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怎样的人,她与林如海之间有真爱吗?

悦言红楼



《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时,贾敏已经离世,作者没有花笔墨描写她的外貌、性情,读者只能通过他人之口,遥想贾敏风姿。

文本第三回,贾母当着王夫人、邢夫人、迎春姐妹等人的面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一句“独有你母”可见贾敏未出阁时是何等受宠。

而贾母一向的审美是欣赏有姿色又灵活之人,如凤姐、鸳鸯、晴雯等人,观黛玉,便可想见那贾敏也必然是美貌聪慧之人。

七十四回王夫人对凤姐道“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一个尊贵无比的大小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所谓爱她,才会宠她,于此再次证明贾母对贾敏的宠爱是非同一般的。对这样一个掌上明珠,为她挑选一个怎样的夫婿来般配,贾母自然费了心思。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与贾敏当是才貌相当。故贾敏与林如海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自古佳人爱才子,贾敏与林如海在婚后感情自然日渐深厚,书中写林如海虽有几房姬妾,但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这是从古至今都流承的思想。“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奈何之事”。

而对黛玉,林如海贾敏夫妇是爱如珍宝,并让她读书写字,为她请老师,可见林如海对贾敏所出之女是极其喜爱,从中亦能窥探贾敏与林如海的情深意厚。而在贾敏去世后,林如海也并没有疏于对黛玉的照顾和管教,所以即便贾母遣了男女船只来接,林如海考虑到黛玉的身体,亦未让其行。


后在黛玉不忍弃父而往的情况下,林如海表示自己再无续弦之意,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去贾府依靠外祖母是对她最好的安排,此时林如海只是“年将半百”,还未到五十岁,却再无续弦之意,若不与贾敏是真爱,林如海何至于此?

不续弦,当是林如海对贾敏之爱的回报,更是对所爱之人的长久缅怀,而林如海在几年之后也离世,焉知没有因贾敏先他而去,而伤感郁积在心,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的缘故在里面?所以,贾敏与林如海不可能没有真爱。


少读红楼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她是贾母唯一的女儿,贾府在金陵的显赫地位就已知贾敏的身份之高贵了,而她更是贾母几个孩子中最为疼爱的女儿,而贾敏也是从小在贾母的精心培育下知书识礼。



在王夫人眼里,由于贾敏从小得到贾母的宠爱富养,都妒忌到对贾敏没好感了。就这样的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其择偶的时候,更会首选门当户对的才子。

看看林黛玉之父林如海是今岁盐政点,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其家世也是曾袭过列候,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也是书香之族。



综上,林如海和贾敏的家境,均属当时的名门望族,林如海更有书香之气,摘取了前科的探花,亦即是如海进入朝廷回考的前三甲。

这对才子佳人肯定是恩爱夫妻,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由于林家支庶不盛,虽有几房姬妾,无奈他三岁的儿子去年又死了,只有嫡妻贾氏,生了黛玉,年方五岁。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欲使黛玉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这就知道其夫妻之恩爱了,视两人的爱情结晶林黛玉作为儿子来教养。

答题完成,谢谢。


彩霞诗词对联集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荣国府的嫡小姐,贾代善与史太君之女,嫁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为妻,育有一女林黛玉,又生一子,三岁时夭折。有两个嫡亲的哥哥,大哥贾赦、二哥贾政。

贾母对女儿贾敏的疼爱,正如她自己对黛玉所说的那样:“我这些儿女,所疼着唯有你母”。贾敏的丈夫林如海,祖先曾袭过列侯,到了林如海,已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所以说,林家是清正之家,人口简单,也就少了大家族的内斗竞争。

林如海和贾敏,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了。在古代,十分注重嫡子继承家业,贾敏的儿子三岁夭折,但林如海也没有庶子出生,贾敏死后,也没有纳妾续弦,不能说是没感情了。并且林如海十分疼爱女儿林黛玉,因贾敏逝世,女儿林黛玉无人教养,恐自己政务繁忙,年纪大了,照顾不周,又因岳母贾母几次迁男女船只来接,便将女儿林黛玉送入了贾家。也是个好的父亲。


初初1207


贾敏是什么样的人,曹雪芹在书中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红楼梦》第二回回目“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由此可想,贾敏在世时,大概也是神仙一般人物。



且文中贾雨村对冷子兴有一番话“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有其母必有其女,林黛玉是“世外仙姝”,贾敏在世,想必也是如此,或者更傲世飘逸也未可知,不然没法调教出林黛玉这么优秀的女儿来。

