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春秋時期,鄭國在鄭莊公的領導下曾經有過短暫的輝煌,之後因為外敵入侵和內亂國勢日衰,更要命的是鄭國夾在楚國和晉國兩個超級強國之間經常被掠奪和欺負,首都還被楚國一度攻破,要不是鄭襄公苦苦哀求楚王,恐怕就被滅國了。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國家衰敗內亂不已,鄭國該怎麼辦?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主人公子產正是化險為夷的人。子產本名公孫僑,“子產”是他的字,出身貴族家庭。當時鄭國有七大家族掌權,分別是良氏、遊氏、國氏、罕氏、駟氏、印氏、豐氏,合稱“七穆”。父親子國是國氏的始祖。

年輕睿智處變不驚

子產年輕時就具有很強的預見和洞察力,而且沉著冷靜,有大將風範。春秋時期各國之間互相攻伐,子產父親子國率領軍隊進犯蔡國大獲全勝,全國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子產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他對子國說:“父親,這未必是好事,我們鄭國內部一團糟,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們現在卻打了蔡國,這樣是否合適?而且蔡國還是楚國的附屬國。楚國也不會善罷甘休,如果晉國再趁火打劫,那我們真是國無寧日了。”

本來還洋洋得意,自詡為國立了大功的子國,被自己兒子教訓了一通,不免惱怒訓斥子產不懂國家大事。然而事情的發展果如子產所預見的那樣,楚國興兵問罪,晉國也來攻打鄭國,輪番打擊令鄭國損失慘重。

誰料禍不單行,當時鄭國掌權者子駟得罪了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尉止氏五大家族,這些家族組成聯軍叛亂衝進首都殺死子駟,子產的父親子國也在西宮的朝廷上被殺。

此時鄭國大亂,在這樣的危機時刻,子產沒有慌亂,他除了保護自己府第,防止敵人攻擊外,還率自己的軍隊搶回父親屍體,攻打叛軍。別的家族看到子產還在為國平叛受到鼓舞也紛紛加入,很快戰亂平息,子產也因為自己的表現贏得了鄭國上下的一致讚譽。

立志改革變法圖強

子產後來得到當政者子皮的讚賞,於前543年執政,輔佐兩任鄭王。由於自己親眼目睹國家的境遇和亂象,子產決定改革,改變國家的處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國家得以富強。為此他在政治和經濟上進行了幾個方面的改革:

在政治上,首先向《周禮》挑戰,公開公正立法,將法律條文明確刻在一座鼎上,讓全國百姓都知道法律的的具體內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頒佈成文的法典。這個是很了不起了舉動,在那個歷史時期,會遭到守舊勢力強烈反對和抗拒的。為什麼呢?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因為在《周禮》為代表的舊制度中,法律條文是秘密的,不像現在公開公正,大家都知道法律條文的具體內容。那時候法律是傾向貴族的,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法律條文具體是哪些內容。一旦犯法自己都不清楚具體犯了哪條,而官員是貴族來擔任的,他可以隨意解釋法律條文來治你的罪。而子產一舉打破了貴族的特權,也戳痛了一些人的神經。

這時被稱為晉國賢人的叔向就給子產寫了一封信,抨擊他公開法律是亂政,認為一旦老百姓知道法律的內容後就會鑽法律的漏洞,肆意幹壞事,公開法律更無法治理好國家,導致天下大亂。

叔向說子產應該注重仁義禮智信方面的教育,這樣老百姓就會自然守法。對於這位賢人對自己公開法律是亂政的評價,子產雖然生氣,將信扔到地上。但還是客氣的回道:“對於您說的話我不敢苟同,本人雖無德無能,但也要努力拯救這個時代”當然誰是真正的賢人,誰在亂政,歷史給出了評價,我們現在生活的人們,如今更能感受到子產的偉大。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子產在經濟上的措施,首先農業生產上推行了“作丘賦”,實行“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恤”的政策。實行城鄉有別的統治方式,貴族與百姓要各自守著自己土地的邊界,不可隨意越界更改,大力修建水利設施,來保障農業生產。

這個政策其實是個折中的方案,畢竟舊有的貴族勢力仍然強大,要想改革順利進行,對貴族勢力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協。“作丘賦”制度,更是承認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論你是公田還是私田都要納稅,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除了農業生產,子產也非常注重鄭國商業的發展,讓民間商業自由發展,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提倡市場經濟。2000年前的他就意識到了政府不能制定商品的價格,而應讓市場自己來調節,商品價格的變動要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這些政策出臺後鄭國的經濟也活躍繁榮了起來。

