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2012年馬雲與王健林打賭1億元;2013年經濟年度人物董明珠和雷軍又賭上了10億;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不管是央視的策劃節目需要,還是確實如此,不得不引發思考的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時代已經勢不可擋!

2013年,小米300億;2014年,小米銷售額接近700億元人民幣······2017年,小米銷售額破1000億,截止2018年9月30日,小米總營收為1305億元;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而另一邊,做了20多年空調的董明珠,帶領格力專注空調行業,2013年銷售額1000多億······2018年前三季度,格力銷售額1487億元。

前三季度,小米和格力差距182億元。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局,看似董小姐馬上要獲勝了,但最終小米和雷軍也不是輸家。

小米5年1400億目標毫無懸念的完成(華為去年完成6000億銷售額,手機業務保守估計2000億),其實,很多時候,互聯網和傳統還真的很難區分了,傳統企業需要互聯網的技術和工具,互聯網企業也需要向傳統領域、傳統渠道滲透和延伸,總體是融合的趨勢。

上半年,我寫了一篇文章《30年的娃哈哈500億、5年的小米1000億——問題只有一個,時代不同了!》很多人給我留言說,不能這麼比較。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我哪裡是簡單比較,分明我想說的是:沒有傳統企業,只有傳統思想。你總要把自己看成是傳統的工業化思維的企業,那你只能等著衰退!

我寫過一篇文章,《娃哈哈的問題只有一個》,文章從戰略、管理、過程、營銷、品牌五個方面詳盡闡述了被很多專家、學者、行業人士認定為娃哈哈存在的似是而非的問題,分析完之後,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或者是偽問題。

文章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唯一問題是娃哈哈的產品出了問題。出在哪裡?用喬布斯的話說:是產品不再性感。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這是去年我的診斷和論斷,當時也獲得了很多人的點贊,因為在當時,邏輯很簡單,事實很充分,互聯網思維:用戶第一,極致產品。

一年過去了,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意識到,娃哈哈等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不是娃哈哈等企業本身的問題,也不是他們所能解決的,這是一個時代發展一定要碰到的問題,如格力,如加多寶,如中國千千萬萬的傳統企業一樣,在一個新物種面前,30年的功力,可能一瞬間失去了力量,變得不堪一擊。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局,小米不到5年就實現了1000億的銷售;王健林和馬雲1億的賭局,馬雲應該可以笑到最後,因為這是互聯網的大趨勢,任何人都無法阻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唯一要做的,就是跟上,順應,抓住!

不是雷軍強於這些大佬多少,是因為,時代不同了。

時代不同了!

你還在打廣告,找渠道,做傳播。這是20年前娃哈哈們乾的事情,你還在做,那只有每年下滑。很多人其實很不贊同我的比較,我在原創文章《茅臺20年銷售3800億,華為2017銷售額6000億,有何啟示?》這篇文章發出來之後,也是譭譽參半,大多數人也說不能這麼比較。

我只想說,沒有傳統產業,只有傳統思維!

傳統產業20年,30年,新興產業只要5年,8年,你可懂其中的緣由和道理?你總把自己當成傳統難道不是自我設限,什麼是互聯網思維?除了產品,還有用戶,還有平臺,還可以跨界融合,是需要好好想想!

所謂互聯網就是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互聯網和實體經濟不是對立的。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和實業竟成了一對“死敵”,水火難容,真是扼腕嘆息、令人歎為觀止。

過去三年,也是互聯網風生水起,席捲一切的時候。O2O、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新經濟,好不熱鬧。但瘋狂過去之後,你看到的O2O項目有幾個是成功的?

我們要轉型,轉到哪裡,怎麼轉?傳統企業簡單的向互聯網轉;互聯網企業盲目向傳統線下延伸?但我們所看到的基本都是不成功的案例。

為什麼?那是因為你放棄了你擁有的核心優勢,而去做一件你並不擅長的事情,這麼做,不失敗才怪。

盲目創業,每天叫著要創新,又做成了什麼事情呢?

我還是那句話:創業和創新不是靠幾個大學生和普通大眾就能做成的,創業,需要的是一種企業家精神,大學生能做到嗎;創新,需要一種持續的有組織的努力,大眾又怎能做到?