所以,曹雪芹在写贾敏去世时,“仙逝”二字。

关于死亡,根据文中人物性格不同,曹雪芹“盖棺定论”给了极其准确的评价。比如秦可卿,“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三回中的原有情节,后来被曹雪芹删除。“淫丧”是指秦可卿养小叔子和公公扒灰的概括,写出了她的品性。



又比如金钏,就有回目“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说明金钏不是真的“媚主”,她以死明志,所以是“烈死金钏”。相反,尤三姐自刎,回目是“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耻情二字,那是尤三姐真的有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但是后来她感觉那些事是非常可耻的,觉悟了,想重新安排自己的人生,所以当柳湘莲悔婚就自杀了。

又比如写晴雯之死,回目是“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俏丫鬟,自然是晴雯,她受到人的陷害被赶了出去,夭折了,就如一盆才出嫩箭的兰花送到猪窝里,不早夭才怪。一个“夭”,写出作者的惋惜。



再说贾敏和林如海的感情,我只能感叹一句:才子佳人,门当户对,神仙眷侣一般。贾敏,侯门千金,大家闺秀。林如海,五代勋贵,祖上也封爵列侯四代,到了自己靠科举入仕途,中探花,官至兰台寺大夫,后又升迁扬州巡盐御史。

“探花”“巡盐御史”这些词语足以证明林如海的优秀。从原文可以推测,贾敏嫁给林如海时应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身体不好而没有子嗣,因为林黛玉五岁时她才去世,而他们也不是剩男剩女中年时候才的结婚。所以,在贾敏未生养孩子这段时间,林如海应该没有续房。古代,无后为大,这种观念下,林如海没有续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跟贾敏感情非常好,所以直到年纪大了才生下黛玉,然后又生了个儿子,虽然没养活。



古代大家庭之间结亲,最先都是从家族利益角度出发,一般不考虑个人感情好坏。且又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男女双方都不见面,所以也无从谈是否有感情基础。古代结婚,感觉有点像就像抽奖,运气好碰到一个“举案齐眉”的,夫妻和睦,比如贾敏,林如海这样;如运气背一些,不是娶了一个“河东狮吼”的夏金桂,就是嫁了一个“中山狼”的孙绍祖,夫妻感情倒其次,轻则拌嘴吵架,内宅不宁,重则又打又骂,直接把人逼死,比如迎春。所以,看看书中的林如海,我们就会知道,贾敏有多幸运,又有多幸福!


Zikunyang


贾敏犹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那种有血缘关系,而又来往不多,了解不深的长辈亲戚。曹雪芹对她的交代不是很多,这似乎符合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实际情况。

作者对贾母、对黛玉身边的丫鬟都有极尽详细的描写和交代,而对贾母女儿、黛玉的母亲却着墨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这是大师级别的表达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言说的悲痛,而真正的悲痛也只有自己无言的垂泪。。。

至于贾敏和林如海的感情问题,那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婚姻问题,那个时代从上到下都是不可能自己做主的。特别是大户人家,婚姻绝对不会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是政治联姻,通过子女婚姻,进行强强联合,加强彼此的实力。就连九五之尊的皇上,都不可能自作主张立自己真正喜欢的女人做皇后,大多数皇后还是各种政治势力影响下的结果。



哥不猜想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是贾赦贾政的妹妹。她生活的时代正是贾府最繁华鼎盛的时代,用嫂子王夫人的话来说,她在贾府做小姐时,那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她又最受母亲宠爱,从她女儿黛玉身上可以看出,她也一定是貌美度化、气质高雅、才华横溢。

贾敏长大后,嫁给了林如海。林公子也是豪门出身,祖上已经世袭了五代列侯,贵族的历史比贾家还要悠久(贾家到了宝玉这一代才是四代)。林如海本人更是在科举考试中得中探花(全国考试第三名),可以说是人中龙凤。贾、林两家都是资深贵族,林家是姑苏人氏,贾府的老家在南京,相距不远,应该会有来往。也许贾敏和林如海也是少年相识,虽然未必能像宝黛那样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也应该是彼此认识熟悉的。他们结婚后,林如海一路仕途顺利,出场时已是扬州的巡盐御史了。

贾敏和林如海的婚姻应该是幸福美好的,从几个细节中可以推想。

比如贾家的习惯是饭后立即用茶水漱口,然后再喝茶。而林如海的养生之道是吃完饭后过一会儿才能喝茶,方才不伤脾胃。贾敏走进林家,放下了金尊玉贵的大小姐范儿,既嫁从夫,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惯。但还是在闲谈中告诉女儿,贾家与别家不同,十分排场,另有讲究。

