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韩信把军队置之死地最后都打赢了,为何马谡在街亭却败了?

林玮盈


我一直都说一件事情军事是一个很神奇的领域,这个领域里面,没有什么所谓的什么神圣戒规,这里面只要能够战胜眼前的敌人,那你就是胜利者,所以说,一个军事学家必须要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入手,正确分析眼前的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说因为错误的估计了战场的某一个形式,而最后导致大败的话,没有任何理由战败就是战败,你必须要为上千上万的孤魂野鬼,孤儿寡母负责。

背水一战,当然很多人都是用这四个字来激励自己,尤其是在困境之下的人,但是历史上面在大型战役里面真正能够做到背水而战的人只有两个,一个韩信,一个项羽,对于一个军事学家来讲,最头疼的问题不是说武器装备的代差,也不是现场环境的变化,而是回归到最本质的一点。人本身。

在战场上面每一个士兵不是棋子,没有自己的思想,随你摆布,每一个士兵都有自己的思想,你如何让每一个士兵发挥自己百分之百的战斗能力,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士兵面临着困境或者是疑惑的时候,你能够带领士兵走出疑惑,率领自己的士兵跟敌人进行作战,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比如说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90万大军面对东晋8万大军,为什么一触即溃,就是因为前面的演员演的太专业了,告诉他们哦,(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们要被打败了,我们赶紧撤退,不然的话就要被敌人给杀了。事实上就是前秦的前方统帅要求军队向后面退一步,空出一个战场来结果被人折腾成这种样子。

所以说,每一个士兵,尤其是在背水之战的情况之下,你不能够说你的军队里面出现杂毛或者是嘈杂的声音,大家想想这种情况项羽破釜沉舟了结果手底下有2000多士兵,不想打仗,直接逃了,那对于其他士兵来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尴尬局面?韩信想要背水一战,结果自己手底下也有士兵逃跑了,其他士兵跟着一起逃跑啦?那又是什么情况?

对于项羽来讲,破釜沉舟之战之前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军队里面那些不听指挥的,或者是老弱病残,全部给裁剪掉了。项羽本来手里头是有20万人选的,最后选来选去只有5万多人,至于说韩信这两万多军队,从关中地区一路打到赵国,韩信带领他们屡战屡胜,可以说韩信就是整治军队的军魂,只要韩信在所有的将军,所有的士兵都相信韩信能够带他们走出困境,这也就是为什么两位大佬有底气,率领军队跟当时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作战。项羽5万楚军击败30万秦国长城兵团,而韩信率领两万的汉军击败了20万赵军。

马谡有什么?马谡之前带领军队作战过吗?没有,他跟这些士兵有感情吗?没有,他和这些士兵熟悉吗?也不知道,跟士兵之间的沟通,这是第一步。

第二点,你的士兵是否接受过真正的这种实战下的训练,而且是那种面临危难局面,临危不冻的那种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有什么样的表现?历史上面只有一个描写当项羽打败秦国的军队,接见诸侯的其他军队的时候,诸侯的其他军队脸朝着地,膝盖跪在地上,用膝盖走路!当时楚国的军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征服了天下?没有任何描述,因为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来描述这件事情。韩信背水一战,他的军队也是可以说是百战之士,拿下关中拿下魏国都是自己的军队,一步一个脚印打出来的!

当时的蜀国由于经历了夷陵的惨败,国力大减,包括之前在汉中之战里面历练出来的有经验的士兵,事实上,在之前的作战行动里面已经损失殆尽。纳粹德国为什么后期一溃千里,就是因为前期作战的时候,德国人在苏德战场上面损失了太多有经验的士兵。

当然,第三点就是因为马谡这个人实在是没有掌握现场的情况,马谡是南方人,这个地方当然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个事情是成立的,但那个地方是北方街亭,这个地方都是石头山呢,水怎么可能接的上来。

综上所述,马谡在这个方面,尤其是对战场的形势了解方面,比不过项羽和韩信。对待士兵的方面比不过项羽和韩信,他凭什么去打背水一战?


漩涡鸣人yy


主要有4个原因:

1.对战背景不同

背景:韩信攻打赵国背水一站,敌将是陈余。马谡守街亭严防魏国,敌将是曹真和张颌。

马谡是守,兵力比敌方多;韩信是攻,韩信兵力几千人,敌方陈余20万人,悬殊很大。

马谡是在自己地盘的山顶守,将士们都是抱着守住后回家吃饭的想法;而韩信大军是在大河边,要么赢,要么死。所以韩信士兵只能殊死一搏,这时候他们会用尽全力。所以韩信的士兵战斗力肯定强于马谡。

2. 对敌策略不同

马谡是纸上谈兵,驻守山顶以逸待劳,并且没有其他准备;

而韩信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化被动为主动,并且派樊哙抄了敌方的后路,从而使得敌人没有退路,后方大乱,前后夹击取胜。