大的方面,宏觀經濟,我也說不上來,我認為,企業是要好好想想了,要回歸到實業的層面,不要一整天想著去搞資本運作和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回顧實體和實業才是根本的出路。

所謂轉型,本質是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沒有哪一個公司從傳統業務轉型到只做互聯網業務的,轉型一定是思想的轉變,可以用更新的方式和工具進行業務的開發和客戶關係的維護,其本質還是創造價值,滿足客戶的需求,也就是說,營銷的本質和商業的本質還是沒有變化的,變的只是工具和方法。

又一次去西南一個城市出差,聽到一位地方基層官員的話,他的觀點是,儘管電商和互聯網對傳統的經濟和實體經濟形成了很大的威脅,但從另外一方面也在促使實體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倒逼傳統經濟去變革,互聯網然衝擊了很多實體,但也創生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就業。他認為,未來一定是實體經濟的虛擬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相互的融合和促進。這些意見竟然出自一些地方官員之口,令我大感意外。

迴歸實業是踏踏實實做事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少玩一些概念和虛頭巴腦的東西,多一些專注和堅持。格力堅持20多年聚焦空調,掌握核心技術,單品類年銷售額破1000億,做成世界第一,很了不起。“讓世界愛上中國造”這句話也充滿了自信和霸氣。

同樣材料,我們做的東西比別人差,同樣價錢,我們做的還是比別人差。有個做貿易的朋友跟我說:同樣的東西,一眼就看出是進口還是國產的。他悠悠的說:中國人就是太聰明。

為什麼我們的東西做不好?我們該好好想一想了。

無非就是偷工減料,摻雜使假唄。每天想著怎麼去掙點快錢,哪還有心思研究技術和產品,機會主義永遠都在尋找下一個目標。

迴歸實業不是在原地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我認為,迴歸一定是在更高的層面重新開始,而不是在原地談問題、談解決辦法。對於宏觀層面的政策、稅收、環保等,我也不是經濟學家或國家職能部門的管理者,我無可奉告。

我只能就微觀的問題談一點看法。

迴歸營銷的本質。營銷,簡單的說,就是滿足客戶需求,同時達成企業目標。同時,市場營銷是企業通過交換,滿足自身需求的過程。企業存在的價值,在於企業提供的產品能滿足別人的需求,雙方願意交換。所以需求是營銷的基礎,交換是滿足需求的手段,兩者缺一不可,營銷管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需求管理”的過程。

要從消費者的角度或者客戶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迴歸產品的原點。產品是基礎也是根本,物理層面的產品是功能、性能、性價比,是最外在的東西;價值層面的產品,是痛點,是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一瓶水,解決了口渴的問題;最後是精神層面的產品,也就是除了以上兩個方面,還能給消費者帶來什麼?一絲放鬆、一種享受、一份安靜、一些榮耀······這就是產品的精神內涵。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消費一種產品,除了購買功能之外,還需要購買價值,有時候,還要一些精神的享受。我想這應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一種趨勢,更是未來。

迴歸人性的光輝。褚橙是人格化的,是褚時健的人生起落數十年的勵志精神;錘子科技也是人格化的,羅永浩的死磕、工匠精神,永不服輸的鬥志。我認可錘子手機作為一個情懷的代表,因為在目前這個社會和消費群中,這樣的東西太缺乏了,我其實並不是支持老羅,而是支持像這裡群體的思維和思想。

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就是產品和品牌創新施展的空間,消費者或者用戶並不是需要一個完美的產品,但需要一個完美、人格化、真實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品牌人格化的信仰和崇拜,也可以稱之為品牌終極“關懷”。

營銷“終極”的目標就是把握人性,讓營銷閃耀人性的光輝。

新經濟是線上線下的融合,更是實體經濟的迴歸!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格力專空調行業,20多年做到1400多億,小米八年,做到1400億,不管怎麼說,從效率和效果來看,都算取得了勝利。

當然,格力和董小姐也是中國製造的驕傲,我也非常贊同鐵娘子董明珠為自己企業代言,做企業最大的超級IP。

從根本上說,雷軍和小米、董明珠和格力,沒有輸家,絕對的雙贏!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創始人、CEO 蔣軍

雷軍和董明珠的5年10億“大賭局”,誰將是贏家?

互聯網營銷課程招募會員,每週語音分享,報名請私信;頭條語音專欄和視頻專欄已經開通。

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運營,品牌IP化構建,場景化產品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資源導入及項目落地,快速實現銷售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