林如海在贾敏去世后,还没有到五十岁,但似乎已经心灰意冷,没有再娶。他当然也有几房姬妾,似乎还有一个非贾敏生的儿子,在三岁时死去。但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就连黛玉都对袭人没有丝毫排斥,所以有姬妾的存在并不能证明夫妻关系不好。反而“夫妻无子,爱女如珍”,可以想见两个人是如何疼爱这唯一的女儿,他们特意为她请了考中过进士、当过官的贾雨村来做她的家庭教师。夫妻恩爱,他们应该过着岁月静好的温暖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贾敏还是早早就去世了。她去世后,林如海将黛玉送到荣国府。大概是悲伤难抑,思念成疾,时隔不久,也一病而逝,让人无比叹息。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林如海亦是官宦门第,三世袭爵之侯府,他本人则为探花入仕,钦点巡盐御史。贾敏和林如海应是门第相当,身份般配。尽管林如海除贾敏正室夫人外,尚纳有几房姬妾,而这毫不影响其二人伉俪情深,如何见得?


一是二人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女儿黛玉,黛玉之后尚有一弟,三岁上夭折了。贾敏大约也因受此打击身体逐渐变差了。


二是已知林如海与贾敏之二哥贾政关系密切,很难想象林如海若对贾敏不好,其二哥还能对林如海如此知心相处。


只可惜那时的医疗条件太差,导致贾敏有病不得治或治不好,撒手西去,林如海也因病早逝,一对璧人就此冰消玉陨。只是遗下黛玉,孤苦伶仃,孑然一身。


溯路之旅行2


先且看贾敏人品吧。

书里坐实的,是贾敏教女。

黛玉“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单是饭后漱口毕然后献茶,就与林家不同)

有何不同?规矩井然啊。

拜见大舅,舅母“苦留”吃饭。

拜见二舅,舅母“往东(贾政之位)让”。

如何应对,

等到晚饭,外婆让坐最尊的客位。

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虽然出自名族,也不能说,不是个考验。

但我不认为,这是贾家特意“考试”。

人家父亲还在,人家不过是走亲戚。太太们费尽心思“考试”一个小姑娘?

这是“礼”。不苦留,不让尊座,不合乎待客之礼。

而黛玉应对的合乎“礼仪”,正是母亲平日“常说”。

还有,那个宝玉哥哥,听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

那也是母亲贾敏用心告诉的。宝玉哥哥人不错,可以当盟友。有啥事,可以依赖。

宝玉的底细,贾敏如此知底。响当当的“凤辣子”,黛玉没听说过。可能贾敏对“凤辣子”“媚上”(贾母)“压下”(对下人太严些个)的表象不很以为然;对凤姐的直爽坦诚知之甚少。

一个母亲,对女儿如此考虑周祥,谆谆教诲,可谓慈母。而贾敏三观之正,也似可见一斑。

贾敏一个三观很正,心地仁慈的人。

而林爸爸赏识贾雨村、麻烦内兄推荐女儿的老师贾雨村,可见林爸爸人品。

从林爸爸跟“人品端方”的政老如此投缘,可见林爸爸人品。

一个风流倜傥的探花郎,一个聪敏贤德的侯门千金,那才真是金童玉女天作之合。

全书没有一丝两人不同心的疑点。

林爸爸丧妻后,无意再娶,似可算夫妻情深的一个佐证。


莘县村民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母亲贾敏,所占篇幅并不大,作者也只是寥寥几笔代过了贾敏此人,但是林黛玉父母对于林黛玉的培养教育,可谓举足轻重的。

一、贾敏——贾母“独疼”的贵族小姐

贾敏可谓集宠爱于一身的女子:

《红楼梦》第三回贾母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我们注意此处是“独疼”,而不是“最疼”,可谓是专宠呀,贾母只爱自己的女儿贾敏。

而贾敏的哥哥们贾赦、贾政等人,注意林黛玉进贾府后,拜见过老太太之后,当然要去拜见舅舅、舅母,而曹雪芹此时写到一个情节,那就是为何舅舅拒绝见到林黛玉呢?而是舅母招待,原因是恐见到了,又要伤心。



就单从字面上说,就是他们对于贾敏的过世,肯定悲伤的。小编这里不想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别人,也不想深究此处,不过贾赦、贾政之流必是要伤心的,才没有见外甥女。

曹雪芹放佛还觉得写得不够,还用王夫人的话语中侧面写到贾敏的贵气。



在第七十四回,王夫人说了这么一段话:“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就王夫人这一描述,那贾敏的通身气派跃然纸上,还有贾雨村对黛玉的描述中感受一下:



