开吃,正当我要吃的时候,我发现我编不下去了。。。

是的,相信我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吧?没错,所谓德国人下水道中藏有图纸、零件、维修工具的事情纯属人们编造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时候,只要将其当成笑话来看就行,没必要太过于当真。


之所以这种传闻在中国会有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德国制造”没有节制的崇拜导致的。

德国人工业制造的精细

德国的工业制造在整个世界确实是属于顶尖的,我曾经在一个医药公司实习过,公司里很多测量微生物的机器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德国进口而来的,从德国进口这些机器的价格也往往是国内相同机器的数倍之高。

那时候我还以为公司的领导是崇洋媚外,迷信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道理花了冤枉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

于是我就问了公司里面的老职员,通过询问我才知道,公司并不是不想用国内生产的机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生产的机器实在是用不了。

因为那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医药公司,经常会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过来检查,他们检查用的也是非常高的标准,虽然国内的检测机器有时也可以用,但是在很多细微的精度测量上却有着或多或少的误差。

在出现过一些错误后,公司才会花大价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回来使用,从很多高精度的工业制造来说,德国确实比中国的很多企业要用心。

关于100年后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里,仍旧在青岛发挥巨大作用的传闻

虽然德国人比较严谨,生产制造的时候也比较用心深入,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德国制造”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我们都在传的青岛下水道有德国人包裹的传闻,已经经过很多人的亲自探测证明是假的。

但是除此之外,却还有着一个影响很大的传闻一直被人们深信不疑。

那就是很多人将现代青岛城市道路不会淹水的功劳放在了德国人修造的下水道上,以为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还在为青岛整座城市的防淹大业做着巨大的贡献。


但实际上德国人当初只修建了200公里的下水道,也只局限在当初德租界的范围内,现在青岛的很多城区在大概100年前也还是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农村郊外,德国人是不可能将下水道修到这些地方的。

而且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混乱特殊的年代里早就因为没人疏通、维修,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堵住、荒废了大半。

真正能流传到现在还能使用的只有仅仅三公里的下水道线路,这些是后人重新疏通过才能保留到现在的,虽然只剩下了三公里,但能用这么久也足以说明那个年代德国人在青岛投下的精力程度了。

现在青岛的下水道线路完全是由我国自己疏通建造的,是独立于德国人下水道线路的,全长接近3000多公里,在青岛的地下错综复杂地构出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虽然现在青岛很少被淹,但是雨水漫过路面的状况还是偶尔会发生的,跟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唯一的优点就是三面环海容易疏通,雨水漫过路面的情况只是比较少而已,在不少地方还是有的


所以说这个传言是假的、是一个无厘头的笑话、是一个无限神话德国人的虚假传闻,德国人的严谨、以及工业上的精细是无法否认的,但是这里面却总该有一个限度,他们虽然严谨,但却是在可以理解范围内的严谨,绝对不可能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该妄自菲薄,虽然国内很多产品公司都是粗制滥造的,但是拥有着严谨精神的企业却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罢了。


孤客生




只是一本德国手电的说明书


192645026


好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张图吧。

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没有建大别墅,没搞喷泉,把下水道给修了。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下水道使用了百余年,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当年建下水道的德国公司已不存在。经同德国联络,青岛发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以上文字,是我从上面那张图片中摘录下来的。首先抛开事情的真假不说,光来看这一段文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分明在上述文字中读出了一种情绪,一种名为“自豪”的情绪。

我实在想不明白,青岛被德国人侵占了17年,修了一个下水道,竟然能让你“自豪”成这样!实在是让我难以理解。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事情的真假如何。

根据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办公室发布的消息,德国在占领青岛的17年中,修筑的下水道大概在80公里的样子,而目前青岛市的下水道总里程在2900公里左右,德国修建的那一段才占2.75%。


难道偌大的一个青岛市,只是靠着那区区2.75%的排水系统在排水,剩下的都是摆设?而且随着青岛城区的扩建,原有的下水道系统早就已经被更换成新的,包括当初德国修建的那段。

也就是说,现在青岛之所以能够应对暴雨天气的洗礼,跟当时德国修建的下水道没有半毛钱钱关系。


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现在很多的心中,都有这么一种观念,外国的东西就是要比中国的好,西方人的素质就是要比国人高,甚至连国外的月亮都要国内的圆。


是的,我承认,我们的国家目前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这不正是我们努力的理由吗?!