所以从对敌策略来看,韩信更胜一筹。

3. 知己知彼不同,敌将能力不同

韩信的敌人陈余,拥兵很多,但是特别轻狂自大,听不进别人意见,过于轻敌冒进。而韩信对敌方这些弱点了解得很清楚,能够沉着应对。

马谡的敌人曹真,兵力和士气都不如马谡,所以马谡是自己轻狂自大,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低估了敌人的能力,而马谡的敌人曹真深谙用兵之道,懂得把握时机,雷厉风行,并进行了周密部署。

所以在知己知彼方面,马谡不如韩信。

4.实战经验不同

马谡一直都只是诸葛亮的小跟班,从来没有自己带兵打过仗。自懂一些书面理论知识,对实际带兵打仗毫无实践经验可言,也不懂得灵活变通。跟副将的关系也不好。在军中的威望也不足。

韩信则不同,他在攻打赵国之前,已经跟了刘邦好些年,在底层干过,当了大将军,并且凭实力让樊哙这些人都对他佩服有加,在实践经验上主导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军事行动,打败了驻守西安的章邯大军。实践经验丰富,军中威信足。

毛爷爷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从这点来看,马谡失败,韩信成功也是必然的。




十一在上海


主要是人不一样,项羽跟韩信两个都是战将,身经百战的那种;马谡是文书出身,从来没经过大战。打仗的时候,项羽跟韩信自己都是自己担当前锋敢于冲阵的那种,在巨鹿之战的时候,项羽本身带领部队突击九次,基本上是哪里秦军强他就突击哪里,让敌方部队无法聚集成军,无法结队打仗。马谡本来也是这么打算,只是当看到魏军打前阵的是张郃的时候就怯战不敢去了,倒是王平多次带领部队冲杀,但是王平的战斗力有限没法突出重围。

其次,项羽本身有点狙击手的味道,项羽打仗的时候由于本身勇猛,他经常扮演前锋主将带领突击队突击,他会对敌军主帅发动斩首行动,即便不能打杀敌军主帅也能够迫使敌军主帅转移指挥部,这将直接造成敌军指挥的混乱。比如在巨鹿之战的时候秦军竟然不知道自己的主帅在哪了。而马谡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假如将马谡换成长坂坡的赵云或者张飞,那么很难说街亭大战会战败。


优己


兵法中的确有"致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但实际执行中必须分情况看。如果自己一方军心动摇了,致之死地,只会导致溃散。如果自己士气正旺,敌方士气衰落,这样做可以以一当十。比如项羽破釜沉舟,如果遇到统一六国时的秦军,只会自寻死路。

回到马谡守街亭的讨论。马谡之前是干参谋的,几乎没有带过兵,他了解他的兵,他的兵了解他吗?肯定不了解。自己一方提振士气很成问题。敌方的将领则是名将张郃,他身经百战,士兵很旺。马谡把军队驻扎在山上,张郃率军包围,并用木头组成栅栏,防止马谡军队凭高而下硬拼。又断了马谡军队饮水。很快马谡军队大乱,想突围又不成。幸好王平用疑兵计,马谡才突围出来,但他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羽书迟


马谡怎么能和项羽和韩信相比了?

项羽是将军之才,韩信是军事天下。而马谡怎么能他们相比了。

我自己认为,马谡这个人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纸上谈兵的人吧,你们觉得?




杰哥208733768


总是拿不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和事件来对比,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叫我们发挥想象力?还是漫无边际胡扯?。你的手指头伸出来看看等哪天一般长了,在来讨论关公战秦琼的故事。

韩信和马谡都能联想到一块去,历史上像类似的战役有很多。求求大师兄了,很多重复的问题和一些无聊的问题能不能屏蔽一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换种方式问法,问的都是莫名其妙。让我们回答的也是一脸懵逼。

至少事件的背背景还有主要将领的能力,差不多可以讨论一下,这样问题干脆就直接点,韩信强还是马谡强不得了。干嘛饶那么大一圈,我们还要找资料,仔细阅读一下,在来写,作业做好了不符合你的要求,让我们白忙活半天,


明天你会回来


背水一战这个经典战例基本上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说书人杜撰出来的神话故事!几千或几万老弱残兵置至死地就能打败二十万精兵强将?要知道那可是冷兵器时代哈,就是热兵器时代武器代差不是很大的话你都没有任何机会赢!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战例根本不存在!这个神话故事就是对军事科学的侮辱!!!


SYWER


马谡是一个读兵书不少,也有一定的军事理论,这一点得到了诸葛亮的常识,也因此被委以重任守街亭。

但马谡又是一个玩弄纸上谈兵,没有带兵作战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因此驻军街亭时先把自己置于险地.绝地,遇到军事斗争经验老道的司马懿,他若不败倒会成为怪事。


韩枫3897


见过勇于牺牲的, 没见过喜欢牺牲的.


MathieuV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简单的几句话能说说清楚?战斗的胜负影响因素很多,地形、双方兵力、补给、统帅等等。。。置之死地而后生一般都是硬刚正面胜算不大,不得已而为之。没事谁愿意把自己置之死地?玩好了就是神机妙算,玩砸了就是纸上谈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