改革總會遇到阻力,主導改革的人要承受誹謗嘲弄和羞辱。子產的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人都有有惰性的,老百姓也習慣了舊有的制度,剛實行作丘賦的時候,老百姓就罵子產順便還捎帶罵了子產的老爹活該死在路上,罵子產呢就像蠍子的尾巴到處害人,讓這樣的人執政真是禍國殃民,早晚要亡國!改革以來,子產雖然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指責和謾罵,但人們連他死了父親也罵讓他很難受。不過他毅然說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只要對國家有利,生死都置之度外,無論受到多少委屈和誹謗,誓將改革進行到底。

不毀鄉校察納雅言

鄉校是西周春秋時設在鄉的學校,也是國人議論政治的地方。自然在這裡也少不了對子產執政的評論和罵聲。鄭國大夫然明就建議子產將鄉校毀掉,免得有人在這裡說三道四。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子產卻不同意,說人們忙碌了一天,在鄉校聚聚,議論下我們的執政措施也是件好事,對的我們繼續執行,錯的我們就改正,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寶貴的施政經驗,為什麼要毀掉它呢?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子產對然明說,倚仗權勢毀掉鄉校容易,可要想阻擋人們的言行怨恨硬堵不加以疏導,最終也會失敗,廣開言路讓老百姓暢所欲言才是最好的方式。大夫然明豁然開朗,對子產更加佩服,感到在子產的領導下國家有希望了。在我們今天看來子產的思想頗具民主精神,古人的智慧和光芒讓我們倍感驕傲和自豪!

改革成效顯著,收穫民心和信任

子產執政推動改革第一年的時候,老百姓其實是心生怨恨的,民間傳言道:“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意思是統計我的家產而收財物稅填充到公家,丈量我的土地而徵收田稅,卻沒有用到我們這些老百姓的身上,誰要想殺子產,就帶上我一起去!百姓群情激憤,怨聲載道!

但三年後,民間的傳言已經轉變為:“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大體意思是我有子弟,子產為我教育指導他們;我有土地,子產幫助我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子產要是死了,上哪裡找像他一樣好的人來接替他呢?”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這也說明子產的改革之初,人民普遍不能理解,甚至是強烈牴觸抗拒的,三年後從收財物稅和田稅中得到實在的好處後,對子產開始感恩,人們對改革的思想轉變從抗拒到接受和認同。

子產執政言必行,行必果,一心為公,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搞打擊報復。鄭國大夫豐卷為了祭祀得到獵物要求狩獵,子產不準,豐卷惱怒集合自己的隊伍要攻打子產。為避免國家分裂,子產聲明離開鄭國。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幸好有子皮支持,驅逐了豐卷,讓子產繼續執政。而子產也並未趁機搞打擊報復,而是保護好豐卷的家產,三年後讓豐捲回國交給了他。寬容別人的同時,子產也收穫了滿滿的民心和信任。

去世無錢下葬,百姓痛哭送別哀悼

經過子產改革後的鄭國面貌煥然一新,國力增強,國家穩定,很多年沒發生大的內亂,市場買賣公平,人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切井然有序。子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他的威望和個人魅力也達到鄭國民眾心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公元前522年,春秋時期偉大的改革家,子產去世。鄭國人聽說子產去世的消息之後,無不失聲痛哭。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子產為官清廉,死前仍握有軍政大權,死後家裡人卻無錢將他下葬。百姓們聽說後紛紛拿出自己的珠寶玉器送到子產家裡。子產的兒子都一一謝絕,自己背土給父親修墳墓,這一幕讓鄭國百姓更加感動,男女老幼痛哭流涕,男女都摘掉玉佩首飾,聚集在民巷中哭了三個月,娛樂的活動也隨即都停止了!能讓老百姓自發悼念的古代歷史人物並不太多,如宋仁宗趙禎駕崩後,京師(汴梁)曾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連乞丐與小兒都燒紙錢哀悼,正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公道自在民心!

生前改革被罵禍國殃民,死後百姓紛捐珠寶淚別,停娛樂痛哭三個月

孔子與子產未曾見過一面,在聽到子產去世的消息後,也傷心流淚,評價子產:“古之遺愛也。”意思是子產有古代賢明博愛的遺風!

子產的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暫時解決了鄭國的發展和延續,為了改革的順利進行不得不與鄭國強大的貴族勢力做出一定妥協來求得支持。而且鄭國國小人少,地理位置處在晉國和楚國兩大強國間,外部戰爭與內部鬥爭不斷消耗鄭國有限的國力,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但子產和他領導的那場改革的歷史今天讀來仍然讓人回味無窮,令人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