胡史乱翔


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

德国人来青岛旅游突发心脏病,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心脏不知所措,这时侯有人说这不是德占时期的医院么,可以问问德国人,结果一个电话打过去,德国人说我们既然造了医院肯定有准备,结果在德国人的指引下在医院下水道找到了用油纸包好的一个心脏,而且心脏还在鲜活跳动,历时八十多年没坏,德国旅客换上以后转危为安,大家纷纷叹服德国人的严谨。

回到下水道,油纸包是不可能有的,下水道一般都是水泥做的,怎么会有金属零件,这只是有些人编出来感动自己的方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谣言,主要是因为北方暴雨的时候,首都和天津都发生了严重的内涝,而青岛却没事,加上近些年来鼓吹的“德国制造”的神话,联想到德国人曾经在青岛修过下水道,谣言就这样产生了。

事实上青岛保留下来的“德国造”下水道只剩下不到3公里,相对于目前将近3000公里的青岛排水系统,产生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德国给青岛留下的不是下水道,而是修下水道的理念,青岛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继承了这样的设计理念,用在旧管道改造和新管道修建当中。


桂西散人


据说找到新配件后,工程人员不会装,只要再发邮件给德国人,按照德国人的指导,再挖3米,找到了用油纸布包好的德国工程师,他光亮如新……

终于德国人也看不下去了,德国《南德意志报》在2015年1月1日刊登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德国的完美神话》,全文都在把一个个在中国传的神乎其神的“德吹”文章一一辟谣,文章配了一张图,两个穿着德国传统巴伐利亚服装的中国年轻女孩在中国山寨“啤酒节”上的照片。

这些“德吹”文章应该是很早很早就有了,随着网络的兴起,被人刻意的炒作起来,而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很多谣言在彼此对证之后自然被辟谣,只是,很多人因为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尤其是崇拜神一般的德国制造,他们还会时不时拿着这些陈年烂谷子的谣言再去发网上,并不断打造升级版。

目前,德国人造的地下排水管网几乎都废弃了,能用的大概也就几公里,这和整个青岛动辄几千公里的地下排水管网相比,实在微乎其微,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更谈不上在青岛暴雨的时候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了。

当年德国租借青岛的时候,本身就占着靠海的一块好位置,为了服务租借那几万人,也就修了80公里的管道,这些管道距离大海很近,再加上青岛城区的地形,租界的雨水很快就能排海里去。租界以外的青岛城区还是破破烂烂。

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吹外国的谣言都消失了,但时不时还会兴起一阵,这种一味迷信外国人的工艺制造实在不是好事情,欧美固然先进,但是他们的很多阴暗面比我们更严重,看问题不要那么片面。还有,德国人当年是好心来帮中国人搞基建么?那还不是等于抢了别人家的好房子,准备长期住下去,就装修的好一些呗,如果为此还要感谢德国人,实在是滑稽。


云中史记


据传说青岛下水道是被划为德租界时修建的,百余年后,若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只需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就可以找到一个邮包,邮包里有光亮如新的配件。


经证实这是网上传言,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德国人确实在霸占青岛时修建了很多基础设施,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主教堂、八大关里的德式建筑都是当时留下的。德国人特别爱干净,当时青岛的路又窄还崎岖,村民都在路边单独盖一个茅屋为厕所。德国人侵占以后开始挖管道制作古力盖。使当时青岛的容貌焕然一新。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在59年国家就重新返修了青岛的地下管网,现如今青岛的地下管道基本都是我国自主建设的,曾经德国设施已经被淘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德国的一些先进理念。

纯手工码字,图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我爱青岛


身为一个青岛人我必须来强势回答一波

我看到好多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隔一段就有备件,还用牛皮纸包好几十年了依旧崭新,还有的说德国人来青岛后第一件事就是修下水道,还有的说青岛遇到大雨不内涝就是亏了德国当年修的下水道。把德国人说的多神奇,我们现在的技术都赶不上百年前的德国。