“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方得其女”。

所以贾敏的生活日常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看黛玉就知道了:

“你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生活里无一不透着诗情画意,金尊玉贵下面的脱俗雅致。虽然都是银子堆砌出来的,但是一点也不显得俗气。

二、林如海——全国能排前列的青年才俊

好多人都在问,已贾家的地位,为何没有把贾敏嫁到四大家族之列,那张护官符写的四大家族同气连枝,权势滔天。但是我们应当注意,这张很厉害的护官符也是金陵地方官员传抄的,在全国范围内是根本算不上什么的,你看何等汲汲于名利的贾雨村都不知道此事,就知道了。



而林如海家,祖辈上与贾家一样,也是封了侯的,起初是三代,后来圣上开了恩,又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的父亲,至于到了林如海这里,他可不像薛蟠、贾珍那样的酒囊饭袋,终日碌碌无为,而是中了探花。

探花是中国科举考试中位列第三的举子称谓,可见林如海的文采卓然,那么可想而知,林黛玉的咏絮之才。

林如海的官路前程也是光明的,兰台寺大夫,又是巡盐御史,可谓官路亨通呀!



贾敏与林如海夫妇,可谓天作之合,让林黛玉有了一对绝佳的父母,美好的家庭,但又让黛玉早早失去双亲,正如一僧一道所说:

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贾敏过世,曹雪芹用了“仙逝”二字,还有小编注意到林黛玉为了祭奠自己的母亲,把“敏”字会写成“密”,林黛玉前世就是在三生石畔“食蜜青果为膳”,蜜与敏,“蜜青”与觅情,想着是不是极有关联。


悦言红楼


诚邀!

窃以为是有的。林黛玉之母贾母在《红楼梦》中的篇幅不多,即在《红楼梦》刚开场的时候,贾敏就已死去。因此,想要推断她与林如海之间是否有真爱,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第一,贾敏和林如海因何成姻。

贾敏和林如海的婚姻,根基建立于门第联姻。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断定林贾二人没有真爱,只是真爱出现先后的问题。我们知道,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贾母断然不会把贾敏嫁给任何她觉得配不上她的男子。尽管迎春的婚事贾母并未多管,但那毕竟隔着一层,而贾敏可是她最亲的小闺女。就像现在疼爱贾宝玉一样,贾敏的女婿,也必然是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

经过层层选拔,林如海脱颖而出,而贾家本也是诗礼大家,根据贾府元、迎、探、惜四春的艺术修养来看,贾敏本人的艺术素养应该不低。而咱们的林如海既是前科的探花,又是兰台寺大夫,可见与贾敏应该是志同道合,十分般配。根据贾敏和林如海后代林黛玉的长相来看,林如海的相貌必然不会太差。毕竟,基因摆在那里。

第二,贾敏死后,林如海未再续弦,虽有几房姬妾,但并无所出,并且不久后死去。

(1)在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林如海按道理不应该在贾敏死后不续弦。因为林家本来就支庶不盛。

可是事实上,他却对小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可见他一片心思全在贾敏身上,句句字字全是为黛玉着想。以致于脂砚斋批注中说: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

林如海后来有没有续弦,《红楼梦》没有提。但是我们从林黛玉回来以后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林如海真的没有续弦。不然,林黛玉也不至于在看到薛宝钗依偎在薛姨妈怀里的时候气哭,说“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更不会在诗中写道“月窟仙人缝缟袂,秋妆素女拭啼痕”,又看到薛蟠送来的江南土物而睹物思情。从林如海死后贾母哄宝玉的话“林家人死绝了”也可以间接看出,林如海这一支可能真的绝了。

什么是“风华绝代”?林黛玉就是。

(2)虽然林如海和贾敏是家族联姻,但是林如海之所以无子,却是他自己的问题,怪不到贾敏头上去。

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

我们知道,贾政有王夫人一位妻子,两房姬妾,但是却有三个儿子(虽然贾珠早夭),两个女儿。而林如海有一位妻子,几房姬妾,却只有两个孩子,最终只存活了林黛玉一个(而且林黛玉也是被“假充养子”来养的,可惜林黛玉也在未出阁之前就死去)。这样看来,林如海的后代成活率都不高。一则有可能是林如海本身体质不行,二则有可能虽然林如海有几房姬妾,但是姬妾都不如妻子漂亮,所以行房次数也不是很多。

由林如海的所有孩子都出自贾敏来看,贾敏确实享尽了林如海的宠爱。甚至有着大好前程的他为此不再续弦,不到几年就追随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