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就是信口雌黄。

我们说德国当年来青岛那是侵略,是战争行为,在那个时期的德国技术自然高于中国,他们在自己的占领区按照自己的思路水污分离修建基础设施供自己使用,可以说他们的占领区很干净卫生,但是污水都排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居住区置我们国人的身体健康于不顾。

再说他们现在修建的下水道现还在青岛使用的一共只有三公里,就这三公里的下水道能保证一个城市不内涝?青岛之所以很少内涝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地理环境优势,三面都是海地势北高南低,水自然都是往海里流。2、我们通过学习外国先进城市的成果,自我消化吸收,设计了符合自己需要的排水系统。

这些才是青岛很少内涝的主要原因。

再说有些人在外国人面前膝盖总是直不起来,月亮都是外国的圆,要承认过去的历史是我们的屈辱,但是他不能成为我们奋斗的枷锁,而应该是我们的动力源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重蹈覆辙,也不能因为这段历史就自我贬低,民族复兴之路在我辈之人肩上,我们应该抬头挺胸大步向前进。


一门土炮


德国油纸包的这个段子,早已被证明是杜撰的,为此德国甚至出报纸专门辟谣。

那个段子是这样的:

说德国人曾经在占领青岛期间,动工修整了青岛的下水道。百年之后,这些下水道仍然能够正常使用,只是其中的一些零件坏了,需要更换零件。青岛市政找遍大街小巷,也没有买到这种零件。迫不得已拨打了曾经给青岛修建下水道的公司。没想到这家公司还在,人家说:不用担心,我们既然修建了下水道,就会在周围三米以内存有备用零件。市政人员在下水道仔细翻找,果然在几米处找到了一个油纸包。打开油纸包,赫然有全新的零件,换上果然能用。

后来这样的事越传越神,逐渐出现了很多的升级版:

说有一个德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突发肾衰竭,于是来到当年德国建造的一家医院。可惜医院没有匹配的肾源,于是给德国打电话。负责建造医院的那家公司说,不用担心,我们既然建造了医院,肯定就有准备。结果医生在德国人的指引下,果然在医院某地下室的地板里刨出了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竟真有一个腰子,虽然历经百年,可依然光洁如初。病人换上后,病马上好了。多出来的腰子,病人带回家,还炒了一盘爆炒腰子。


这事其实早已被德国报纸辟谣,报纸上说,因为1914年青岛人口只有不到5万人,现在青岛有超过400万人,有300万人在郊区。而当时德国修建的下水道只有80公里,大部分后来都被中国人进行了重新修整,有的已经废弃不用,最后仅剩下不到3公里长度。而现在青岛的排水管道早已达到三千公里,德国修建的仅占现有的千分之一。

后来国人借鉴了德国修整下水道的技术,并结合青岛地区特有的地势结构,创造性的设计出青岛异常强大的排水系统,这才最终使得青岛能够称为一座下暴雨却不会被淹的城市。


虽然这是一个被证实杜撰出来的段子,但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却真实的令人敬佩和尊敬。德国人在青岛呆了十七年,没盖高楼大厦,大搞面子工程,相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下水道给修了,这在国人看来,应该属于典型的出力不讨好吧。百年以后,国人还是大受启发,实在是让人佩服啊!


奇点历史


德国人修青岛下水道的故事,近年来一直是网络热点:中国城建人员在修下水道时,发现零件坏了,因找不到配件向德国人求助。德国人答:“不必担心,附近3米内有备件。”人们就寻找,果真发现一个油包,内有图纸、零件和修复工具,而且崭新如初。 看完故事,很多网友感觉整个人都不好啦:德国人难道当年进入青岛时,并非来殖民我们,反而是来造福我们的?而且这个福一造就是上百年?其实,稍微动动脑子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个故事的漏洞太多。 1、水泥管道需要备件? 故事说法:在青岛市博物馆2楼,一段挖掘出来的蛋形型管材作为文物展出。它的截面似鸭蛋,高80厘米,宽40厘米。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在水泥上贴了一层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 网友质疑:看到这里终于明白,原来管道是水泥的。那么,水泥管道上有什么备件要换?难道是备用水泥?修复工具是什么?难道是备用铁锨? 2、百年陶管砸不破? 故事说法:前几年青岛的城市施工中,在老城区挖出一段德制下水陶管,人们居然砸不破它。而后来铺设的管道已锈迹斑斑。 网友质疑:陶管用100年正常。但是“砸不破”是什么意思?用气球砸不破,还是用锤子砸不破?是孩子用木锤砸不破,还是大人用铁锤砸不破? 3、不足3公里管线确保不涝? 故事说法:德国人在青岛,17年里修建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经历年改造扩建,目前还有不足3公里的“德国造”。但不要小瞧这3公里,它在青岛排洪防涝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网友质疑:3000米,围着学校操场跑两三圈的长度。居然被认为是青岛不涝的保障,这话哄孩子可以,但我们都小学毕业生了,已有了初步判断力。 4、德国人赔了?日本人赚了? 故事说法:青岛人有句俗话是“德国人赔了,日本人赚了”。是说战败的德国给日本人留下一座“东方瑞士”般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极具现代意识的城市下水管网,让100年后的青岛人依旧受益。日本人、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沿袭德国市政管理经验,设计办法仿照德国人一以贯之。 网友质疑:用故事反驳故事吧。说是强盗闯进你的三室一厅,声称他是房主,住17年后他被赶跑了。就因为强盗住进来时,给你的家搞了一下精装修。然后你就要感谢人家。唉!脑子进了多少水啊这是? 5、德国人修青岛下水道的真相是什么? 以下内容来自青岛市档案馆的原始档案《胶澳发展备忘录》,这本备忘录17年里,不间断记下了德国人在青岛修建地下管网的过程。 备忘史料一:德国人把青岛划为欧人区,鲍岛划为华人区,并且禁止中国人在欧人区落户。下水道的建设只在欧人区进行。 备忘史料二:德国人提出的雨污分流理念,也只限于欧人区,华人区仍是雨污并流。德国人认为,对于不讲卫生的华人,不能强制搞雨污分流。 备忘史料三:大量粪便和污水灌入华人区后,催生了有名的“粪商”刘子山。此人因懂德语,就承接了华人区粪便收集的工作,收德国人劳务费,又靠卖粪当肥料赚钱……最终成为青岛首富,也是青岛历史上唯一的“粪商”。 6、青岛雨后不涝的真相 那么,青岛为什么雨后不涝呢?其实,早有专家对此做过解释: 第一:青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下水管道与地势走向相同,雨水可自上而下快速排入海中。 第二:青岛的城市建设中,承袭并发扬了雨污分流的理念,对全市下水管道全部提升改造。 第三:…… 德国人修青岛下水道,隔一段就有一个油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这只是一个段子而已,就如同下面这个段子:中国城建人员在整修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坏了,因找不到配件就向德国人求助。德国人答:“不必担心,附近3米内有备件。” 人们就寻找,果真发现一个油包,内有图纸、零件和修复工具,而且崭新如初。因图纸是德文的、零件和修复工具也没人会用,只好再次打电话求助。德国人说:“不必担心,3米内肯定有备用工程师。” 人们就寻找,果真在地下挖出一个德国工程师,而且崭新如初。但呼吸已没了就打电话求助。德国人说:“不必担心,3米内有备用复活丹。”人们就寻找,果真在地下挖出一瓶复活丹。吃下复活丹的德国工程师说:“不必担心,我穿越回100年前就能修好。”然后就消失了,人们这才看到复活丹上的6个字:美德因拆爱哪。 最后要说的是,人们热衷于传播德国人修下水道的段子,其实是对如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落伍的反感。下场大雨,马路上就能撑船;修了扒、扒了修的拉链马路;下水道三天两头的堵……从这个角度上讲,油包里图纸、修复工具的故事是对现代城市建设者的一种警示。 图片除署名外均据网络 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